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郝萬軍/化學所郭興林《ACS AMI》:一步聚合獲得高強韌抗...

2021-01-10 網易

2020-10-31 14:02:27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水凝膠-聚合物雜化材料是生命活動和仿生科學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如肌肉與骨骼結合以完成肌肉收縮,人造軸突及可植入設備植入後與肌體融合等。但受限於雜化物中豐富的水含量和基材表面的水膜,雜化物的粘合強度較低,嚴重阻礙了水凝膠雜化材料的利用。此外,傳統的水凝膠雜化材料的製備通常是預先將水凝膠單體錨定在基體表面後形成強韌連接,或對基體表面進行化學改性和修飾後藉助於各種化學反應形成化學連接。儘管上述方法獲得了較好的水凝膠粘合強度,但是複雜的基材預處理工藝仍然限制其大規模應用。因此,亟需開發方便而高效的水凝膠-聚合物粘附策略。

  

  藤壺(學名Balanus)是一種附著在海邊巖石上的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能夠通過疏水性界面牢固地粘附在各種固體表面上(粘合強度超過300 KPa),強大的吸附力源於其分泌的一種粘液。受此啟發,中科院江雷院士團隊郭興林教授及海南大學郝萬軍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一種適用於各種複雜表面的水凝膠粘附材料。團隊以疏水液膜一步聚合形成粘合層,實現水凝膠與聚合物基材的強韌粘合,且該粘合材料具有較好的抗疲勞性能,可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研究以題為Bioinspired HydrogelPolymer Hybrids with a Tough and Antifatigue Interface via One-Step Polymerization的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圖1. 高強韌水凝膠粘附界面的結構及製備

  在這項工作中,團隊選擇丙烯酸-2-乙基乙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IBOMA)的混合物為粘合劑層加入疏水性SiO2納米顆粒確保粘合體系的韌性和穩定性,並加入光引發劑。具體地,首先將粘合劑疏水性單體擴散到基材表面,厚度約200 μm,然後將預凝膠溶液鋪展在粘合層上,最後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粘合劑層發生自由基聚合,並與凝膠層形成共價互穿網絡。與此同時,分子間相互作用使得粘合劑層一旦聚合就可與基材形成良好的粘合,成為「膠水」。由此,粘合劑層將水凝膠與基材連接在一起。如圖1所示,粘附後的樣品可成功提起5 kg的重量。

  

  圖2. 水凝膠粘附界面凝膠化前後形態

  對聚合前後粘合劑層和水凝膠層進行表徵分析。如圖2所示,粘合劑層能夠穩定地存在於預凝膠層中,這為兩者之間的強韌粘合提供了保證。同時,通過氮元素分布分析,整個粘附區域劃分為三層:水凝膠層、混合層、粘合劑層,證實水凝膠和粘合劑層之間形成互穿網絡。

  

  圖3. 水凝膠粘附不同基質界面的力學性能

  對水凝膠與基材之間的粘合強度進行評估。如圖3所示,拉伸應力應變測試結果表明大多數基材的粘合強度均超過1.0 MPa,最低也可承受35 N的載荷,最高則可達到70 N,即可懸掛至少3.5 kg的重量;剝離試驗結果表明在不同基材表面的粘合界面的斷裂能可達到1200 Jm-2,說明團隊開發的便捷策略也可實現強大的粘附效果。

  

  圖4. 水凝膠的抗疲勞性能

  實際應用中水凝膠的失水、溶脹及變形等會嚴重影響其粘合強度,因此抗疲勞行為是水凝膠粘附的重要特徵之一。對粘合水凝膠的抗疲勞性能進行表徵分析。如圖4所示,拉伸應力應變結果表明,在第100、150和200個循環中,載荷-應變曲線幾乎相同,經過200個拉伸循環,最大載荷仍然可以達到4500 J m -1;流變結果表明,經過上百個時間周期,該粘合水凝膠的G』與G』』之間的差異基本保持不變;脫水、溶脹、扭曲等不影響凝膠對基材的粘附。以上均表明該粘合劑水凝膠具有一定的抗疲勞性能。

  

