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在大洗牌中逐漸形成新的格局,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這一年,國內造車新勢力形成頭部「四小龍」局面,蔚來脫離生死線,股票接連大漲超越寶馬、通用;理想、小鵬前後赴美上市;威馬汽車宣布完成100億元D輪融資,擬登陸科創板。
可以說,造車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塵埃落地,在投資者的眼中,下半場又會展開怎樣的競爭?誰會贏得終局的勝利?與蔚來、小鵬、理想相比,威馬又有哪些差異化特徵?威馬沒有選擇赴美IPO,而是選擇要在國內登陸科創板的原因是什麼?造車新勢力如何處理與傳統車企之間的關係?汽車領域接下來的投資環境會如何?帶著諸多問題,鈦媒體近日採訪了線性資本創始人兼CEO王淮。
離開Facebook後的十年
王淮是最早進入Facebook的中國籍員工,經歷了Facebook上市前集中爆發的5年。2011年離開Facebook後,回國做了天使投資人,並在2014年9月,與京東、天貓原高管張川共同創立了線性資本。
之所以沒有像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一樣,從「打工者」的角色直接轉變為「創業者」,王淮向鈦媒體表示,主要是在Facebook時工作很辛苦,而自己的性格特點屬於那種沒有幹過的事,就特別感興趣。從FaceBook離開之後,就給自己放了一個假,去思考自己未來想幹什麼。
「扎克伯格挖了一個『坑』,我們所有人都跳了進去,幫他幹得熱火朝天。如果自己創業,就是給自己挖個『坑』,還要帶著一幫兄弟姐妹們在『坑裡』。」王淮打趣地形容做「創業者」。
在王淮看來,如果選擇創業,自己不投入是沒有道理的。對於蔚來汽車李斌、威馬汽車沈暉、理想汽車李想、小鵬汽車何小鵬而言,哪個不是把這家企業的成功與否當作他的生死之戰,都是把自己的身家、名譽都投進去了。
正是想清楚了創業這件事,王淮從Facebook出來之後,並沒有急於去創業,而是去嘗試各種此前沒有做過的事情,開過咖啡館,去給一些公司做過顧問,結交了各種各樣的朋友,投了近20家創業公司,什麼好玩的事情都折騰了一遍。
「後面做投資這個事蠻意外,就是把天使投資這個遊戲升級,變成了一個基金。」王淮對鈦媒體說。
後悔早期沒有投威馬
作為工程師出身的投資者,王淮重點關注關注數據應用、數據技術設施和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業項目。
線性資本的投資是從早期投資切入、全階段覆蓋,一般單筆投資在幾百萬美金。不過,線性資本並未參與到威馬汽車早期的融資中,直到2018年C輪融資才參投。值得注意的是,威馬汽車是線性資本唯一一個參投C輪融資的公司。
對此,王淮向鈦媒體坦言,早期沒有投資沈暉這件事,對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教訓。
2015年,當沈暉決定從「打工皇帝」轉身去做新能源汽車的創業者時,王淮與沈暉已經認識兩三年了,他非常信任沈暉,至於為何會在天使輪就給沈暉提建議,卻沒有直接參與威馬的投資,王淮告訴鈦媒體,「主要是早期對新造車勢力的投資沒有想清楚。」
王淮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但當鈦媒體問其後來投資威馬汽車算不是一次冒險時,王淮直言,「投威馬並不能算是一次冒險。」
王淮曾經對外公開表示,他喜歡又瘋狂又聰明的人,在他看來,沈暉是一個外表冷靜、內心瘋狂的人。他的瘋狂不是那麼容易馬上表達出來,需要通過時間去感受他,沈暉非常有耐力,也非常聰明,他的那種聰明不是年輕人的那種外露的聰明。
同時,沈暉還是一個很洋氣又很有創新想法的人,在國外待過很多年,在傳統車廠也待過很久、又操盤過大項目,能夠在傳統車廠搞創新,幫助吉利收購沃爾沃,王淮相信他一定能幹成別人幹不成的事。
他們彼此知根知底,互相信任,威馬汽車在安全、自動駕駛技術、網際網路體驗和產能上,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他相信威馬汽車一定能夠起來,線性在基金大力支持的同時,王淮個人也參與了投資。
除了對沈暉信得過,線性資本投資威馬汽車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王淮想明白了新能源+自動駕駛帶來的價值。
