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院公布環境資源類典型案例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2020-11-23 大豫網

河南日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喬遷新居本是件喜事,但是洛陽市民鄭某一家人卻為此煩惱不已。2009年,鄭某搬進洛陽某置業公司開發的商品房後,發現小區的供水供暖設備就設在他家樓下的負一層。冬天,供暖設備產生的噪聲通過牆體傳導到他家,吵得全家人坐臥不安。經專業機構檢測,噪聲已經超過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汙染排放標準,於是鄭某向法院提起訴訟。省高院二審認定,置業公司承擔噪聲汙染侵權責任,物業公司作為採暖設備管理方,未採取必要的降噪措施,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依法判決兩家公司在排除妨害的基礎上連帶賠償鄭某精神撫慰金6萬元,維護了人民群眾寧靜生活的權利。

省高院副院長王韶華表示,噪聲汙染案件量佔比不是很大,但卻是環境汙染的常見類型,對企業和城市居民來說,這起遭遇噪聲汙染成功維權的案例具有較強的引領意義。

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也屬於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近兩年此類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在省高院公布的另一起典型案例中,戶某等人在安陽市殷都區多次盜挖文物,破壞了殷墟遺址的商代文化層,法院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判處戶某等人十二年至十四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人文遺蹟屬於社會公共資源,是環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破壞屬於人文遺蹟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就是破壞生態環境。」省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荊偉說,我國刑法為了突出保護在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具有很高價值的古墓葬及文物,將該罪規定為「行為犯」,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非法挖掘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的行為,即可構成該罪。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受理環境資源一審案件9679件,審結8491件。法院不僅嚴懲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等犯罪,而且注重生態環境的修復,將補種復綠、增殖放流等補救行為納入對被告人的量刑情節,加大環境修復內容的執行力度,隨時跟蹤檢查,確保裁判得到落實,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相關焦點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本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保護和改善生存環境事關人類的健康幸福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作為國家審判機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曲沃縣人民法院準確把握新時代生態環境審判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與新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打擊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認真踐行司法參與修復青山綠水、保護青山綠水、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 【典型案例】2019年度安徽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公布,蕪湖法院榜上...
    【典型案例】2019年度安徽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公布,蕪湖法院榜上有名 2020-06-06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省公布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自2018年5月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334件691人,提起公訴212件453人,已判決案件均系有罪判決。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檢察機關開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總體情況,向社會公開發布山西省檢察機關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十大典型案例並回答記者提問。
  • 最高法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年度典型案例 涵蓋生態保護等五大類
    今天,最高法公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對2019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介紹。2019年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類案件同比上升50.9%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對中國環境司法年度發展狀況的具體展示。
  • 蒼南瑞安兩地法院公布破壞環境典型案例
    溫州網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為打擊破壞環境犯罪,近年來,我市公檢法及各個部門協同合作,有效打擊為牟取個人私利而破壞環境的不法分子,在這些破獲的案例中,有不少令人感到觸目驚心。昨天,我市蒼南、瑞安兩地法院公布了近年來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以此作為警示。
  • 寧波市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典型案例來了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寧波中院將發布新一年度的全市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典型案例並公布寧波法院審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相關情況案例解讀企業在創造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不能以汙染環境為代價。作為社會的主體,企業應合法經營,增強環保意識,勇於承擔保護環境、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 鹽城法院兩則案例入選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鹽城法院兩則案例入選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2020-06-05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省檢察院通報10個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典型案例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11月1日上午,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近三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切實服務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況進行通報,會上還發布了10個典型案例。  雲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施建邦表示,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危害嚴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 山西省公布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2018年8月9日,襄汾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人範某某、張某某違反國家規定,處置有害物質,嚴重汙染環境,均構成汙染環境罪,判處範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二萬元;判處張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二萬元。
  • 伊春通報6起破壞生態環境典型案例
    人民網哈爾濱5月22日電(鄒慧)據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網站消息,日前,伊春市紀委監委通報6起破壞生態環境典型案例。 友好公安分局原黨委委員、森偵大隊大隊長仇志違規處置盜伐林木案件、非法採石問題。
  • 湖南高院二審宣判「湖霸」夏順安等破壞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
    湖南法院網訊 近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在洞庭湖大肆建造私家湖泊的夏順安等破壞洞庭湖生態資源的重大民事公益訴訟案做出二審判決,維持原判,與另案一併判處夏順安等人賠償環境生態損害賠償總額3408.27萬元。
  • 去年河南高院環境汙染案件審判還有哪些...
    4日,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省法院做了一系列工作:省法院提出了更大範圍的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方案,目前正在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其中一例典型案例,當事人在黃河灘區偷建農藥廠,由檢方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最終法院判決其賠償土壤修復費119萬餘元!
  • 建設生態黃石 護航綠色發展 ——我市破壞生態環境九大典型案例
    近年來,全市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法審理各類環境資源保護類案件,積極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有效提升公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黃石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我市破壞生態環境九大典型案例,現予以刊發,希望廣大讀者引以為戒,做生態文明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 廣東法院公布2019年度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
    日前,廣東法院發布了2019年度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案件包括嚴懲非法採礦、非法售賣珍貴野生動物;依法追究固體廢物、噪聲、水、土壤汙染者的侵權責任;依法保護海域、林地自然資源等。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全文)
    目錄四川高院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刑事類1、被告人鄭濤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2、被告單位成都方鑫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及張智慧等7人汙染環境案鄭濤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行為,造成了生態資源損害,破壞了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採用異種異地替代性修復的方式修復被其犯罪行為破壞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判決:一、被告人鄭濤犯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 2019年度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附全文)
    會上,王旭光就典型案例的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為全面展示2019年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在接續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基礎上,首次發布年度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40個案例,具有鮮明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集中體現了環境資源審判的案件特點。
  • 湖北通報「環保專項」十大典型案例 635人因破壞生態環境被起訴
    」十大典型案例。本案中,由於犯罪嫌疑人違規操作引發危險化學品洩露,導致了周邊環境遭受嚴重汙染、多人中毒不適的嚴重後果。檢察機關通過依法及時對兩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引導偵查取證,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犯罪行為,為生態湖北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 江蘇法院2018年度十大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經鑑定,朱小榮等七人的非法採礦行為,嚴重破壞了開採區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費用需人民幣468828元。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檢察院向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侵權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令朱小榮等七人對被破壞的大王山礦區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若不能恢復原狀需支付環境修復治理費用人民幣468828元,並在鎮江市新聞媒體上公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