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體檢出孔雀石綠 嫌疑人"以為查不出來"

2020-11-30 正義網

  【原標題:240公斤有毒昂公魚】 

     

  高旭明檢察長(右一)錢亞強副檢察長(右二)在法庭上 

     

  常州市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2018年12月14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法院對被告人張前林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案開庭審理,公訴席上是鐘樓區檢察院檢察長高旭明,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席上是該院副檢察長錢亞強。被告人張前林是昂公魚養殖專業戶。昂公魚又名「昂刺魚」,學名黃顙魚,肉質鮮美又少刺,「昂公燉豆腐」「雪菜燒昂公」是百姓人家老少皆宜的特色菜。 

  2018年12月29日,鐘樓區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張前林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已繳納);禁止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扣押的昂公魚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被告人支付賠償金1.4萬元(已履行);在江蘇省省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目前,判決已生效。 

  魚體檢出孔雀石綠 

  2018年5月3日,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聯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鐘樓區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水產區經營攤位進行檢查,在王澤水產批發部內對其準備銷售的240公斤昂公魚抽樣檢測。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中心出具檢測報告認定:不同魚體樣本均檢測出含有國家禁用藥物孔雀石綠,含量從每公斤8.5微克到14.4微克不等,遠超過國標《GB/T19857-2005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規定的每公斤不能超過0.5微克的標準。 

  2002年5月,國家農業部第193號公告就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然而,多年來,在水產養殖業,被明令封殺的孔雀石綠並未絕跡,僅2015年全國範圍內違法使用孔雀石綠就被屢次曝光,被檢測出含有超標孔雀石綠的魚類除昂公魚外,還有黑魚、鱸魚、鯰魚、鱖魚、鯉魚、鴉片魚、草魚7種餐桌上常見的魚類。 

  經常州警方調查,王澤水產批發部的240公斤有毒昂公魚,來自浙江省湖州市養殖戶張前林的養殖場。關乎民生安危,警方迅速立案偵查,趕往湖州市,在魚塘邊將犯罪嫌疑人張前林當場抓獲歸案。2018年5月5日,張前林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常州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刑事拘留。 

  嫌疑人「以為查不出來」 

  犯罪嫌疑人張前林交代,他從2008年開始承包魚塘養魚,一共承包了40畝地共5個魚塘,養昂公、白魚、泥鰍三種魚。他說昂公魚苗逐漸長大,魚塘的水會變渾濁,渾濁了就需要翻塘,即先抽掉部分塘水,再拉網捕魚,把捕的魚翻到另一個水清的魚塘裡。撈魚的時候昂公魚的刺會相互刺破魚皮,魚會因此感染髮炎死掉。聽同行說放孔雀石綠粉末不會爛皮,保證魚兒鮮活賣相好,他便在小鎮上一個專門賣魚藥的店裡買了一斤孔雀石綠粉末,20塊錢,一包半斤,買了兩包。 

  2016年6月,張前林買了大批昂公魚苗,放養在一個7畝大的魚塘裡,兩個月後昂公魚苗長大了,水就渾濁了,按規矩開始翻塘,把塘裡的昂公魚分別翻到其他魚塘裡,這時他撒了孔雀石綠粉末。2018年五一假期前,常州來的魚販子開車來到張前林魚塘,買了小昂公魚240公斤,6元一公斤,他得了1400元。 

  2008年,張前林開始養魚的時候,當地鄉政府管理漁業的工作人員就去宣傳過,當時他就知道禁止使用孔雀石綠。當地政府對養殖戶還進行培訓,張前林是2016年參加培訓的,培訓課上講過孔雀石綠在養魚過程中不能使用,是有毒的東西,會殘留在魚的體內和魚塘裡面,而且不會消失。張前林說:「我是抱著僥倖心理用了孔雀石綠,感覺用得不多,以為查不出來。」 

  張前林所在地區漁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小陸證實:「十年前,我們就開展了禁止養殖戶使用孔雀石綠的廣泛宣傳,每年都針對養殖戶發放國家禁用魚藥清單宣傳資料,對魚塘水面進行定期抽檢,張前林也參加了相關內容的培訓班。」 

  警方對張前林的魚舍進行了搜查,扣押了一包未拆封的孔雀石綠,還有張前林參加水產養殖培訓班的通訊錄及《水產養殖培訓》考試答案,這些書證能充分證實張前林是明知故犯,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發後,常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張前林承包的40畝地共5個魚塘全部進行了抽樣檢測,檢測結果為:養殖昂公魚的3個魚塘內均含有超標的孔雀石綠,養殖白魚、泥鰍的魚塘未檢測出超標的孔雀石綠。 

  2018年6月11日,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檢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張前林。 

