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今後這4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重慶將被追責

2020-11-23 華龍網

《實施方案》新聞通氣會。記者 林楠 攝

  華龍網11月29日17時30分訊(記者 林楠)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屢禁不止,如何才能引導全社會樹立「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意識,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日前,重慶市印發了《重慶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4類情形將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按照計劃,我市2018年將全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並指導區縣開展相關工作。

  4類情形將被追究賠償責任

  今年8月,重慶作為全國7個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的省市之一,制定了符合本市市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根據《實施方案》,發生以下4類情形,相關單位或個人將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一是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二是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賠償權利人認為有必要的;三是在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事件的;四是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事件的。

  賠償範圍主要包括控制和減輕損害的費用、清除汙染的費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生態環境修復期間服務功能的損失、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調查、鑑定評估及修複方案制定、修復效果後評估等合理費用。

  我市將加快推進評估專業機構建設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將遵循怎樣的程序?《實施意見》明確,主要包括生態環境損害報告、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賠償磋商或直接進入損害賠償訴訟,最終由環保部門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和損害賠償績效評估。

  為此,我市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績效評估專業機構建設,結合環境資源審判諮詢專家庫,如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等建立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專家庫。同時,我市將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替代修復資金專帳核算。賠償義務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復,其賠償資金作為政府非稅收入,納入市財政預算管理。

  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是執行賠償的一項重要技術保障。目前,重慶環境損害鑑定評估能力如何?市環科院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所所長蔡鋒表示,我市已於2011年成為全國7個環境汙染損害市環境監測中心(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之一,並於2012年成立了「重慶市環境損害司法鑑定中心」,獲得了「司法鑑定許可證」。2012年至今,相關技術單位已完成各類環境損害評估與司法鑑定工作30餘項,能夠為損害賠償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此基礎上,《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相關技術隊伍的培育與管理,除繼續壯大現有的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技術隊伍以外,還將規範生態環境修復技術隊伍,並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績效評估技術隊伍和專家隊伍。」蔡鋒表示。

  2018年全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按照計劃,2016年底前,我市將成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推進領導小組,設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替代修復資金核算專帳。同時,落實部門職責分工,推進相關配套制度、機構建設,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

  2017年將總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試點經驗,初步建立符合本市市情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評估技術方法、磋商制度、訴訟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績效評估制度、執行監督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到2018年,在我市全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並指導區縣開展相關工作。

