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插畫界的劉慈欣,被譽為「國內星際科幻畫第一人」,用畫筆構築...

2020-12-07 騰訊網

關注『大美攝影

瀏覽更多攝影內容!

提到中國科幻,就不能不說劉慈欣的《三體》。

三體世界的宏大和壯觀一直存在於劉慈欣的文字中,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劉慈欣本人在採訪中也提到,將《三體》視覺化是很困難的。

當大家還在討論電影應該如何呈現三體世界之時,插畫已經先行為之了。

2018年,就在《三體》出版十一周年時,百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從藝術的角度出版了一部《三體藝術插畫集》,第一次真正的將文字視覺化,降維打擊、智子、水滴……以平面視覺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

而這其中,一幅描述水滴摧毀艦隊瞬間的《末日之戰》吸引了眾多的眼球並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末日之戰》

而這福作品,正是科幻畫插畫師趙恩哲的作品,一位科幻界美術獎拿到手軟的硬核科幻視覺藝術家所畫。他曾經獲得科幻界諾貝爾獎——星雲獎與銀河獎,並被稱為國內星際科幻畫第一人。

面對同樣的文字,如何在腦海中構建起如此具象的畫面並用手中的畫筆將其呈現出來?趙恩哲是如何做到的?

這其中,既有想像的天賦,更有為天賦而努力的堅持和決心。

十年磨一劍:

油畫專業跨界科幻畫師

跟很多男孩一樣,趙恩哲從小就是個標準科幻迷。

15歲時,他喜歡看《聖鬥士》,還喜歡給聖鬥士中的戰士設計聖衣。他的設計作品獲得小夥伴們的一致讚賞和喜愛。

沒想到,這些好評成為趙恩哲走上藝術之路的動力。

因為喜愛,也因為一點天賦,趙恩哲成為了一名藝術生,大學選擇了油畫專業。

然而,畢業後,機緣巧合,他走上了動畫設計之路。

然而,繪畫轉插畫,尤其是轉遊戲繪畫,有藝術細胞是遠遠不夠的。

厲害的人,總能找到適合自己進步的方法,在自己的「進修秘籍」中不斷完善與提升,趙恩哲就是這樣的人。

他每隔幾年就會給自己定個目標和方向,從自己的作品中總結經驗,把自己之前的知識迭代升級,復盤提升:

2010年, 著手《工業星球》系列的創作,在這個系列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的靈感,並完成了格雷格·貝爾的硬科幻小說《永世》的封面。

2011年,與《科幻世界》結緣,開始新的挑戰。

2014年,思考產品與用戶感受,提升自己對藝術的理解。

2015年,完成貝爾三部曲之一《天使女王》,加入Wacom專家委員會。

2016年,受聘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學無止境,保持一個學習的心態給自己,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給他人。

2018年,總結畫面關係,嘗試各種有趣的筆刷,提升畫技的基礎上,平衡心態的成長,尋找自己的快樂之源。

2019年,開始嘗試在作品中加入跳動的色彩,在作品中加入高冷暖對比色。

時至今日,已經是趙恩哲畫畫的26年,對他來說,畫畫就像留在骨子裡面的血液一樣,變的習慣自然了!趙恩哲的作品也被越來越多科幻主流媒體認可。

▲▲▲

科幻小說《星叢》封面

作者:[ 加拿大 ] 羅伯特·索耶

入選中法藝術大師科幻與想像力作品展

入選北京國際 CG 藝術雙年展

▲▲▲

《移動火星》

科幻小說《移動火星》封面

作者:[ 美 ] 格雷格·貝爾

▲▲▲

《龍蛋》

科幻小說《龍蛋》封面

作者:[ 美 ] 羅伯特·福沃德

《科幻世界·譯文版》2018年9期封面

▲▲▲

格雷格 貝爾硬科幻小說三部曲《天使女王》《移動火星》《永世》封面為趙恩哲作品

插畫界「劉慈欣」:

既要還原作品,也要有創意的驚喜

科幻給了我們無盡的想像空間,繪畫讓我們有機會用炫目的特技將這些未知時空視覺化,呈現出精彩的未來世界。

面對文字描述出的科幻世界,如何做到最完美的呈現?