  突破重重疑點 

  張前林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案由公安機關移送常州市鐘樓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長高旭明以員額檢察官的身份承辦此案。高旭明受理案件後經仔細閱卷,縝密訊問犯罪嫌疑人,梳理證據後發現案件存有不少疑點。 

  根據常州市凌家塘農貿批發市場臺帳記載,當天,水產批發部的王澤從多個水產養殖商處購買的昂公魚共5000公斤,只有240公斤被檢測出有孔雀石綠。儘管該數字與張前林當天出賣昂公魚的數量吻合,但昂公魚從魚塘捕撈到最後被查處,要經過運輸、進入市場、售賣等多道環節,如何證明這240公斤含毒昂公魚就是來源於張前林的魚塘?張前林的魚是否與其他養殖戶的魚有混同的可能?司機在運輸過程中、經營戶在暫養待售過程中有無添加孔雀石綠的可能等。針對以上疑問,高旭明向公安機關提出補充偵查意見,公安機關立即多方收集證據,彌補證據缺口,證實了240公斤含毒昂公魚全部來源於張前林的魚塘。 

  高旭明正準備擬寫起訴書時,收到了張前林辯護律師寄來的一份檢測報告及一份國家農業部文件的複印件。檢測報告是張前林養殖場所在的浙江省某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出的孔雀石綠含量為每公斤0.764微克和0.720微克,遠低於常州市公安機關委託的檢測機構的檢出值。辯護律師提供的農業部〔2018〕7號文件顯示,孔雀石綠最新超標值提高到了每公斤1.0微克,按照這個標準及律師提供的檢測報告,本案昂公魚中的孔雀石綠含量並未超標。 

  為何不同機構的檢出值如此懸殊?同樣是農業部文件,為何檢測標準不統一?高旭明依據此前訊問認為,張前林在養殖過程中添加孔雀石綠的方式是澆淋,因而孔雀石綠在不同魚體樣本分布並不均勻,檢測出含量存在差異,是符合情理的,這一推斷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那律師提供的農業部〔2018〕7號文件與本案定罪對照的國標《GB/T19857-2005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檢測標準之間的差異又如何解釋? 

  高旭明立即前往該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中心向專家請教,得知農業部〔2018〕7號文件規定的標準只適用於行政執法,不具有刑法上的效力,刑法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對照的是國標《GB/T19857-2005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的檢測標準。但這個答案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如果檢出的孔雀石綠含量介於每公斤0.5微克至1.0微克之間,是否會存在「刑事上違法但行政上不違法」的悖論?高旭明隨即聯繫了國家農業部。 

  農業部工作人員給予了解釋:「出臺這份文件的目的,是為了對重點養殖區域、重點水產品的違法添加行為進行打擊,把標準抬高到每公斤1.0微克,主要基於行政效率等多方面的考慮。孔雀石綠是印染行業使用的化工產品,環境中可能已經存在,如標準定得過低,需要花大力氣去核查是人為添加還是環境本體造成,無疑會增加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率,弱化打擊效果;而將標準定在每公斤1.0微克,則有利於集中精力對人為添加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精準打擊。但作為刑事辦案來講,只要在案證據能證實孔雀石綠系人為添加,且超過了國標每公斤0.5微克,就應當認定構成犯罪,能更加有效預防打擊此類犯罪。」排除了所有疑問,高旭明開始草擬起訴書及量刑建議書。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辦案中高旭明向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多方求證,證實了孔雀石綠是一種化學染料,為有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學物,也是殺菌劑,具有高毒性、高殘留和潛在的致癌、致畸、致基因突變等副作用,長期大量食用含有孔雀石綠的水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健康危害。 

  案件討論中,該院副檢察長錢亞強認為:張前林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為與公共利益可能受到損害危險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可能侵害眾多消費者利益,存在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危險,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依法保障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建議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該建議經該院檢察委員會討論一致通過。 

  2018年9月30日,被告人張前林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由常州市鐘樓區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法庭上,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對起訴書指控內容均無異議。