相關焦點

  • 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要「動真格「「下重拳」
    在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的一處生態管控區域內,有人大肆盜採石料、破壞環境,而且這樣的行為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進山的幾個路口還安裝有監控探頭,原本是當地政府為了防止盜採安裝的,顯然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綠色環境關係到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發展,一直是國家政府關注的重點。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本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河南省高院公布環境資源類典型案例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河南日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事關人類的健康幸福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作為國家審判機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曲沃縣人民法院準確把握新時代生態環境審判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與新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打擊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認真踐行司法參與修復青山綠水、保護青山綠水、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 哪些行為要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哪些情形屬於無證排汙,哪些行為屬於不按證排汙?」「請問環評項目審批要經過哪些程序,建設項目驗收的流程又有哪些呢?」12月4日,在巴南區宗申工業園區「發言人來了——環保服務進園區」發布活動中,近50家企業代表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輪番向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和巴南區生態環境局的6位新聞發言人提問。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習近平: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不能手軟
    剛落座,身著民族服裝的畲族代表蘭念瑛就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  「你是畲族。」習近平說。  蘭念瑛答道:「是的。很高興總書記認出我是畲族」。  習近平說:「畲族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都有分布。」習近平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並叮囑大家,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習近平強調,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  政治生態環境也是總書記掛記於心的重要事情。
  • 對八類破壞溼地行為說「不」
    >   □記者 張春曉 報導  本報濟南10月31日訊 記者今天從省政府法制辦獲悉,《山東省溼地保護辦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正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草案對溼地自然保護區與溼地公園作出了詳細界定,禁止在溼地範圍內從事擅自圍墾、填埋、獵捕等八種破壞行為
  • 讓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長牙齒」!山東將對8類破壞環境行為量化問責
    齊魯網4月2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
  • 重慶「利劍執法」專項行動 嚴查環境違法行為
    央廣網重慶11月3日消息(記者吳新偉)記者從重慶市環保局獲悉,嚴查揚塵汙染、水環境、環評領域等違法行為的環境監管執法行動開展近10天以來,累計檢查企業337家,發現違法行為366起。市環保局介紹,此次重慶開展環境監管「利劍執法」專項行動,既是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也是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的具體舉措。環境執法部門在檢查中發現,璧山工業園區內的重慶江匯機械公司,存在汙水處理設施處理工藝不完善、廢水未達標處理後排放,以及危險廢物與一般廢物混堆、危險廢物未及時清運等環境違法行為。
  • 重慶描繪多彩生態畫卷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_要聞_中國環境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達到Ⅲ類以上的比例為97.6%,同比提高4.7個百分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穩定;重慶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21天,同比增加16天。
  • 重慶這六類人群今後或免費進行預防性體檢,現公開徵求意見
    重慶這六類人群今後或免費進行預防性體檢,現公開徵求意見 2021-01-08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追責!《原神》已核實違規人員信息 啟動法律程序!
    追責!《原神》已核實違規人員信息 啟動法律程序《原神》官微今日更新了違規洩密問題處理公告,新增處理說明。《原神》方面表示,他們已啟動公司法律程序,將對相關違規人員進行追責。經調查取證,我們已核實違規人員信息,現公示如下:·區服:天空島伺服器暱稱:斯***靈正式服uid:100***756測試服uid:4***01·區服:天空島伺服器暱稱:ʚ**ɞ正式服uid:108***116測試服uid:4***70·區服:America暱稱:L***r正式服uid
  • 圖解|重慶依法開展樓市整治 九類行為將移交司法機關
    華龍網8月14日16時50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重慶樓市亂象專項整頓力度將更大,未來,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如果造謠傳謠、炒賣房號、收茶水費,則將不再只是約談,更有可能被移交司法機關。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的整頓一般是與工商、物價局等部門聯合,這是國土房管部門首次與公安部門聯手,治安總隊、經偵總隊、網安總隊、刑警總隊這幾支力量都將參與。  「這意味著樓市專項整頓的行政處罰手段在向司法處罰手段加強,比如收茶水費,以前可能只是約談,未來將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來處置。這也是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精神的落實。」該負責人表示。
  • 這些案例告訴你破壞生態環境啥後果!
    然而,廖某等4人卻在保護區裡建起養鴨場,對水庫造成嚴重汙染。廉江市檢察院履職發現,該水庫水質長期維持在Ⅳ類或V類,不符合國家Ⅱ類要求。2018年7月31日,廉江市檢察院向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環保局依法履行職責,依照有關規定處理。收到檢察建議後,廉江市環保局雖採取了相關整改措施,但履職不到位,整改和處罰不徹底。
  • 《民法典》中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的亮點
    我國民法典直面這一問題,首次把綠色原則規定為民法基本原則,並在侵權責任編第七章規定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明確了生態修復的責任承擔方式,同時規定了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的懲罰性賠償、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等等,為維護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該編總結了我國既有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並借鑑了域外法的成功做法,有效回應了時代發展所提出的問題。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啟動「春雷行動」 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央廣網西寧4月14日消息(記者 葛修遠)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日前在在自然保護區組織開展「春雷2018」專項打擊行動,通過綜合打擊防範、治理整頓、督導督辦等強效措施,有力打擊涉及自然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管理機制。
  • 福建南平生態破壞環境公益訴訟案開庭[組圖]
    (圖片由自然之友提供)  5月15日上午8時30分,我國新環保法生效後的第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原告是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由南平市人民檢察院、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支持起訴,第三人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局參加庭審。  該案是一起破壞生態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謝知錦等違法開礦,破壞了周圍的天然林地,被破壞的林地不僅本身完全喪失了生態功能,而且影響到了周圍生態環境功能及整體性,導致生態功能脆弱或喪失。
  • 首例海洋生態修復令讓破壞者變修復者
    法院在送達刑事判決書的同時,發出《海洋生態修復令》,要求三名被告人投放若干數量的魚苗至瑞安市淺海區域,用於海洋環境修復。這是國內正式執行的首個《海洋生態修復令》。(新京報10月28日) 首份「海洋生態修復令」,具有判例示範意義。像此次判例中的當事人這樣,無視地方禁漁、休漁等規定,破壞海洋等水域生態的,並不是個例。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遙感應用基地落戶重慶江津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央廣網發 通訊員黃柏添 攝)央廣網重慶5月22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黃柏添)5月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在北京籤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同時致力於幫助江津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遙感應用基地也正式在江津區啟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