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商超Costco推出過傳說中的「末日求生罐頭」,據稱足夠4個人吃一年,這波操作曾經震驚一時。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罐頭獲得了重回中國人日常餐桌的機會,越來越多消費者意識到,在家中準備罐頭食品應急的必要性。
2020年2月,《消費者報導》整理了國家和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藥監)、部分省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自2015年8月至2020年1月對罐頭食品的質量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監管部門近4年以來共抽檢出233批次不合格罐頭,包括水果類罐頭、蔬菜類罐頭、水產類罐頭、食用菌罐頭、畜禽肉類罐頭、粥類罐頭及其他罐頭。
不合格原因涉及甜蜜素、二氧化硫殘留量、乙二胺四乙酸鹽、山梨酸及其鉀鹽、標籤等25項。
「小京象」「珍赫」「桂金紅」多次上榜
品牌方面,標稱由普寧市梅塘桂金紅食品廠、天津市薊縣津京食品廠生產的果蔬罐頭上榜次數最多,均有4次,涉及「小京象」「珍赫」「桂金紅」等旗下商標。
標稱由普寧市梅塘桂金紅食品廠生產的小京象糖水荔枝罐頭(淨含量:250g,2017/6/10)、小京象糖水楊梅罐頭(淨含量:250克,2017/6/10)(註:同一批次被原江西食藥監和原廣東食藥監通報兩次)、桂金紅糖水荔枝罐頭(380g/瓶,2016/6/25)為二氧化硫殘留量、莧菜紅等指標不合格。
標稱由天津市薊縣津京食品廠生產的蘑菇罐頭(整菇)金針菇(1.5kg/袋,2018/1/25)、珍赫慄子罐頭(200g/罐,2018/1/27)、珍赫清水竹筍罐頭(條裝)(800g/袋,2017/5/20)、珍赫青豌豆罐頭(200g/包,2016/12/20)不合格原因為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二氧化硫殘留量、苯甲酸及其鈉鹽等。
「美容」罐頭問題多
1864年,法國的巴斯德發現食物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從而闡明了罐藏的原理,併科學地制定出罐頭生產工藝,罐頭工業開始進入現代世界工業當中。
縱觀罐頭的口味,目前的罐頭食品已不再是食品供應緊張時的簡單替代品,一日三餐皆能做成罐頭,如肉、蔬菜、水果、調料等。
抽檢數據顯示,監管部門抽檢的233批次不合格罐頭中,其中水果類罐頭佔95批次,蔬菜類罐頭佔41批次,水產類罐頭佔33批次,食用菌罐頭佔28批次,畜禽肉類罐頭佔20批次,粥類罐頭佔13批次,其他罐頭佔3批次。
很多消費者很難相信,這些經過工業加工的罐頭食品還有什麼天然可言。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
正規生產的罐頭是使用添加劑最少卻最能保持食品原汁原味的一種食品。罐頭食品之所以能長期保存,主要依賴於真空、密封和殺菌。在罐頭製作過程中,食品裝入罐頭中,經過排氣,處於真空狀態,造成無氧環境,容器完全密封后,還要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達到商業無菌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罐頭裡面的細菌全被殺死了,而罐外的細菌也進不去。
不過,消費者的擔憂還來自屢屢見諸報端的不合格罐頭事件,其一是果蔬罐頭過度「美容」。
從不合格原因看,「美容」罐頭的常規做法是使用二氧化硫漂白,以及違規添加人工色素,如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胭脂紅、亮藍,也有違法廠家用青桃經著色劑染色來冒充黃桃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美容」罐頭主要是水果類罐頭、蔬菜類罐頭和食用菌罐頭。
二氧化硫是國內外通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利用二氧化硫氣體燻蒸果蔬原料,可抑制原料中氧化酶的活性,使製品色澤明亮美觀。一般少量二氧化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長期超限量接觸二氧化硫可能導致人類呼吸系統疾病及多組織損傷。
標稱由重慶市南川區亞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竹筍罐頭(500g/袋,2015/10/1)二氧化硫殘留量為4.4g/kg,高出標準限值(≤0.05g/kg)的87倍。
標準規定,除裝飾用染色櫻桃罐頭可以使用胭脂紅色素外,罐頭食品不得添加人工色素。一些合成色素如檸檬黃等是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經常食用會對食用者的臟器造成危害。
其中標稱由青島青宏食品有限公司、普寧市梅塘桂金紅食品廠、新興縣惠食樂食品有限公司因罐頭中違規使用人工色素而多次上榜。
此外,抽檢中發現一些罐頭食品有防腐劑(山梨酸、苯甲酸、脫氫乙酸等)超標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正規的罐頭食品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劑!
在生產罐頭產品時,只要按正常的工藝生產,有質量過關的高溫殺菌設備,就無需使用防腐劑。但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或者一味追求罐頭保質期而為,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
6批次水產罐頭檢出孔雀石綠
抽檢結果顯示,有6批次魚罐頭檢出孔雀石綠及隱色孔雀石綠,其中有5批次為豆豉魚罐頭,1批次為鳳尾魚罐頭。
資料顯示,孔雀石綠是一種化學物質,具有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鑑於孔雀石綠的危害性,我國已將孔雀石綠列為水產養殖禁用藥物。
違法商家使用孔雀石綠是為了延長魚的存活時間,因為魚在運輸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裝卸和碰撞,魚鱗容易脫落,進而導致很快死亡。為此,有的販運商在運輸前都要用孔雀石綠溶液對車廂進行消毒,不少儲放活魚的魚池也採用這種消毒方式。如果魚在飼養過程中已吸入孔雀石綠,在製造罐頭時,未必能通過高溫分解。
此次檢出孔雀石綠含量的範圍在2.10 ~31.6μg/kg,含量最高的為標稱由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金穗豐食品廠生產的豆豉魚罐頭(108g/包,2016/5/30)。此外,不合格產品還涉及鷹金錢、粵花等知名品牌旗下產品。
歐盟食品安全局評估認為,孔雀石綠與其主要代謝物隱性孔雀石綠在水產品限量2μg/kg不存在健康問題。雖然此次抽檢到的不合格罐頭已超出這一限量,然而就膳食暴露量(通過抽檢不合格罐頭攝入的量)來看,不大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罐頭中檢出微量孔雀石綠或大概率來自原料,絕非罐頭企業有意添加,屬個別現象,消費者無需過分擔憂。
【特別聲明】:本篇內容所採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確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繫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