相關焦點

  • 北京:大閘蟹「體檢」重點查抗生素和孔雀石綠
    今年9月大閘蟹上市以來,豐臺區已抽檢了80批次大閘蟹,均未發現不合格產品。大閘蟹「體檢」重點查抗生素和孔雀石綠昨天下午,豐臺區食藥局對京深海鮮市場的大閘蟹進行了「體檢」。現場,工作人員隨機抽取了兩批次四隻大閘蟹,並對大閘蟹的水質進行了快檢。「如果大閘蟹打了氯黴素等抗生素,從水質裡就可以立刻查出來。」豐臺食藥局駐京深海鮮市場辦公室主任高建立說。
  • 魚裡藏著「孔雀石綠」
    英國食品標準局發布消息說,孔雀石綠是一種對人體有極大副作用的化學製劑,任何魚類都不允許含有此類物質,並且這種化學物質不應該出現在任何食品中。國內  相繼出現孔雀石綠  就在許多消費者還認為只有鮭魚才含有這種成分時,隨之出現在國內的報導讓許多愛吃魚的人感到驚心。有媒體調查後發現,在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河南、湖北等地的水產養殖業和水產品販運中,孔雀石綠仍在被普遍使用。
  • 你以為吃魚就安全嗎,那你知道「孔雀石綠」嗎?
    引言 魚是日常生活中常見食材,因為其價格適中,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大家喜愛,可是市面上卻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毒魚」也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孔雀石綠魚」。
  • 如何辨別染「孔雀石綠」的魚?孔雀石綠快檢儀
    如何辨別染「孔雀石綠」的魚?孔雀石綠快檢儀 一是看魚鱗的創傷是否著色。受創傷的魚經過濃度大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後,表面發綠,嚴重的呈現青草綠色。 二是看魚的鰭條。正常情況下,魚的鰭條應是白色,而「孔雀石綠」溶液浸泡後的魚,鰭條易著色。 三是若發現通體色澤發亮的魚應警惕。
  • 深圳「查孔」致淡水魚斷貨,盤點孔雀石綠殘留的N種可能
    但是,自從該市場5名魚老闆被公安部門刑拘後,許多商戶經營變得小心翼翼,布吉海鮮市場淡水魚銷量減了不少。「現在誰願意賣孔雀石綠有毒魚呀?誰想判刑坐牢啊?」一些商戶如是說。    有些商戶也表示,政府部門不但要檢測商戶賣的問題魚,同時要提高商戶經營安全責任意識,通過各種科技措施幫忙商戶一起抵制孔雀石綠魚,這樣商戶才有積極性共同承擔食品安全責任。
  • 餐館食用魚檢出孔雀石綠 對身體有危害
    9月15日,成都市食藥監局向社會發布《成都市2015年第三期食品、食用農產品、乳及乳製品監督抽檢結果通報》,通報中顯示,今年3月至4月,成都市食藥監局對大成都範圍內抽檢的301批次的水產品進行檢查,其中有19家餐飲店、共計24個水產品樣品,檢查出了孔雀石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湖州10萬斤魚被查出加了孔雀石綠 吃了或致癌
    檢測報告顯示沈某養殖的黃顙魚體內孔雀石綠含量為13.8μg/kg。沈某放在魚塘裡的孔雀石綠是什麼東西?孔雀石綠是有毒的三苯甲烷類化學物,對魚體水黴病和魚卵的水黴病有特效,但具有潛在的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
  • 魚販用致癌物孔雀石綠預防魚病 農業部高度關注
    魚販顧某說,魚會生水黴病、出血病等,要經常餵藥防治才行,而且魚塘要經常殺蟲殺菌。  談及如何為魚防病治病,顧某告訴記者,3月份撒魚苗時,他們都用孔雀石綠把魚苗浸泡十幾分鐘,然後再把魚苗投進魚塘。如果發現魚在成長期再得病,漁民還會把適量的孔雀石綠直接投放到魚塘內,「放其他藥不但成本高,效果也不明顯」。
  • 活魚用孔雀石綠浸泡 如何鑑別「嗑藥」魚?
    孔雀石綠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又名鹼性綠、嚴基塊綠、孔雀綠,其既是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於水,溶液呈藍綠色;溶於甲醇、乙醇和戊醇。長期以來,漁民都用它來預防魚的水黴病、鰓黴病、小瓜蟲病等,而且為了使鱗受損的魚延長生命,在運輸過程中和存放池內,也常使用孔雀石綠。
  • 魚中又檢出有毒物孔雀石綠,5招教你快速識別這種有毒魚
    一、活魚中多次檢出禁用藥孔雀石綠2019年11月7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結果。其中,天津市河西區一水產店所售的2批次魚均被檢出孔雀石綠,被判為不合格食品。根據標準規定,魚中不得檢出孔雀石綠。
  • 買魚提防「孔雀石綠」:神秘藥粉能讓魚「起死回生」
    上午,在蘇州相城區的一個水產攤位,增氧機開足馬力,給魚供氧。魚販子說,現在最讓他頭疼的就是,怎麼讓魚活下來。商販說,夏天天氣熱,要是不能及時賣完,魚很容易就會死掉。   那麼會不會像市民說的那樣,在魚裡面放藥粉呢?商家說,他們絕對沒有在魚裡添加任何藥粉,但卻聽說過,有種綠綠的藥粉能夠讓魚起死回生。這種藥,被查到了是要罰的。
