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花距發育的基因

2020-09-05 科學大觀園雜誌


無花距與有花距耬鬥菜種間雜交得到的有花距和無花距的子代耬鬥菜花。

新性狀的進化有助於生物最大限度地利用環境,並促進物種的多樣化。開花植物耬鬥菜有60~70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溫帶草地、林地和山頂,以其獨特的花距而聞名。這種性狀對授粉、生態和該屬的進化都很重要。

更獨特的是,原產於中國中部山區的無花距耬鬥菜 (A. ecalcarata)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自然失去花距的耬鬥菜屬植物。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無花距的植物,在最初沒有明顯候選基因的情況下,確定了控制耬鬥菜花距發育的關鍵基因,相關論文於8月26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

在這項研究中,加州州立大學的Evangeline Ballerini助理教授、Scott Hodges教授以及哈佛大學的Elena Krame教授一起,首先重複了一個古老的試驗:他們將無花距的耬鬥菜和四種有花距的耬鬥菜進行了雜交。

雜交的結果證實,似乎有一個單一的隱性基因導致了花距的丟失,然而,該基因所在的區域包含了大約1000個基因。

通過借鑑Ballerini之前的工作,研究人員主要關注了關鍵基因組區域中那些在無花距時關閉,有花距時開啟的基因, Ballerini說:「不能保證這種方法能找到我們要尋找的基因。除了大量的實驗和分析,我們還需要一點運氣。」

在候選的1000個基因中,只有一個基因在植物沒有花距時關閉,有花距時開啟,並且在花距發育時期特異表達。這個被稱為POPOVICH (POP)的基因在有花距的物種中也被激活了,當在有花距的物種中關閉POP時,花瓣的花距就消失了。

「POP似乎出現在花距發育的初期,負責促進花距發育特定區域的細胞分裂,關閉POP,花瓣就會失去了通常會成為花距的細胞。」Kramer說。

這項研究已經確定了耬鬥菜花距發育中的關鍵基因,現在,研究小組正計劃通過觀察POP的進化,了解它在無花距耬鬥菜花瓣發育中的作用,來追蹤花距的進化過程,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花距的起源和改變。

在開花植物中,花距已經獨立進化了很多次。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表明,這些獨立的進化事件是通過不同的遺傳機制實現的,這並不奇怪。

