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的藍光光碟存儲介質的生產及應用前景—— 紫晶存儲鄭穆...

2020-12-02 ITBear科技資訊

  7月18至19日,2019江西國際移動物聯網博覽會在江西鷹潭龍虎山華泉小村舉行。本次博覽會主題為「5G融合 萬物智聯」。近百家國內外優質參展企業展示了5G+無人駕駛、5G+VR等最新技術成果和應用,包括7名院士在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和行業龍頭企業高管等1700多名嘉賓參會,通過主旨報告、主題演講等形式,探討移動物聯網發展趨勢,推動移動物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國內光存儲行業領軍企業紫晶存儲董事長鄭穆應邀出席本次活動,並在信息存儲產業發展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自主可控的藍光光碟存儲介質的生產及應用前景》的演講,與眾多行業大咖共同探討數據存儲的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紫晶存儲在大數據時代,為海量信息存儲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2019江西國際移動物聯網博覽會開幕

  數據爆炸時代來臨  光存儲領域現中國彎道超車機遇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數據量將進一步呈爆炸式增長。根據IDC的研究報告,2016年以來,全球數據存量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在發展,2020年這一數值將達到44ZB,其中冷數據將達到35.2ZB,約佔數據總量的80%。

  針對信息爆炸時代的數據存儲現狀,鄭穆董事長表示:「大數據時代有兩個點是大家都可以達成共識的,第一是產生的數據量巨大,第二是有更多的數據需要存儲和分析。隨著海量數據的產生,對長壽命、安全可靠、綠色節能、低成本的大數據存儲需求越來越迫切,以光存儲引領的信息存儲產業正又一次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據悉,目前我國的存儲器技術已經打破國外技術壁壘,並逐漸成熟,但總體上還處於跟跑的水平。尤其是用於大數據存儲的硬碟、磁帶庫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均掌握在美日韓等國手中。「光存儲是三大存儲技術之一,利用5G技術和物聯網發展的戰略機遇,帶動以光存儲為核心的存儲技術突破,是我們面向新一代信息存儲技術發展方向實現彎道超車的必由之路。」

  紫晶存儲董事長鄭穆在信息存儲產業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

  政策力挺光存儲發展 紫晶存儲藍光數據存儲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數據存儲介質,離不開這三個技術路線:磁、半導體和光。與傳統存儲介質相比,光存儲技術從介質上實現了突破,具有存儲壽命長、安全性高、綠色環保等很多方面的優勢。

  社會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安全的問題就越突出,如何有效保護信息安全,是擺在政府、企業、個人面前的共同問題。充分發揮光存儲技術的優勢,推動光存儲行業迅速發展,逐漸成為解決我國信息存儲安全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據鄭穆董事長介紹「最近幾年來,工信部、科技部、地方政府都密集出臺政策,推動光存儲發展與應用。」比如,2017年12月公布的《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名錄(第二批)》,與光存儲相關的 「冷數據存儲光碟備份系統「、」磁光電融合大容量光碟庫」和「大容量智能藍光安全存儲系統」被納入到6項IT技術;2018年底公布的《2018年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產品、工藝一條龍應用計劃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名單》中,首次將光存儲與快閃記憶體、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DRAM)並列納入存儲一條龍重點產品範疇。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和培育的光存儲企業,紫晶存儲的藍光數據存儲系統是介質、硬體設備和軟體三者技術的有機融合,公司已經實現了相對自主可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鄭穆董事長進一步介紹稱」介質底層編碼策略是形成存儲系統競爭優勢的基礎,而掌握底層編碼策略具有較高技術難度,且認證周期長達2年之久。藍光介質生產設備需要具備納米級的製程,要對生產工藝具有很強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具有更高的技術門檻。而紫晶存儲是國內唯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能產業化生產應用於商業大數據存儲、檔案級的藍光存儲藍光介質的企業,實現了光存儲介質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

  紫晶存儲解決方案應用廣泛  光存儲行業發展前景喜人

  據了解,紫晶存儲推出的以光存儲為核心的融合存儲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政務、網際網路、醫療、軍工、金融、檔案、能源、教育等多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

