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有意思】人口紅利正在消退,那我們以後靠什麼「吃飯」?

2021-01-20 招銀理財

麻辣粉(MLF)更麻,還是酸辣粉(SLF)更酸?有豬周期,為什麼沒有牛周期?股市裡的韭菜一茬接一茬,債券市場也有韭菜嗎?……熱點背後隱藏著哪些日常經濟學?習以為常的現象到底如何形成?《宏觀有意思》用最有趣的語言聊熱點,用最專業的姿態講宏觀,讓似曾相識的知識點不再陌生,讓專業的研究報告變得更好玩。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殺出重圍,在世界市場上一奪霸主地位,而這都要感謝「人口紅利」。可是近年來,「中國製造」的聲音越來越微弱,「越南製造」卻奮起直追,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的人口紅利是否正在消退?如果真如此,那我們國家未來經濟的增長該依靠哪顆「大樹」呢?


大家可能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人口紅利」總是和「中等收入陷阱」同時出現,那麼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簡單地說,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個國家由於某種優勢達到了一定收入水準,而停留在該經濟水準的情況,具體表現為經濟增長率的停滯不前。(點擊這裡查看中等收入陷阱主題文)


具體來看,我們國家憑藉著「人口紅利」,大力發展低端製造業,出口「成績單」表現優異,企業和人民漸漸富足了起來。



但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齡化的加劇,導致需求增速減緩,同時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我國勞動力的價格越來越貴,部分外國廠商「撤離」中國市場,選擇前往勞動力更為便宜的國家進行生產,最終導致經濟增長缺乏動力,人民收入在達到中等水平後停滯不前——這就是我國的「中等收入陷阱」。不過呢,也不必擔心人口紅利的消退將使得我們國家經濟停滯不前,因為咱國家還有另一把利刃——工程師紅利。


與傳統的人口紅利不同,工程師紅利強調的是「工程師」,這裡的「工程師」指代的是理工科類高校畢業生,整體來看工程師紅利的意思是我們國家學習理工類的高校畢業生整體數量龐大,因而企業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使用高效畢業生們。


● 首先,我國正由「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在這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幫助我們攻破技術壁壘;


● 其次,我國高質量的工程師們的價格相對便宜,意味著企業高端生產成本相對較為低廉,吸引海外廠商也加速布局;


此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高素質人才的支持下,技術進步使得廠商的產量提升,進一步提升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如果我們把工程師紅利對經濟的促進鏈條分為:產生、發展、釋放三個階段,目前中國正處於工程師紅利的發展階段。


工程師紅利的種子正在發芽。2019年,我國理工類畢業生人數佔畢業生總人數的40%左右。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中國培養了世界幾乎一半的工程師!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其學成歸國比率由2001年的不足15%,上升到了80%左右。此外,部分外企高管回流至國內就職,帶來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管理經驗。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對創業企業提供資金補貼、信貸支持以及稅收優惠,同時還有科技企業孵化器指導科技企業的發展。


當然,要使得我國的工程師紅利真正的發揮作用,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要求,爭取在對研發和企業創新創業政策上不斷優化,激發我國工程師紅利的釋放。咱們不必過於擔心人口紅利的結束,我國產業轉型之路剛剛開始,我們終將邁入技術和創新的彼岸。加油吧,我們一起再出發!

本文章版權歸招銀理財所有,招銀理財允許在滿足以下條件時轉載本文:

1.轉載時保留本文全部內容,不得進行任何刪改;

2.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原作者,並在「原文連結」中保留原始文章連結;

