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漩門灣溼地雁鴨類首獲「全球身份證」 監測種群遷徙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圖為:專家為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雁鴨類候鳥環志 張鶯鶯 攝

中新網台州12月11日電(記者 範宇斌)11日記者獲悉,浙江省玉環市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內,一批雁鴨類候鳥擁有了「全球身份證」——鳥類環志,以監測它們的種群遷徙變化、生活習性等,這是該溼地雁鴨類候鳥首次被環志。

據悉,鳥類環志是指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即在鳥類集中的地點(繁殖地、越冬地或遷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鳥類,將帶有國家環志中心通訊地址和惟一編號的特殊金屬環或彩色塑料環固定在鳥的小腿或跗蹠上,然後在原地放飛,以便在其它地點再次捕捉或觀察。

此次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首批被環志的雁鴨類候鳥,包括綠頭鴨、赤頸鴨、斑嘴鴨等,專家對它們逐一測量獲取體重、體長、翼長等信息。套上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信息的鳥環後,再為它們檢查羽毛和身體狀況,拍照留檔,最後到附近的一處河邊將其放飛。

「環志的目的在於監測鳥類飛行線路、遷徙時間和速度,掌握鳥類種群數量變化以及鳥類的年齡、壽命等一系列規律。」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溼地與野生動物保護處專家吳丞昊介紹說,根據前期調查,玉環溼地的雁鴨類有5至10種,此次環志計劃50隻以上。

為何要給玉環溼地的雁鴨類環志?吳丞昊表示,經過近幾年的監測,專家們發現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的雁鴨類在浙江全省佔比較多,對其進行環志,能更科學、更有效地監測浙江省的雁鴨類都飛到何處,對於鳥類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批被環志的雁鴨類,一部分放飛,另一部分給它背個『小書包』,也就是北鬥衛星定位裝置,可為相關研究提供佐證。」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科普宣教科副科長陳嚴雪說。

據介紹,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是大量候鳥重要的停歇驛站和越冬地,也是中國候鳥遷徙路線的東線。

截至目前,該溼地共發現鳥類170餘種,其中超半數為水鳥,大部分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如黑鸛、卷羽鵜鶘、黃嘴白鷺、白琵鷺、黑臉琵鷺等。(完)

