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不能做!廣東法院公布2019年度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

2020-11-23 澎湃新聞

日前,廣東法院發布了2019年度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案件包括嚴懲非法採礦、非法售賣珍貴野生動物;依法追究固體廢物、噪聲、水、土壤汙染者的侵權責任;依法保護海域、林地自然資源等。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廣東法院2019年度

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

一、某鎮人民政府訴李某固體廢物汙染責任糾紛案

二、鄭某訴某置業公司、某物業公司噪聲汙染責任糾紛案

三、張某、鄺某水汙染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

四、餘某等人水汙染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

五、連州市某村民小組訴某市政局土壤汙染責任糾紛案

六、譚某某等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七、張某某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八、汕頭某養殖基地訴省海洋與漁業廳行政處罰糾紛案

九、汕頭某檢察院訴某區農林水務局行政公益訴訟案

(以下圖片來自網絡,與案件無關)

某鎮人民政府訴李某固體廢物汙染責任糾紛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2016年3月至5月期間,李某違反國家規定向某村傾倒了約60車共計600噸重金屬超標的電鍍廢料,嚴重汙染環境。某鎮政府為進行生態修復,委託專業機構監測、組織專家評審、應急處置、處置後再檢測等,共計支出費用3023150元。李某傾倒的固體廢料佔某鎮政府委託處理固體廢料總數量的25.6%。

裁判結果

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某鎮政府在事故發生後積極採取措施避免損害後果進一步擴大,並提交了相應的資質文件、合同及付款單據證明上述費用支出包括檢測費用、專家評審費、固體廢料處理費等。按照李某傾倒電鍍廢料佔某鎮政府處理固體廢棄物總量的比例,認定李某應承擔的損失數額為773926.4元。

典型意義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對某鎮政府處理環境汙染產生的費用依法予以支持,體現了「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本案由汙染者負擔環境治理成本,對於教育企業和個人依法生產、督促政府部門加強監管,有著較好的推動和示範作用。

鄭某訴某置業公司、某物業公司噪聲汙染責任糾紛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鄭某與某置業公司籤訂買賣合同,購買某物業公司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的商業中心26層物業,並將該物業租賃他人使用。後承租人以27層中央空調水泵房噪音過大為由,與鄭某解除租賃合同。鄭某遂訴至法院要求某置業公司、某物業公司連帶承擔賠償經濟損失等費用。

裁判結果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案涉中央空調水泵房設施設備由某置業公司安裝、管理,某物業公司對該共用設施設備亦負有維護管理義務,故認定某置業公司、某物業公司系噪聲汙染責任主體,構成共同侵權,對鄭某的經濟損失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典型意義

近年來,城市噪聲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引起廣泛關注。案涉中央空調水泵房產生的噪聲具有集中性、持續性的特徵,一般人難以忍受。本案的審理結果具有較好的警示作用,提示建設單位、物業管理單位在設備的設計、建造、安裝及日常運營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噪聲是否達標,自覺承擔應有的防治噪聲汙染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

張某、鄺某水汙染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張某、鄺某自2012年開始承包大石古沙水塘,用以受納陶瓷拋光粉渣、餘泥等。承包期間,其二人發布廣告大量招受固體廢物傾倒於水塘,並收取一定費用。自2013年開始,水塘的水面即可見垃圾。2014年6月,從化區環保局在執法過程中發現,水塘內漂浮有大量生活垃圾,水塘旁邊有招倒餘泥的廣告及鄺某的聯繫電話。經鑑定,水塘由於長期傾倒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其水體環境受到嚴重損害,檢察機關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裁判結果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鄺某雖未直接實施向水塘傾倒固體廢物的行為,但其二人作為水塘承包人,在經營管理水塘期間,準許他人向水塘傾倒固體廢物,為他人實施汙染行為提供幫助並以此獲利,造成水塘汙染,張某、鄺某與汙染者的行為構成共同侵權,應對承包期間所有汙染行為造成的全部損害後果承擔連帶責任。遂判令張某、鄺某將水塘水質恢復至地表水質量標準第V類水標準,並共同賠償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服務功能損失1050萬元。

