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00歲抗日老兵:「邊打邊學」成了一名戰士

2020-12-05 啟路歷史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一位紅軍老戰士,他邊打邊學成了一名戰士的故事。這位老紅軍名字跟三國演義裡趙雲相似,不過比趙雲多了一個字,他名字叫趙步雲,現年100歲,是四川眉山人,話說從抗日戰爭起到抗美援朝啊,他是老老實實地打了十幾年的仗,足跡可謂踏遍中國的重要戰場。趙步雲現雖已鬚髮皆白、身材偏枯瘦,但精神氣兒還不錯、不愧是在戰場中走出來的紅軍老戰士。他口齒清楚利索,講起往事更是慷慨激昂。

(四川100歲抗日老兵:「邊打邊學」成了一名戰士)

趙步雲隨劉湘部隊出川抗日時是1938年初,趙步雲先後轉戰湖南、湖北、山東、安徽等地,參加了黃岡突圍戰,以及長沙會戰,還有臺兒莊戰役等大小戰役和戰鬥近百次,並在日本投降後,還參加了押送2000多名戰俘到武漢的任務。

雖然77年轉瞬間過去了,但那段殘酷的歲月直到現在趙步雲仍然記得刻骨銘心:話說6月的中原大地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啊,田間畔上阡陌那是花草叢生,美得不得了。可是呢,一眼望去呢,漫山遍野啊,都是中國士兵的遺體,讓人憤怒發指。趙步雲還講:「我的畏懼心理,是被一次次交戰磨蝕的。我的機智勇敢,也是在一次次交戰中提升的。」

趙步雲到現在仍然會常常夢見作戰的場景,這應該是戰爭留下來的陰影吧,看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人應該深有感觸。趙步雲參與的第一場戰役便見到了川軍失利,那是一整排的人逃到山崖下的紅苕地啊,並在第二天一早上就見證了日軍的殘酷暴行。一個川軍士兵,硬是活生生的被日軍綁在樹幹上,硬是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刺刀開膛破肚,那個場景,真是慘不忍睹,比殺豬還慘。看著那些場肝肚肺湧出,又再次被日軍懸掛在自己的身上。那種在撕心裂肺的慘叫聲中,就在這時趙步雲氣得摸出手榴彈投向了日本士兵哪裡。

(四川100歲抗日老兵:「邊打邊學」成了一名戰士)

「有種的大爺么爸們,給老子,拼了哇!」他向身邊的弟兄們吼道。之後又指著左膝蓋上的一條約10釐米長的深黑色傷疤,趙步雲說這是為了掩埋同鄉人劉成之而落下的傷疤。由於長期的戰爭生活使他的雙手、左腳、乃至肩膀和背部先後五次負傷。趙步雲回憶說:「1939年正月初八那天,在張山坡戰鬥中敵人的飛機大炮對我們是輪番轟炸,剛好一發炮彈落到我和劉成之所在的陣地上。」緊接著轟轟幾聲巨響,當趙步雲從土石沙塵、彈殼殘片堆裡抬起頭時發現身邊3名戰友已經犧牲。其中一位便是同鄉劉成之,當場就被炸飛,血淋淋掛在樹上,現在想起來讓人感覺可恨。

趙步雲不顧生死地要把劉成之的遺體搶回來,他是不顧一切地衝上去。緊接著伺候他的是一陣機槍掃射「噠噠噠……」,不幸打中了趙步雲的左膝、右大腿和右手臂,不過都沒打中要害。趙步雲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同樣來自眉山市武陽鎮的劉成之啊,曾經救了他一命。就在之前的一次轟炸中劉成之曾飛身抱住趙步雲,劉成之他頭部被削去一大塊皮肉,但救起了他。趙步雲當時在昏迷中隨後被送到戰地醫院。由於失血過多加上長時間耽擱和缺少醫藥,他的幾根手指被生生鋸掉了,硬是留下了終身殘疾。

(圖為趙步雲正在為志願者講述抗戰故事)

抗戰勝利以後不久人們對川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評價都有很大不一樣。趙步雲卻打趣地說,美國人發明的那個術語「不對稱戰爭」完全可以用來描述當年的那場戰鬥。當時的趙步雲和其他川軍士兵是老老實實的,領到的裝備都很普通簡單:一枝中正式步槍加一頂鬥笠,再加一雙草鞋和一張綁腿布,另外再加一床薄被兩套單衣。

一個整編師啊,往往僅有十多門追擊炮,30來挺機槍,有的師啊,甚至連一門野戰山炮都沒有,可想而知當時什麼情況。趙步雲在上戰場前,是從來都有沒摸過槍,而他們面對的日軍,都訓練有素,裝備也不錯可謂精良,戰略儲備也非常之豐富。趙步雲還說「我們廣大的川軍士兵啊,普遍都是一被徵召,就即上戰場,都是邊打邊學的。我們是在鮮血染紅的路上啊,在刀光劍影中啊,倉促地上陣,然後與各種強大裝備精良的日軍搏殺。」

