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不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中,女性所面臨的困境焦慮無處不在,其根源則是男女兩性、是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和整個社會的關注。

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發起,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論壇邀請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女性工作者,採用自由對話形式,圍繞求學、就業、事業發展等話題分享科研經歷與人生故事。

與往屆不同,2020年《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將首次引入男性嘉賓。顏寧攜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圍繞雙體問題展開分享交流,談他們在事業進程中的喜怒哀樂,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以鼓勵和啟迪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員。

男科學家怎樣平衡事業家庭?

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說,作為男性科學家,從來都認為妻子的事業與自己的事業一樣重要。所以在家務上都是互相分擔、互相照顧。到了杜克大學後頭6年,晚上或者周末都要去實驗室,所以互相幫助,互相體貼。

「家務事方面,比如欣年很會做飯,但是她最不喜歡收拾餐具,我偏偏喜歡打掃這些東西,所以我們配合得特別好。她負責收拾房間我負責洗衣服,周末一塊兒買菜。」王小凡說:「因為欣年到現在開車仍然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們總是一塊兒出門,反倒有很多時間討論事情,包括家事和工作。很多朋友告訴我們,他們後來一個人單獨做事情反倒不好。」

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翟季冬說:「我和丹丹有兩個小孩,老大是男孩,上二年級;老二是女孩,現在幼兒園中班。我和丹丹的風格不一樣,比如我擅長洗小孩衣服,就我來做;教導小孩的事情丹丹更擅長,就交給她。時間上,我們兩個人也會有意交錯開,誰不出差就多帶帶小孩。因為我們都做老師,更容易互相理解。」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吳建平說:「我們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時候,其實也是優勢互補。比如閆湞很知道什麼食材搭什麼食材。她設計好,然後我去執行,我是下廚的那一位,這個搭配特別默契。我們兩個人在事業上互幫互助。閆湞能力上特別出眾,但有一點內向,不太敢於往前邁出一步。我經常鼓勵她要敢於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吳建平表示他有一個特別的壓力:閆湞先在西湖大學找好了教職,他還沒有找。所以當時也思考了很多,最後也做了一定犧牲,選擇了後者,還好幸運地在西湖大學找到了教職。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博士後,擬聘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博導張哲說:「我們的家務分工,簡單來說是一三五你做、二四六我做。如果最近誰比較忙,另外一個人就多做一些。當我回家以後,我會負責做飯,做飯後我可能給老大看看書,這時文斐就可以想想第二天的課題怎麼安排,花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課題上,彌補一些她在白天時間的付出。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互相協調。」

雙方職業生涯有衝突怎麼辦?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勞倫斯國家實驗室聯合博後,擬聘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博導李文斐說:「我的文章發表比較早一些,所以我先去找的博後。我們先看了一下美國的各個城市,感覺加州高校比較多,就把加州高校列了一個名單。我找好以後,張哲就在附近找。」

她表示,也會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張哲拿到了一個很好的offer,啟動經費和年薪都比較高,但這個學校規定夫妻倆不能同時入職。當時計劃讓他接受這個offer,我就在附近找一個工作,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我想算了,我轉到工業界吧。

總之一個原則:兩個人一定要在一塊兒,這樣照顧孩子就比較方便一些。

讀博還是生小孩?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閆湞說:「我剛剛經歷這些事情。我覺得關於什麼時間段生孩子更合適,其實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因為你人生的每個階段:讀博士、做博後或者當學術帶頭人 ,每個階段都是很忙的,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沒有哪個時間是最好的。」

「我剛好在建立自己實驗室這段時間懷孕,每次產檢都要花很多時間。但只要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其實也是可以兼顧工作的。生了孩子之後,確實比較辛苦,因為睡覺的時間很少了。但走過這段時期回頭看,會覺得自己還不錯,連這個都能經歷過來,以後再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宋丹丹說:「我生了兩個孩子,每次都是工作到生產前一天。我看有朋友提問,女性如何在生育期間尋求助力。我們其實還是依賴父母比較多,父母一直跟我們一起住,幫我們帶孩子,包括今天我倆出來參加這個論壇,兩個娃在家都靠父母管著。我們身邊很多朋友,都有父母幫忙,或者請育兒嫂、住家保姆等分擔一些工作,還有一些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裡。大家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這件事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杜克大學生物系傑出講座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科學院院士董欣年說:「每個人潛力都是非常大的,只要你想做一件事,就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實驗室裡的研究生和博士後,一多半人都是在實驗室結婚、生孩子的,而且他們都做得很好。一個博士後跟我講:我人生的三件大事——結婚、生孩子、找工作都是在你這兒完成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生了孩子後,做事情的動力都不一樣了。人如果能為自己的未來和孩子努力的話,和給老師做事情是不一樣的。」