典型意義

本案中,張某、鄺某為牟取非法利益,承包農村水塘供他人傾倒固體廢物,持續時間長、涉及人數多,對農村生態環境以及農產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本案判決張某、鄺某不僅應修復水塘的生態環境,還應承擔相應期間的服務功能損失,有力打擊了生態環境汙染行為,對類案處理具有很好的示範意義。

餘某等人水汙染責任糾紛民事公益訴訟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自2014年7月開始,餘某、夏某租賃一簡易廠房經營電鍍廠,在未辦理排汙許可證的情況下進行金屬件電鍍加工,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至廠外的泥土地,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汙染。餘某被以汙染環境罪追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四萬元。夏某未被追究刑事責任。刑事判決生效後,因餘某、夏某環境汙染行為造成社會公共利益損害,廣東省環境保護基金會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裁判結果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餘某、夏某構成汙染環境共同侵權,判決其二人共同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應急處置費用等350餘萬元,賠償款上繳國庫,用於修復被損害的生態環境。

典型意義

本案中,餘某、夏某共同汙染環境的事實已為生效刑事判決所確認,雖然夏某並未因汙染環境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根據法律規定,夏某作為汙染者,依法應當與餘某共同承擔環境汙染損害的民事侵權責任。本案的審理表明,環境汙染者即便未被追究刑事責任,仍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對於糾正不承擔刑事責任便無需承擔民事責任的錯誤認識,具有很好的警示教育意義。

連州市某村民小組訴某市政局土壤汙染責任糾紛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2007年10月,連州市某村民小組等與某市政局籤訂《租賃荒地協議書》,約定市政局租賃村民小組的荒地建造垃圾填埋場,如因垃圾填埋場造成汙染,村民小組有權要求市政局做好環保工作。此後,市政局運送大量垃圾至垃圾填埋場直接傾倒,導致所涉地塊土壤和地下水資源汙染。村民小組訴至法院,請求解除《租賃荒地協議書》,消除汙染,恢復原狀,賠償損失8萬元。

裁判結果

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市政局租用村民小組土地後,將大量垃圾直接傾倒到垃圾填埋場,構成環境侵權。鑑於垃圾填埋場對村民小組的土地、飲用水等造成的汙染損害結果將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結合市政局已投入整治,村民小組鋪設水管管道入戶、解決食用飲水等情況,判決市政局賠償8萬元給村民小組。

典型意義

「垃圾圍城」現象不僅嚴重影響城市生活,也是造成農村環境汙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某市政局在租用村民小組荒地建造垃圾填埋場時,本應嚴格遵循相關建設標準及管理規程,卻將生活垃圾直接傾倒堆放,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汙染,嚴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本案依法判決市政局承擔環境侵權責任,對於規範垃圾填埋場的建設和管理行為,防範農村生態環境汙染,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具有積極示範意義。

譚某某等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譚某某等人在沒有獲得採砂合法手續的情況下,在西江流域支流南江河坑仔尾河段非法盜採河砂20736.5立方米。譚某某等人在偷採河砂過程中未採取生態環境防護措施,造成生態環境嚴重受損,專家諮詢意見評估其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價值為2135850元。因譚某某等人非法盜採河砂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裁判結果

雲浮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譚某某等人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無證開採河砂,情節特別嚴重,均已構成非法採礦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至二年;同時,譚某某等人連帶賠償生態環境受到損害的損失2135850元並共同承擔專家諮詢費用。

典型意義

本案系全省首宗非法盜採河砂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西江流域是我省生態保護重點區域,其支流南江河砂資源豐富,近年來盜採河砂現象頻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結合刑事追責與民事公益訴訟追責,既嚴厲打擊非法採礦的犯罪行為,也積極追償生態環境損害費用,有力懲治震懾犯罪分子非法採礦的行為,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張某某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2018年9月18日,張某某通過微信向他人購買三隻綠頰錐尾鸚鵡,並將三隻鸚鵡通過順風車運輸回家中餵養。2018年9月26日,張某某通過微信與暱稱「安安」的人聯繫,約定以人民幣900元的價格賣出二隻鸚鵡,其在家中準備拿鸚鵡去交易時被抓獲,民警當場繳獲其購買的三隻鸚鵡。

裁判結果

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某的行為構成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扣押在案的綠頰錐尾鸚鵡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依法予以沒收,由扣押機關依法處理。