(圖為趙步雲生日許願)

最後記者問道,假如有一天當年侵華日軍的後人來看望他,會有何感想。略微沉思幾秒後,趙步雲說:「還莫得過日本人來看我。要是他們真來了?我們這兒有句俗話『恨老不恨小』,罪是老的犯下的,小的教育好了就行了嘛。」

相關焦點

  • 74年前一張13歲抗日戰士照片,找到真人時,老兵抱著照片老淚縱橫
    74年前一張13歲抗日戰士照片,找到真人時,老兵抱著照片老淚縱橫在抗戰時期,得益於當時已經發展地比較好的照相技術,所以在當時有很多的抗戰軍人,得以留下非常寶貴的影視資料和照片,從而也能夠讓我們這些後輩看到那些革命先輩們,到底是在怎樣艱難的情況下,還將日本鬼子給驅逐出去的。
  • 我的爺爺:一名抗日遠徵軍老兵的傳奇故事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一位曾參加遠徵軍入緬作戰的國民黨抗日老兵。爺爺雖然離開我們已經15個年頭,但他在世時給我們講述的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讓我們後人了解了中華民族這段悲壯的歷史,也了解了他從一名遠徵軍抗日老兵,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並與胡耀邦同志結下深厚情誼的傳奇故事。
  • 血戰高黎貢山老兵:最看重抗日勳章 死前只剩622元
    沒有鮮花、沒有哀樂、沒有靈堂和追悼會3月9日晚上7點,九龍坡龍居山殯儀館,90歲老兵周高福的送別會正在舉行。前來送行的,除兩名親屬外,還有一名民警、七個關愛老兵志願者。沒有靈堂,沒有哀樂,沒有追悼會,這場短暫的送別再簡單不過。在遺體交接廳,大家噙著淚水,向老人遺體三鞠躬。今天3月12日,是他90歲壽誕。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蔣宣雨,98歲,四川安嶽人,新一軍敢死隊,重機槍手,數次與日軍正面拼殺,一隻眼睛失明,靠木棒行走,身體很差,獨自生活在養老院。韋孝倫,四川遂寧人,95歲,駐印軍防炮連,參加過攻打八莫和臘戌戰役,後來加入解放軍。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馬識途雖未像哥哥那樣直接上戰場殺敵,但身為共產黨員的他,組織過抗日敵後工作,向支援中國的美軍空軍士兵宣傳抗日路線,還擔任過戰地記者經歷九死一生……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5月8日清晨,目前川內最長壽抗戰老兵,105歲的馬士弘因病搶救無效辭世,平靜而安詳地走完了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生命。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哥哥。馬識途今年也已經過百歲。
  • 尋訪抗日英模部隊|劉老莊連:82名參戰戰士全部英勇殉國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確立了放手組織人民抗日武裝鬥爭的方針。為了配合「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中央命令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開赴蘇魯豫皖地區,抗擊日寇,創建抗日根據地。這個後來成為「蘇魯豫支隊」的685團,由原紅二師演變而成,其三個營都曾為紅軍主力團,抗戰後改為營的建制。
  •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08月18日07:09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淞滬會戰爆發後,隨家人逃亡,來到江蘇高郵,加入當地一民間抗日武裝,並成為地下黨員,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後在江蘇泰興縣、高郵縣抗日根據地政府部門任職。1944年4月,與黃烽結為伉儷。1949年,隨華野十兵團入閩,先後在福建高校、氣象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1983年離休。 「我今年98歲了,早把生死看淡。」這是近日人民網記者見到新四軍抗戰老兵楊平時,老人說的第一句話。
  • 深圳32名老兵圓夢回軍營
    今年91歲的東江縱隊老戰士、衛生員李娣聽完《強軍戰歌》如此感嘆。7月30日,在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李娣等32名老兵走進「沙頭角模範中隊」——武警廣東省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十三中隊,與官兵一起唱軍歌、憶初心、話使命,通過分享戰鬥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以老兵特有的方式歡慶「八一」。
  • 「走訪十堰抗戰老兵」⑥這對九旬夫婦的抗日故事很傳奇
    武向林,1930年生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8歲時被送到王吉清家當童養媳,12歲擔任抗日兒童團團長,16歲入黨。1985年,從東風公司機關總部體協離休。1952年,闊別已久的王吉清與武向林再次相見。二人在長春成家。
  • 抗戰老兵傳奇:不費一槍一彈消滅100多敵人(圖)
