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界湖進入雁鴨類候鳥「南遷」高峰 比往年晚近10天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每天2萬多隻候鳥回遷到保護區(鍾欣攝)

中新網雞西10月27日電(王妮娜)27日,記者從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10月末,該保護區內,雁鴨類候鳥大遷徙進入高峰期,每天兩萬多隻雁鴨類候鳥飛至保護區內,將繼續「南下」過冬,今年候鳥回遷比往年晚10天左右。

興凱湖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是中俄最大界湖,其中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與俄羅斯境內溼地連成一片,是國際重要溼地,有鳥類289種,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43種二級保護鳥類。國際間遷徙的候鳥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白尾海雕等164種。

科研人員在採集候鳥糞便樣本(鍾欣攝)

該保護區位於「東北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帶上,每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來自俄羅斯遠東等地的候鳥飛至興凱湖中轉,短暫停留後,繼續前往中國長江中下遊、日本和韓國等地過冬。

據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介紹,每年秋季監測到的候鳥為30-40萬隻左右,實際的數量要大於監測值。今年秋天,氣溫比往年冷得晚,候鳥遷徙的時間也比往年晚了10天左右,將在11月中旬結束。

與春季候鳥混群遷徙不同,秋天候鳥一般是按種群的不同分類回遷,最早飛來的是鷗類,然後是鷺類,之後是雁鴨類,最後是鶴類。現在正是雁鴨類候鳥遷徙的高峰,目前每天有2萬多隻雁、鴨類等候鳥飛到保護區內。

每年秋季監測到30多萬隻候鳥過境

同時作為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區域內的候鳥開展疫源疫病監測工作,主要採集候鳥的糞便樣品,今年將採集樣品2000多份,送到相關部門檢測,以防止候鳥攜帶病毒,這是對候鳥遷徙入境的監測防控措施。(完)