典型意義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任何以身試法者,都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綠頰錐尾鸚鵡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瀕危動物,法律明令禁止買賣。本案判決通過嚴懲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充分發揮刑罰的懲治教育功能,引導社會公眾提升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汕頭某養殖基地訴省海洋與漁業廳行政處罰糾紛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涉案海域位於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根據《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規定,屬於港口航運區。某養殖基地曾於2011年擅自佔用上述海域實施堤壩構築建設而被行政處罰,但處罰後仍繼續實施違法填海造地行為。2012年,省海洋與漁業廳立案調查;2016年7月,經監測中心認定養殖基地存在持續填海行為;同年11月,省海洋與漁業廳認定違法填海用海面積為1.0025公頃。2017年3月,該廳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養殖基地退還非法佔用的海域,恢復海域原狀,並處海域使用金十六倍罰款21654000元。養殖基地不服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處罰決定。

裁判結果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養殖基地未向海洋主管部門提出相關用海申請,未開展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影響評價,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書而實施填海行為,且用海類型不符合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在被立案處罰並多次被責令停工後仍未停止違法填海行為,情節嚴重。省海洋與漁業廳據此作出的處罰決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處罰數額在法定幅度範圍內,符合法律規定。

典型意義

海洋資源是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嚴守海洋生態紅線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省海洋與漁業廳對養殖基地作出海域使用金十六倍罰款,法院予以認可,體現了用最嚴格制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理念,有力支持了海洋執法機關依法打擊非法填海佔海的違法行為,促進受損的海洋生態得到儘早修復,推動海洋生態治理和保護依法有序進行。

汕頭某檢察院訴某區農林水務局行政公益訴訟案

向上滑動閱覽

基本案情

2016年3月開始,汕頭市某社區居委會未經相關國土資源部門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省級生態公益林地上挖土整地以建設墳墓退遷點,造成22.29畝林地毀壞。檢察機關遂向區農林水務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及時監督居委會完成對被毀壞生態公益林的植樹復綠,恢復林地原狀,或者代為實施,所需費用由居委會支付。區農林水務局收到《檢察建議書》雖進行了整改,但檢察機關再次現場查看發現補種仍然沒有達到生態公益林建設標準,被毀林地恢復原狀沒有得到實現,區農林水務局沒有進一步採取監管措施,也沒有代為補種。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確認區農林水務局怠於履行行政監管職責並判令其履行監管職責。

裁判結果

汕頭市澄海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區農林水務局對某社區居委會非法毀林行為怠於履行監管職責違法,判令區農林水務局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內履行監管職責,監管居委會按生態公益林建設標準植樹復綠,限期恢復林地原狀。

典型意義

本案被訴行政機關雖然採取了部分行政監管措施,但未依法全面運用或者窮盡行政監管手段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侵害狀態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改善。通過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審理,有助於督促行政機關提高依法行政意識,積極履行職責,減少、杜絕慢作為、不作為,落實生態保護責任,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效果。

