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萬多隻候鳥回遷到保護區(鍾欣攝)
中新網雞西10月27日電(王妮娜)27日,記者從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10月末,該保護區內,雁鴨類候鳥大遷徙進入高峰期,每天兩萬多隻雁鴨類候鳥飛至保護區內,將繼續「南下」過冬,今年候鳥回遷比往年晚10天左右。
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是中俄最大界湖,其中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與俄羅斯境內溼地連成一片,是國際重要溼地,有鳥類289種,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43種二級保護鳥類。國際間遷徙的候鳥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等164種。
科研人員在採集候鳥糞便樣本(鍾欣攝)
該保護區位於「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帶上,每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來自俄羅斯遠東等地的候鳥飛至興凱湖中轉,短暫停留後,繼續前往中國長江中下遊、日本和韓國等地過冬。
據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介紹,每年秋季監測到的候鳥為30-40萬隻左右,實際的數量要大於監測值。今年秋天,氣溫比往年冷得晚,候鳥遷徙的時間也比往年晚了10天左右,將在11月中旬結束。
與春季候鳥混群遷徙不同,秋天候鳥一般是按種群的不同分類回遷,最早飛來的是鷗類,然後是鷺類,之後是雁鴨類,最後是鶴類。現在正是雁鴨類候鳥遷徙的高峰,目前每天有2萬多隻雁、鴨類等候鳥飛到保護區內。
每年秋季監測到30多萬隻候鳥過境
同時作為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區域內的候鳥開展疫源疫病監測工作,主要採集候鳥的糞便樣品,今年將採集樣品2000多份,送到相關部門檢測,以防止候鳥攜帶病毒,這是對候鳥遷徙入境的監測防控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