3.轉載時必須保留本轉載聲明。

相關焦點

  • 宏觀與微觀中的人口與社會
    伴隨中國的人口發展變化,過去狹義的人口學——人口統計學發展成廣義的人口學,不僅研究人口統計,還要研究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機理。《新中國人口學研究7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按照廣義人口學的脈絡進行梳理,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口學研究領域的成果。
  • ...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
    【工信部前部長:中國已走出人口紅利期 全面放開二胎未引發生育高峰】苗圩表示,近年來,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高度的重視。苗圩還強調,全面放開二胎並沒有引發生育高峰。
  • 微觀裡的宏觀:最近很有意思的原油CURVE的變化
    ;應對疫情各國政府打出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應對牌的效果是如何反映在我們微觀資產中的呢?貨幣解決流動性,財政政策是為了兜住遠期從衰退掉入蕭條的預期風險,很顯然這兩點在最近都表現出來了非常積極的一面;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微觀金融市場的變化來獲得感知,今天我的日記就用FICC中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資產原油的遠期曲線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微觀上是如何展現宏觀預期的;圖:VIX,油價,頭端1-5價差,中間6-12價差,遠期曲線
  •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
    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抗體在人體內只能存留幾個月,而今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帶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新冠免疫力正在快速消退。英國的研究人員稱,他們觀察到擁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免疫力在消退」。
  •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抗體在人體內只能存留幾個月,而今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帶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新冠免疫力正在快速消退。但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海倫·沃德在一份聲明中還說:「我們還不知道這是否會導致人們陷入重新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要繼續遵守疫情防控指導意見,以降低自己和他人的感染風險。」 (中國日報網,LS)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宏觀有意思】這個問題只有國家主體才會面臨?當然不是,你也會!
    《宏觀有意思》用最有趣的語言聊熱點,用最專業的姿態講宏觀,讓似曾相識的知識點不再陌生,讓專業的研究報告變得更好玩。又是新的一年,還是一樣的收入,工資似乎與你只存在一條一毛錢簡訊的關係。芸芸眾生之中,有多少殫盡竭慮的中產面臨「收入天花板的陷阱」,收入增長不給力,房子、孩子、養老等支出令人亞歷山大。
  • 中國人口紅利將消失 經濟增長率將跳躍式下降
    「根據人口預測,我認為2013年是人口紅利消失的轉折點。其實,根據最新的人口數據,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這個轉折點目前已經到來。」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財商》。  在蔡昉的研究中,以人口撫養比作為人口紅利的代理變量,即依賴型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
  • 聚焦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數據背後的「秘密」
    我國區域發展不均衡,有些地方缺少勞動力,有些地方缺少就業崗位,我們要考慮到就業崗位和勞動力在空間上的匹配問題。」張耀軍認為,「民工荒」並不意味著我國勞動力的缺乏,而是由於我國沒有實現勞動力的充分就業。 「在人口紅利下降的同時,我國會產生人力資本紅利。」
  •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這到底是好是壞呢?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抗體在人體內只能存留幾個月,而今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帶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新冠免疫力正在快速消退。「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免疫力在消退」。
  •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 人口紅利拐點已出現(圖)
    核心閱讀■人口紅利趨於消失,導致未來中國經濟要過一個「減速關」。對此,我們必須正視趨勢、做好準備、積極應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在2012年出現,將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應當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夠準備。「判斷一國是否擁有人口紅利,要看兩個指標,一是勞動年齡人口,一是將勞動年齡人口作為分母、其他年齡組如年幼、年老者作為分子得到的人口撫養比。」
  • 超巨星 |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人口紅利消退中國經濟在40年間迅速的發展與人口紅利密切相關,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使勞動密集型商品搶佔了可觀的全球市場份額,也推動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帶動基建及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但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人口出生率自峰值2.33%下降到1.23%,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61%下降到0.38%,且已步入老齡化(60歲以上人口達2.5億)社會。勞動力人口開始負增長。
  • 新研究發現新冠免疫力「正在消退」科林瑞:日常防護不可忽視
    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抗體在人體內只能存留幾個月,而今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帶有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新冠免疫力正在快速消退。「大幅」下降,這可能意味著「免疫力在消退」。 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這項研究中發現,新冠抗體的覆蓋率正在下降。據路透社報導,英國帶有新冠抗體的人口所佔比例從六月份的6%下降到了九月份的4.4%。
  • 蔡昉: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用改革延長人口紅利
    原標題:用改革延長人口紅利(經濟大勢)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使我國人口紅利問題再次成為熱點。自2010年達到峰值後,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這兩年開始減少,人口撫養比也開始提高,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拐點已現。
  • 我們正在迎來「低欲望社會」嗎?
    經濟是有周期性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我們是否正在迎來消費的冬天,我們是否正在進入低欲望社會。日前,圍繞相關話題,《購物兇猛》一書作者孫驍驥、資深媒體人蘇琦兩位先生,為讀者帶來了一場關於「中國式消費的百年變革」的精彩對話。
  • 董希淼: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大數據能做什麼?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6日電 題:《董希淼: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大數據能做什麼?》作者 董希淼(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未來已來,我們正身處大數據時代。當然,京東的大數據不可能取代國家統計局等原有的統計和研究方法,研究宏觀經濟仍將參照統計局的數據,相互之間可以互補。應該是說,利用京東大數據進行宏觀經濟分析,其弱點是不能像統計局那樣全國範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好處是即時性和真實性,可以作為官方數據的有益補充。所以,這份基於京東大數據的研究報告非常有意思。
  • 30年後,中國將會擁有多少人口?智庫預測後的數據令人心憂
    中國是如今人口數量最為龐大的國家,那麼在30年以後中國將會擁有多少人口呢?關於這個問題,智庫也作出了預測,而且給出的數據令人心憂。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的人口數量達到了14億之多。這也讓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享受到了許多的人口紅利。事實上,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工廠,就是因為我們擁有比其他國家更為廉價的人工。雖然這在很多人看來不是什麼好事,但客觀來講,在中國發展的初期階段,這的確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資金以及機會。
  • 中國人口紅利動力轉換及其發展策略
    我國傳統數量型人口紅利向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動力轉換和表現形態2012年,我國勞動力數量和比例由增加轉向減少的「拐點」出現,總人口撫養比提高。在我國第一次人口紅利減弱或即將消失的情形下,仍可以享有第二次人口紅利,即利用第二次人口紅利繼續推動經濟增長。
  • 董希淼:大數據能為宏觀經濟分析做什麼
    來源:證券日報我們正身處大數據時代。基於研究的視角,大數據時代不但大大地拓寬了信息來源,而且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強大的支持,或將改變宏觀經濟研究範式。應該是說,利用京東大數據進行宏觀經濟分析,其弱點是不能像統計局那樣全國範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好處是即時性和真實性,可以作為官方數據的有益補充。 所以,這份基於京東大數據的研究報告非常有意思。
  • 社科院副院長:人口紅利拐點或於2015年到來
    中國人口紅利的拐點,預計在2015年就會提前到來——昨日,市委常委中心組(擴大)舉行《我國當前的民生建設和群眾工作》專題報告會,主講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透露了這一預測結果。   他指出,隨著這一轉折點的到來,我國招工難、養老難等問題將更加凸現,我們必須抓緊研究調整社會保障體制等,更好地應對人口結構快速變化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
  • 「大數據殺熟」是正極,「靠關係吃飯」是負極
    [178]「大數據殺熟」是正極,「靠關係吃飯」是負極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就是平臺對你比較熟悉,知道你有錢,買了好車好房,連個手機都要買最新的,不管多貴都買;平臺針對你這樣的人,同樣的商品,賣別人500塊錢,賣給你8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