「科學家也是人,科學家有想結婚生子的,也有想自己單身的,都可以。我們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不是個例。每個人都有對自己一生的期待。如果你期待又有家庭、又有事業,這是可以做到的,並不是不可能的。」

用一句話說出感想

董欣年說:「今天講過很多困難,但對於喜歡學習新東西的人,做科學家是特別高興的事情,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小凡:贊同。還是選擇做科學家。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想發現什麼、做什麼都可以自己做。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這個職業很難得。非常自由自在。做好一定會有困難,但不要怕困難,樂趣會更高。

宋丹丹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定位,都能活出精彩。」

翟季冬說:「很多事情兩個人多溝通,辦法總比困難多。」

吳建平說:「對另一半有更多支持,男方也可以犧牲。」

閆湞說:「不要畏懼未來沒有發生的困難。」

李文斐說:「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家庭和事業不衝突,可以融合。」

張哲說:「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回過頭來看沒什麼,人生有多種多樣的選擇,不要限制自己的人生。」

(文章來源:讀創)

相關焦點

  • 顏寧追問4位男科學家: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網上很多人一說到我,就說顏寧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 顏寧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 2014 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現在她的想法實現了。
  • 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顏寧追問4位男科學家
    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這個問題常被拋給女性。而在12月27日的一場論壇上,它被拋給了4位男科學家。「我們需要一個論壇把女性科技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彼此分享挫折、困惑、經驗和教訓。雖然沒辦法複製,但看看別人走過的路,至少可以讓你不孤單、不害怕,有勇氣面對各種事情。」
  • 女科學家論壇之科研伉儷專場: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更多問題,等你來...
    撰文 | 返樸「你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這個常常拋向女性的問題,卻很少問及男性,仿佛男性天然就不用承受家庭的羈絆,也因此能全然投入事業,所以順理成章地取得優於女性的成果。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曾在被問及這一問題時作出熱傳全網的回答:「這個問題背後本身就是偏見。」
  • 顏寧對話科研伉儷:事業和家庭並肩作戰
    這屆論壇依然由《返樸》總編顏寧教授發起,邀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首次引入男性視角,共同探討平衡事業和家庭這一「兩性問題」。我們一共徵集到了近兩百個問題。「兩人都做科研,是合作多還是競爭多?」「我的科研事業和伴侶的職業規劃有衝突,該怎麼解決?是不是應該有一方放棄學術?」
  • 顏寧對話4對科研夫妻:即使是科研伉儷,也存在競爭關係嗎?
    來源 | 科學網作者 | 李晨陽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如今,她的想法實現了。12月27日,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了「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發起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對話4對科研伉儷 「院士CP、博導CP、助理教授CP、博後CP」,他們受邀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
  • 單身美女科學家顏寧的追問:男女搭配,如何不累?
    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12月27日,與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聯合推出的女科學家論壇上,院士CP、博導CP、助理教授CP、博後CP——4對科研伉儷受邀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
  • 顏寧問4對科研夫妻:男女搭配,如何不累?
    作者|李晨陽 科學網網上很多人一說到我,就說顏寧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顏寧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
  • 科學伉儷如何看待「雙體問題」?學霸夫妻講述人生中的美麗與憂愁
    「你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 這個常常拋向女性的問題,卻很少問及男性,仿佛男性天然就不用承受家庭的羈絆,也因此能全然投入事業,所以順理成章地取得優於女性的成果。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曾在被問及這一問題時作出熱傳全網的回答:「這個問題背後本身就是偏見」。的確,女性在家庭、學校、職場中面臨的困境,是男女兩性、是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
  • 顏寧:
