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前,朝前,不要轉身,跟著這條路這一生走到底。不要期盼任何更容易的命運:你的雙腳要踏上無人經過的大地,你的雙眼要環視無人見過的景致。"——路易斯·塞爾努達《漫遊者》
通常我們在說轉變想法,改變信念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我催眠」式洗腦——對著鏡子微笑,為自己打氣「我很好」「我很優秀」「我是最棒的」。
但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呢?因為當你需要對自己洗腦的時候恰恰是最不自信,內心能力值最低的時候,這時即便口中重複著這些話,用意識去控制,心底最深的潛意識的聲音仍然會時不時冒出來「真的嗎」「我不信」「我沒有力量」。
這種「內心聲音」和「大腦灌輸的聲音」不一致的時刻還有很多。
比如,有些人明明在親密關係中體會到深愛,也感受到幸福,卻總是擺脫不了患得患失、不安全感。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縈繞「我是會幸福的嗎?我是值得被愛的嗎?」「這只是暫時的吧,最終還是會離開」。
又比如,有些人總是在關鍵時刻,做一些舉動來破壞掉好好發展的事業、項目、重要的會議,明明順勢發展是最好的選擇,但心裡總有一個奇怪的念頭冒出來「我做不好的」「我不會成功」「我不會這麼順利」。
還有一些人,在經歷挫折後,明明已經走出困境,恢復信心,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卻還是會時不時陷到曾經悲傷的情緒中去。好像內心在排斥越來越好的境遇,「只有在悲傷苦痛中才覺得安全和熟悉」。
這樣兩股力量——腦和心的來回拉鋸撕扯,就好像依樹而生的藤蔓纏繞,共生在體內,又要互奪養料。於是,糾結、矛盾、擰巴、不確定、懷疑,力氣全花在了內耗上,身心無法統一,又怎能夠爆發小宇宙,去採一顆星星呢?
如果一個人是一支隊伍的話,這個隊伍卻總在內訌,爭奪霸權,各立山頭,內部矛盾沒解決,又怎能團結一致,去攻他方城池營壘呢?
所以,信念並不是靠喊喊「加油努力,我是最棒的」就能轉變的。那只是另一隻埋進土裡的鴕鳥罷了。
正確的信念轉換必須先解決內部矛盾,解決內在的衝突和不一致。具體怎麼做呢?有五個步驟。
01.
向內覺察,聽到真實的聲音
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會有無數的想法產生,這些想法決定了我們每個人人生不同的境遇與結果。
比如,有過童年早期分離經歷,缺乏安全感的人,心裡會不自覺產生一個想法:關係再好的人最終也是要離開的。於是會因害怕分離,而主動推開別人的靠近。
比如,經歷過背叛和傷害經歷的人,心裡會產生一個想法:人是不可完全信任的,要保留幾分,才能避免再度受傷。於是慢慢藏起真心,和人保持一定距離。
比如,曾經面對困難沒有得到可靠支持的人,再度經歷有挑戰的事時,心裡會有一個聲音:太難了,我做不到的,要是失敗了會被笑話。於是,連嘗試的念頭都不敢有,草草放棄才覺著輕鬆。
這些心裡真實的聲音,當我們不去仔細覺察時,根本沒意識到它們的穿透力是如此強大。直接越過我們的腦意識,越過我們經年累月的習慣養成,在那些關鍵時刻,彌散掩蓋掉所有的理性想法。讓我們走在十字路口處,明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路,但偏偏不會去選擇。因為too damn hard。這大概就是道理都懂,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本源了吧。
所以,有效轉換信念的步驟,第一步必須是不斷練習自我覺察的能力。
了解你每一個行為舉止背後的深層動機和底層想法,不斷的對話、挖掘、聽到其向你訴說的真實聲音。不用怕一些自私的、不好的,甚至是讓你覺得羞恥的聲音,那都是人性深處的本真,用來喚醒你的美妙音符。
就像榮格所說:向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
在自我覺察,剖析人性這方面,INFJ如果排第二,就沒人排第一了吧。這點沒異議的話我們就看第二個步驟啦。
02.
理解信念的正面意圖
當你聽到內心真實的聲音,感覺到這個聲音一直在阻礙你更進一步,那麼就需要對自己做以下的改變步驟。
問自己的內心:
●你這麼想,有什么正面積極的意圖嗎?
●你這樣想,是想讓我得到什麼?
比如面對一件事,聽到的心裡的聲音是「我不行,我做不到」。
問自己這個聲音的正面意圖:
●哦,你是想讓我輕鬆一點
●你是想保護我不會被失敗打倒
●你是想保護我避免失敗後又自我懷疑
比如,面對「人是不可相信的,要保留幾分」這個聲音。
問自己這個聲音的正面意圖:
●哦,原來你是想保護我不再受傷
●你是想讓我遠離痛苦
每一個信念,背後都有其正面的意圖,了解它們真正要達成的目的與效果後,我們才能夠將思維直接指向效果,而不是執著我們認為正確的「道理」。
03.
對原有信念的認可和感謝
原有的堅固信念,不管現在是否適用,是否阻撓和破壞事情,它們的存在都曾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和環境下,給過我們積極的作用和保護。當我們開始對過去的信念產生懷疑,直接覆蓋和改變它,無形中是在讓潛意識認為,你錯了。這樣會造成內在更大的自我否定。
那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方式?