趙恩哲苦苦思索。

在跟科幻泰鬥合作的過程中,他逐漸突破文字詮釋框架,在開始創作之前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個背景,一個世界觀,讓自己完全沉寂進去。

在跟羅伯特·索耶合作《星叢》插畫設計的時候, 很多人反映這個飛船太破舊,趙恩哲表示:

為了表現小說中被宇宙暗物質腐灼的戰船,他甚至按照原著中戰艦的剪影做了還原,模型框架也是一樣的, 在此之外,還單獨做了造型包裝,以讓這艘艦船看著更強大,更精緻。

《星叢》

在跟格雷格·貝爾合作《天使女王》封面的時候,趙恩哲希望能通過畫面詮釋出日落下,天使女王凝視她蜂巢一樣的建築的心情,他特意強調建築落差對比和色彩明暗對比,將巨大蜂巢般的黑色建築群聳立在如血的夕陽下,其餘街道都被遮擋了陽光,陷入一片黑暗。火熱的情緒貫穿著整個作品。

《天使女王》

開篇我們提到引起大家討論的《末日之戰》,在前幾天《星淵彼岸》太空發布會中,趙恩哲也針對大家的質疑「水滴應該是是金屬或更加光亮的材質」給出了回覆:

《末日之戰》表現的是人類戰艦被水滴摧毀瞬間的場景,畫面中的水滴應該是能攪動空間的物質,能迅速穿透它想毀滅的東西。為了刻畫水滴穿透飛船這一場景,特意花了很長時間去表現水滴,以表達這種以柔克剛的物質導致艦隊瞬間毀滅的瞬間。末尾,「水滴摧毀艦隊的瞬間」不想給人留下絕望的印象,還特意在遠處加了一道光,算是給原著做個補充—— 雖然被摧毀,但是希望永存。

讀懂一幅畫,一定要讀懂創作人的意圖。

《末日之戰》

橫空出世的東方科幻故事:

當傳統文化穿越到未來視界

藝術來源於生活,科幻藝術也取材於現實世界。就像《異形》電影當初拍攝時的靈感來源竟然是一塊三億年前的化石。

如果說,大興安嶺與俄羅斯的冷峻,給趙恩哲開啟了幻想之門,那福州與臺北的靈秀,則給趙恩哲帶來了更具體的素材靈感。

千奇百怪的山石,惟妙惟肖的造型,身旁的草木飛石,這些都被趙恩哲繪入了那些看似毫無章法的陌生世界。

這幅入選《三體·藝術插畫集》中的《藍星》作品,畫面中的石頭靈感就是取材趙恩哲當時外出遊玩時拍攝的照片背景。

同時,在他的作品中,更融合了東方文化的元素。

在19年的北京國際CG藝術雙年展上,趙恩哲除了用金色灰色的籤名外,還專門用壽山石刻了一個小篆,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小篆這一元素。

在一次賽凡科幻空間的採訪中,他說:

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神奇瑰寶怎麼能不去研究。誰能想到在哪個時期的技術能建造出這麼棒的宏偉宮殿:阿房宮、秦王宮、大明宮、也包括我們今天看到紫禁城……我想中國文化不單是影響本土,應該是影響世界的。

趙恩哲常常在思考,中國文化古老神秘,到底哪些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暗示」:煉丹術、天子、易經、八卦、輪迴……這些不都是嗎?

東方文化博大精深,但《三體》之前一直沒有一個能代表東方科幻水平的作品。對於科幻本質的思考,科學家用科學的方式,作家用文字的方式,藝術家則用更直白的畫面語言視覺呈現。

《三體》讓世界認識了東方科幻, 《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出一本高質量的代表東方科幻插畫水平的畫集,是趙恩哲作為科幻迷,作為科幻畫家,給自己定下的使命:「將未來世界寫實地描繪出來,出一本代表東方的科幻畫集。

