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光速是人類的意志決定的?答案比你想的簡單

2020-12-04 Zing開箱喵

夏天的時候,大家一定都見到和聽到過打雷和閃電。我們都知道,打雷是通過聲音在空氣中進行傳播,然後進入到我們的耳朵被我們聽到。而閃電則是通過光,在空氣中進行傳播,讓我們的眼睛進行了接收。光既然可以在空氣中進行傳播,那它自然也是有運動速度可以計算的。

稍微有點物理知識的人都會知道,光速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30萬千米。這可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很多物理定律也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計算和發現的。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們發現了比光速還快的速度,那麼估計愛因斯坦的理論將會被徹底顛覆掉了,我們之前在書本上學的許多內容應該都要改寫了。

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光速是每秒30萬千米,而不是40萬千米,50萬千米?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很簡單。光速的每秒30萬千米,其實是由人類的意志決定的。也就是說,這和人類使用的測量單位有關。如果人類改變計量的標尺,重新定義1米,那麼光速也將會變大或者變小。比如,一般運動跑道是400米一圈,如果我們把計量單位更換,用釐米來計算,那麼一圈跑道就是4000釐米。這麼一看,是不是數字上就大了好多。如果再換成毫米,就是40000毫米一圈,數字比例又增長了。所以說,光速的數字,是跟測量它的單位密不可分的。而它的測量單位又是怎麼制定 的呢?

在18世紀中葉,法國的科學院用子午線來計量米。計量方法就是,通過巴黎的子午線上的赤道到北極極點距離的1000萬分之一,來作為計量單位「米」。然後世界各地開始逐漸沿用這個標準。如果當時定義的是4000萬分之2為基本單位「1米」。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光速就是每秒15萬千米了。所以說,這制定的標準,完全都是由人的意志來決定的。

因為在之前的計算中忽略了地球的扁率這個問題,所以出現了誤差。為了更加精確「米」的標準,科學家們用光譜來定義「米」。

科學家們把氪86在真空中進行放電時所產生的橙色譜線輻射的1650763.73倍定義為1米。因此這個「米」的定義,比之前進行的定義更加精確。

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又利用光來重新定義米。就是將光在真空中移動的「1/299 792 458秒」的距離為一標準米,而這個標準一直使用到今天。