相關焦點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溼地的農田、草叢、湖泡中隨處可見它們覓食的身影。起飛的大雁群像黑色的潮水 攝影:李軍俊在雁群的不遠處,一些猛禽在小心潛伏著,密切注視著大雁的一舉一動。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吉林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溼地的農田、草叢、湖泡中隨處可見它們覓食的身影。在雁群的不遠處,一些猛禽在小心潛伏著,密切注視著大雁的一舉一動。大雁的天敵是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猛禽。雁群中的「老弱病殘」是它們的獵物。隨著大雁的增多,敬信溼地的猛禽也多了起來。
  • 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
    預計後段來鳥數量將達25萬隻,屆時東洞庭湖將再次進入最佳觀鳥季圖為來洞庭湖越冬的候鳥。姚毅 攝 嶽陽日報訊(記者郝家勇)仲秋時節,洞庭湖依舊碧波萬頃,越冬候鳥必需的水草洲灘還未顯露,習慣在此越冬的數千隻候鳥已開始入駐。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風信好的時候,一天有成千上萬隻鳥在這兒落腳!」時值四月,春意盎然,在南方度過了一整個冬天的鳥兒又開始了北遷繁殖之旅。這是崇明全域禁獵後的首個候鳥北遷繁殖季,工作人員預計,今年過境的鴴鷸類鳥類數量將達3萬餘只,大多數將停留到春末夏初。
  • 候鳥南遷 我們護航
    近日,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位於鎮沅和平鎮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金山埡口鳥類環志檢測點陸續迎來南遷候鳥,紅尾伯勞、藍歌鴝、小杜鵑、三寶鳥等幾十種鳥類在這裡停歇、覓食。
  • 候鳥遷徙高峰來臨!陽江多地成候鳥天堂
    每年冬季,候鳥南遷,我市地處候鳥遷徙路線上,當前,海陵島、山外西海岸、陽西北寮村灘涂等地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隨著我市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候鳥和一些珍貴的鳥類選擇來陽江「做客」。根據我這幾年的觀測,每年來到我們這邊的候鳥都比前一年多,大概一天最多能發現500多隻,看起來一大片。
  • 普洱鎮沅為南遷候鳥護航
    近日,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位於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和平鎮的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金山埡口鳥類環志檢測點陸續迎來南遷候鳥,紅尾伯勞、藍歌鴝、小杜鵑、三寶鳥等幾十種鳥類在這裡停歇、覓食。
  • 自然界頂級捕食者遊隼現身湖北返灣湖國家溼地公園捕食
    自然界頂級捕食者遊隼現身湖北返灣湖國家溼地公園捕食 2017-11-07 13:23: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記者暗訪:南遷候鳥正遭殘忍捕殺販賣
    隨著候鳥南遷季節的到來,在候鳥遷徙的路線上,被人們豎起了一片片天羅地網。被捕捉的候鳥,叫聲好聽、模樣好看的會在鳥市上售賣;其他的或被送進餐館,或被賣給鳥販。遷徙,成了候鳥的一場生命搏鬥。公園總有人賣放生鳥周末的八大處公園門口,人頭攢動。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今春北京迎來近百萬遷飛候鳥,較往年同期增加30餘萬隻據了解,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道路,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三百多種,上百萬隻。最受過境候鳥歡迎的棲息地包括密雲水庫、官廳水庫、野鴨湖、漢石橋溼地等大面積水域或城市河湖。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記者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鄱陽湖保護區各保護站組織精幹力量經常性深入湖區開展「地毯式」排查,尤其是子湖泊和蝶形湖,加大夜間巡查頻次,特別是重點時期,對縣際交界盲區、候鳥集中分布區等重點區域進行定點蹲守。及時處置天網、毒餌,加大對定置網、捕鳥夾等的排查力度。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作者:聞丞一大群反嘴鷸在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白鶴是鄱陽湖候鳥中的旗艦物種,全世界共有4000 餘只。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全球98% 以上的白鶴在鄱陽湖棲息。夏季,季風雨形成的洪流攜帶著巨量營養物質進入湖泊沉積下來,滋養出繁茂的浮遊生物,成為魚苗的優質餌料。加之前一年冬季的枯水,導致湖泊的很多淺水區缺乏捕食魚苗的天敵生物而成為優質的育兒場。這樣的湖泊成為眾多魚類洄遊繁殖的目的地。這些魚包括淡水魚和海水魚。
  • 冬候鳥白琵鷺率先抵達洞庭湖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嚴欽海)又到了冬候鳥由北向南的遷徙時節,今年率先飛抵洞庭湖的冬候鳥是白琵鷺,這批先行者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的到來拉開了今年候鳥到洞庭湖越冬的序幕。前段時間的低溫陰雨天氣暫告結束,久違的太陽溫暖地照在洞庭湖上。
  • 候鳥「大部隊」提前半月到京 遷徙高峰期到來
    和「先鋒部隊」提前到京一樣,冬候鳥進京高峰的時間也比往年提前了至少半個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黑豹野保站站長李理介紹說,冬候鳥是指冬季要遷徙至南方越冬的候鳥,每年10月至12月,它們會集中飛越北京上空。待來年三四月份,春暖花開時,這些候鳥會北上飛往繁殖地。在經停北京期間,它們會選擇停留在官廳水庫、密雲水庫等地的灘涂溼地中。冬候鳥最典型的種群是大天鵝、灰鶴和雁鴨類。
  • 候鳥南飛不是怕冷是怕餓
    「候鳥飛到南方見到白雪皚皚並不會蒙圈。」業內有名的鳥類觀測學者、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瀋陽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候鳥往南飛,本質是食物的問題。」它們遷徙不全是貪戀南方的溫暖,而是因為南方溫暖天氣下有比北方更豐富的食物。
  • 「候鳥老人」南飛「貓冬」注重啥?航企如何保駕護航?
    」們也陸續開啟了從北到南的避寒遷徙之旅。除了三亞外,昆明、北海、廈門、珠海、海口、桂林、成都、重慶、南寧等城市也是2020年「候鳥老人」避寒熱選目的地。得益於疫情實現常態化防控,在國慶長假期間,中國出遊人數、旅行消費規模都達到高峰,對旅遊出行和南北遷徙的需求都愈加迫切。在此形勢下,國內各大航企加大運力投放候鳥航線,推出優惠票價和特色細緻服務,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滿足遊客外出旅行的需求,提供安心、安全的旅行體驗,助力老人們的遷徙之旅。
  • 5G和無人機為越冬候鳥保駕護航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受夏季洪水影響,鄱陽湖退水緩慢,今年越冬候鳥較為分散,為此,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充分運用5G、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等先進手段解決候鳥保護的難題。現象今年相較往年越冬候鳥分布更為分散鄱陽湖承贛、撫、信、饒、修等五河之水,通長江。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鄱陽湖二次科考記錄鳥類236種 冬候鳥所佔比例最大高達100種
    二次科考結果顯示,越冬水鳥主要分布在鄱陽湖保護區、都昌縣、南磯溼地保護區,以及新建縣和鄱陽縣,其中水鳥數量超過2萬的湖有10個。 8月22日,記者從省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獲悉,1983年至1988年,我省開展鄱陽湖及鄱陽湖區綜合科學考察,即第一次鄱陽湖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