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榮幸地告訴你,我的家鄉在四川內江,內江沒有最好吃的麵條,但有特別好吃的麵條,那就是內江牛肉麵。內江牛肉麵素有「巴蜀麵條之首」的美譽,全國文明,也是著名畫家、美食家張大千先生愛吃愛做的麵食小吃之一。我作為土生土長的內江人,吃家鄉的牛肉麵永遠不會膩,就算窮成狗,也要吃一碗牛肉麵!
內江牛肉麵之所以特別好吃,一是要歸功於麵條,內江面含鹼且很柔和(和其他地區的面區別很大,內江的是細鹼面),我們當地人稱之為「水葉子面」或者「鹼水面」。這種麵條比較薄,鹼性比較大,一般店家都用一口大鍋燒水,水煮沸以後把麵條扔進去,用長長的竹筷劃拉開來,煮1分多鐘就撈起來,不黏口,還有嚼勁。
內江牛肉麵之所以特別好吃,二是要歸功於麵條裡面的牛肉臊子。做臊子的牛肉一般都是選用當天最為新鮮的牛腩肉,紅白相間、光潤亮澤,絕不用凍肉製作。先把牛肉切成幾大塊,下鍋焯水,目的是去除牛肉的血水,保證肉質的醇香。把焯好的牛肉再次改刀,切成正方形的小塊,這樣的小塊,在炒制中,更易入味。然後將肥瘦部分分別炒制,先將肥牛肉下鍋大火爆炒,待油脂慢慢被逼出,肥美的脂肪逐漸變幹,最香的牛油溢出,室內瞬間飄滿肉香。把炒好的肥牛肉撈出,再將備好的調味料依次下鍋,姜蒜末、郫縣豆瓣和醬油等,待湯色逐漸變得鮮豔紅亮時撈出。此時,把切好的瘦牛肉倒入鍋中,大火爆炒,再倒入調好的湯汁,炒制約半小時,待湯汁慢慢滲透進肉的紋理,香濃與嫩滑,緊密相融。然後把炒制好的肥牛肉也加進鍋中,一起燒制而成,牛肉耙爛,極為入味。
內江牛肉麵之所以特別好吃,三是要歸功於辣椒油(我們當地叫熟油海椒)。辣椒是曬乾以後用菜籽油煎過,放石臼裡面搗成碎片(我們內江人稱之為「餈粑海椒」),這個是關鍵的部分,如果用一般的幹辣椒就會幹幹的辣,而少了辣椒的香味。然後再淋上煎熟的稍稍放涼的菜籽油,即成香味四溢的辣椒油。
就在今天早上,我走進一家麵店去吃牛肉麵,一美女正在那吃得津津有味,我一邊吃一邊和她聊了起來。美女告訴我,內江是她的老家,現在在廣州工作的她只有假期才能回到內江,才能吃到地道的內江牛肉麵。美女還告訴我,她在內江念書時,每天早上都吃牛肉麵,居然一點都沒吃膩,直到現在她也無法解釋內江牛肉麵具體是什麼味道,因為它不像蘭州拉麵有具體的規定,也不像重慶火鍋那樣清楚明白。雖然餈粑海椒是其中的關鍵,但小面的細嫩絲滑和獨特的口感才是內江牛肉麵獨具特色的核心。牛肉的味道和辣椒油的味道、面的味道混合,彼此升華,在神秘的排列組合作用下,牛肉的鮮味被無限放大,總讓她覺得世界就只是這一碗麵。以前,她不知道鄉愁是什麼,現在她知道了鄉愁就是牛肉麵的味道。
我喜歡坐在家裡(當然有時也走出家門)享受美食,摸索美食,更喜歡把自己做美食的心得體會寫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