    抗戰老兵傳奇:不費一槍一彈消滅100多敵人(圖) 2015-08-19 16:16:21今年92歲高齡的王嶽西老人,至今都記得上小學時讀過的這篇課文。1939年,面對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16歲的王嶽西參加了八路軍,走上了抗戰的道路。  「1941年,我們主動開到敵人據點附近去打鬼子,團長政委指揮我們這3個連,我當參謀。我們一個連迂迴到敵人後方,從敵人背後打擊,特別是我們連的指導員,叫馬鳳冉,近距離甩了十幾個手榴彈到敵人陣地上,接著上去拼刺刀。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11月29日,河南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前往南樂縣,為河南680位抗戰老兵中的老大哥盧喜才祝壽。1938年,盧喜才加入由原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冀察戰區遊擊第一縱隊司令丁樹本建立的抗日獨立團,在部隊又多次與日本侵略者交戰,立下不少戰功。因為盧喜才的姐夫是冀魯豫軍區二區區長,所以,在盧喜才積極投身抗戰時,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懷疑是共產黨派來的臥底,被抓走關押。審訊期間,盧喜才接連數日被毒打施以酷刑,以致遍體鱗傷無法行走,家人抬著他離開了抗日獨立團。
  • 高齡抗戰老兵60年緘默後親述戰場殘酷真相
    曾子墨:這是一群中國抗日老兵的故事,60多年來,他們對曾經的殺敵經歷絕口不提,對曾經身為軍人的榮耀三緘其口,他們只是從昔日的戰場上退下,成了工人、農民、老師或者僧人,然而當燈光聚焦,攝像機開啟,90高齡的他們突然間滔滔不絕,老淚縱橫,這讓我們明白,對於他們來說,曾經的沉默是一種無奈,那炮火連天的戰場,其實一直都在他們眼前閃現
  • 梧州籍97歲老兵茹三:上甘嶺戰役中,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
    作為志願軍裡的一名後勤輜重兵,茹三每次出發輸送物資,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但他知道任務必須完成。>三等功勳老兵、朝鮮軍功勳章以及和平萬歲紀念章的獲得者,指著電視屏幕對記者說:「這是毛主席,這是朱德總司令,以前我在開大會時見過他們。」
  •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老兵向陣亡將士敬獻花籃
    新華網廣州9月3日電 (記者張建華)3日上午,廣東省各界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舉行隆重的敬獻花籃儀式,參加過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的老戰士曾暉等老同志和各界代表1000多人冒雨出席了紀念儀式,深切緬懷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先烈。受「獅子山」熱帶風暴的影響,廣州當天大雨不止。
  • ...空降兵犧牲者埋骨湖南75年 成都籍戰士周劍敵,你的親人在哪裡?
    據健在老兵口述、歷史檔案資料及遺骸DNA鑑定結果,這些遺骸是抗日戰爭中,中國首支空降兵「鴻翔部隊」的參戰人員,包括成都籍戰士周劍敵在內的三具遺骸身份目前已基本確認。今年8月5日是他們犧牲75周年紀念日,來自湖南和四川兩地誌願者正在進行遺骸的尋親工作,以告慰先烈。
  • 89歲老兵治癒,出院前決定「百年」後捐獻遺體!
    近日一位老兵的新聞刷屏了張振文老人是一名退役老兵1月下旬他和老伴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經過在火神山醫院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張振文和老伴治癒出院了老兩口做了一個決定——百年之後捐獻他們的遺體對兩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來說
  • 江蘇漣水 那些以抗日英烈命名的鄉村
    七七事變爆發後,朱啟傑從南京省立樹強中學棄學,返回家鄉漣水抗日救國。參加革命後,這個昔日的富家大小姐不怕苦不怕累,跟著遊擊隊東奔西走。遊擊隊到村裡吃飯時,她總是把非黨員戰士安排到吃麥仁乾飯或饅頭疙瘩的富戶人家,自己和其他黨員到吃豆餅或高粱湯煮山芋的窮人家。她還安慰鼓勵大家說:「革命總是要吃苦的,咬咬牙就過去了」。
  • 抗日老兵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
    說實話,感覺還是寫我們自己的抗日老兵接地氣,那種豪邁、艱苦、卓越,和戰後對人生的思考,讓混沌如我的年輕人,一下能變成洞破紅塵的明眼人。比如今天說的這位老兵,向德興,他一開始也是個怕死的弱兵,是怎樣成為一人單挑13個日本鬼子的無敵老兵的呢?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老兵檔案姓名:李聖言年齡:103歲原籍貫:四川簡陽李聖言曾接受封面新聞專訪103歲抗戰老兵離世 數百位志願者自發哀悼「李聖言老兵『歸隊』了。」在蘇北的7年遊擊裡,他率領的隊伍成了日偽軍十分頭痛的存在,曾幾次暗殺、圍剿、勸降都以失敗告終。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