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山新發現「:黃斑葦鳽
近日,巍山青華綠孔雀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樣線監測中新發現鷺科鳥類--黃斑葦鳽,該物種屬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是巍山今年發現的第2個新記錄物種,第一個新記錄物種是5月7日發現的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褐翅鴉鵑。
-
雲南紅河警民聯手救助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翅鴉鵑
央廣網紅河7月16日消息(通訊員劉閏)7月1日,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縣進出河口邊境管理區的北山高速查緝點,新街邊境檢查站執勤民警從熱心群眾手中收到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褐翅鴉鵑。褐翅鴉鵑是鴉鵑科、鴉鵑屬的中型鳥類,體長40-52cm,嘴粗厚、黑色,尾長而寬,凸尾,通體除兩翅、肩和肩內側為慄色外全為黑色。
-
首次現身珠海!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12月12日 在鬥門富山工業園 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 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鸛 經該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
-
沅陵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寬尾鳳蝶
寬尾鳳蝶成蟲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網沅陵站7月21日訊(分站記者 陸丹 通訊員 吳朝暉)近日,筆者從沅陵縣林業局獲悉,懷化市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組一行在借母溪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發現了多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寬尾鳳蝶成蟲
-
沅陵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
劉珂 攝紅網時刻11月7日訊(通訊員 瞿宏紅)11月6日,湖南省沅陵縣攝影協會會員在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境內二酉苗族鄉兩岔溪村採風拍攝時,在酉水河谷岸邊開闊的樹林上空發現一隻上體暗褐色,頭頂和後頸呈棕褐色,頸側和肩部的羽緣灰白色,飛羽為灰褐色,內側的羽片上有呈雲狀白斑,下體白色的體長為70釐米,體重2000克左右的大型猛禽。
-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了解下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向上滑動閱覽 獸綱 蜂猴(所有種)、熊猴、臺灣猴、豚尾猴、 葉猴(所有種)、金絲猴(所有種)、臂猿(所有種)、
-
天目山發現這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10月14日,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站工作人員羅遠一行在巡護過程中,發現了一隻褐林鴞。隨後,天目山管理局科研科專業人員迅速趕赴現場。經檢查,該褐林鴞生命體徵正常,未受到任何傷害。褐林鴞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世界瀕危物種,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平原和低山地區,是亞熱帶山區森林的留鳥。它白天大多蹲伏於樹冠層濃密的樹蔭處,傍晚和夜間才出來活動。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首次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這是在廣西西部石灰巖地區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
宜賓三江口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
1月11日,記者在三江口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市林業竹業局野保科工作人員介紹白尾海雕在宜賓是首次記錄到。
-
...能保護好黃河魛魚嗎?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首次...
據7月19日媒體報導,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對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魚,也稱為「刀鱭」(Coilia nasus),是鯷科、鱭屬的洄遊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
-
麗水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蓮都區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百姓中國周刊》浙江訊(記者 洪旭朝 通訊員 張麗)近日,浙江省麗水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鳥類組於蓮都區碧湖鎮發現麗水市鳥類新記錄——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EU)等級。黑臉琵鷺多沿海遷徙,此前在浙江僅分布於溫州,本次於碧湖鎮記錄到1隻黑臉琵鷺實屬罕見。該調查成果被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浙江衛視等數家媒體報導,獲得廣泛關注,充分展示了蓮都的「生態金名片」,也極大提高了社會各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
10種鳥類首次亮相大理巍山
近日,國際鳥類環志巍山站鳥道雄關今年的鳥類環志工作結束收網,今年共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其中琉璃藍鶲、紫壽帶、紅眉朱雀、赤朱雀等10種鳥類為首次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捕到。(10月22日攝)在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的同時,環志站工作人員還經常給當地的中小學生上野生動植物保護課,向群眾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增強當地群眾愛鳥護鳥的意識。(陸向榮、範妮娜)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 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和蒼鷺。
-
四川江安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靈貓
四川江安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靈貓 原標題: 1月11日,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林竹局野保站救助了一隻外形奇特的小動物,經專家鑑定,這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小靈貓,也是當地首次發現小靈貓活體。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合肥首次發現虎鳳蝶合肥的暖春就這樣與我們不期而遇了。百花競放,作為傳遞花粉的使者——蝴蝶「仙子」也來趕赴這場百花盛宴。上周,滁州學院、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與廬江縣林業局專家一起在廬江來了一次與蝴蝶的邂逅。幸運的是,這一次他們與被譽為「國寶」的中華虎鳳蝶偶遇,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這一物種。發現合肥首隻中華虎鳳蝶3月30日,廬江某山上,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虞磊,滁州學院昆蟲專家諸立新等人早早來到了這裡。這座山的海拔不算高,但生態環境被保存得比較好。
-
龍州:首次發現、首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綠鵲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綠鵲。趙文慶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6月8日電(凌燕雲 農振華)6月5日,廣西崇左市龍州縣觀鳥協會傳來好消息,在上降鄉鴨水村江龍屯的觀鳥點,首次發現、首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綠鵲,這是近20年來在廣西境內首次記錄到藍綠鵲的影像資料。
-
時隔30餘年首次大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何更新難?
豺的整個種群狀況危在旦夕,建議豺的保護等級升為一級。」時隔30餘年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將迎來首次調整,目前正公開徵求意見。上述來自環保機構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呼籲便是眾多意見之一。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變化頗大,新增347個物種,比初版收錄的物種總數還多。包括畫眉、啄木鳥、田螺等都被增列入名錄中。
-
首次!龍州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綠鵲
近日,在龍州縣上降鄉鴨水村江龍屯觀鳥點,首次發現、首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綠鵲,這是近20年來在廣西境內首次記錄到藍綠鵲的影像資料。據龍州縣觀鳥協會會長趙文慶介紹,藍綠鵲在國內罕見,種群數量極少。在2004-2012年調查期間,龍州縣未曾發現藍綠鵲分布。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藍綠鵲。趙文慶/攝此次觀鳥協會拍攝到的藍綠鵲正在給幼鳥哺食,畫面十分難得。因為藍綠鵲長得與當地一種名為印支綠鵲的鳥極為相似,當地鳥導剛開始誤以為是印支綠鵲。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據介紹,在採集到疑似原麝照片後,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一時間聯繫到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專家對照片進行鑑定。專家認為,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但僅憑照片尚無法完全確定,建議收集其他證據進行核實。
-
10個新種首次亮相!巍山鳥道雄關今年共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
經全體環志人員努力,國際鳥類環志巍山站鳥道雄關今年的鳥類環志工作於11月6日結束收網,共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其中琉璃藍鶲、紫壽帶、紅眉朱雀、赤朱雀等10種,是在巍山首次網捕到。範妮娜 攝巍山記者站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