圖為:專家為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雁鴨類候鳥環志 張鶯鶯 攝
中新網台州12月11日電(記者 範宇斌)11日記者獲悉,浙江省玉環市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內,一批雁鴨類候鳥擁有了「全球身份證」——鳥類環志,以監測它們的種群遷徙變化、生活習性等,這是該溼地雁鴨類候鳥首次被環志。
據悉,鳥類環志是指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即在鳥類集中的地點(繁殖地、越冬地或遷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鳥類,將帶有國家環志中心通訊地址和惟一編號的特殊金屬環或彩色塑料環固定在鳥的小腿或跗蹠上,然後在原地放飛,以便在其它地點再次捕捉或觀察。
此次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首批被環志的雁鴨類候鳥,包括綠頭鴨、赤頸鴨、斑嘴鴨等,專家對它們逐一測量獲取體重、體長、翼長等信息。套上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信息的鳥環後,再為它們檢查羽毛和身體狀況,拍照留檔,最後到附近的一處河邊將其放飛。
「環志的目的在於監測鳥類飛行線路、遷徙時間和速度,掌握鳥類種群數量變化以及鳥類的年齡、壽命等一系列規律。」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溼地與野生動物保護處專家吳丞昊介紹說,根據前期調查,玉環溼地的雁鴨類有5至10種,此次環志計劃50隻以上。
為何要給玉環溼地的雁鴨類環志?吳丞昊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監測,專家們發現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的雁鴨類在浙江全省佔比較多,對其進行環志,能更科學、更有效地監測浙江省的雁鴨類都飛到何處,對於鳥類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批被環志的雁鴨類,一部分放飛,另一部分給它背個『小書包』,也就是北鬥衛星定位裝置,可為相關研究提供佐證。」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科普宣教科副科長陳嚴雪說。
據介紹,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是大量候鳥重要的停歇驛站和越冬地,也是中國候鳥遷徙路線的東線。
截至目前,該溼地共發現鳥類170餘種,其中超半數為水鳥,大部分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黑鸛、卷羽鵜鶘、黃嘴白鷺、白琵鷺、黑臉琵鷺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