來源/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整理/廣東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原標題:《【以案說法】這些事情不能做!廣東法院公布2019年度環境資源保護典型案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典型案例】2019年度安徽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公布,蕪湖法院榜上...
    【典型案例】2019年度安徽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公布,蕪湖法院榜上有名 2020-06-06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以下為2019年全國各地法院智慧財產權熱門案例01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中國法院10大智慧財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智慧財產權案例02廣東高院2019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審判十大案件03深圳中院2019年度深圳市智慧財產權十大案例04上海高院2019年上海法院知產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及加強知產保護力度典型案件05北京高院2019年度北京市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 最高法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年度典型案例 涵蓋生態保護等五大類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薄晨棣)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共同的關心和期待。2019年,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做了哪些工作?有何新進展?
  • 鹽城法院兩則案例入選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鹽城法院兩則案例入選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2020-06-05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2019年度菏澤法院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典型意義】 本案系檢察機關依法對汙染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並附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刑事案件。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危險化學品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任何單位均應依法處置危險化學品等有毒有害物質,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 濟南法院公布2019年度十大環境資源典型案例!
    6月4日下午,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濟南法院2019年度十大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擅自開採。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開採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無證開採和超越批准範圍開採。近年來,非法採礦活動十分嚴重,嚴重破壞了我國的地質生態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嚴厲打擊非法採礦犯罪行為,是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制止私挖濫採行為,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舉措。
  • 2019年度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附全文)
    2020年5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綠皮書)、2019年度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呂忠梅,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王旭光出席發布會並介紹相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 海南法院公布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買羚羊角藥用 出資人經手人都...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5日訊(記者 陳棟 通訊員 侯俊傑)海南法院創造性地開展環境資源恢復性司法、全域布局開展環境資源巡迴審判、「三合一」歸口審理、建立環境資源司法專家智庫……深入推進環境資源審判改革。
  • 2019年度廣東律師典型案例名單公布
    為進一步總結我省律師辦案經驗,加強業務交流,省律協於今年面向全省律師開展2019年度廣東律師典型案例徵集和評選活動。經申報、審核、集中評議等程序,共評出典型案例166個,現予以公布。
  • 蒼南瑞安兩地法院公布破壞環境典型案例
    溫州網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為打擊破壞環境犯罪,近年來,我市公檢法及各個部門協同合作,有效打擊為牟取個人私利而破壞環境的不法分子,在這些破獲的案例中,有不少令人感到觸目驚心。昨天,我市蒼南、瑞安兩地法院公布了近年來破壞生態環境的典型案例,以此作為警示。
  • 河南省高院公布環境資源類典型案例 讓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付出代價
    河南日報訊(記者周青莎)6月4日,在「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並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非法排放汙水、有害廢棄物等常見汙染環境案件,也有城市噪聲汙染和盜掘破壞古文化遺址等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
  • 江蘇環境資源保護十大案例出爐,這些行為嚴懲不貸!
    交匯點訊 為進一步發揮典型案例的釋法指引功能,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4日發布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保護十大典型案例,進一步發揮司法裁判教育、評價、引導、規範功能,增強全社會環境資源保護意識,促進「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落到實處。
  • 江蘇法院2018年度十大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經鑑定,朱小榮等七人的非法採礦行為,嚴重破壞了開採區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費用需人民幣468828元。鎮江市丹徒區人民檢察院向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侵權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令朱小榮等七人對被破壞的大王山礦區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若不能恢復原狀需支付環境修復治理費用人民幣468828元,並在鎮江市新聞媒體上公開道歉。
  • 寧波市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典型案例來了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寧波中院將發布新一年度的全市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典型案例並公布寧波法院審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相關情況案例解讀企業在創造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不能以汙染環境為代價。作為社會的主體,企業應合法經營,增強環保意識,勇於承擔保護環境、和諧發展的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2019年是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的開局之年,是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顯著改善的一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徵集評選活動,得到各設區市積極響應,共徵集55項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入選案例,在逐級評選推薦基礎上優中選優,評選出「江蘇省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 2019年度北京市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2019年,面對案件數量持續大幅上升的壓力,北京市三級法院出色完成了繁重的審判任務,先後審結了一批在社會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智慧財產權案件,大量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考驗,北京市三級法院出色完成了繁重的審判任生效判決為今年的案例評選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案例素材。在全市三級法院選送案例的基礎上,北京高院專門組織人員對各院選送的案例逐一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最終確定了2019年度「十大案例」。
  • 【6·5世界環境日】包頭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環境資源典型案例以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展現包頭法院發揮司法職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在健康、舒適、優美生態環境中生存發展的權利1柴某某犯汙染環境罪一案【基本案情】【典型意義】為進一步提升依法懲治環境汙染犯罪的成效,加大環境司法保護力度,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在法院主持調解下,柴某某賠償了生態環境損失費252500元、鑑定費80000元及處理17桶鍍鎳廢槽液的費用30000元,共計人民幣362500元,並在包頭晚報上公開登報導歉。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貴州省環境資源審判十大典型案例(2019年)
    貴州省環境資源審判十大典型案例貴州高院2020年6月17日發布一、開陽縣貴冠山泉水廠訴開陽縣榮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水汙染侵權責任糾紛案 【基本案情】 原告貴冠山泉水廠在龍水鄉花山村龍洞溝泉點取地下水生產桶裝水
  •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案例
    江蘇法院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啟動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近一年來,各環境資源法庭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著力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審結了一批涉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創新探索了一系列案件審判規則,以「司法利劍」全力守護「自然之美」。南京環境資源法庭現將各環境資源法庭審結的、具有示範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向社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