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學》封面+封底:華中科大在4D列印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8-19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為解決傳感/執行一體化的難題,史玉升教授團隊受蠍子縫感受器超敏縫結構的啟發,仿生設計出梯度縫結構,4D列印炭黑納米粒子/聚乳酸(PLA)複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變並能自感知應變和溫度的仿生縫結構器件,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vs.20190320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000584

材料組合思想增材製造磁電器件實現變性能、變功能4D列印

封面文章題為「A material combination concept to realize 4D printed products with newly-emerging property/functionality」,採用了一種全新的磁電材料組合的思想,將增材製造的磁性多孔結構和導電性的螺旋結構相組合,得到4D列印成形的柔性磁電器件,製備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製備流程

多孔結構由於具有永磁性而能產生磁場,導電性的螺旋結構(相當於導電線圈)處在該磁場中。在磁電器件壓縮/回復的循環過程中,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知在兩塊平行板之間會產生電壓(原理示意圖如圖2所示,電壓曲線圖如圖3所示)。所以,增材製造構件產生了壓電性能和感知外界壓力的功能,而這種性能和功能是磁性多孔結構和導電結構原本均不具備的,因此,增材製造構件的性能和功能均發生了變化,從而使變性能、變功能的4D列印得以實現。

圖2 4D列印成形柔性磁電器件壓電效應原理示意圖

圖3 4D列印成形柔性磁電器件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電壓曲線圖(a)磁粉含量為40wt%、壓縮速率為50mm/s、磁電器件壓縮的應變為20%時,器件在壓力作用下產生的電壓;(b)一個周期內壓縮過程產生的電壓;(c)一個周期內回復過程產生的電壓

團隊還對該4D列印柔性磁電器件進行了細緻的宏微觀結構表徵;研究了器件的高度對壓電性能變化的影響規律;證實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與仿真模擬的準確性。該研究最大的意義在於4D列印智能構件可通過材料組合來實現,豐富了變形、變性能、變功能的4D列印研究思路,也為磁電器件提供了新的材料/結構設計思想和製造方法。

材料學院博士生伍宏志為論文第一作者,在史玉升教授閆春澤教授蘇彬教授的指導下完成。

4D列印仿蠍子縫結構,實現傳感-執行一體化

封底文章題為「4D Printing Strain Self‐Sensing and Temperature Self‐Sensing Integrated Sensor-Actuator with Bioinspired Gradient Gaps」,通過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4D列印,創造性的在材料水平上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傳感/執行一體化原理:炭黑納米粒子/PLA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形狀記憶效應,該材料的4D列印器件加熱後可發生可控形狀變化。在加熱過程中,由於炭黑納米粒子與PLA的膨脹率不同,炭黑納米粒子間的距離改變引起電子遂穿效應變化,使器件電阻改變,從而將熱信號轉變為電阻信號實現溫度自感知(如圖4所示);同時,器件在形狀改變過程中,器件縫結構周邊的炭黑納米粒子會接觸-分離,器件內局部接觸電阻變化使器件的電阻改變,從而將自身形變信號轉變為電阻信號實現應變自感知(如圖5所示)。

圖4 溫度感知

圖5 應變感知

基於此,研究者將該仿生4D列印器件應用於模擬手指觸碰手機屏幕(如圖6所示)。在溫度激勵下器件形狀改變,模擬手指主動觸碰屏幕,在這個過程中器件形變引起其縫結構間距的變化使器件整體電阻改變,實現器件形狀變化自感知。在觸碰瞬間,可通過電阻的變化檢測到器件觸碰屏幕的應力,實現觸碰應變自感知。

圖6 應用案例

該研究成果將智能材料、仿生結構和4D列印有機結合,實現了材料水平上傳感/執行一體化,為未來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關鍵器件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材料學院陳道兵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在史玉升教授文世峰副教授周燕副教授的指導下完成。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江蘇雷射聯盟轉載

相關焦點

  • 華中科大史玉升團隊:在4D列印傳感/執行一體化器件取得進展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為解決傳感/執行一體化的難題,史玉升教授團隊受蠍子縫感受器超敏縫結構的啟發,仿生設計出梯度縫結構,4D列印炭黑納米粒子/聚乳酸(PLA)複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變並能自感知應變和溫度的仿生縫結構器件,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 4D列印新突破!華中科技大學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為解決傳感/執行一體化的難題,史玉升教授團隊受蠍子縫感受器超敏縫結構的啟發,仿生設計出梯度縫結構,4D列印炭黑納米粒子/聚乳酸(PLA)複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變並能自感知應變和溫度的仿生縫結構器件,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 華中科大「女神」登上教學系統封面—新聞—科學網
    「封面」網頁截圖。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JACS封面文章!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6萬家化學加網會員企業  導讀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華中科大《Science》水系熱化學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李萬萬研究員團隊在液相生物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萬萬研究員團隊在液相生物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Precisely Encoded Barcodes Using Tetrapod CdSe/CdS Quantum Dots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for Multiplexed
  • 3D列印已過時?4D列印時代已來臨
    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為解決傳感/執行一體化的難題,史玉升教授團隊受蠍子縫感受器超敏縫結構的啟發,仿生設計出梯度縫結構,4D列印炭黑納米粒子/聚乳酸(PLA)複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變並能自感知應變和溫度的仿生縫結構器件,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 武漢科大李誠予副教授在生物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李誠予副教授在CRISPR/Cas12a生物傳感器的構建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研究成果「A boosting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nd biomimetic periodic chip integrated CRISPR/Cas12a
  • 華中農大在DNA複製調控研究領域獲重要進展
    本報訊 微生物的DNA複製調控研究一直是當代生命科學最受關注的前沿領域之一。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何正國帶領的課題組在DNA複製和細胞周期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華中師大是該論文的唯一作者單位。
  • 我校在木質素功能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07:02:53 來源: 紫金 舉報   近日,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木質素功能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南科大孫小衛、王愷課題組聯合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簡稱「電子系」)講席教授孫小衛課題組聯合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了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 中國科大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月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存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首次實現了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該成果12月2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該成果對大容量量子存儲和構建量子網絡均有重要意義。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華中科大研製成功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上再次取得突破,研製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並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世界的引力中心」據了解,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成立於 1983 年,期間一直從事與引力有關的各種物理規律實驗檢驗及相關理論問題研究,2015 年獲批建設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如今華中科大引力中心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引力實驗研究基地,在國外相關領域也有著 「世界的引力中心」 之稱。
  • 前沿熱點丨3D列印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
    導語3D列印技術是製造業的未來,發展至今列印速度和規模得到了極大提高,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也逐步擴大。近年來,3D列印技術發展如何?在哪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3D列印技術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一文,在分析3D列印技術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概述了連續液體界面生產技術、高面積快速列印技術等3D列印新技術。文章指出,3D列印技術正不斷擴展應用領域並取得顯著發展,如汽車零部件、體育器材、生物醫學、房屋建造、火箭製造等領域。
  • 北大深圳新材料學院在3D微納列印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應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臺,學院以薛面起、陳繼濤、潘鋒等教授領銜的納米微米3D列印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最近在3D微納列印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題為「An emerging role for cyclic di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and nanoRNase activities inMycoplasma bovis: Securing survival in
  • 華東師大在超分子光化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人類社會複雜性以及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相互關係複雜性的日益增長的今天,學科在繼續分化的同時,正向著高度綜合化、整體化的方向發展,跨學科合作研究已成為當代科學進步的重要議題之一。隨著高等院校科學研究的日益規模化和前沿領域的不斷深化,科研活動不僅依賴於科學家的個人努力和學科成員之間的合作,跨學科研究合作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