未來的汽車將不再只是一輛車,還是一個功能性的工具,將來會變成一個體驗,就像手機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變化。
作為技術派投資人,王淮表示,對於純電動汽車,第一看安全,第二看自動駕駛技術。
實際上,線性資本在投資威馬汽車時,也同時做了市場調研,對蔚來、小鵬做了駕駛體驗,都體驗了一遍之後,在安全性方面,他認為沈暉將會比其他人都幹得更好。
而關於自動駕駛方面,當是王淮主要做了自動泊車和自動跟車的體驗。從技術和產品這兩個緯度去做比較,他認為,還是威馬做得最好。
之所以威馬在自動駕駛方面會做得最好,王淮坦言,也是有原因的,威馬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結合了百度的力量,從符合中國的國情出發,基於各種行駛數據進行訓練。而在國內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確做得最好。
在他看來,缺乏自動駕駛的新能源汽車沒有任何意義。最終決定投資威馬汽車,歸根結底還是對威馬汽車技術的認可。
他堅定地相信,三電架構、自動駕駛、網際網路體驗這三樣東西湊在一起,才是真正未來有意義、完整的新能源車的體驗。
「當你的手還握著方向盤,眼睛還要時刻瞄準前方的整個路面,你哪有機會去體驗車裡面的各種創新帶給你的價值。」王淮說。
因此,在他看來,車內的網際網路體驗也一定要做上來。
另外,當時在投資威馬時,線性資本還去看了一組數據,就是這些造車新勢力企業的電池出貨量,威馬當時的出貨量大於小鵬。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還一個讓線性資本決定投資威馬的原因,則是王淮看到沈暉創立威馬汽車時,真金白銀拿出了不少自己的錢投了進去。
對於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個姿態,不展現這種姿態是沒有辦法讓其他投資人相信能夠賺錢。科創板帶來的資本化優勢。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四大頭部企業中,蔚來、理想、小鵬都已先後在美股上市,威馬並未選擇繼續跟隨前者的腳步,赴美上市,而是選擇在國內科創板上市。
王淮相信威馬汽車可以順利上市。在他看來,威馬選擇在科創板上市,這一點沈暉把握得挺好,接下來威馬肯定會被資本市場所追捧。
「如果真到了美股資本市場,讓老美真正去理解中國這四家公司在技術上的差異化,這是不太可能的。」王淮說。
在王淮看來,威馬相對於蔚來、理想、小鵬,除了技術、產品、定位這些差異化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差異化,就是這次國內科創板IPO後帶來的資本市場的差異化。
相比美股市場,王淮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實力一點都不差,美元的投資已經被蔚來、理想、小鵬三家瓜分掉,但人民幣的投資,如果投新能源車企只能投威馬這一家了。
資本市場會有一個聚集效應,它會變成少有的標的,對於很多中資的重倉對象,威馬在國內科創板IPO將會帶來額外的優勢。
威馬有著很強的技術基因,內在非常紮實,在有料的前提之下再藉助資本的力量,就能夠將更好的產品和營銷策略推向市場,後期的發展潛力也將不可估量。
造車新勢力的大局觀
隨著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四小龍」格局的形成,關於這些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成為行業內關注的熱點話題。
在王淮看來,現在四家最大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再加上很多小的造車新勢力企業,銷量加在一起量佔每年整個中國車市銷量的10%不到。
對比電動汽車市場和傳統汽車市場,造車新勢力要吃掉的是傳統汽車的市場,就像早期的Facebook 和谷歌競爭時,很多人想著這兩家怎麼競爭,實際上很多人不明白,這兩家其實加在一起吃掉的是傳統電視、報紙的市場。
造車新勢力開始進入下半場的決賽,有人認為這四家誰會贏,誰會出局,但實際上,王淮認為,應該考慮這四家能不能一起長大,拿下傳統汽車的市場,這才是未來的大局觀。
