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儲存能耗驚人,上理工院士提出「光存儲」解決方案

2020-12-06 騰訊網

首屆滬江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光學工程專場)近日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包括4位院士在內的多位知名光學專家出席並作主旨報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顧敏在報告中指出,雷射光碟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隨著大數據存儲能耗越來越大,光存儲技術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目前,顧敏院士團隊正在與中國華錄集團等企業合作,研發能耗低、存儲壽命長的大數據光碟。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在論壇上表示,上理工去年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試點單位後,以未來光學、智能製造、醫療器械與康復工程三大國際實驗室和系統管理一個特色平臺為載體,推進建設光學工程、系統科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五大一流學科。

多年來,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的帶領下,上理工光學工程學科的教師和科研人員銳意進取,在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丁曉東希望來參會的青年學者通過此次論壇,對這所高校有更深入的了解。「上海理工大學是開放的大學,熱烈歡迎有志於來上海發展的青年才俊選擇上海理工大學,共同為在上海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光學工程學科添磚加瓦。」

丁曉東校長在論壇上致辭。

作為上理工光學工程學科納米光子學方向的領軍人物,顧敏為青年學者做了一個生動詳實的報告。說起「光存儲」,我們都不陌生,DVD和CD光碟就是一類光存儲載體。它們為何能存儲大量信息?顧敏解釋說,燒刻光碟的過程,其實是在光碟上打出一個個「坑」。想讓光吸收的能量最大化,就要在一個「坑」裡儘可能放更多的「點」,而且這些「點」要越小越好。藍光的光點比紅光的光點更小,所以藍光存儲是如今光碟技術的主流。2009年,顧敏團隊的一項重磅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他們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中實現了包括空域、時域、偏振等維度的五維光存儲,比藍光三維DVD多了二維,具有TB(1TB=1024GB)甚至PB(1PB=1024TB)以上的存儲能力,可相當於1萬張DVD的存儲量。這也是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雙光束超分辨原理,突破聚合物中的光學衍射極限,實現9納米特徵尺寸的光存儲技術。

顧敏院士在論壇上作主旨報告。

這種獲得專利保護的雙光束超分辨存儲技術,在大數據時代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如今,全球3%的能量用於大數據儲存。按照目前數據增長的速度,再過20年,估計把全世界開採的石油都用來發電,用於大數據存儲也不夠。」顧敏說,微軟等IT大企業已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研發更節能的存儲設備。在這個領域,大數據光碟優勢明顯——不僅容量大,而且單點消耗的能量很低,數據存儲壽命可以達到650年。目前,他的團隊正在與中國華錄集團合作,推動大數據光碟的產業化進程。

眾多青年科研人員參加論壇。

顧敏還透露,他帶領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領域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超級電容器的優勢是充電快,如超級電容公交車能在乘客上下車時完成充電,而缺點是能量密度低,遠遠低於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與突破聚合物中的光學衍射極限相通,他們也解決了超級電容技術的衍射極限問題,有望使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達到甚至高於鋰電池。「這種技術有望率先在手機上得到應用,大幅縮短手機的充電時間。」