    但顏寧不一樣——她未滿30歲就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她還與時任環保部部長、現任北京市市長的陳吉寧,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葉玉如,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等在2016年被《自然》評為10位「中國科學之星"。
  • 科學的「赤子」北大的「霞光」——記「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
    在12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北大人中,只有徐光憲院士和王選院士畢生任教於北京大學。為此,校史館和檔案館特舉辦「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紀念展」,為這對「性格迥異、目標一致、情感深厚」且為北京大學教學科研事業畢生奉獻的院士伉儷作共同的紀念。這次展覽籌辦有大量的實物和圖片資料做支撐,這受益於院士伉儷女兒們的慷慨相助。
  • 顏寧和一諾,中國最強女閨蜜是怎樣煉成的?
    人們喜歡她,把她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不僅僅是因為她在科學領域所做出的成就,還有她篤定、豐盈的內心世界及通透、灑脫的人生觀。 此前,顏寧的密友李一諾寫了一篇文章——《我和顏寧的這些年》,回憶了兩人在清華校園的讀書時光。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她倆一人在科研領域戰績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 百味人生教育:43歲的顏寧單身回清華,39歲的王延軼輾轉到武大
    用心品讀清華大學教授顏寧的學者人生,回顧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的快速發展之路,對比體會之中,我們能領悟到一個道理:人生的道路需要靠自己的實力行走,也需要自己在堅守的事業上立足,無論能走多遠,最後真正能保護自己的,是自己對文化信仰的選擇和獨立人格的堅持。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6):顏寧
    2005年獲得了由《科學》雜誌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2007年博士後畢業,年僅三十歲的顏寧直接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的10年間,顏寧層帶領科研團隊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41歲的顏寧又一次上了微博熱搜。不過當時她自己還在夢裡,一覺睡醒,直接被鋪天蓋地的簡訊和郵件嚇懵了,她還傻傻地在朋友圈問大家發生了什麼。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已經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刻,教授午餐會已經準備好了慶祝用的香檳。
  • 顏寧用行動告訴世界
    普林斯頓處處透著寧靜和美,秋天的時候,學校附近森林裡各色的樹美得令人窒息,湖裡不時有水鳥嬉戲,23歲的顏寧盡情地在其間撒歡,仿佛回到童年。來到這所古老的常春藤名校的課堂,給顏寧講課的都是大科學家,是經典論文和教科書背後的操刀者,還有一身把科學講成故事的本事,這讓滿眼好奇的清華女孩瞬間覺得:「哇!原來做生物這麼好玩!」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娛樂博主」
    比如韓春雨事件,在一邊倒的讚揚之聲背後,她站出來發聲,想當那個平衡學術生態的人,甚至不惜背負上被人誤解和攻擊的風險。顏寧演講:遵從內心,勇敢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她反感撒貝寧在《開講啦》上喊她「女科學家」:「科學家就是科學家,為什麼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這是性別歧視。」一次,在學院面試博士生時,有男同事問面試的女學生,「你現在到了一定年齡,將來怎樣平衡家庭和科研?」
  • 一對伉儷,兩個傳奇!
    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醫學部的優秀學生唐有祺先生在北京大學唐有祺-張麗珠獎學基金捐贈協議上簽字名滿國際化學界的唐有祺院士與「中國試管嬰兒之母」張麗珠這對科學家伉儷家國為懷、初心不改為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殫精竭慮他們的人生充滿傳奇圖為1952年1月,
  • 看生命科學領域最傑出女性如何平衡工作家庭
    都說女性能頂半邊天,但當女性在職場叱吒風雲的時候,仍會遭遇某種程度的阻礙,且經常被問及如何面對性別歧視、如何應對家庭職責、如何爭取晉升……生命科學領域也不例外。近日,Fierce Pharma發布了「生命科學領域的20位最傑出女性」名單,從中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和思考。
  • 大名鼎鼎清華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自告奮勇回國,現又為何歸美?
    顏寧:有科學天賦的人,自告奮勇回國,為祖國效力1977年顏寧出生在山東——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的故鄉。山東好像是個風水寶地,多年來更是人才輩出。顏寧在清華也同樣出類拔萃,一舉成名,得到了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的機會。那時候,中國的科技知識和裝備還不完善,如果能去美國這個以「科學大國」而聞名的國家,那必然對中國自身的知識和裝備將起到極大地豐富作用。
  • 如何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以下為此次直播實錄:果媽:首先謝謝大家來到我們的直播間,今天還是進行每周五19:30固定的欄目:果媽訪談錄,我們希望用視頻的方式與大家互動,所以每期都會請一位嘉賓和大家聊聊各位女性、媽媽關心的話題,這一次是第11期。今天談論的話題是如何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