在王淮看來,最理想的狀態是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企業聯合起來,一起把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塊蛋糕做大。
相比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在安全、產能方面有優勢,但在自動駕駛技術、網際網路體驗方面,王淮認為還是造車新勢力更有優勢。
至於傳統車企與威馬之間的關係,王淮表示,一方面與他們做朋友,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距離。這個時代已經進入到一個不僅自己要做,還要合作、投資、扶持其他企業的時代,需要有多手準備。
明年汽車市場投資依然火爆
對於明年的汽車投資市場,王淮預判,還會很火爆,且這種火爆有可能會持續一年多,到2022年差不多又會平穩下來。
在王淮看來,這一波投資的熱情將會有一個長時間的持續,原因除了資本的因素,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顯現出來的韌性,而且疫情又教育了很多傳統企業對於數位化、智能化的認知。
線性資本的投資思路是以終為始。在汽車行業,線性資本比較謹慎,目前投資企業並不是很多。王淮坦言,看過很多項目,但真正覺得特別好的項目並不多。他認為,汽車領域未來具有想像的是三電系統、自動駕駛、新能源車,以及車內的網際網路體驗等領域。
目前,在三電系統方面,線性資本投了AIKAR;在自動駕駛方面,線性資本投了宏景智駕;新能源整車方面,線性資本投了威馬;在車用晶片方面,線性資本投了地平線;而在車內的網際網路體驗領域,線性資本還未找到合適可投的項目。
「差不多平均每年1到1.5個這樣的投資節奏。看到符合預期又有技術含量的公司,就會一點一點去下注。」王淮對鈦媒體說。
威馬在整個線性資本所投汽車行業的企業中,扮演著戰略合作方的角色,王淮向鈦媒體透露,在線性資本所投的這些企業中,目前已有3家左右與威馬汽車達成合作,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戰略合作落地,形成產業協同的效應。
不要盯著黑科技,要盯著灰科技
作為一個狂熱的技術男,或者說狂熱的技術投資者,王淮表示,線性資本還是非常關心技術背後的影響,而不是純粹為了技術而去狂熱。他偶爾還會去澆冷水,建議一些技術團隊先把針對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搞出來,要跟市場相結合,不需要搞得很花哨。
最近兩年,線性資本的投資也在發生改變,不再從技術的角度投技術,實際上投的是技術跟產業的結合。 王淮強調,「不要盯著黑科技,要盯著灰科技」,要讓黑科技能夠上山下鄉,到產業當中去,從黑變灰。
王淮進一步解釋稱,「白科技就是那種commodity technology,黑科技就是那種特別deep、frontier的,但如果能夠將黑科技跟產業問題結合,中間又在技術之外加上很多其他的技術,從而實現產品化,最後落地到產業當中。」
因此,在AI、數據這個裡面,線性資本最關注的是就是這種有效的技術,AI、數據只是當中的一些必要組成部分而已,而不是所謂的有了技術,再去想辦法找應用落地的這類。
原來有很多人認為線性資本的投資只是純技術的視角,只投那些東西做得酷酷的企業。實際上,在投資之初,線性資本就會把技術有可能怎樣實現落地進行深度的探討。在王淮看來,未來技術創業與技術投資的門檻都會提升,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
對於投資這件事,線性資本有一個策略跟別人不一樣,王淮指出,很多機構喜歡閃婚,但線性資本特別不喜歡閃婚,喜歡慢慢來,給夠彼此足夠的時間互相了解,但會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快。
有些人是看到了才相信,有些人是純相信但不去看,王淮希望線性資本是基於對今天看到的跟未來的構想,同時這個構想還要基於技術演進的可靠性,產業今天在變革的這些力量,將有可能使我們今天在看的東西,有機會真正實現。
線性資本對於威馬的投資也是如此,王淮在認識沈暉多年以後,真正看明白了新能源汽車市場蘊藏的巨大機遇之後,才果斷下注。
他相信未來威馬藉助資本的力量,一定會成為科技時尚、未來新技術的代表。(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