  鄭穆董事長也在會上和大家分享了諸多典型案例,比如目前備受關注的數據中心領域:「近年來,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等各地政府要求數據中心能耗降低到1.4以下,並且禁止高能耗的數據中心新建和擴建。建設綠色數據中心,降低能耗成為數據中心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據鄭穆董事長介紹,紫晶存儲推出的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依託於數據「冷」「熱」分層的技術理念,採用光磁融合存儲的方式,將高頻使用的少量「熱」數據保存在高性能高能耗的磁存儲上,而低頻使用的大量「冷」數據存放於低能耗低成本的藍光介質中實現長期保存,降低總體成本。相對於磁電存儲設備,光存儲介質95%以上的時間都處於不耗電的狀態,可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且整體成本能夠降低到1/4,符合國家發展綠色數據中心的理念。

  最後,鄭穆董事長對光存儲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他認為「從長遠看來,自主可控是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以光存儲為核心的磁光電混合存儲技術和產品可以滿足大數據時代存儲的需求,為自主可控的信息存儲產業提供堅實的支撐。「

  對於大眾關心的紫晶存儲未來的發展方向,鄭穆董事長則表示:「在5G大數據時代到來之際,紫晶將繼續積極發揮自身擔當作用,堅持自主創新,以創新驅動自主可控發展,用創新賦能中國存儲。未來,我們也期待能與更多的客戶、運營商進行深入的溝通、探索,不斷完善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相關焦點

