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要「動真格「「下重拳」

2020-11-23 華龍網

在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的一處生態管控區域內,有人大肆盜採石料、破壞環境,而且這樣的行為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進山的幾個路口還安裝有監控探頭,原本是當地政府為了防止盜採安裝的,顯然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綠色環境關係到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發展,一直是國家政府關注的重點。但是我國生態問題依舊非常突出,霧霾多發、汙水難除,要想真正實現綠色發展,必須社會各界與政府部門全力支持、共同努力。

而在此次事件中,盜採石料的廠家明知道安基山屬於生態保護區,卻仍然明目張胆地挖取原料,甚至就地建立加工廠,將使用過的廢水直接排放。「嚴禁非法盜採」的警示牌就豎立在工廠旁邊,如此枉顧國家法律、漠視政府法規的行為,簡直猖狂。對待這種利益薰心的犯罪分子,要實行「零容忍」,處罰力度決不能輕,提高違法成本、起到震懾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者,如此肆無忌憚的盜採活動持續了將近一年,據媒體報導,今年年初就已有知情人士向當地社區舉報過,為何相關部門沒有任何作為?在發現記者之後,該廠家不僅沒有停止活動,還變本加厲拆除了限制大車經過的限高杆,背後究竟是誰在給他們撐腰?

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幹部帶好頭,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才能上行下效,帶動全社會實現綠色發展。若是在任官員與管理部門履職不到位、執法不嚴格,綠色生態也就成了一紙空談。在此次的盜採石料事件中,上級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執行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那些不作為、不負責、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官員進行嚴肅追責,樹立起正面導向,提高政策執行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大監管力度,不讓生態環境的損壞者逃脫法網,提高民眾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自發性;各級政府部門也要「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不讓違法者有任何空子可鑽。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發展需要大家共同發力。

文/張雪(重慶大學)

相關焦點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事關人類的健康幸福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作為國家審判機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曲沃縣人民法院準確把握新時代生態環境審判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與新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打擊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認真踐行司法參與修復青山綠水、保護青山綠水、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本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習近平: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不能手軟
    總書記在很多場合都強調,要精準扶貧、扶真貧、真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  今天,習近平又囑咐江西各級幹部,一定要把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 讓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長牙齒」!山東將對8類破壞環境行為量化問責
    山東交通廣播·閃電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山東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量化問責規定(暫行)》,明確對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中存在失職失責行為的黨政領導幹部進行問責。、任務分解不到位、抓落實浮在表面,導致汙染防治攻堅戰系列文件確定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重點工作任務目標未完成的;國家及我省組織開展的汙染防治攻堅戰督查檢查行動中,新發現問題或者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達到一定數量的;環境空氣品質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縣(市、區),有3個月連續在全省縣(市、區)空氣品質改善幅度排名中靠後的(且在綜合指數排名中也靠後的);發生重大生態環境保護輿情並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發生群眾反映強烈或者嚴重汙染環境的突出環境問題且解決不力的
  •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美發布「中國破壞環境行為清單」,生態環境部:肆意抹黑 北京頭條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河南省高院公布環境資源類典型案例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河南日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這些案例告訴你破壞生態環境啥後果!
    法官說法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受案範圍包含了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行為,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怠於行使職責,會使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該案既向社會公眾宣傳了環境保護和公益訴訟,也警示和督促提醒相關行政機關要積極履職、依法行政。
  • 哪些行為要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哪些情形屬於無證排汙,哪些行為屬於不按證排汙?」「請問環評項目審批要經過哪些程序,建設項目驗收的流程又有哪些呢?」12月4日,在巴南區宗申工業園區「發言人來了——環保服務進園區」發布活動中,近50家企業代表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輪番向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和巴南區生態環境局的6位新聞發言人提問。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啟動「春雷行動」 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央廣網西寧4月14日消息(記者 葛修遠)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日前在在自然保護區組織開展「春雷2018」專項打擊行動,通過綜合打擊防範、治理整頓、督導督辦等強效措施,有力打擊涉及自然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管理機制。
  • 研究報告稱中國沿海溼地極度瀕危,建議懲處致溼地破壞的官員
    研究報告稱中國沿海溼地極度瀕危,建議懲處致溼地破壞的官員 澎湃新聞記者刁凡超 2015-10-19 17:19 來源:
  • 今後這4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在重慶將被追責
    記者 林楠 攝  華龍網11月29日17時30分訊(記者 林楠)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屢禁不止,如何才能引導全社會樹立「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意識,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日前,重慶市印發了《重慶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4類情形將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 《民法典》中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的亮點
    由於對生態環境的損害主要體現為一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如亂砍濫伐的行為導致生態平衡遭受破壞,汙染河流的行為導致河流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等。在損害事故發生後,追究行為人的責任也是有效遏制環境侵權發生的有效手段。從比較法上來看,《法國民法典》於2016年修訂,首次寫入了生態損害的概念,從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生態環境保護觀念的強化,侵權責任法有必要對生態環境本身的損害提供更多的救濟方式。
  • 丹寨法院審結一起破壞生態環境案
    丹寨法院審結一起破壞生態環境案 2020-11-18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南平生態破壞環境公益訴訟案開庭[組圖]
    (圖片由自然之友提供)  5月15日上午8時30分,我國新環保法生效後的第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原告是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由南平市人民檢察院、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支持起訴,第三人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局參加庭審。  該案是一起破壞生態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謝知錦等違法開礦,破壞了周圍的天然林地,被破壞的林地不僅本身完全喪失了生態功能,而且影響到了周圍生態環境功能及整體性,導致生態功能脆弱或喪失。
  • 全國人大委員呼籲防止借旅遊開發破壞生態環境
    (資料圖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審議旅遊法草案時呼籲   防止借旅遊開發破壞生態環境  近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分組審議旅遊法草案時,參加審議的常委會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一致表示,一定要處理好旅遊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杜絕打著開發旅遊旗號對環境資源進行破壞的行為。
  • 政協委員陳平生:建議多舉措遏制用海違法違規亂象 保護生態環境
    閩南網1月13日訊(閩南網記者 李昌乾 張韓豐 文/圖)在利用海洋資源的過程中,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但現實中,仍存在違法圍填海、採砂等違法違規用海行為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資源環境,需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打擊力度,規範用海行為。
  • 湖南高院二審宣判「湖霸」夏順安等破壞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
    湖南法院網訊 近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在洞庭湖大肆建造私家湖泊的夏順安等破壞洞庭湖生態資源的重大民事公益訴訟案做出二審判決,維持原判,與另案一併判處夏順安等人賠償環境生態損害賠償總額3408.27萬元。
  • 伊春通報6起破壞生態環境典型案例
    人民網哈爾濱5月22日電(鄒慧)據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日前,伊春市紀委監委通報6起破壞生態環境典型案例。 友好公安分局原黨委委員、森偵大隊大隊長仇志違規處置盜伐林木案件、非法採石問題。
  • 生態環境破壞按面積罰款:旨在放大「生態腳印」 | 上海法治報評論
    北京市近日審議的《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草案)》明確規定:在生態涵養區從事開發土地、礦藏等活動,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造成生態不利影響應及時進行生態修復,否則將由生態環境部門處以罰款。
  • 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掛牌督辦河北邢臺特大環境汙染案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阮煜琳)針對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破獲的非法傾倒廢酸特大系列汙染環境案件,中國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6月30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已聯合公安部,對這一發生在河北邢臺的汙染環境案實施掛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