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八大核心研究所,有力地支撐起了華為的現在與未來!

2021-01-12 技術改變未來

任正非於1987年在深圳創立華為,從最初的電話組裝到電話交換機的獨立研發,從模擬交換機到數字程控交換機,開始了華為的偉大歷史旅程。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華為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通信技術解決方案和網絡設備供應商!

華為已經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領域構建了端到端解決方案,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的信息社會。 並建立一個更好的全聯接世界。

華為在全球5G通信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華為擁有多項5G核心技術專利,已成為5G標準的制定者和實踐者。 華為今天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地位和驕人的業績與於華為背後的8家國內研究機構,16個全球研發中心和28個全球聯合創新中心密不可分! 這些機構就像「華為大腦」一樣,利用自己的才能促進華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替代,並鼓勵華為繼續前進。

前言

今天,讓我們談談華為在中國的八個國內研究機構,以探索華為的智慧之源!

自成立以來,華為經歷了八年的快速發展。 1995年,華為邁出了第一步,在首都北京-北京華為研究所建立了第一個研發中心---華為北京研究所。這是華為在國內的第一家研究所。從那時起,華為的擴張勢不可擋。 1996年,華為在國家經濟中心上海成立了上海研究所。華為於1999年在六朝古都南京建立了南京研究所。2000年,華為在西部教育的重要領域西安和成都分別建立了西安研究院和成都研究所。 2005年,華為在杭州錢塘江畔成立了杭州研究所。 2006年,華為在武漢江城成立了華為武漢研究所。 2012年,華為在蘇州獨墅湖設立了蘇州研究所。到目前為止,華為已在全國八個主要教育資源城市建立了研發中心,華為已正式完成在中國八個核心科研院所的建設!覆蓋全國的華為創新帝國正式成立!在八家核心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華為已躋身世界技術創新的最前沿,並已成為連超級大國都為之震撼的技術巨人!

讓我們仔細看看華為的八個國內研究機構的概況。

華為北研所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青路156號

華為北京研究院成立於1995年,業務範圍包括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和高端研發。

西山腳下的北京學院和稻香湖兩岸,四季宜人,自然風光秀麗宏偉,公園內有豐富的娛樂和健身設施,為成千上萬的人們創造了充滿活力的辦公和生活環境 北方研究所的研發人員。

2.華為上研所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新金橋路2222號

華為上海研究院成立於1996年,擁有無線網絡設備,終端旗艦智慧型手機,海思移動晶片產品和新能源業務。

上海研究所位於上海金橋。 由美國SOM公司設計的連續花園布局貫穿整個公園,將生產區域的建築物與餐廳和公園的其他主要設施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天然的「天然生態湖」。

3.華為南研所

地址:南京市雨花臺區軟體大道101號

華為南京研究院成立於1999年,目前在南方研究院擁有約10,000名員工。 其業務涉及電信軟體研發,企業網絡研發和IP能力研發。

南巖研究院園區位於南京雨花臺軟體大道,靠近地鐵口,但很少安靜。 身處「一步一窗,一窗一景人」的工作累了,抬頭仰望,他可以看到天鵝在公園裡悠閒地散步。

4.華為西部研究院

地址:西安市雁塔區金業路127號

華為西安研究院成立於2000年。經過20年的不斷發展,其業務涵蓋雲計算,大數據,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手機手錶手鍊等領域。

西部研究院園區散發著不少於三星級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環境,舒適而人性化的人性化配置以及智能化的辦公設備,在古城西安散發著獨特的時尚魅力。

5.華為成研所

地址:成都市皮渡區西苑大道1899號

華為成都研究院成立於2000年。在成立20年來,無線,海思和中研先後搬遷並定居成都市。 存儲研發,無線二次研發,傳輸研發等服務幫助成都研究公司騰飛。

成都研究院位於成都高科技西區的新基地,佔地面積515英畝。 公園的內部可以說是天堂之國的本質,清新典雅。 辦公區被安排為主題公園,獨具特色。

6.華為杭研所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江虹路410號

杭州研究院成立於2005年,其願景是「建設計算研發中心,試行ICT,並建設一個更好的全聯接世界」。

面對蓬勃發展的雲計算行業的崛起,杭州研究院必將引發新一輪的業務發展。 未來,杭雁員工的規模將繼續增長,他們將共同用技術改變世界,創造一個新的「人間天堂」。

7.華為武研所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九峰三路207號

武漢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業務範圍包括光容量研發和終端研發。 其中,傳輸網波分產品已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 家庭終端領域的收入增長迅速; 平板電腦領域的市場份額是世界第三。

備受讚譽的華為武漢研究院新基地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未來科技城正式落成。 在公園裡,有綠樹成蔭的綠色道路,周圍是線性的水波,道路上迎接的各種花草樹木中有成千上萬的紅李子和櫻花!