沉澱十年,2020年,趙恩哲終於給自己了一個答覆,他的首部畫集——《星淵彼岸》 出版上市了,一本包含星際探索,包含對未來世界工業星球的描述,包括人類對氣候的思索的畫集問世,這裡有對能源的探求,有對生存的渴望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這裡不僅僅有科幻,還有東方。

在這本畫集中,趙恩哲精選了 62幅最滿意的硬核科幻畫作, 用寫實手法展現了一幅幅人類在宇宙深空中探索的壯麗史詩。

提到書名,趙恩哲也解釋了他對書名的定義:

星淵,是西方對宇宙星空的探索和經典視覺呈現,

彼岸,是東方對於生命輪迴的哲學思維與創世神話。

中國古有女媧,

在《星淵彼岸》裡, N(女)W(媧)600 就是未來世界的女媧,

希望在這部包含中國科幻精神的東方故事畫集,

可以看到中國科幻畫的現狀,

可以看到中國科幻愛好者的夢想。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之後,他又看了蘇聯作家阿·卡贊採夫的科幻小說《太空神曲》和葉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神奇的未來想像震撼無比。自此,他偏愛閱讀科幻小說,並飽讀了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的《時間機器》《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書。不過,科幻圖書讀得再多,也無法滿足一顆饑渴的心。劉慈欣索性自己寫起了科幻小說。這一年,他才上高一。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劉慈欣又有三部科幻將拍大電影
    從曝光的項目名單上來看,戰爭、科幻、青春、奇幻、動作冒險等類型豐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除了《三體》《鄉村教師》等已曝光的在運作項目之外,又有《流浪地球》《微紀元》《超新星紀元》三部作品成為了計劃中的電影新項目。
  • 《燒火工》——劉慈欣的第一部科幻童話註定不普通
    《燒火工》是劉慈欣的短片科幻小說,此次經由後浪出版公司和未來事物管理局共同策劃,配以插畫師BUTU的精心繪畫,以繪本的形式再次出版,不過幾萬字的小說一下子變成圖文並茂的繪本,握在手裡沉甸甸的,似乎以另一種形式彰顯了《燒火工》的童話氣質。
  • 畫了很多水彩插畫,最喜歡的只有這幾個
    這幅也是對照真實的攝影圖片畫的,大量的金黃色鋪色,太陽周邊用紅色來做漸變,海面兩側用黑色畫出視覺上的陰影效果,海面陽光的影子處理得有些欠妥,但總體來看還是很滿意呢!畫材:吳竹固體水彩顏料,阿爾瓦羅紅胖子畫筆,櫻花畫筆,魯本斯粗紋畫紙。水彩插畫:聖誕花環。聖誕節怎麼可以沒有花環?所以在去年聖誕期間畫了這幅作品。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2、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代表作:《星際戰爭》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
  • 劉慈欣:人類無法感知,但四維生物可能就在身邊
    但是在15年的8月22日,在遙遠中的美國,傳來了一個讓國內振奮人心的消息:長篇小說《三體》榮獲「科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作者劉慈欣獲獎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對此,不光是劉慈欣的書迷興奮不已,更讓科幻迷的圈子裡炸了鍋。
  • 劉慈欣:美國是世界科幻中心 中國科幻市場還沒啟動
    劉慈欣:我的職務是電影監製,就是說編劇完成以後,他讓你提建議。我覺得電影主要的創作人員還是製片人和導演,一個原著作者不可能在裡面起多大作用。  有人說,科幻是一座金山,你不拍科幻電影就是過金山而空手回,但如果是國內拍,很可能進入了金山拿出一坨屎來。但是我們得去嘗試,得先進去看看。
  • 劉慈欣談《三體》:和《星際穿越》二者有相通
    日前,被稱為「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第一次在國際上摘得雨果獎。本次獲長篇小說類雨果獎的是英文版《三體》系列的第一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
  • 科幻作家劉慈欣:外星人可能已是「電腦人」(圖)
    科幻作家劉慈欣:外星人可能已是「電腦人」(圖) 2015-08-19 15:24:2318日,國內科幻作家頂尖代表劉慈欣、王晉康亮相南國書香節,求籤名求合影的隊伍繞了上千平方米的8號會議室好幾圈……  《三體Ⅰ》或明年上映  可以說劉慈欣正是以史詩級巨作《三體》三部曲奠定了自己在國內乃至全球科幻界的大腕地位,改變了不少人對中國沒有好科幻作品的印象。如今《三體》的英文版在海外既叫好又叫座,電影也緊鑼密鼓地開拍了。
  • 中國新生代科幻,不只有劉慈欣