  • 存儲介質:從磁帶到藍光
    之後,又發展出DVD、藍光等多種音頻存儲介質。  而近日,也有部分網友來詢問相關的東西。因此,筆者在這裡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曾經的、現在的主要的音頻存儲介質。一共有五種,分別是磁帶、黑膠、CD、DVD、藍光,其中前兩者為模擬音頻存儲,後三者為數字音頻存儲介質。
  • 存儲恆久遠 一刻長留傳—CD-R刻錄光碟大揭密
    時至今日,光碟(CD)技術已經為資料的存儲和放送提供了大量的選擇,它包括三種介質,區別在於CD-ROM是只讀光碟、CD-R是一次性寫入的,可以保存經常用到的不變的數據,CD-RW光碟可以重複寫很多次。  這裡我們介紹的CD-R也稱為CD-WO(Write Once),只能刻寫一次,寫入後CD-R碟片上的信息不能再改寫了,但可以在CD-ROM驅動器上反覆讀取。
  • 科學家首次實現蠶絲蛋白高容量存儲:不僅可存儲數字信息,還能存儲...
    而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給信息存儲帶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  作為一種天然生物蛋白,蠶絲蛋白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易於摻雜功能化、降解速率可控等特點。
  • 大數據儲存能耗驚人,上理工院士提出「光存儲」解決方案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顧敏在報告中指出,雷射光碟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隨著大數據存儲能耗越來越大,光存儲技術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目前,顧敏院士團隊正在與中國華錄集團等企業合作,研發能耗低、存儲壽命長的大數據光碟。
  • 中國科學家發明「蠶絲硬碟」,或將開啟晶片存儲新紀元
    近日,上海科學家推出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將半導體材料與生物介質融合,發明出一種可以同時記錄數字信息和生物信息的新科技存儲硬碟。5000年的古老生物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如今成為數據的存儲介質,在未來科技裡重獲新生。
  • 光存儲市場萎縮:三菱將威寶業務部門出售給CMC Magnetics
    本月,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決定將旗下以生產 CD、DVD、BD 光碟而知名的威寶(Verbatim)業務部門出售給 CMC Magnetics 。除了光碟,該公司還出過 USB 快閃記憶體、DAS 設備、以及其它配件產品。
  • 重新定義海量存儲:人類文明進化史中的信息存儲發展史
    正是自從計算機誕生開始,將信息數位化之後再進行存儲,才成為了信息存儲的主要形式。從1932年在奧地利出現的磁鼓內存算起,存儲器先後經歷了磁鼓存儲器、磁帶、硬碟和軟盤、光碟、全球資訊網、雲等各種介質,每一次的演變升級,都讓人類文明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邁入網際網路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之後,人類迎來了史上最密集的信息大爆炸。
  • DNA存儲,拯救人類數據危機的良方?
    我們知道這些信息最高效的形式就是數據,而這些數據主要存儲在硬碟和光碟當中的。想想這些硬碟儲存器的重量和數據密度,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氣餒。更何況,可能飛船還沒逃出太陽系,這些數據就會因為硬碟或光碟的壽終正寢而丟失。那麼DNA能不能當做硬碟來存儲數據信息呢?答案是,可以的。
  • 金山雲推出KingStack藍光雲一體機 實現低成本高可靠數據存儲
    近日,金山雲全新上線私有雲KingStack 5.0版本,通過創新性地將私有雲平臺與藍光光磁存儲融合,打造藍光雲一體機解決方案,解決了大規模數據存儲成本高、能耗高、存儲時間短、數據不安全等問題,能夠有效應對政府、金融、醫療、科研、廣電等領域數據的備份歸檔
  • 全球存儲簡史(第二版)
    它的容量為60MB,轉速略低於3000RPM,採用4張14英寸碟片,存儲密度為每平方英寸1.7MB。  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的硬碟使用了MR磁頭,使硬碟的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
  • 光存儲07年底綜述
    之間的口水戰從年初打到年末,BD稱其光碟容量大(目前批量生產BD光碟容量最大為50GB),能夠單張存儲的數據量更為豐富,而HD DVD則有些厚顏無恥的推出三層容量達51GB的光碟,還在前不久通過了DVD論壇的最終認證;BD方稱,BD影碟銷量已經明顯高於HD DVD(但絲毫沒提及PS3所作出的貢獻),而HD DVD則在感恩節前後打出了99美元的超低價影碟機……這類這樣的事件今年發生了很多,如果大家感興趣
  •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非:數據應用對存儲提出的...
    來自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的一流高校、研究院所知名學者和專家,以及大數據應用方面的領軍企業、知名企業負責人以及關注大數據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重要行業客戶等200多人,就主題"場景驅動的場景變革",展開了熱烈交流與探討。
  • 瑞馳NxSDS全融合存儲系統:讓複雜的存儲統一化
    【IT168 評論】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動能。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深入挖掘數據價值,獲取洞察,推動業務升級。而與此同時,數據的爆發式增長以及業務應用的日益多樣化,對企業的底層IT基礎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整個架構越來越複雜。
  • 光學大數據存儲:更快,更久,更綠色—新聞—科學網
    「到2025年,全球數據存儲耗電量可能相當於全球全年的石油發電量。
  • DNA數據存儲技術再升級,科學家們對活細菌編程,用其作為介質
    最新存儲技術,活細菌DNA存儲 硬碟和光碟驅動器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存儲數千兆字節的數據,但是當這些技術(如磁帶和軟盤驅動器)被新技術所取代時,它們就變得過時且不易被讀取。現在,科學家們想出了一種將數據寫入活細菌DNA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好處是不易過時,又更具有持久性。
  • 可植入人體,可存儲DNA
    ,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寡肽存儲技術等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不斷被研發出來。最近,科學家又以蠶絲蛋白作為存儲介質開發出高容量蠶絲蛋白存儲技術,基於蠶絲蛋白對紅外光的選擇性吸收,利用近場紅外納米光刻技術,在絲素蛋白膜上加工高密度點陣實現數字信息寫入,對點陣成像可進行信息讀取,從而實現了蠶絲蛋白的存儲功能。
  • 國信證券多行業聯合深度 | 自主可控,大勢所趨、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高溫合金需求快速增長,為滿足關鍵環節材料的自主可控,高溫合金的研發仍需持續推進,材料市場前景廣闊。相關公司包括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東北特鋼集團。策略:自主可控,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目前中國無疑是世界上的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很多產品仍需要進口。
  • 當聽到蠶絲竟然能用來存儲數據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現在,蠶絲又有了新的應用,那就是作為硬碟來存儲數據。聽到這你肯定以為我在胡說八道,但事實就是如此。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課題組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相關課題組,研發出了世界上首塊基於天然生物蛋白的硬碟存儲器——蠶絲硬碟。沒錯,就是用蠶絲材料製作而成的一個硬碟,不僅能儲存信息,還能植入人體。
  • 它可存儲數字信息、生物體DNA和血液樣本
    身處惡劣環境,存儲的信息也不會丟失當前的半導體存儲技術越來越難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存儲需求。而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給信息存儲帶來了新思路,各種基於生物介質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如高容量DNA存儲技術。作為一種天然生物蛋白,蠶絲蛋白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易於摻雜功能化、降解速率可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