Krame說:「雖然POP促進了耬鬥菜中花距的發育,但它對其他開花植物可能沒有促進作用。然而,它確實提供了一個模型來解決如何在基因組區域中識別單個基因的問題。」

這個控制花距發育的關鍵基因的鑑定可以使我們對遺傳程序有更廣泛的理解。Hodges說:「既然我們已經確定了這個基因,並且知道 POP是一種轉錄因子,接下來我們就需要確定POP的靶基因,這將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它如何發揮作用的信息。」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Max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8/hudo-rdg082620.php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控制花距發育的基因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無花距的植物,在最初沒有明顯候選基因的情況下,確定了控制耬鬥菜花距發育的關鍵基因,相關論文於8月26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通過借鑑Ballerini之前的工作,研究人員主要關注了關鍵基因組區域中那些在無花距時關閉,有花距時開啟的基因, Ballerini說:「不能保證這種方法能找到我們要尋找的基因。除了大量的實驗和分析,我們還需要一點運氣。」在候選的1000個基因中,只有一個基因在植物沒有花距時關閉,有花距時開啟,並且在花距發育時期特異表達。
  • 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原標題:研究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
  • Cell Rep:與自閉症發生相關的關鍵基因或能控制胚胎大腦的生長和發育
    2020年3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與自閉症譜系障礙、智力障礙和語言障礙相關的基因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研究者表示,研究人員此前在發育大腦的神經元中對名為Foxp1的基因的功能進行了研究,如今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Foxp1基因對於一類大腦幹細胞同樣重要
  • 大腦如何自動分區 已找到控制腦部發育關鍵基因
    大腦如何自動分區 已找到控制腦部發育關鍵基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1日 11:10 來源:     來源記者1月8日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獲悉,神經科學研究所丁玉強小組找到了胚胎早期控制中腦和後腦發育的一個關鍵基因。該成果將發表在下周一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育學》上。    在頭大身小的動物早期胚胎中,有一根從頭到尾幾乎一樣的原始神經管。但隨著發育推進,其前部逐步演化為腦,後部則變成脊髓。就人腦而言,又分化為前、中、後腦及延髓等,其中前腦與大腦,中後腦與腦幹、小腦等重要部分相關。
  • 研究人員發現泛素連接酶Cdh1通過促進Gsc泛素化調節顱面部發育
    研究人員發現泛素連接酶Cdh1通過促進Gsc泛素化調節顱面部發育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16   今日/
  • 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植物開花的「按鈕」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植物開花的基因「按鈕」,有望在未來「調控」植物的開花時間,加快作物在不同環境下開花結果的速度,以增加作物產量。研究人員從2007年起投入「尋找讓植物開花結果」的研究中,經過五年的努力,終於找出了「開花素」的輸送機理,為植物生殖發育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一大重要突破。
  • 研究人員解析豆科植物深度系統發育關係
    本報訊(記者 季徵)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樣性與基因組學團隊伊廷雙和李德銖研究組在國際生物系統學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解析豆科植物深度系統發育關係。    豆科是植物界第三大科,約有765屬19500種,也是經濟價值最大的科之一。
  • 研究發現,在發育早期訓練神經迴路可以提高反應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人員使用從小鼠幹細胞中提取的光敏神經元發現,在整個細胞發育和網絡形成過程中對它們進行訓練,可以持續改善神經網絡的連接、反應和基因表達。他們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 科學網—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基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蕨類植物Ceratopteris richardii(水蕨),發現生長素是控制不定根和側根發生的核心激素;施加生長素可誘導水蕨產生大量不定根;生長素信號通路直接激活CrWOXA的表達以形成根創始細胞(root founder cell
  • 科學家發現一種「神奇」蛋白:可控制基因 應對多重病症
    為了維持肌體內所有類型細胞的正常發育及功能,身體需要謹慎控制一些基因的開啟或關閉。近日,墨爾本科學家首次展示了一種叫做SMCHD1的蛋白,它在基因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必要時將需要抑制的基因聚集到特定區域,並在該區域有效禁用它們的功能,從而有助於監控身體健康。
  • 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科學家發現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又一致病基因
    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科學家發現導致神經發育障礙的又一致病基因  Emma Chou • 2020-11-24 17:05
  • 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繪製了T細胞發育的各個階段的圖譜
    這項研究將於6月16日發表在《免疫》雜誌上。T細胞是一種參與免疫反應的白細胞,可以抵抗病原體或癌細胞等入侵者。了解人類T細胞發育對於治療由異常T細胞發育引起的疾病(如白血病和免疫缺陷)以及開發高效免疫療法(如CAR-T)至關重要。
  •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蕨類植物Ceratopteris richardii(水蕨),發現生長素是控制不定根和側根發生的核心激素;施加生長素可誘導水蕨產生大量不定根;生長素信號通路直接激活CrWOXA的表達以形成根創始細胞(root founder cell),CrWOXA直接激活CrWUL的表達使得根創始細胞分裂為根尖,CrWOXA和CrWUL都是WOX家族的轉錄因子基因
  • 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發現豬克隆胚胎發育關鍵候選基因
    近日,牧醫所動物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研究發現與豬體細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時間相關的關鍵候選基因,該發現為提高豬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Genes)》。  據牟玉蓮研究員介紹,豬體細胞克隆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通過體細胞遺傳物質獲得完整動物個體的生物技術,廣泛應用於育種新材料創製、醫學模型構建、動物生物反應器構建、豬基因功能研究、優質種畜繁殖以及瀕危種質保存等領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應用價值。但該技術還存在著克隆胚胎發育能力低、克隆技術效率低等問題。
  • 美專家首次繪出大腦關鍵區域發育基因「分布圖」
    新華網洛杉磯12月23日電(記者陳勇)美國達納·法爾布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第一次繪製出了控制大腦關鍵區域發育的基因「分布圖」。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關鍵基因如果發生變異,可能會導致腦癌或神經系統疾病,因此繪製這一基因「分布圖」將加快相關疾病機理和醫藥的研究。
  • Cell:新研究發現102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迄今為止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最大規模遺傳學研究中,來自全球50多個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102個基因與這種疾病有關,包括幾十個之前未被發現的基因。某些基因還與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有關。但是其他的一些基因是這種疾病特有的,並且似乎與作為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的社交困難有關。
  • 《基因與發育》:科研人員在酵母中合成記憶環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在酵母細胞中合成了一種以DNA為基礎的記憶環。這一成果標誌著人們向著合成生物學領域又前進了重要一步。 在利用隨機的DNA小片斷構建出基因後,Pamela Silver教授的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不但重構了基因的動態過程,而且還創造出了一種能夠預測記憶如何接收的數學模型。
  • 研究發現鳥類喙型進化新主效基因
    經典的定量遺傳學研究發現,大多數表型是一種多基因控制性狀(polygenic trait)。在這種模式下,自然選擇往往同時作用於多個基因位點,導致少數具有主要效應(major effect)的基因座和許多具有微量效應的基因座協同控制表型的適應性變化,這對理解表型進化的遺傳機制帶來了挑戰。
  • 研究發現Hippo通路成員MOB1調控茉莉酸及植物發育的機制
    Hippo信號通路在調控動物細胞分裂、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當前動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植物中相關研究還比較少。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為了進一步揭示擬南芥MOB1基因家族的作用,研究人員採用了遺傳學、生化、細胞生物學和組學等手段,發現MOB1A與MOB1B在體內相互作用,具有相似的表達模式和蛋白亞細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