8.華為蘇研所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江雲路9號

蘇州研究院成立於2012年。其業務範圍涵蓋企業網絡WLAN,控制器,企業雲通信,eSDK等。致力於建立最貼近客戶,最注重經驗,最開放和創新的華為研發基地, 和業界最有能力的 也是華為最年輕的研究所。

蘇研所桑田島基地已全部建成,總建築面積760,000平方米,可容納12,000人。 宏偉的歐式建築風格和美麗的公園景觀到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相關焦點

  • 華為風採 八大研究所 華為智慧之源
    華為一直致力於ICT領域的研發,而八大華為研究所,就如同"巨人"的"大腦"一般,用智慧推動華為不斷前進。走進華為,從"頭"開始,讓我們從華為八大研究所開始,去探尋華為的智慧之源。 北京 湖畔靜園 北京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業務範圍包括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高端研發。
  •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華為5G+工業網絡聯合創新中心成立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華為5G+工業網絡聯合創新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瀋陽舉行。雙方將依託聯合創新中心,聚合產學研優勢資源,優選產業夥伴,在5G+工業網絡場景探索、技術研究、標準定義、原型驗證和應用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動5G+工業網絡及工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
  • 華為人才管理核心經驗——八個詞概括
    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記性管理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任正非華為被定義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最成功的中國企業之一,或許沒有異議,但為什麼華為能成為成功的企業?更多的在於任正非在人才管理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華為總裁任正非認為,自己對華為的產品創造貢獻為「0」,因為在華為所創造的技術發明中,沒有一項專利發明是由任正非創造的。
  • 再下一城,華為與吉林大學合作成立華為長春研究所,加碼基礎科研
    作為國內科技企業的標杆,華為在經歷了「晶片斷供」、「5G封殺」、「榮耀分離」等一系列科技磨難之後,並未放緩科研的腳步,反而在2020年歲末之際,再次用行動為我們展現了華為堅持基礎科研、技術為先的決心。根據吉林大學官網消息,12月3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長春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
  • 華為第九大研究所落戶長春,吉大將是最大贏家
    華為作為國內令人矚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科技自強的標杆,其一舉一動也備受社會關注。近日,經過一年多的醞釀與籌備,華為在吉林大學舉辦了校企技術研討會,並宣布華為長春研究所正式成立。自1995年以來,華為先後成立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西安研究所、南京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武漢研究所、蘇州研究所八大研究所,這次落戶長春的將是華為第九個研究所。華為這次大手筆落子布局東北重鎮,吉林大學將受益匪淺,或將是最大贏家!
  • 華為云為工業APP開發提供核心技術能力
    日前,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在蘇州召開,論壇以「數字賦能,標準引領」為主題,華為雲產業發展專家受邀參加,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一起,就工業APP行業發展與實踐進行深入交流。華為雲產業發展專家還分享了華為雲DevCloud在軟體工程領域長期的探索和優秀成績,並展示了對華為雲在推動工業APP發展方面所做諸多支撐工作。
  • 潘石屹慶賀華為中國總部入駐,華為員工回應:沒聽過有這個機構
    也就是說,麗澤金融商務區位於北京重要的金融CED地區,交通也非常便利,將有效地帶動周圍的發展。但是,定居在「華為中國總部在李澤所湖」的國內主流財經媒體事業者財經網,就華為內部諮詢問題,向華為內部職員詢問:「潘石伊是不是在說華為北方辦公室、北京辦事處、或者華為運營者BG。但是我沒有聽說過華為中國總部這個組織。」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考慮到潘石屹是蘇荷中國的會長,那個謊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華為企業架構實踐支撐業務變革
    會中,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CTO王濤通過主題演講《華為企業架構實踐》,與在座專家分享了華為IT建設的歷程、IT治理體系、企業架構實踐等內容。王濤指出:華為IT建設的目標是支撐公司的價值主張以及戰略落地,華為不純粹追求IT自身的卓越,而是追求IT支撐公司運營的卓越。
  • 華為企業架構實踐支撐業務戰略與變革
    華為企業架構實踐支撐業務戰略與變革 2013年05月08日 10:08作者:Ben編輯:戴持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由北大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辦
  • 從「補洞」到「反攻」,5G降臨華為通信模組加速「連接」未來