  • 賣的魚裡含孔雀石綠? 三招教你鑑別
    &nbsp  實驗原理:魚體內如含有孔雀石綠,提取部分組織就能洗脫出藍綠色液體,隨後將藍綠色可疑液體與快檢試劑發生顯色反應,以此來判斷是否含有孔雀石綠。&nbsp  實驗步驟&nbsp  1.
  • 多批次魚查出服「禁藥」 孔雀石綠為何屢禁不止?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購買孔雀石綠「無門檻」,任何人都可以買來用在各種水產養殖中。  A  孔雀石綠屢禁不止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公告,本次共抽檢鮮活水產品808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69批次,其中孔雀石綠不合格水產品46批次,佔不合格總數近七成。
  • 在售的鯰魚黑魚中含「孔雀石綠」!河南三門峽靈寶這家水產店被警方...
    「我知錯了,明知進貨的商店沒有合格證還買進很多魚,都怪自己一時貪心吶。」面對如山鐵證,犯罪嫌疑人呂某慚愧地低下了頭。1月7日,靈寶市公安局黃河路派出所民警經過縝密偵查,成功搗毀靈寶市區某市場一家銷售含有「孔雀石綠」(有毒有害物質)的黑魚、鯰魚水產品窩點,將犯罪嫌疑人呂某抓獲。這是2019年末、2020年初靈寶市公安局成功偵辦的一起「食藥環」案件。
  • 有毒的「孔雀石綠魚」重現市場?專家教你一眼辨別
    孔雀石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對魚體和魚卵的水黴病有特效,但本身有劇毒,我國早已明令禁止在水產養殖領域添加孔雀石綠
  • 為何孔雀石綠屢禁不止?
    ,會一直存在在魚塘中,所以近年有些養殖戶明明沒有使用過孔雀石綠,養出的魚卻檢出孔雀石綠藥殘,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有些檔口進一批魚當天賣不完,為了保證存活率,避免感染,也有使用孔雀石綠的情況。到上世紀80年代,僅美國每年就消耗孔雀石綠1000噸左右。 後來科學家懷疑孔雀石綠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潛在威脅,於是對它的使用開始逐步收緊。2002年,歐盟正式禁止孔雀石綠用於漁場,隨後中國出口到德國的鰻魚被檢測出孔雀石綠。同年,中國也將它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清單》(觀賞魚可以用),原衛生部公布的「違法添加黑名單」裡也有它的名字。
  • 曝長沙有人「孔雀石綠」餵魚 死魚能復活泛藍綠色
    但是孔雀石綠進入魚的體內,不容易清除。如果人吃了加入孔雀石綠的活魚,會導致孔雀石綠進入人體,危害健康,甚至有致畸致癌風險。因此「孔雀石綠」被農業部列為水產行業的禁藥。經視大調查記者隨後走訪了長沙各大市場以及多處漁業養殖場,調查中有養殖戶坦言,養魚不用藥是不可能的,就連飼料中就摻了藥。這位商戶告訴記者,一些商戶為了給草魚、鰱魚增肥,在池塘中打了化肥尿素。而另一位商戶向記者坦言,海鮮裡都要放孔雀石綠,如果不放魚類就會死。 但也有一些商家否認活魚餵藥的說法,並表示死魚為了保鮮更容易放藥。
  • 孔雀石綠屢禁不止,如何放心選購水產
    2002年,歐盟正式禁止孔雀石綠用於漁場,隨後中國出口到德國的鰻魚被檢測出孔雀石綠。同年,中國也將它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清單》(觀賞魚可以用),原衛生部公布的「違法添加黑名單」裡也有它的名字。  雖然各國都開始禁止使用,但並未得到很好的執行。2005年,英國人在超市的三文魚裡發現孔雀石綠,各國紛紛開始嚴查。
  • 魚塘抽檢未發現孔雀石綠 市民可放心吃魚(圖)
    Photocome供圖  南方網訊 近期,有關香港從進口淡水魚樣本中檢驗出高毒性的孔雀石綠殘留的消息不免讓廣州市民也有所擔心。對此,記者昨日(8月31日)了解到,為確保水產品安全,廣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測人員連日來奔赴魚塘抽樣檢驗。
  • 成都19餐館食用魚檢出孔雀石綠 長期使用致癌
    原標題:成都19餐館食用魚檢出孔雀石綠 長期超量使用可致癌 近期,成都市食藥監局發布的一則抽檢通報顯示,在大成都範圍內19家餐飲店使用的水產品中,檢查出違法添加物——孔雀石綠。   21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先後走訪了多家水產品被「點名」的餐飲店,以及青石橋水產市場。有餐飲店已將問題水產品下架,部分水產市場上的商家稱,被「點名」的桂魚等水產品是從外省運進的。成都市農委水產管理處也證實,本地水產養殖基地的抽樣均未發現孔雀石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