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不能手軟

2020-11-23 山東新聞網

  「農家樂辦起來了嗎?」「高速公路通到你們那裡了吧?」

  3月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剛落座,身著民族服裝的畲族代表蘭念瑛就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

  「你是畲族。」習近平說。

  蘭念瑛答道:「是的。很高興總書記認出我是畲族」。

  習近平說:「畲族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都有分布。」

  江西是革命老區,也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習近平雖然是第一次到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但對江西的情況很了解。

  2006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率黨政代表團到江西傳經送寶,介紹發展經驗。2008年10月,已經到中央工作的習近平又到江西調研考察,與村民拉家常,與大學生「村官」聊任職感受……農村改革發展、民生等都是他關心的問題。

  蘭念瑛發言時,習近平多次插話,關切地詢問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情況。

  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但全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任務異常繁重。總書記在很多場合都強調,要精準扶貧、扶真貧、真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

  今天,習近平又囑咐江西各級幹部,一定要把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分坐在總書記兩側的多是基層代表,有公交職工,有社區主任,有村小組長,有煤礦工人……會場裡,討論氣氛很熱烈,代表們帶來了基層的情況和想法。習近平認真聽取、記錄並同大家交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些千古絕唱都是對江西自然美景的真實寫照。

  儘管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但江西山清水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又提出了「綠色崛起」的發展思路。習近平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並叮囑大家,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習近平強調,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政治生態環境也是總書記掛記於心的重要事情。

  江西是十八大後中央巡視組第一批巡視點。到目前為止,江西已有4名省級幹部、40多名省管幹部被查處。蘇榮等人嚴重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活,損害了當地政治生態。

  習近平在審議中指出,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要著力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境。嚴懲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黨內如果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態必然會受到汙染。要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幹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代表們告訴總書記,2014年,江西省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全線飄紅。

  習近平說:「可見,反腐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持續健康。」

  從井岡山到瑞金,江西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印記」。2008年的江西之行中,習近平專程到這兩個地方,瞻仰革命舊址和革命博物館,向紅軍烈士紀念塔和革命烈士陵園敬獻花籃、花圈,看望慰問老紅軍。

  在同大家交流時,習近平拿出贛南百歲老紅軍王承登近日寫給他的一封信。來信中,王承登對黨的政策表示支持擁護,認為中央出臺的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扶持措施使百姓得到了實惠。

  老人家還在信中提出兩個心願,一是希望國家加大對贛南茶油等扶貧產業支持;二是當年參加長徵、現在留在贛南的老紅軍還有3位,都100多歲了,希望有生之年能請到總書記到贛南走一走、看一看。聽到這裡,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習近平向省裡同志了解發展茶油產業還有什麼困難,並當即指示在場的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就這個問題做些調研。他還請省裡同志給老人家帶去他的良好祝願,祝老人健康長壽。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對破壞環境行為不能搞下不為例,防止形成破窗效應
    環境保護是兩會上的焦點話題之一。據新華社梳理的習近平在兩會上的講話,在出席江西代表團活動時,總書記嚴肅指出:「生態等到汙染了、破壞了再來建設,那就遲了。對於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絕不能手軟,不能搞下不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應。」
  • 生態環境保護多重要,聽習近平怎麼說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本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事關人類的健康幸福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作為國家審判機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曲沃縣人民法院準確把握新時代生態環境審判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與新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打擊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認真踐行司法參與修復青山綠水、保護青山綠水、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要「動真格「「下重拳」
    在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的一處生態管控區域內,有人大肆盜採石料、破壞環境,而且這樣的行為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進山的幾個路口還安裝有監控探頭,原本是當地政府為了防止盜採安裝的,顯然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綠色環境關係到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發展,一直是國家政府關注的重點。
  • 河南省高院公布環境資源類典型案例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河南日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生態環境篇
    習近平:「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習近平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有關活動後,到瓊海、三亞等地深入漁港、特色農業產業園、國際郵輪港考察調研。習近平十分關心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每到一地都要同當地幹部共商生態環境保護大計。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三重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調發展不能破壞生態環境是對的,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不敢邁出發展步伐就有點絕對化了。」因此,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在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上,努力找出誘發生態危機的真正原因並加以克服,這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學理支撐。  其次,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法。
  • 《民法典》中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的亮點
    由於對生態環境的損害主要體現為一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如亂砍濫伐的行為導致生態平衡遭受破壞,汙染河流的行為導致河流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等。在損害事故發生後,追究行為人的責任也是有效遏制環境侵權發生的有效手段。從比較法上來看,《法國民法典》於2016年修訂,首次寫入了生態損害的概念,從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生態環境保護觀念的強化,侵權責任法有必要對生態環境本身的損害提供更多的救濟方式。
  • 福建南平生態破壞環境公益訴訟案開庭[組圖]
    (圖片由自然之友提供)  5月15日上午8時30分,我國新環保法生效後的第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原告是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由南平市人民檢察院、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支持起訴,第三人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局參加庭審。  該案是一起破壞生態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謝知錦等違法開礦,破壞了周圍的天然林地,被破壞的林地不僅本身完全喪失了生態功能,而且影響到了周圍生態環境功能及整體性,導致生態功能脆弱或喪失。
  • 習近平: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習近平認真聽取和記錄,不時發問並同大家交流,最後作了重要講話。  習近平首先對一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針對青海工作,習近平強調指出,要深入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區、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扎紮實實推進脫貧攻堅,扎紮實實推進民族地區發展。他強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 生態環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礎與內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為全球治理和人類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是習近平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理論體系的基礎與關鍵內核。生態環境資源為全球配置,收益為全球共享,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譬如,這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保護三江平原溼地,不做改變溼地形態的經濟開發。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啟動「春雷行動」 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央廣網西寧4月14日消息(記者 葛修遠)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日前在在自然保護區組織開展「春雷2018」專項打擊行動,通過綜合打擊防範、治理整頓、督導督辦等強效措施,有力打擊涉及自然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管理機制。
  • 山西省公布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自2018年5月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334件691人,提起公訴212件453人,已判決案件均系有罪判決。共辦理涉及破壞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293件,發出檢察建議1005件次。2018年5月開始,全省檢察機關以大氣、水、土壤及礦區周邊、林區為重點,開展了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在專項行動中,省檢察院根據案件涉及領域、社會影響程度及關注度、案件性質的典型性,確定了兩批15起案件作為專項行動典型案件掛牌督辦。
  • 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的六條原則。這些原則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意義重大而深遠。
  • 丹寨法院審結一起破壞生態環境案
    丹寨法院審結一起破壞生態環境案 2020-11-18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後這4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重慶將被追責
    記者 林楠 攝  華龍網11月29日17時30分訊(記者 林楠)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屢禁不止,如何才能引導全社會樹立「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意識,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日前,重慶市印發了《重慶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4類情形將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 習近平: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圖)
    習近平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有關活動後,在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省長蔣定之陪同下,到瓊海、三亞等地深入漁港、特色農業產業園、國際郵輪港考察調研。一路上,習近平集中了解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進展,實地調研海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轉變工作作風的情況。他強調,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島是中央的重大決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機遇和最強比較優勢。
  •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習近平這些話語重心長
    【編前語】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7月2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習近平致賀信。習近平始終關注環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生態文明建設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