    其間的失控狀態和個體抉擇,是最迷人的科幻主題。科學家角色不但不再是先知,而且屢屢淪為妄圖用黑科技統治世界的大反派。而主人公常是身負異稟、誤闖科學疆域的平民英雄。 科幻作家也不再是科學家,而是科幻迷。他們多是工程師和理工科學生,他們習慣用鍵盤寫作,是中國第一代網民,年紀輕輕就經歷了由農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的巨變。但是即便在北京,具備這些素養的科幻迷仍寥若晨星。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劉慈欣《三體》,三部科幻巨作,一部比一部精彩,直到星辰大海!
    科幻巨作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獎項——「銀河獎」,更是摘得了「雨果獎」,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雨果獎的地位,相當於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而劉慈欣不僅是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被盛讚:「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劉慈欣的偶像:科幻巨頭阿瑟·克拉克
    提起中國科幻,大家就會想到《三體》,想到劉慈欣。這個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男人,是無數人內心頂禮膜拜的對象。但在劉慈欣心裡,他頂禮膜拜的,則是另一位科幻大神,那就是科幻界真正的傳奇人物,科幻三巨頭之一的阿瑟·克拉克(另兩位是阿西莫夫和海因萊因)。
  • 劉慈欣: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1981年,正值高考的劉慈欣,第一次讀到了《2001:太空漫遊》,由此開啟了他成為中國科幻第一人的起點。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拿下科幻界的最高大獎——雨果獎,但他沒有去現場領獎。三年後,他拿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由《2001:太空漫遊》作者阿瑟·克拉克創立。這次大劉不僅親自前去領獎,還用一段長達15分鐘的演講表達了對克拉克的崇拜!
  • 劉慈欣親身揭秘:國內拍不出的《三體》,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
    卡梅隆來國內宣傳新電影時,就多次暗示劉慈欣要不要把電影版權給他,他可以拍六部。然而大劉並沒有鬆口。很多粉絲疑惑為什麼《三體》就不能交給拍攝成熟先進的好萊塢呢?近日,劉慈欣現身《三體II:黑暗森林》上海首演現場,對《三體》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做出了解釋。
  • 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4維空間真實存在,人進入會變成什麼?劉慈欣給出大膽猜想
    在國內,存有這樣疑問的人們,大多都看過《三體》這部小說,在作者劉慈欣的筆下,出現了許多常人想像不到的科幻概念,他的想像力非常超前,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沉迷於《三體》。我們可以借鑑一下知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成名小說《三體》裡的描寫,當中有一個涉及四維空間的劇情。說人們終於逃離三體的追殺,意外闖入神秘的四維空間,此時進入者在四維空間裡發現三維宇宙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
  • 一批美國科幻電影國內重映,一遍又一遍,中國人的科幻情節有多深
    其中包括《阿凡達》、《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以及《復仇者聯盟》等經典電影。從電影名可以看出,好萊塢選擇重映的電影都是經典的科幻片,選擇這些電影重新上映,一來可以讓沒去電影大屏幕領略過的觀眾感受一下,二來實在是中國影迷有著很深的科幻情節。畢竟科幻電影能夠給觀眾帶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這些商業電影觀影感也是一流,還能讓人有著無限的暢想,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劉慈欣作品漫畫版出版,如何理解「中國科幻新浪潮」?
    最近,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作品的漫畫版《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夢之海》、《鄉村教師》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全球二十多位獲得國際大獎的漫畫家的共同創作下,以圖像化的方式與讀者們見面。此前,劉慈欣的《流浪地球》被改編為電影上映,被譽為「中國科幻的希望」,《三體》的同人作品《我的三體》更是在b站上吸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