  【水凝膠粘附樣品的實際應用】

  為了進一步評估該策略的實際應用,團隊還討論了粘附水凝膠在大面積複雜表面的粘附能力,以及PH響應性能的水凝膠在形變抓取中的表現,大大擴展了該粘附水凝膠在致動器、傳感器、防汙垢和減阻等領域的應用。

  總結:受藤壺粘附機制的啟發,團隊提出了一種快速簡單的水凝膠-基材粘附策略,即通過引入粘合劑層。該粘附水凝膠在PVC等不同基材上可實現強力粘合,同時具有較好的抗疲勞性能,擴大了粘附水凝膠的應用前景,並且為軟機器人開發等領域提供參考。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14728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

  系統報導:

  歷史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海南大學郝萬軍/化學所郭興林《ACS AMI》:一步聚合獲得高強韌抗疲勞水凝膠粘附材料
    此外,傳統的水凝膠雜化材料的製備通常是預先將水凝膠單體錨定在基體表面後形成強韌連接,或對基體表面進行化學改性和修飾後藉助於各種化學反應形成化學連接。儘管上述方法獲得了較好的水凝膠粘合強度,但是複雜的基材預處理工藝仍然限制其大規模應用。因此,亟需開發方便而高效的水凝膠-聚合物粘附策略。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
    近來,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宏志教授課題組已在可穿戴熱電器件和固態鋰電池領域開展了相關工作,開發了基於碳納米管互穿二硫化鉬薄膜的高輸出電壓的熱電腕帶(Adv. Funct.因此,開發具有穩定的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的聚合物基電解質迫在眉睫。  鑑於此,研究團隊將綠色環保天然的聚合物黃原膠(XG)和棉花納米纖維素(CNF)引入到聚丙烯醯胺(PAM)基水凝膠中,加入無機鋅鹽,設計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28.8 mScm-1)的PAM-XG接枝聚合物複合CNF雙網絡結構水凝膠電解質。
  • 北京科大李曉剛教授團隊在高強韌耐蝕金屬材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李曉剛教授的材料服役性能大數據團隊,創新耐蝕合金設計理念,發現一種加工性能優異、高強韌、抗腐蝕和抗氫脆斷的單相CoNiV合金。該合金室溫下抗拉強度超過1Gpa,延伸率超過80%,抗稀酸腐蝕能力類似奧氏體不鏽鋼,抗氫脆斷性能遠高於現有的絕大部分金屬材料及合金,在核電、海洋、氫能、石油化工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 東華大學王宏志團隊《ACS AMI》:基於穩定水凝膠電解質的柔性且可水下使用的鋅離子電池
    因此,開發具有穩定的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的聚合物基電解質迫在眉睫。鑑於此,研究團隊將綠色環保天然的聚合物黃原膠(XG)和棉花納米纖維素(CNF)引入到聚丙烯醯胺(PAM)基水凝膠中,加入無機鋅鹽,設計了一種高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28.8 mScm
  • ACS Macro Lett. | 立體可控乙烯基單體聚合: 過去、現在和未來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 催化劑的配體結構會極大影響其聚合物的立構規整性, 對於配體結構的探索為我們帶來了iPP(全同聚丙烯)、iPS(全同聚苯乙烯)、sPS(間同聚苯乙烯)等多種立構規整性聚烯烴。進一步將多種不同性能的催化劑結合鏈穿梭劑使用, 還可以製備出多嵌段聚烯烴彈性體OBC。
  • ACS AMI:合成氨電催化劑新進展
    近日,浙江工業大學王鴻靜和王亮等人採用膠束輔助置換法原位合成了泡沫鎳(mAu3Pd/NF)表面自支撐介孔Au3Pd膜。DOI: 10.1021/acsami.9b14187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9b14187加入熱催化、光催化、電催化學術討論微信群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多個催化以及能源材料化學交叉學科的專業科研交流微信群
  • 基於CD22103的AMI/HDB3編解碼電路分析與實現
    其次,傳輸碼型中應含有定時時鐘信息,以利於收端定時時鐘的提取,在基帶傳輸系統中,定時信息是在接收端再生原始信息所必需的。一般傳輸系統中,為了節省頻帶是不傳輸定時信息的,必須在接受端從相應的基帶信號中加以提取。再次,實際傳輸系統常希望在不中斷通信的前提下,能監視誤碼,如果傳輸碼型有一定的規律性,那麼就可以根據這一規律性來檢測傳輸質量,以便做到自動監測,因此,傳輸碼型應具有一定的誤碼檢測能力。
  • 中國研製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中國研製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吳長鋒 楊凡/科技日報 2020-05-06 07:51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微納界面體系的基礎研究屬於化工-化學交叉前沿,既不適用傳統唯象理論,也無法採用量子力學開展研究,如何發展合適的定量模型來描述界面作用機理是微納界面體系研究面臨的瓶頸和挑戰。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趙雙良教授(現加入廣西大學)課題組聚焦這一學科前沿,發展及應用統計力學模型並結合計算機模擬,對微納界面體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在界面體系熱力學及分子擴散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特色研究成果。
  • 天津大學環境學院李楠副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ACS)TOP期刊...
