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種「神奇」蛋白:可控制基因 應對多重病症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為了維持肌體內所有類型細胞的正常發育及功能,身體需要謹慎控制一些基因的開啟或關閉。近日,墨爾本科學家首次展示了一種叫做SMCHD1的蛋白,它在基因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必要時將需要抑制的基因聚集到特定區域,並在該區域有效禁用它們的功能,從而有助於監控身體健康。

這項發現於8月20日以「Smchd1 regulates long-range chromatin interactions on the inactive X chromosome and at Hox clusters」為題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

來自沃爾特和伊萊扎•霍爾研究所的Natasha Jansz博士、James Murphy副教授、Marnie Blewitt副教授等合作者領導了這項研究。作者們認為,了解SMCHD1的運作方式有助於開發治療因SMCHD1功能異常導致的疾病的藥物(如肌肉萎縮甚至癌症等)。

基因的「控制室」

在這項研究中,Blewitt及其同事發現,SMCHD1是一種高度戰略性的蛋白,能夠從染色體的不同部分識別和收集基因;然後,SMCHD1將基因聚集到細胞核內特定的區域,並在那裡將它們有效地沉默。

Hox基因是生物體中一類專門調控生物形體的基因,一旦這些基因發生突變,就會使身體的一部分變形。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他們發現SMCHD1在破壞Hox基因中是必需的。

「SMCHD1從染色體的不同點提取出Hox基因,進入一種特定「控制室」將其沉默。」 Jansz博士說,「知道Hox基因是如何被調節的非常重要,因為當它們不按應有的方式運作時,會對發育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Hox基因有缺陷的蒼蠅可能從頭部長出腿。此外,Hox基因還經常在癌症中被開啟,並推動腫瘤生長。」

圖片來源:Pixabay

應對多重病症

Blewitt副教授說,關於SMCHD1如何運作的基本知識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為SMCHD1引起的疾病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例如:

面部肩胛肱型肌營養不良症2型(FSHD2),是一種進行性肌肉萎縮疾病,目前尚無治療方法,而有助於提高SMCHD1活性的藥物可用於治療該症狀;

Prader-Willi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疾病,除異常症狀外,還會導致肌無力和持續飢餓,從而導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助於抑制SMCHD1活性的藥物或能治療該病。

研究人員進一步解釋,Prader-Willi症候群的發生是因為一組特定的基因處於休眠狀態無法開啟。如果能夠找到激活這組基因的方法,他們可能能夠開發針對這種疾病的靶向治療。

Murphy指出,目前他們正在分析一個超120,000個藥物樣分子的文庫,看看這些化合物是否有助於促進或抑制SMCHD1活性,這取決於使SMCHD1活性恢復正常所需的條件。

「既然已經明確SMCHD1是如何控制基因的,監控這些化合物是否以正確的方式工作就有跡可循了。這將有助於我們開發靶向藥物,以在SMCHD1出現異常時進行幹預。」 Murphy總結。

參考資料:

