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的一處生態管控區域內,有人大肆盜採石料、破壞環境,而且這樣的行為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進山的幾個路口還安裝有監控探頭,原本是當地政府為了防止盜採安裝的,顯然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綠色環境關係到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發展,一直是國家政府關注的重點。但是我國生態問題依舊非常突出,霧霾多發、汙水難除,要想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必須社會各界與政府部門全力支持、共同努力。
而在此次事件中,盜採石料的廠家明知道安基山屬於生態保護區,卻仍然明目張胆地挖取原料,甚至就地建立加工廠,將使用過的廢水直接排放。「嚴禁非法盜採」的警示牌就豎立在工廠旁邊,如此枉顧國家法律、漠視政府法規的行為,簡直猖狂。對待這種利益薰心的犯罪分子,要實行「零容忍」,處罰力度決不能輕,提高違法成本、起到震懾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者,如此肆無忌憚的盜採活動持續了將近一年,據媒體報導,今年年初就已有知情人士向當地社區舉報過,為何相關部門沒有任何作為?在發現記者之後,該廠家不僅沒有停止活動,還變本加厲拆除了限制大車經過的限高杆,背後究竟是誰在給他們撐腰?
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幹部帶好頭,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才能上行下效,帶動全社會實現綠色發展。若是在任官員與管理部門履職不到位、執法不嚴格,綠色生態也就成了一紙空談。在此次的盜採石料事件中,上級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執行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那些不作為、不負責、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官員進行嚴肅追責,樹立起正面導向,提高政策執行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大監管力度,不讓生態環境的損壞者逃脫法網,提高民眾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自發性;各級政府部門也要「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不讓違法者有任何空子可鑽。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發展需要大家共同發力。
文/張雪(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