相關焦點

  • 候鳥飛抵浙江漩門灣 400多隻雁鴨類將戴「國際身份證」
    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 辛慧 攝中新網台州11月17日電(範宇斌 黃瀟以 辛慧)時下,浙江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以下簡稱「漩門灣溼地公園」)碧波蕩漾,蘆葦搖曳。17日記者獲悉,隨著南遷候鳥飛抵,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也如期來到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的專家們對候鳥進行環志工作。 辛慧 攝據悉,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漩門灣溼地公園是候鳥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的重要中轉站。
  • 浙江首次!台州灣溼地迎來疣鼻天鵝,《醜小鴨》原型就是它
    經浙江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野鳥分會確認,這隻天鵝正是疣鼻天鵝,也是浙江省內首次記錄到的越冬個體。先給讀者來個小科普:疣鼻天鵝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在中國繁殖於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是一種大型的遊禽,棲息於湖泊、江河或沼澤地帶。
  • 中俄界湖進入雁鴨類候鳥「南遷」高峰 比往年晚近10天
    每天2萬多隻候鳥回遷到保護區(鍾欣攝)中新網雞西10月27日電(王妮娜)27日,記者從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10月末,該保護區內,雁鴨類候鳥大遷徙進入高峰期,每天兩萬多隻雁鴨類候鳥飛至保護區內,將繼續「南下」過冬,今年候鳥回遷比往年晚
  • 候鳥「大部隊」提前半月到京 遷徙高峰期到來
    來源:經濟日報黑豹野保站提供照片距離首批候鳥進京已有兩周,這段時間裡,候鳥種群陸續抵京「加油補給」。根據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監測,從昨天下午開始,官廳水庫及附近水域迎來了冬候鳥進京的高峰期,僅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裡,超過6000隻候鳥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京冀交界處。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黑臉琵鷺、斑嘴鴨、小天鵝……福建福州閩江河口溼地迎來大批越冬...
    這幾天,位於福建福州的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大批越冬候鳥,包括黑臉琵鷺、斑嘴鴨、小天鵝等珍稀候鳥,種群數量明顯增加。上午十點半,正值漲潮期,在閩江河口溼地,出現了大批小天鵝的身影。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鄭航:往年小天鵝是沒有這麼多的,也沒有這麼早來的。像去年的11月15日大概也就是二三十隻,今年觀測的時候有五百多隻。
  • 浙江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如期開展
    又到了候鳥紛飛掠過天空的時候——浙江,是全球候鳥(遷徙水鳥)遷徙線路東亞-澳大利亞線的關鍵地。
  • 玉環:稀客黑臉琵鷺溼地舞翩躚
    玉環:稀客黑臉琵鷺溼地舞翩躚 2021年01月14日 08:37:15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拍友 段俊利 陳盆峰   近年來,玉環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緊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漩門灣國家溼地生態不斷改善
  • 全球首個!亞太區鱟觀測站落戶北海溼地公園,護航「藍血生命」
    12月30日,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鱟專家組亞太區鱟工作組獲悉,為進一步改善中國鱟生存環境,促進中國鱟資源保護和種群數量恢復,亞太區鱟觀測站網絡計劃已於12月24日立牌啟動,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全球首個亞太區鱟觀測站。全球首個亞太區鱟觀測站立牌。
  • 玉環漩門灣溼地迎來大批反嘴鷸
    2020-10-09 14:46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這些物種包括全球僅存數百隻的勺嘴鷸,全球野生遷徙種群僅存1000餘只的丹頂鶴,全球僅存3000餘只的白鶴,以及全球幾乎所有的小青腳鷸、大濱鷸和大杓鷸。        這裡是華北平原與太平洋風雲際會的前哨,既有宏大的景觀,也蘊含著深厚的歷史。黃河和長江,兩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與海河、淮河一道,揮灑出渤海灣西端和幾乎整個山東半島以南的黃海岸線。
  • 溼地是什麼
    溼地係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此外,溼地可以包括鄰接溼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溼地範圍的島嶼或低潮時水深超過6米的水域。
  • 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
    全球珍稀的「小青腳」,種群觀測數量首次破千!2020年9月數以百萬計的遷飛候鳥如約陸續抵達中國黃(渤)海沿岸近日黃海溼地一線志願者監測團隊傳來喜訊世界級瀕危物種小青腳鷸種群數量破千超過全球學界目前公認的
  •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
    12月1日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梅家灣段黃河灘涂溼地雖然在歐、亞、非大陸都有分布但近十多年來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目前全球僅存3000多隻 其中我國有1000多隻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一共監測到3次
  • 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面積1332.65公頃。近年來,開州對溼地公園實施多項生態修復工程,在岸邊築塘、環水栽樹、湖中堆島,重建修復生態系統。
  • 鳥中「大熊貓」黑鸛種群現身吳忠!
    在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梅家灣段黃河灘涂溼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種群15隻這是吳忠市近幾年來發現黑鸛最多的一次黑鸛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並不亞於大熊貓每年的遷徙都牽動著眾多黑鸛粉絲們的心這種體態優美的大鳥>有著超強的飛行遷徙能力
  • 【考向預測】高考地理喜歡考查的溼地鳥類種類及分布特點總結
    據目前統計,我國有溼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水鳥有10目18科56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水鳥有10目25科195種。按居留型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留鳥和旅鳥4類,其中大部分是候鳥和旅鳥。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溼地內就有31種,佔54%;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有記錄的就有9種,佔60%;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溼地就有50種,佔30%。
  • 津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今年10月以來,我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我市,這個數量超過全球總數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昨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十三五」期間,我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根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社會普遍關注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