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袤的紅土地上種植著一株株三七,這些被譽為「南國神草」的中藥材是文山的「名片」和支柱產業。但近年來假冒三七的出現,影響了文山三七的美譽度。
記者日前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莊松林院士團隊研發的太赫茲人參皂苷檢測儀,能夠快速、精準地檢測三七中的有效成分,把假貨擋在門外。
「三七功用補血,去瘀損,止血衄,能通能補,功效最良,是方藥中之最珍貴者。」《中國醫藥大辭典》記載,三七中所含有的「人參皂苷」成分,藥用功效明顯。
通常,老百姓和市場主要靠肉眼來分辨三七的品質優劣,這種方法誤差大,還容易混入造假仿冒品。而專業的檢測儀器液相色譜儀要百餘萬元,耗材量大,且使用有機溶劑,每次檢測從前處理到出結果要花費兩三天時間。
有沒有可能用手提式儀器對著三七「掃一掃」,幾秒鐘就能知道其人參皂苷含量呢?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的設想,卻在莊松林院士團隊的努力下成為現實。「不同的物質有著不一樣的波譜,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人參皂苷也有它獨特的『指紋』,我們就用太赫茲技術來檢測三七的有效成分含量。」團隊成員彭灩教授介紹,團隊與文山州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合作開展了應用太赫茲技術解決三七快速及無損檢測的研究,經過兩年多的研發,太赫茲人參皂苷檢測儀正式問世。
儀器看上去只有投影儀大小,主機重量僅6.5公斤,可以對三七切片進行無接觸式檢測。「太赫茲波能夠精準識別人參皂苷的『指紋』,省去了以往的液相色譜儀檢測的樣本粉碎、化學試劑浸泡、回流等步驟,讓快速、無損檢測成為可能。」彭灩說。
三七是文山的「名片」,種植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2萬噸,佔到全國總產量的95%以上。在產業扶貧的大背景下,形成種植、加工、營銷、流通和研發為一體的產業鏈尤為重要,這也是文山州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聯繫到上理工科研團隊進行合作的初衷。「提高三七的檢測能力,可以切實加強三七產業的品質監管,從而解決三七標準與國際接軌的問題,提高三七產品的國內外影響力和競爭力。」文山食品藥品檢測研究院院長陸榮安說。
據悉,莊松林院士團隊目前已完成三七藥材的太赫茲徵峰、混合物定性識別算法等流程,後續還將重點研究三七皂苷精準定量評估技術,並進行大量三七藥材樣本的檢測,建立三七的太赫茲「指紋」資料庫,用太赫茲這束「光」將三七產業發展之路照得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