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研究成果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流動性背景下傳統村落神聖空間的地方性生產與不平衡地理研究》(批准號: 41971186),2020-2023.(主持人: 郭文)
(2)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7批面上一等資助項目: 《民族村寨旅遊空間生產與認同建構研究》(批准號: 2015M570800),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 2015-2018. (主持人: 郭文)
(3)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科研資助基金項目: 《空間轉向與區域社會文化空間生產的認同研究》, 2012. (主持人: 郭文)
郭文. 空間的生產與重塑: 流動中的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20.
(1)郭文, 楊桂華. 民族旅遊村寨儀式實踐演變中神聖空間的生產——對翁丁佤寨村民日常生活的觀察[J]. 旅遊學刊, 2018, 33(5): 92-103.
(2)郭文. 神聖空間的地方性生產、居民認同分異與日常抵抗——中國西南哈尼族箐口案例[J]. 旅遊學刊, 2019, 34(6): 96-108.
(3)郭文, 黃震方. 旅遊與竹地摩梭人「家」空間的多維生產及身份認同建構[J]. 地理研究, 2020.
(4)郭文. 空間認同: 城市空間研究轉向中的知識前沿、趨勢與啟發[J]. 地理科學, 2019, 39(4): 587-595.
(5)郭文, 王麗. 文化遺產旅遊地的空間生產與認同研究——以無錫惠山古鎮為例[J]. 地理科學, 2015, 35(6): 708-716.
(6)郭文. 民族村寨旅遊空間生產與治理研究, 博士後研究出站報告, 2018.
(7)錢俊希, 楊槿, 朱竑. 現代性語境下地方性與身份認同的建構——以拉薩「藏漂」群體為例[J]. 地理學報, 2015,70(8): 1281-1295.
(8)楊槿, 朱竑. 「鄰避主義」的特徵及影響因素研究——以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J].世界地理研究, 2013, 22(1): 148-157,88.
(9)楊槿, 徐辰, 陶偉. 平遙民俗旅館居住形態演變及動力機制研究[J]. 現代城市研究, 2016, 31(9): 53-59.
(10)周陽. 廣州中非跨國婚戀中的社會認同研究, 收於《廣州國際移民區的社會空間景觀》,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6.
(11)周陽. 廣州中非家庭的子女撫育策略與社會認同研究, 收於《當代中國田野觀察(2019)》,國務院參事室, 2019.
(12)周陽. 選擇性融入: 義烏中外伴侶社會適應研究[J].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18, (3): 128-135.
(13)周陽, 李志剛. 區隔中融入: 廣州「中非伴侶」的社會文化適應[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43(1): 70-79.
(14)Zhou Yan. Adaptation or Segmentation: African and Chinese Partners in Yiwu, Africa-Asia, A new axis of knowledge, 2015.
(15)Zhou Yan. Intercultural Marriage, Legal Status and Social Belonging in China: Chinese-African Couples and Families in Guangzhou,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