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重複、造假……誕生四十年的 WB 正遭遇一場「中年危機」

2020-11-28 騰訊網

每位科研人都曾經歷過一段 WB 實驗的黑暗歲月:一個個二十出頭的青年被這位「中年大叔」整天按在地上摩擦…

這個噩夢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膽戰心驚~

這位誕生於上世紀 70 年代的大叔,四十多年來長盛不衰,至今仍然坐在蛋白質研究技術的「頭把交椅」,但他身後從未缺少過批評與質疑。現在他正在遭遇一場「中年危機」——通過 Western Blot 進行半定量分析的準確性和重複性逐漸受到來自學界的質疑。

由於 Western Blot 環節眾多,實驗設計引入的變量或實驗人員無意的操作誤差都影響著結果的有效性,像不同的樣品製備方法、不均一的轉膜效率、抗體的濃度和質量等。更糟糕的是,Western Blot 是造假重災區之一,這也使得主流期刊對文章中 WB 數據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確保可重複性和定量準確性等。

那麼,當面對這樣一張 WB 結果,如何確保條帶間差異真實反應了樣品的生物學變化?

挽救 Western Blot 的「中年危機」

想獲得可靠、線性的定量 Western Blot 數據,高質量的樣品製備和優化的實驗方案必不可少。但即便如此,在實驗流程中也很難完全避免誤差,這時就需要進行歸一化分析(normalization),來讓定量數據更為真實可靠。

歸一化修正了什麼

歸一化是通過將靶蛋白相對於內參對照(Internal loading control)進行定量,以修正實驗中非樣品相關的系統誤差,如所製備樣品濃度不同、泳道間上樣量不同、不均勻的蛋白轉印。在此基礎上,印跡中靶蛋白相對水平的變化才能有效指示樣品間生物學差異。

歸一化策略有哪些

經典常用——管家蛋白歸一化:

基於管家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HKP)為內參的歸一化是常用的蛋白印跡歸一化方法,即選取 α-tubulin、β-actin 或 GAPDH 等內源性蛋白作為歸一化的對照。雖然經典,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存在 bug:

在多數樣品中 HKP 高豐度表達,導致上樣量內信號易飽和;

並非所有的細胞系或組織都會表達所需 HKP,即使表達,其表達量也會隨組織類型和細胞狀態發生改變;

在不同的處理條件下,如藥物刺激後,HKP 的表達量可能會發生變化;

HKP 表達水平會受到細胞密度的影響。

因此,在進行基於 HKP 的歸一化時,先決條件是確定不同實驗條件和樣品類型中 HKP 的表達恆定,還需要選擇和驗證合理的上樣量,讓靶蛋白和內參都處於線性範圍。

新晉標準——總蛋白歸一化

另一種方法是基於總蛋白的歸一化(Total Protein Normalization,TPN)。TPN 需要對膜上所有蛋白進行均勻染色或標記、成像和分析,即將整個泳道中的蛋白信號作為內參。

相較於 HKP 歸一化,TPN 不再依賴於單一蛋白的表達,可直接反應泳道間上樣量和轉膜效率的差異,線性範圍更廣,準確性和重複性更好,並節省了檢測 HKP 表達的時間、精力和試劑成本,現在已逐漸被視作蛋白印跡定量的金標準,在主流期刊對 WB 數據的要求中得到體現。

「For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appropriate reagents, controls and imaging methods with linear signal ranges should be used」 –Nature

「Normalize signal intensity to total protein loading (assessed by staining membranes for total protein) whenever possibl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House-keeping protein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normalization without evidence that manipulations do not affect expressio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TPN 中幾種總蛋白染色的方法各有優劣:

麗春紅是一種可逆、快速的染料,但是有靈敏度差和穩定性低的問題,容易在膜上留下自發螢光殘留物,所以不適用於螢光 WB;

考馬斯染料的靈敏度理想,不過需要平行運行兩塊膠,難以確保重複性;

如果使用可逆螢光染料,需要在流程中增加染色脫色的步驟和成像次數,增加了操作的複雜度,有些染料需要在 IR/NIR 通道下成像,也限制了成像儀的選擇;

使用免染技術可則省去染色脫色的步驟,但需要購買特殊的凝膠和搭配特定成像儀,並且需要在免疫印跡步驟前對總蛋白進行成像。

有沒有靈活簡單、既快又準的 TPN 方法

賽默飛通過 Invitrogen No-Stain 免染型蛋白標記試劑和 iBright 智能成像系統,可以讓 TPN 信號獲取更簡單,定量結果更準確、數據分析更容易。

使用方式靈活簡單

01

No-Stain 試劑兼容任意凝膠類型以及 PVDF 和 NC 膜,適用於化學發光或螢光體系,可輕鬆融入現行 Western Blot 工作流程。標記操作也很簡單。混勻試劑後,對凝膠或轉印後的膜孵育 10 分鐘,即可完成標記。