1)Policing protein restrains genes to enable healthy development

原標題:Nature子刊揭示「神奇」蛋白:可控制基因、應對多重病症

相關焦點

  • PNAS:科學家發現組蛋白修飾可控制基因的表達
    2013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通過在酵母中研究基因功能,近日,來自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等處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組蛋白的修飾可以控制是否一個基因被允許發揮功能,這對於維持基因的表達潛力非常重要,以便來確定未來細胞的行為;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PNAS上。
  • 科學家在渦蟲體發現神奇幹細胞,可幫人類肢體再生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取得了一項重要突破,也許將幫助人類實現肢體再生的夢想。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了一種幹細胞,可讓扁蟲重新長出頭部、大腦或其它身體組織。這一發現對人類而言意義重大。
  • 小蛋白,大功能,Nature子刊發現一種與250多個基因激活有關的蛋白
    腦膜炎球菌是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腦膜炎和敗血症的細菌。
  • 美南加州大學發現"超級蛋白":可延長哺乳動物壽命30%
    實驗中,科學家對18名百歲老人的孩子與19名非百歲老人的孩子作對比發現,前者體內Humanin水平更高且更持久,患病風險也較低。父母達到100歲的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長壽。相比之下,非百歲老人的孩子體內蛋白水平較低,他們患病風險更高,接觸有毒物質時抵抗力也會降低。
  • 小蛋白,大功能:發現一種與250多個基因激活有關的蛋白
    近日,德國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病原體使用一種小蛋白——RNA結合蛋白ProQ,激活了250多個細菌基因。ProQ還能幫助腦膜炎球菌在受損時更好地修復DNA,並使其抵抗氧化應激反應。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通訊》。腦膜炎球菌中有2/3的RNA,其相關結合蛋白尚未被識別。
  • 美南加州大學發現「超級蛋白」:可延長哺乳動物壽命30%
    實驗中,科學家對18名百歲老人的孩子與19名非百歲老人的孩子作對比發現,前者體內Humanin水平更高且更持久,患病風險也較低。父母達到100歲的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長壽。相比之下,非百歲老人的孩子體內蛋白水平較低,他們患病風險更高,接觸有毒物質時抵抗力也會降低。據了解,Humanin是由核糖體RNA 16S基因MT-RNR2在線粒體小基因組的肽,線粒體是細胞能量的來源。
  • 科學家發現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科學家還真發現了這個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科學家研究對象是一種水中常見的微小生物,研究發現在特定的環境刺激下名為「Brill」的基因被激活,該生物的幼體會集體轉變成雄性!事實上很多生物如蛙、烏龜、蜜蜂、鱷魚還有一些植物,在溫度、光照、營養等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下,均會發生雌雄性別轉化!
  • 基因突變可致精子畸形!滬科學家發現不育新病因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找到男性不育新病因  過去幾十年中,全球男性的生育能力都在持續下降,但導致男性不育的很多原因卻並不明了。上海科學家最近解開了其中一個謎團———中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劉默芳課題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課題組合作,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發威!科學家發現白血病關鍵基因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使得科學家們能夠更加高效地對基因進行編輯,由於癌症的發生伴隨著大量DNA突變的積累,該技術曾多次被利用進行癌症研究。這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癌症,以復發頻繁為特徵。「我們使用CRISPR技術在白血病細胞中進行全基因組篩選,一次阻斷數千個基因。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它使我們能夠識別大量促進白血病生長的基因,並發現可以針對這種疾病的新弱點,」藥理學和醫學系教授、資深作者Tannishtha Reya博士說。
  • 科學家發現一種基因療法 可改善衰老群體的運動障礙
    衰老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通常與肌肉功能的下降有關,肌肉和神經的連接處叫做神經肌肉接頭,是神經信號控制肌肉運動的重要橋梁。當神經肌肉接頭出現退化,肌肉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DOK-7蛋白在神經肌肉接頭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人類DOK7基因的雙
  • 研究發現蛋白聚集效應或可改善腸道功能
    研究發現蛋白聚集效應或可改善腸道功能 原標題: 不僅如此,這樣的摺疊結構還容易導致「正常」的蛋白也改變摺疊方式,變成和它們一樣的結構,因此這些結構的蛋白質具有「傳染性」,也就是能夠複製自己的結構,統稱「傳染性蛋白」。  在許多情況下,這種「摺疊錯誤」的蛋白會喪失原有的生理功能,而且其聚合物對細胞有害,會引起阿爾茨海默氏症、亨廷頓舞蹈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中樞神經系統病症。
  • 科學家發現飢餓素抑制分子 還可用於治療糖尿病厭食症
    如今,科學家發現了第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的分子,能夠起到抑制飢餓素的作用,從而為治療包括糖尿病和厭食症在內的許多病症開闢了新的道路。這一發現同時還可以解釋減肥手術的一些好處,這些手術通常會縮小或重新安排胃部以控制體重。
  • 特定蛋白與抑制劑作用能讓基因「沉默」
    該發現為研究人類和動物體內的同類基因沉默機制提供了通用模型,因為人體中也存在與TOPLESS類似的蛋白,這些蛋白與某些腫瘤形成有關,並能控制早期胚胎發育和神經元發育。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TOPLESS蛋白是一種輔助抑制劑,能和含有乙烯的抑制因子(即EAR轉錄抑制子)相互作用,在植物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 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可以解決結核病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此外,研究小組還發現,這種突變使感染結核病的菌株對抗生素利福平產生耐藥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利福平是治療結核病感染最有效的一線藥物. 研究人員在雜誌上描述了他們的發現。 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細菌感染。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古老的多功能修復因子
    論文報告說,缺乏HMCES蛋白的基因工程小鼠的淋巴細胞不能重組DNA,從而不能製造每日必須的免疫球蛋白G或A(IgG或IgA)。該發現意味著,此前已報導能修復DNA單鏈缺口的HMCES,也參與了所謂的末端替代連接。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哺乳動物細胞用來重新連接雙螺旋兩條鏈上嚴重切割的策略。
  •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活細胞觀察
    來自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來自珊瑚蟲的螢光蛋白,這種螢光蛋白可以用於高解析度顯微鏡下觀察活細胞。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雜誌上。
  • 改變一個基因模式或將延長人類壽命,科學家新發現,讓人看到希望
    但是人類尋找延長生命的研究,並沒有因此停止,現代科學家通過更多的先進技術,希望在人類生命方面獲得突破,隨著基因技術的全面啟動,人類開始有了新的研究和發現。朋友們希望最新的科學文章,歡迎大家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文章,我們一起進行研究和探討。
  • 科學家發現miRNA和效應蛋白在植物與病原微生物戰役中的新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郭惠珊團隊發現miRNA和效應蛋白在植物與病原微生物戰役中調控免疫和抑制免疫的新功能,並詳細解析了它們的作用機制。  「生長與防禦的權衡(tradeoff)」是植物協調生長與抗逆的平衡。在植物的免疫機制中,免疫受體R蛋白識別病原效應蛋白誘發的免疫反應和小分子RNA(siRNA/miRNA)介導的RNA沉默是兩種重要的防禦途徑。
  • 科學家發現一種「聰明基因」,它是人類專屬
    雖然我們與大猩猩有著98%以上的相似基因,但是大猩猩卻沒有進化成人類,而人類卻成了地球上的最高霸主,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科學家去探索。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曾經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人類之所以進化成了高等生物,是因為在我們的體內有一個專屬聰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