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時,讀到:一味拘泥於認可欲求的人也是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我一下子被擊中了,我一直以為,尋求他人認可,是犧牲了自己,可沒想到,恰是自私的表現。
1、沒想到自己是一個自私的人
正是不想被他人認為自己不好,所以拼命的討好他人,讓他人認可自己,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自己,並非是真正的在關心他人。
比如,作為孩子,他非常努力的學習,想通過分數來獲得父母關愛。在這樣孩子的腦海中,他認為,父母的愛與他的成績是成正比的,為了能獲得這樣的愛,他就拼命的學習,而一旦考試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父母的愛。
你看,孩子真正關心的是他們能否能得到父母的愛,並非是真正的在關心父母。你可能會說,也有很多孩子就是為父母而努力學習,他們是真正的關心父母。可是,這樣的孩子,還是在洞察了父母的需求後,知道父母想讓自己好好學習,所以自己才好好學習。而他們已經放棄了做真正的自己。到最後,還是會不斷的陷入討好他人的不自由的生活中。
2、討好他人不是在關心他人
一味在意「他人怎麼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關心「我」的自我中心的式的生活方式。
在一個新的團體中,如果老是在意他人的看法,盯著自己短板不敢展示自己,總擔心被別人說什麼,那麼,此時應當立馬明白,這樣是非常自我的表現,我們要坦然的面對自己,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逐漸由過度關注自己到關心他人轉變。
其實,我們往往認為,我們正是為他人著想,所以才不敢輕易展示自己,生怕給他人帶來不好的影響。確實,我們都有一顆助人的心,可是,當我們明白老是為他人著想,就是以自我中心的時候,就會明白,真正的關心他人,是先從真正的做自己開始。
當我們真正的做自己時,才會有強大的動力,去真正的關心他人。否則,我們只能陷入人際關係之累,由於一味迎合他人,弄得自己疲憊不堪,到最後就沒有更多的精力關心他人。
3、什麼是真正的關心他人?
真正的關心他人,並非是有條件的關心,就是發自內心的關心。不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也不要求他人對自己有怎樣的回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的享受關心他人的自由,不會因為我對他好,他對我不好而傷心。
如果,你不想做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那麼就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要尋求他人的認可,好好的做自己。
我的連結:
微信號:hys-tu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