使用 No-Stain 試劑標記蛋白印跡的步驟

No-Stain 染色的信號可使用帶有 UV、綠色 LED 、螢光光源(激發光範圍~455-485nm)的多種成像儀來捕獲,包括 iBright 系列成像系統。

定量結果更準確

02

No-Stain 蛋白標記試劑可在更廣的線性檢測範圍內實現精準的 TPN,避免了 HKP 信號飽和導致的無效結果;可檢測到低至 20 ng 的蛋白條帶,信號靈敏穩定;未結合蛋白的標記物不會自發螢光,確保優越的信噪比。

使用 No-Stain 免染型蛋白標記試劑進行總蛋白歸一化。與 HKP 相比,在 HeLa 裂解物中使用 No-Stain 試劑進行歸一化的準確度更高

一鍵捕獲膜上靶蛋白和 TPN 信號

03

iBright 系統通過內置「No-Stain」模塊和功能強勁的分析軟體,令圖像捕獲和歸一化分析更易上手。只需根據屏幕提示分配好通道,系統即可自動拍攝各通道的圖像並進行合併。

用各種試劑處理 HCT116 細胞後,WB 測定 p-AKT(Ser473)的相對含量,並用 No-Stain 試劑進行 TPN,在 iBright 上一鍵獲得 merge 圖像

直接計算歸一化因子

04

歸一化因子和歸一化條帶數據可以直接在 iBright 系統上生成,並作為報告或原始數據導出,在電腦上進行數據處理(iBright 提供免費電腦版軟體)。

將歸一化處理的磷酸化-AKT 結果以誘導倍數形式呈現(處理組對比未處理組)

期望 Western Blot 技術經過效率和準確性的改善,能夠繼續伴隨我們探索蛋白奧秘。

這個差異是真實的麼?

是的,沒錯!