    在此過程中,華為通信模組承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完成「補洞」任務後,同時開始IoT的「反攻」布局,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乃至公司整體業務的重要抓手。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華為通信模組肩負起華為IoT「入口、連接、生態」戰略中重要的「連接」一環,以核心器件完全自主可控的產品組合賦能千行萬業共同邁入萬物互聯時代。
  •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攜手華為雲 新版地震預警APP上線
    APP從即日起正式上線,新版蘋果系統APP也將於近期開通。經過1個多月的緊急研發、與華為雲的對接,7月25日,新版安卓系統地震預警APP正式上線。此外,新版蘋果系統的APP也正在開發中。,提升減災效果,更好地服務地震預警事業發展。
  • 打破谷歌壟斷,華為以分成構建鴻蒙生態系統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分析師NeilShah表示:「安卓花了10年時間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統,深度整合了谷歌的移動服務,現在安卓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開發者圍繞其App商城進行開發,並且開發出數百萬融合了人工智慧能力的應用。」Shah認為,華為有足夠的實力吸引開發者。
  • 華為以人工智慧產業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而在本次峰會上,雙方再一次深化合作關係,其中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高新區、惠濟區、新密市和登封市與多家華為合作夥伴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許昌市政府和華為公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創新中心落地協議」;信陽市溮河區政府和華為公司籤署「城市產業雲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而展望未來,雙方也會將繼續加強合作。
  • 華為長春建研究所:校招不愛「清北」,愛東北?
    華為的研發機構遍布世界各地,華為官網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擁有36個全球聯合創新中心、14個研究院所。在國內,華為目前共有8個研究所,所在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成都、武漢、杭州及蘇州。
  • 這是一個關於「華為與數學」的故事
    數學領域的偶然發現,實現5G的趕超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學科,已成為信息、人工智慧、先進位造、國防安全、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從技術的角度看,IT技術最終拼的是數學能力。一個數學論文的偶然發現,讓華為實現了趕超,一舉成為5G時代的領頭羊。
  • 華為建立雲生態,華為要做一家偉大的公司
    在三天的會中,先是華為輪值CEO胡厚崑以《站在雲端看世界》開篇,從「雲正在塑造一切」的實踐出發,闡述了「企業數位化轉型也是一段艱難之路,需要一步步走向前」的道路演進。隨後第二個輪值CEO徐直軍以《擁抱雲,融入雲,成為數位化企業》的演講表達了對現在以及未來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道路和價值。
  • 華為雲如何一路向前?
    在AI的助力下,華新不鏽鋼現在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最優合金配比計算,實現成本最優,還能精準預測終點鋼水成分,準確率高達95%以上,僅此環節一年就能為公司節省成本2000萬元。這是當下正在湧現的政企智能化大潮的縮影,智能化正在給千行百業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而2017年成立的華為雲也趁勢而起,在時代的潮頭奔跑。
  • 任正非2019語錄:2020年依舊會是華為艱難的一年
    「戰鬥力」,是任正非在2019年十分重視的核心問題。2019年12月31日,華為終端方面也發布預測數據稱,預計華為智慧型手機2019年全年發貨量超2.4億臺,繼續穩居全球第二。1月18日,手機行業分析師李懷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華為在5G手機上的優勢能力,將成為其2020年手機業務保持高速增長的核心動力。
  • 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那麼,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加快發展的支點力量,「新基建」的核心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推進「新基建」?  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有多強?2020年新冠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是一個警醒,也對數字經濟的「底座」進行了一次抗壓測試。
  • 安徽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24日上午,安徽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籤約儀式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辦公樓舉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俞本立出席儀式並共同為基地揭牌。教務處副處長李學俊和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