所以,光速的大小都是通過人類設定的單位而改變的。也正因為這樣統一的尺寸和計算,才讓我們的科學得以進步和推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飛行器一直無法接近光速?愛因斯坦早就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人類飛行器一直無法接近光速?愛因斯坦早就給出了答案!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快速度是光速,是30萬千米/秒。這個速度有多快呢?舉個例子:地球周長是40076千米,光可以在1秒內繞地球7圈半。厲害吧!而目前人類製造出的飛行器最快速度是16千米/秒(旅行者1號探測器),距離光速還差的很遠。為什麼我們無法接近光速呢?愛因斯坦給出了答案。
  • 為什麼光速被限定了?愛因斯坦早已預料,人類無法超越光速
    物體進行運動,是可以無限地接近光速,但是卻永遠都無法達到光速。科學家表示,由於受到了限制,在宇宙當中,目前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這樣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質疑,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人類一直無法超越光速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愛因斯坦以簡單的話語,就解釋了這個問題。
  • 光速為什麼是299792458m/s,而不是30萬公裡每秒?有什麼奧秘嗎?
    光說:我就是那麼快的速度,你再讓我快一點我也沒轍啊!真空中的光速是測量值,只要是測量值就會存在誤差,永遠不會有準確的值出現。但是人類又想通過光速去定義其他尺寸單位,因此就把光速定義為物理常數:299792458m/s。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人類已知最快速度?你可能誤會光速了
    最近很迷劉慈欣先生的專輯《劉慈欣思想實驗室》,他在專輯中探討了技術爆炸的極限問題,他說技術爆炸來自社會規則方面的極限是不存在的,但來自技術本身的極限是存在的,他舉的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宇宙航行的速度受到光速極限的制約。然後我就一直在想,為什麼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難道這個極限就是技術爆炸的極限。
  • 《發條橙》:一部關於自由意志的電影是如何體現社會的強決定論?
    」這句話的本質其實是在討論一種名為「自由意志」的存在,什麼是「自由意志」呢?從哲學的角度簡單理解,「自由意志」就是一種主觀能動性,自己可以決定想要什麼。哲學家康德將「自由意志」定義為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或者其他因素去遵守規範。
  • 達到光速,人類就可以穿越時空嗎?科學家:沒那麼簡單
    到現在,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結論早已被世人接受,甚至有人提出:如果人類的速度達到光速,我們就能夠穿越過去和未來。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要我們能夠達到光速,的確就可以在時空中進行穿梭。但是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進行時光穿梭後可能回到的不是過去,而是去到了未來。就像祖母悖論中說的那樣,如果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的父親出生前就讓自己的祖母死去,那麼你的父親就不會誕生,也就沒有了你,最後又是誰讓你的祖母死去了呢?
  • 致決定論者:自由意志存在-虎嗅網
    很多平時挺聰明的人一談政治就開始自說自話,全然不顧別人在說什麼。當人們爭論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時,也有這種自說自話的傾向。有些人認為,人類擁有目標和意圖並據此行動這種想法是前科學時代的遺留,你如何回應他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科學研究中,如果你想理解人類行為,意向性歸屬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大腦層級上根據天文數字般的神經放電模式解釋人類行為,這根本行不通,而且毫無意義。
  • 如果以光速飛行,100光年的距離需要飛多久?答案可能你想不到
    霍金在時間簡史這本書裡,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如果以光速飛行,100光年的距離需要多長時間?這個問題當時難住了很多人,直到現在人們也很難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物體的極限速度是光速,那麼光速有多快?光一秒可以繞地球七圈,光從太陽到地球只需要8分鐘,你說光速快不快。
  • 愛因斯坦:說一千道一萬,其實我想告訴你的很簡單
    19世紀到21世紀,一批科學巨人顛覆經典物理大廈,為宇宙終極理論而戰,而量子物理大大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如果要了解量子物理,《上帝擲骰子嗎?》你一定不能錯過。只要你認真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思考文末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獎品!
  • 人們所說的自由意志,也許根本就不存在
    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人們通常會說「我意識到自己做什麼」,或者「我能夠按照意識來行動」,而說這話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正是這些意志決定了自己的行為。不過有關自由意志的說法一直都受到人們的質疑,一些哲學家堅持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發展的,人們的行為都是隨機的,人類的自由意志不可能存在。想要弄清楚問題的答案,還需要做更多的科學探索。既然意志產生於大腦,那麼大腦就成了研究的對象。
  • 讓上帝為難的問題:人類是否真的擁有自由意志?
    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這似乎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能夠去思考和感受這個世界,也能夠進行選擇、相信、懷疑、等意志活動,這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即使我們的肉體會被禁錮,但是我們的意識絕對是自由,沒有人能夠阻止你的想法,這樣看來,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那麼,人類是否是真的擁有自我意識?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先說答案,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
  • 自然規律能否決定人類行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孰是孰非?
    由這樣的因果論自然會衍生出決定論,即認為在某時刻發生的事情,完全由在它之前的一系列事情所決定,並且我們可以找出它必定符合的某種規律,而一旦找出這種規律,恐怕就可以說這是自然界所普遍符合的。因此這樣看來自然界的事件似乎是符合因果條件並被自然規律所決定的。
  • 為什麼不能超過光速?科學事實和理論分析給出了答案:光速是極限
    那麼,為什麼它們不能以光速發射信息,或者為什麼它們不能在太空運動中發展成這樣的速度呢?首先,讓我們看看在物理學中,為什麼光速是一個常數?為什麼任何物理物體的運動速度都無法越過它呢?光速是如何變化的?誰證明了這一點?
  • 自由意志、存在還是倫理道德《銀翼殺手2049》還有什麼想說?
    |本文一共很多字,閱讀需要很多分鐘今天決定寫一寫,自認為的2017年度神片《銀翼殺手2049》(以下為方便起見簡稱《2049》)。「自由意志」、「存在」、「倫理道德」都是哲學上的概念 ,要去討論這樣的問題,我的知識水平遠遠不夠,可是最終還是決定要寫這樣的題目,有三點考慮。其一:這部電影確實給予了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 光線以光速穿過人體,為何不會造成傷害?答案其實很簡單
    20世紀60年代,夢想終於實現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邁出他的一小步,標誌著人類文明正式進入宇宙時代,同時也標誌著人類科技發展邁出一大步。不過,雖然說宇宙已經已經成了人類的探索目標,但是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直在限制著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它就像一條繩子,將人類死死地拴在地球附近,這條繩子就是:速度。
  • 你相信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你應該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吧!一般人想吃燕麥片,很快就會去吃;想騎自行車,很快就騎上去了;如果覺得鼻子有點癢,想都不用想就會去撓一撓。  但在一些科學家和哲學家看來,這種感覺其實是一種錯覺:你之所以「想吃」燕麥片,那是因為你餓了;你之所以「決定」去鍛鍊一下身體,那是因為你感到無聊,不想老「宅」在屋子裡;至於那個發癢的鼻子,肯定也有生物學方面的原因。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按照定義,歲月之書永遠是對的;另一方面,不管這部書裡說她會做什麼,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做出其他舉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如何統一起來? .去年有一部科幻電影叫《降臨》,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
  • 人類是否有自由意志?量子物理學可給出答案
    大多數人相信人類具有自由意識。法律和道德讓人們對他們的行為負責,就好像他們是出於自己的自由意願而決定採取這些行為一樣。如果愛因斯坦並沒有真正做出他的發現,但他的大腦卻不可避免地做出了這些發現,那麼他真的配得上諾貝爾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