相關焦點

  •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折射出的普遍現象:中年危機
    《她她她的少女時代》裡女主方迎風遭遇中年危機,失婚失業,女兒上大學也想搬出去住。片中她與丈夫離婚後,退出了丈夫家的家族餐廳經營事業,失業的她著手製作簡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某家餐廳正好招聘店長,方迎風前去應聘。
  • 悄然扛大旗,中年男演員們「四十不惑」?
    而從榜單上,還可以驚喜發現王凱、郭京飛、潘粵明等中年男演員的名字,在一眾90後、00後長江後浪的「乘勝追擊」中尤為惹眼。中年男演員們似乎正在逐漸擺脫油膩、角色套路化的尷尬,迎來「四十不惑」的當打之年。 油膩、人設固化 男演員也有中年危機 「被邊緣化」是近年來中年女演員的困境。但實際上,回顧近幾年的劇集市場,油膩、戲路狹窄、轉型困難……男演員們的「中年危機」也不容忽視。
  • 四十也「惑」,影視圈中年男演員的出路在哪裡?
    原標題:四十也惑,中年男演員的出路在哪裡《演員請就位》中的明道一年前,演員海清曾在FIRST電影節上為「中年女演員」發聲,讓人感慨女性在年過不惑後的艱辛與之相比,中年男演員似乎更輕鬆一些,因為看起來,他們可選擇的餘地更多一些。但事實上,影視圈中的大叔們一樣逃不過中年危機的魔咒。在去年的大熱綜藝《演員請就位》裡,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明道。39歲的他和新人一起站上舞臺,呼籲人們忘記其偶像光環。但不再青春的明道想要轉型,必定要經歷一番坎坷和崎嶇。新人提升演技尚且不易,更何況是已經形成表演定勢的中年人呢?
  • 所謂中年危機,半導體人每天都有!
    說到中年危機,並不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做半導體行業似乎有一種讓我提前進入中年危機的感覺。」老王摸著自己略顯稀疏,有些枯萎的頭髮說。具體的原由,老王也說不清楚,只是緩緩述說了自己以及耳聞目染的同事、朋友的經歷,聊以自慰那難以言明的半導體人的「中年危機」。
  • 從核電看2020年以後的美國正步入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就是這樣,你希望的,你規劃的,你以為的,永遠和現實存在差距。電影歸電影。小說,劇本虛構的情節。回到生活中,來談談中年危機,說的大一點,看看美國的中年危機。此文僅從核電站角度清晰地呈現給讀者一個美國中年危機的現實(beican)形象。
  • 數據造假、論文高度重複,這個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被一次性撤回
    近日,《The Saudi Journal of Anesthesia》期刊一次性撤回了印度一個麻醉學研究團隊的10篇論文,原因是「文章的重複性很高,以及大量數據造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 Anjan Das。
  • 娃哈哈破解中年危機:換掉王力宏,籤約「90後」代言人許光漢
    娃哈哈方面認為,許光漢2003年出道,17年裡困境與挑戰不斷,但他對演藝事業始終保持著純粹的初心與熱愛,這正與娃哈哈純淨水簡單、純淨的特質高度契合。這也意味著,娃哈哈正式「告別」了合作二十年的王力宏。據北京商報報導,業內人士認為,在代言人一事上忌諱「年紀大」、擔心「太老」,這種對歲月的恐慌,其實也是娃哈哈整個公司心態的一種映射,換言之,娃哈哈已經有「中年危機」焦慮。
  • 找我-中年危機的自我救贖(下)
    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人生轉折的十字路口,或者在塵世間繼續沉淪,追逐時間名利地位的光鮮顯赫;或者刷新自我,回歸生命的本真,開啟生命新的靈性創造;或者能夠在生命的智慧中,去創造更大的物質與精神的平衡。基本上,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內在生命的不甘、不滿、不認同,和外在危機狀況的疊加。而我的外在,其實又是內在所吸引來的。
  • 探索基於重複的實驗設計
    近年來,一場「可重複危機」引發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該危機的「誕生」源於兩類論證。一是統計調查發現,一些已發表的科學研究結果難以被重複實現。在生命科學、生理學、流行病學、生態學等諸多領域,特定研究方向中不可重複的比例甚至可以達到75%以上。二是一部分科學工作者承認自己在日常科研工作中並不會進行重複實驗。前者說明了論文數量呈指數形式增加的今天,不可重複問題的規模已不可小覷。
  • 女演員「中年危機」?不存在的!且看國民女神劉濤的逆襲之路!
    女明星的中年危機在大部分普通人眼裡,女明星一直都是光鮮靚麗,萬眾矚目般的存在。但事實上她們和普通老百姓同樣會面臨中年危機。在去年舉辦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女演員海清就將「女演員中年危機」公布於眾,揭開了明星界的一片「遮羞布」:我們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和他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機會!未曾想到我們心中都認識、自信又閃光的大青衣演員們,在演藝圈的真實處境,竟是如此尷尬甚至艱難。
  • 被質論文造假實驗圖疑似PS,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回應正再次檢查數據
    被質論文造假實驗圖疑似PS,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回應正再次檢查數據 作者:子航 劉小黑 發布時間: 2019-11-18 21:04
  •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重新看待和思考自我是擺脫中年危機的法門
    關於什麼是「中年危機」,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廣義上講,中年危機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的關卡和危機。」很多人覺得中年危機裡充斥著悔恨、錯失、壓力、恐懼、焦慮與迷茫,那感覺正如35歲的但丁所說:「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對這一批評,林院士回答說,當時他跟黃欣欣之間經常進行溝通,但黃的造假有其特殊性,是屬於「智商很高、很難發現」的例子。「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做這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覆核過。我叫了一個學生去參加她的工作,但是沒有發現。」林院士說自己剛開始沒想到數據有問題。他打比方說:黃欣欣做了一個杯子,我們想用這個方法做個更大的杯子,就必須重複做一遍,重做時才發現問題。
  • 震驚的論文造假事件 「一場與SCI有關的醜聞」
    記者 來揚製圖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鍾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並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文章稱:「這些報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間僅憑修改一套原始強度數據而發表系列文章。」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2012年,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安進公司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試著重複癌症研究領域53篇「裡程碑式進展」的論文裡闡述的研究結果,有47篇的結果無法再現[4]。2015年,《可再現性項目:心理學篇》項目試圖再現在發表在3份頂級心理學期刊上的100項研究,發現能再現的研究不足一半[5]。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日本理化學所調查後在今年4月1日發表報告,認為晴子是蓄意造假,篡改實驗數據,實驗記錄混亂且不全,根本無法證明其實驗結果。。這樁縈繞了將近一年的科學醜聞終於塵埃落定。  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造假風波    他的實驗結果,在其他科學家隨後進行研究時卻根本無法重複,因而遭到一些同行的質疑。 貝爾實驗室組建了針對他實驗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在為期3個月的調查中,委員會發現舍恩至少有9篇論文存在數據問題,舍恩在被指控的24處地方至少存在16處學術行為不檢。舍恩的學術造假事件震撼了整個科學界,成為了物理學史上最大的醜聞。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過去,在我們的父輩,基本上一份工作都能做一輩子,因為環境變化很慢,想要學會一項技能,很可能要花上個十年甚至二十年。可是在今天,學習的方法變得多種多樣,你甚至可以足不出戶,打開搜尋引擎,就能找到你想要學的課程,這讓學習這件事變得更加便捷。
  • 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複性數據
    點擊查看 韓春雨無疑是2016年最受公眾關注的中國研究者之一。從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論文發表的一鳴驚人,到被質疑學術造假的聲討筆伐,他所經歷的輿論如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 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論文造假,艾普蕾相似性檢測:重複比42%!
    復旦大學頻曝學術醜聞2019年是中國科研圈最熱鬧的一年,受到翟天臨明星光環效應的影響,學術論文造假受到廣泛關注,教育部明確各大高校嚴抓研究生畢業生質量關,並且每年撥款專項經費800萬元對各大高校的博士生論文進行抽查,復旦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不斷被曝光碩士論文抄襲造假的醜聞
  • 中年等於危機+美好+演化,論如何看40歲之後的戀情、愛與人生
    但事實是,當中年突如其來時,你腦海中浮現的只有「中年危機」這四個大字,與中年掛鈎的往往是:油膩、保溫杯泡枸杞、發福、禿頂……在印象中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美好的詞來形容中年這個階段。中年別稱「灰色中年」,不可避免地在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經歷著各自的危機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