    本站訊(通訊員 王舒)近日,環境學院李楠副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ACS)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影響因子:7.864;DOI: 10.1021/acs.est.0c01404)上發表了題為「Geobacter Autogenically Secretes Fulvic Acid to Facilitate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飛秒雷射3D列印光纖MEMS器件用於氫氣傳感
    深圳大學團隊與合作團隊利用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3D光刻技術直接在單模光纖端面列印了聚合物微懸臂梁,並通過磁控濺射鍍膜的方式對微懸臂梁上表面進行鍍鈀氫敏修飾, 封面圖: 用於快速和高靈敏度氫氣檢測的光纖端面聚合物微懸臂梁傳感器圖源: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https://pubs.acs.org/toc/aamick/12/29?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CS AMI》:具有主動變形功能的形狀記憶聚氨酯微膠囊
    從智能自緊縫合線、可膨脹支架到空間可展開結構,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與結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與此同時,小型化趨勢為納微結構SMPs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然而,在微米和亞微米水平上合成複雜結構的方法有限,因此阻礙了這個領域的發展。並且,將SMPs器件縮小到微米級時,想要其保持形狀記憶功能仍然是一個挑戰。
  • ...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
    C–H鍵從氫原子與所連碳原子的雜化方式上可分為C(sp)–H,C(sp2)–H和C(sp3)–H鍵。相比C(sp)–H和C(sp2)–H鍵,C(sp3)–H鍵具有更高的化學鍵能(90 100 kcal/mol)和更弱的酸性(pKa = 45 60),從而導致其化學性質相對惰性。
  • 中科大成功研製一種新型仿生材料 具有輕質高強韌的優異性能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在新型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研製中獲重要進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CNFP。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
  • 四川大學楊勝勇教授團隊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文
    論文第一作者為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欣博士,通訊作者為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勝勇教授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Gisbert Schneider教授,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該方法利用異相可控自由基聚合實現嵌段共聚物聚合的同時高濃度地組裝,形成聚合物納米粒子。因其效率高,操作簡便,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目前通過PISA製備出的聚合物納米粒子大多為各向同性形貌,蠕蟲、片層等各向異性形貌的相空間較窄。
  • 「嘉賓推介」王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
    >與會嘉賓——王鴻王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博導,南開大學青年學術帶頭人。201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2013-2018年曾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2018年入職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科研工作:主要從事聚離子液體功能材料的研究,包括膠體化學、多孔膜材料和能源儲存與轉化器件。已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已在Chem.
  • 仿生角度研究鯨鬚,研發輕質高強韌的先進複合材料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和重要進展,為仿生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發提供新的設計與製備思路,該研究成果以「源自海洋的設計理念:鯨鬚的抗斷裂性」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權威期刊《先進材料》,論文第一作者以及共同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院天然生物與仿生材料課題組負責人王彬副研究員。
  • 東華大學廖耀祖團隊:共軛微孔聚合物纖維狀柔性可穿戴儲能器件
    然而,目前所製備的導電纖維材料通常難以滿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機械性能兼具的要求,是該領域挑戰性研究課題之一。共軛微孔聚合物(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 CMPs)是一類由全共軛高分子網絡圍築、自具孔結構的新興功能材料,通過分子設計可額外引入電活性官能團,可充分發揮雙電層和贗電容兩種儲能基質,是一類具有高比電容和高循環穩定性的電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