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限制性信念
「男人最重要的是上進心」相信這句話的女士會幾經挑選選擇一位很富有上進心的男人作丈夫,可是十年後,她離婚了,原因是丈夫總是為了發展事業而冷落她!
大部分信念能夠幫助我們成長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情況,但有少部分是因為我們接受時沒有好好的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在某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會有衝突存在。
有一些信念只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具有意義,若環境變了,這些信念便失去其意義。
很多時候,遇到困擾的時候,大多數人只是堅持那些沒有效果的信念,然後不斷地埋怨別人、埋怨環境,使自己陷入困擾之中。
1) 妨礙成長的信念
「那個人會有什麼好主意?」——失去學習機會而不能有所提升
「已經這麼辛苦了,哪有時間去想明天的事。」——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滯不前
「我怎麼能跟那樣的人學習、請教?」——減少自己擁有的選擇、限制本人能力的發揮
「是他們不對,為什麼要我改變?」——把責任交給其他人事物而讓自己無能為力
「這是天意,沒有辦法!」——把原因歸為一些人類不能控制的因素
2) 身份的局限性信念
A. 「能力性」局限性信念
「我沒有能力」
B. 「可能性」局限性信念
「我沒有可能」
C. 「資格性」局限性信念
「我沒有資格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
二、改變信念的語言技巧
1) 定框法
莎士比亞名言:「事情沒有什麼不同,是思想使其兩樣。」
我們先來看屬於「埋怨」的框架——都把焦點集中在問題身上,使你的思路停留在局限
和無奈裡。
第一部分:下旋風的自困模式
先想一件近日使你有點困擾的事,然在心裡回答下面的問題:
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我會有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有多久了?
這個問題讓我哪個方面受困?
因為這問題,我哪些想做的事都不能做了?
是誰令我有這個問題的?
這個問題使我最感辛苦的是什麼時候?
想過你的回答後,注意一下你此刻內心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不自覺地運作這種框架,所以經常心情不好,無法發揮內在的能力,嚴重影響了做事的積極性、人際關係甚至自己的健康。
「我不是批評你,我是說……」(對方已經把每一句話看做批評了)「我沒有罵你,我是在……」(對方已經把每一句看做是罵了)
我們再來看「解決」框架——關注成果和行動,使我們在同樣的事情中保持一份正面的心態和力量,容易做出突破,而每次的突破又會增加我們的力量,使得下一個困難更容易處理。
第二部分:上旋風的自拔模式
你仍然想著同一件事,在心裡回答下面的問題
我想有怎樣的解決?
最快的解決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我如何才能獲知事情已經解決了?
當這事解決後,我人生的哪些事情也會得到更好的處理?
我擁有的什麼能力對這件事的解決會有幫助?
什麼人、什麼事能幫助我解決這件事呢?
我可以開始做些什麼,好使這件事早日解決?
想想你的回答,注意一下此刻內心的感覺。
有意識地應用定框法語言技巧,會令我們及來訪者建立更加積極的心態,突破困擾。
2) 破框法
在當今社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困擾,都來自於三個妨礙性的思想框架:「應該如此」、「託付心態」和「沒有辦法」。
A. 應該如此——接受事實並憑藉自己的資源做最好的配合
負面情緒的來源是你認為「事情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要提醒自己以下兩點:
a) 事情發生了,自有它發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夠知道,但我必須接受它已經發生的事實。
b) 抱怨事情不該發生時拒絕讓自己成長,而如何配合已經發生的事情製造讓自己成功快樂的機會,才是重要的。
B. 託付心態——每個人都應該照顧自己的人生,不假手他人
當婚姻或工作出現問題,自己感到迷茫,往往早就抱著「你應該照顧我」的託付心態。
託付心態來源於自我價值不足。自我價值不足便需要外面的補足和別人的遷就,若得不到這些,我們的負面情緒便會出現。
C. 沒有辦法——凡事至少有三種解決方法
某個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嘗試,只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如果答案都是Yes,請不要躊躇,馬上去做吧!這三個問題是:
a) 若有結果,對我有好處嗎?
b) 我想在短期內得到這份好處嗎?
c) 這些好處,是否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要求?
無效的行為增加了其內心的無力感,而這些行為模式受控於根深蒂固的局限性信念。
3) 換框法
A. 意義換框法——最快速、最容易
意義換框法就是找出一個負面經驗中的正面意義。它對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為有效。
例子:
因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開心。
上級挑剔,所以我工作積極,因為......這使他無從挑剔/這使我提升得更快,變得更能幹!
挑選一條你覺得最好的,然後把整句反覆地念數遍。
B. 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就是若A與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則冥想或做才能把它實現?每一條至少找出三個方法。
每天工作那麼忙,哪會有時間去學習?
C. 環境換框法
同樣的一件東西或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環境裡其價值會有所不同。找出更有利的環境,
便能改變這件東西或這個情況的價值,因而改變有關的信念。
學歷不高,不好找工作?學歷不高,在什麼環境下是容易找工作的?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前途無望了?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在什麼環境下是前途光明的?
4) 五步脫困法
第一步,困境:「我做不到X。」
我做不到不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太多的影響。
第二步,改寫「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不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太多的影響。
第三步,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YY,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因為過去我不了解自己情緒的發展過程以及一些情緒共處的方法,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不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太多的影響。
第四步,假設:「當我學會YY,我便能做到X。」
當我了解了自己情緒的發展過程以及一些情緒共處的方法,我便能做到不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太多的影響。
第五步,未來:「我要去學YY,這使我能夠做到X。」
我要學著了解自己的情緒發展過程以及掌握一些與情緒共處的方法,這使我能夠做到不受自己負面情緒的影響。
三、目標的制定
1) 目標達成的三個必須
一個目標能否成功達成,取決於三點,那就是可能性、能力和資格。
2) 有效目標的七個必須元素
用正面詞語組成
符合整體平衡
清楚明確
可以量度
自力可成
成功時有足夠的滿足感
有時間限期
3) 目標確定法
全面審查目標,只需要問自己八個問題。
A. 你想要什麼?
用一句清晰的話說出你的目標,需要包含七個元素。
B. 這個目標(價值)對你意味著什麼?
價值必須能滿足來訪者的一些深層需要。
C. 當你達到目標時,你如何會知道?
視覺、聽覺、感覺的證據,能否使來訪者的內心有足夠的強烈反應。
D. 何時、何地、與何人一起,你想得到那結果?
澄清目標的環境條件。
E. 那結果將怎樣影響你人生的其他方面?
詢問好的和不好的影響,「對你重要的人裡,會有誰不支持這個目標嗎?」「你的內心是
否完全支持這個目標,或者有一部分是不支持的?」
F. 為什麼今天之前你未能達到那個結果?
認識過去未能成功的原因,及時調整。
G. 你需要哪些資源和能力?
外在可調動的人事物以及內在的自信、勇氣、堅持等。
H. 你計劃怎樣去做?
將問題細化,「第一步應該怎樣做?」「會有什麼可能出現的阻礙嗎?」
@郭家心理姐一個一邊不吃藥對抗躁鬱症,一邊靠自己實現人生逆襲的心理諮詢師,要不要關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