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食材,因為其價格適中,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大家喜愛,可是市面上卻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毒魚」也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孔雀石綠魚」。
1、「孔雀石綠」是什麼
孔雀石綠,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是有"高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合物,可以作為燃料,有嚴重的致癌作用,國家明令禁止對水產養殖領域添加孔雀石綠。
水產養殖為了成活率和增長率,就不得不克服魚類的疾病,包括魚類和魚卵的寄生蟲病,真菌和細菌感染,而孔雀石綠具有很高效的殺菌、殺寄生蟲的作用,對於魚類的水黴病和魚卵的水黴病有特效作用,而且目前市面上只有"孔雀石綠"可以短時間解決這種魚類疾病,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水產養殖戶寧願違法也要添加孔雀石綠的原因。
2、「孔雀石綠」的危害
"孔雀石綠"在進入魚類體內或是水中其他動物體內時,會快速代謝成為脂溶性的無色孔雀石綠,這些物質殘留在魚的體內,當人在食用了這些魚之後,這些物質會轉嫁到人體中,從而引起癌症,畸形甚至致突變的作用。
近年來的"孔雀石綠"事件層出不窮,從05年的「孔雀石綠」事件發生後,近14年來,"孔雀石綠"仍是目前食品安全中極其嚴峻的一環。
從生鮮到罐頭,"孔雀石綠"幾乎囊括了所有水產食品,就在魚類罐頭巨頭甘竹牌,鷹金錢牌鯪魚罐頭就被爆出其產品含有孔雀石綠,一時間各大商超紛紛下架,令人唏噓。
3、如何避免孔雀石綠的危害
目前水產食品安全形勢嚴峻,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如何防範這種「毒藥魚」呢?
首先,對於淡水魚和海魚來說,儘量選擇海水魚,一般來說海水魚養殖較少,出現孔雀石綠的問題也會比較少。
其次,對於野生魚和飼養魚來說,儘量選擇野生的魚,野生的魚幾乎不會存在孔雀石綠。
對於野生和飼養的魚的分辨可以從下面兩個方法,第一是魚的體型,野生的魚體型較長,較瘦,而飼養的魚個頭短粗,看起來很胖,其次是肉質,肉比較緊的一般是野生的,相反則是飼養的。
最後是對魚從外觀上進行辨別是否存在孔雀石綠的問題。
重點是一句話:先看魚鰓,再看魚鰭。
用孔雀石綠餵養,浸泡過的魚,鰓會出現發白,或帶有紫紅色的淤血紫。
因為孔雀石綠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所以使用孔雀石綠的魚,魚身的表面會呈淺藍色甚至是青草綠色,尤其是魚鰭的根部,顏色更為明顯。
儘可能的去往正規的水產市場購買魚類水產。
本文由心安米家原創,吃健康的食物,享精彩人生,這裡是心安米家企鵝號,專注食品健康,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