每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找到背後的正面意圖時,都要對那個聲音表示認可和感謝。認可它在用它的方式提醒我,感謝它讓我免遭傷害,感謝它起到的積極正面的作用。
為什麼說認可和感謝是最佳方式呢?
這就像T型和F型的表達差異,T型人下意識找話語中的邏輯漏洞,雞蛋裡挑骨頭。F型人先肯定,再找差異。T型人在交流中,只需改變一個策略,就能順暢。那就是先肯定對方好的對的部分,這是讓談話繼續的前提。
因為肯定、認可意味著看到TA背後的付出和努力,感謝意味著價值的體現。與此同時,當我們真誠的表達認可和感謝時,彼此的情緒能量都是正向的,此時此刻的心是聯結的,愛是雙向流動的。
而這種感覺,一定是相互影響,同步感受的,只有如此才能繼續和內心協商,尋求替代選擇。
04.
尋求替代方案
在感謝完那個聲音後,就要與內心協商,看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可以更好地替代原來那個信念。
問自己問題:
如果有其他的方法來實現這個正面意圖,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可以替代原來那個信念呢?
然後靜靜地聆聽內心給出的答案。
舉例:
●哦你是想讓我輕鬆一點
替換想法:
●做到了很多困難的事之後,能力會越來越強,就會越來越輕鬆
舉例:
●哦,原來你是想保護我不再受傷害
替換想法:
●我比那時有了更多經驗和能力,足夠保護自己不再被傷害
試著體驗一下這些替換後的想法,和替換前的想法相比,對於同一件事的感覺是否就開始有所不同了?之後你的情緒、行為也會跟著不同,那麼結果的不同也是自然而然的。
05.
強化新的想法,轉化成信念
任何一個信念的改變,絕不是一次就夠的。畢竟它在你的身體裡面已經有了很多時間,指望一朝之間就完全轉換掉,無疑是個不靠譜的期待。
當你找到新的有力量的想法後,可以將它記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或者自己的手機記事本裡。每天有儀式感的在心中默念幾遍,不斷強化和加固信念。
完整的信念轉換例子:
場景:發布完文章,滿心期待後沮喪焦慮。
第一步:聽到真實的聲音
回想一下,剛才是發生了什麼情景,讓自己難過了?
花費了很多精力寫的文章,興高採烈地發布了,卻沒幾個人看,感覺很不舒服。
內心的聲音是什麼?
沒人看,就是寫的不好,沒價值,不被認可。
第二步:理解信念的正面意圖
問:這個信念帶給我的正面意圖是什麼?
答:幫助我寫的更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創造價值。
第三步:認可與感謝
謝謝你,在用這個方式,幫助我得到認可,創造價值。
第四步:尋求替代方案
問:如果有其他的方法來實現這個正面意圖,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可以替代原來那個信念嗎?
答:認可、喜愛、有價值,是要用大家需要的方式來獲得的。之所以沒被看到和認可,是因為還沒有達到大家期待的程度,要繼續努力。
(此時,腦海中在轉變想法,也在思考相應的行動計劃了)
第五步:強化新的想法
心中默念,「認可、喜愛、有價值,是要用大家需要的方式來獲得的。之所以沒被看到和認可,是因為還沒有達到大家期待的程度,要繼續努力。」
如此一來,沮喪焦慮的情緒就好轉很多,人也開始變得輕鬆些,新的行動想法開始進入腦海。之後,再碰到這樣的情景,就默念重置的信念,直到代替原有信念,用一種正向的積極的態度去應對挑戰,應對生活中時不時冒出來的情緒。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是這個信念轉換的方法。與以往我們自己打氣的方式最大的不同,是不要否定那些你聽到的真實聲音,去看到它們帶給你的正面意圖。它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你,讓你能認真地聽到那些話。先有肯定再找方法改進。
我相信,很多迴避型依戀、假性疏離的朋友們,背後都有一個過往的傷痛,曾讓你覺得無條件的愛是難擁有的,讓你覺得彼此靠近和袒露是危險的,讓你覺得擁抱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分離的開始了。
我也相信,那些善於覺察和不放過自我成長的人,已經把這個傷口揭開來看的清清楚楚,內裡是所有的不安全感和極度缺愛在作祟。
我更相信,你們在不斷地給自己打氣,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給自己提供安全感和愛才是修復創傷的途徑。
那麼,在為自己準備好「我值得」「我很好」「我愛我自己」「這不是我的錯」這些藥丸,在每次疏離和控制,壓抑和焦慮,懷疑和自責時適時服用的同時,請先對我們的內心說一句感謝和肯定。用最為真誠的方式,讓它們聽到感謝,從不需要自責的感謝。
當我們的身心,頭腦真正在一起的時候,這些藥丸才能救命。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有所觸動,和躍躍欲試。如果你喜歡,也請為我點讚、轉發和分享吧。讓我們在這一刻建立聯結,感受彼此能量場的流動,聆聽宇宙回饋的語言。
我會努力讓我的價值被看見,也期待你的喜悅閃爍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