相關焦點

  • 光學大數據存儲:更快,更久,更綠色—新聞—科學網
  •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非:數據應用對存儲提出的...
    比如說我們存了幾個小時的視頻,我們在做人工智慧數據檢索過程中,真正有用的數據可能只有幾秒的數據是有用的。我們在做數據處理時依然通過I/O從遠端把所有數據進行傳輸,存儲牆和能耗牆問題凸顯。   所以在今天大數據應用時代背景下,對存儲提出了幾個問題:巨量信息如何保存?如何滿足秒級的處理能力?如何解決存儲牆和能耗牆的問題?
  • 薛其坤:量子革命解決大數據難題,指甲蓋存儲全世界
    只花200秒就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頂級的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未來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夠存下全世界所有的數據……第二次量子革命真的來了。在9月22日中關村軟體園舉行的創新之源大會上,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院士剖析了未來的量子技術。
  • 上理工團隊研發世界首個超寬帶...
    據悉,這支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顧敏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利用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也為大數據資訊時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術。10日凌晨,相關研究成果以長文形式發表在世界光學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 上理工顧敏院士團隊研發世界首個超寬帶光學全息技術
    近日,由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國際光學丹尼斯·加博爾(Dennis Gabor)獎獲得者、上海理工大學人工智慧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顧敏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利用具有「螺旋」特性的軌道角動量光束作為光學全息過程中的信息載體,實現了世界上首個超寬帶的光學全息過程,為大數據資訊時代提供了大容量全息術。
  • 自主可控的藍光光碟存儲介質的生產及應用前景—— 紫晶存儲鄭穆...
    國內光存儲行業領軍企業紫晶存儲董事長鄭穆應邀出席本次活動,並在信息存儲產業發展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自主可控的藍光光碟存儲介質的生產及應用前景》的演講,與眾多行業大咖共同探討數據存儲的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紫晶存儲在大數據時代,為海量信息存儲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 應對大數據風暴的必殺技 華為融合存儲解決方案
    在日前舉辦的Interop2013東京展上,大數據成為了現場最為熱門的話題,無論是網絡廠商還是IT廠商,都不約而同的展示了各自針對大數據應用的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其中華為展示的N9000大數據存儲產品尤為引人矚目。
  • 金山雲推出KingStack藍光雲一體機 實現低成本高可靠數據存儲
    近日,金山雲全新上線私有雲KingStack 5.0版本,通過創新性地將私有雲平臺與藍光光磁存儲融合,打造藍光雲一體機解決方案,解決了大規模數據存儲成本高、能耗高、存儲時間短、數據不安全等問題,能夠有效應對政府、金融、醫療、科研、廣電等領域數據的備份歸檔
  • 51信用卡發布「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
    11月15日,51信用卡CTO郭威在Money20/20中國大會現場,發布了「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旨在協助銀行解決在數位化時代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風控痛點。  傳統風控在數據源、模型開發,以及上線過程中面臨以下幾大痛點:  數據源:多而分散,數據更新快;  模型開發:風控需要實時授信,但離線的變量挖掘和模型的實時開發語言差異大;  模型上線:分析決策鏈路長,但需要快速迭代;  因此,在消費金融時代,強變量缺失、大量依賴弱變量的背景下,51信用卡成功研發了「光錐」風控大數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訂單級別快照的時間分片
  • 科學家用DNA來存儲數字數據
    我們處於一個數據大爆炸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的數據的激增和豐富,迫切新計算機制出現,因為我們現在的計算機可能無法有效地處理由於數位技術的日益使用而湧入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正在提出創造性和尖端的解決方案,以利用這些大量的數據,以推動創新。然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麼有新的更有效的計算機,要麼有更好的工作和存儲數據的方法。
  • 生命科學領域的「超存」挑戰:數據如何存儲100年
    讓我們聽聽大咖的解答。宋家雨:基因是一個特別熱的話題,它使人類在消病延年的路上不斷向前推進,在生命科學基因研究領域,有什麼樣的應用?對存儲提出怎樣的需求和挑戰?其一,基因測序的整個過程是不允許被中斷的,這就要求支撐測序應用的存儲系統,具備極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基因測序25微秒採集一幅高清晰圖像,對性能要求也超過了現有快閃記憶體固態盤的最高帶寬,必須採用更快的傲騰固態盤;其二,基因數據分析工作中,對存儲系統的性能、小文件處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其三,在數據歸檔階段,需要將海量基因數據長期、完整、安全的保存起來,存儲系統的採購成本、能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生命科學領域的「超存」挑戰:數據如何存儲100年?
    基因庫建設對於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基因庫的背後承載的是海量的數據存儲。 2019 年是國家基因庫建成的第 3 周年,現已具備88PB數據存儲能力、 691 萬億次/秒計算能力。截至目前,國家基因庫支持著國內外 600 多個項目,那麼在技術上如何同時滿足這些業務的需要?基因庫數據有哪些不同的特徵?基因數據在數據存儲、數據保護和數據遷移上面臨著哪些技術挑戰?讓我們聽聽大咖的解答。
  • 上理工院士團隊解鎖三七「密碼」
    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袤的紅土地上種植著一株株三七,這些被譽為「南國神草」的中藥材是文山的「名片」和支柱產業。但近年來假冒三七的出現,影響了文山三七的美譽度。記者日前從上海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莊松林院士團隊研發的太赫茲人參皂苷檢測儀,能夠快速、精準地檢測三七中的有效成分,把假貨擋在門外。
  • 數據湖 VS 數據倉庫之爭?阿里提出大數據架構新概念:湖倉一體
    有人說數據湖是下一代大數據平臺,各大雲廠商也在紛紛的提出自己的數據湖解決方案,一些雲數倉產品也增加了和數據湖聯動的特性。但是數據倉庫和數據湖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是技術路線之爭?是數據管理方式之爭?二者是水火不容還是其實可以和諧共存,甚至互為補充?
  • 霍金去世前關於黑洞信息悖論提出了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
    即使光也無法逃脫它的離合器,這就是為什麼黑洞被稱為黑洞的原因。但在後來,霍金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根據量子力學定律,輻射是可以從黑洞中逃逸出來,意識就是說,黑洞吞噬了一半的粒子,另一個粒子應付支被輻射到太空,並從黑洞中吸取一點能量。黑洞最終會消失,但能留下的唯一痕跡就是它們發出的電磁輻射—這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 備份軟體的重複數據刪除和壓縮功能解決存儲緊張問題
    用戶挑戰為了適應當今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數據快速增長形勢,MMU在塞城校區和馬六甲校區分別建立了以深信服Sangfor HCI虛擬化為基礎構架的兩個獨立數據中心。MMU利用虛擬化伺服器存儲幾乎所有的關鍵數據和應用程式,包括老師學生的文件、論文、期刊以及其他重要文檔。
  • 新型數據存儲方法採用2D半金屬材料 能耗比傳統方法少100多倍
    蓋世汽車訊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出現,正通過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實時成像處理和醫療領域的大數據分析等新應用,極大地改變這個世界。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預計將達到44ZTB,而且還將繼續增長,超過目前計算和存儲設備的容量。與此同時,到2030年,相關的用電量也將增長15倍,佔全球能源需求的8%。
  • 2020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在京召開
    海量異構存儲、智能存儲和數據保護等重點領域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圍繞標準制定、人才培育和生態建設等方面不斷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高可信、多模式、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和全流程服務,充分滿足和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和產業數位化轉型的迫切需求。
  • Supermicro(R)展出伺服器和存儲解決方案
    (美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交易代碼:SMCI)將在本周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微軟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WPC) 上重點展出通過 Windows Server 2012 R2 認證的 MicroBlade、SuperBlade® SuperServer® 和 SuperStorage 系列解決方案。
  • 光信噪比(OSNR)測量解決方案
    因此,使用線性內插法(帶外測量)沒有給出在實際通道波長位置所出現的噪聲,產生了不正確的光信噪比(OSNR)數值。要獲得真實的光信噪比(OSNR)數值,需要帶內光信噪比(OSNR)測量。  光信噪比(OSNR)測量解決方案  要測量真實的光信噪比(OSNR),必須獲得可再配置光分插復用器(ROADM)濾波器光傳輸帶內的噪聲,或帶內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