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後,再無激情|INFJ自我成長

2021-01-11 亭世相

知乎上有個話題——「你會給INFJ什麼建議?」

絕大多數評論集中在兩點:

1)發展Ti和Se

2)克制Fe和Ni

對於第一條的發展Ti和Se是什麼意思呢?我把它理解為:

1)Ti即加強邏輯思維,建立心智模型,挖掘規律本質

2)Se即與外部世界碰撞,處理現實事務

這兩點,說來容易,實踐起來真心困難。畢竟,對於INFJ來講,Ti和Se是處於弱勢的三四功能,和用慣了的主導功能Ni和輔助功能Fe相比,如同讓右利手換成左手握筆握筷一般不適應。

然而,INFJ現實中大部分的問題恰恰來源於其弱勢功能的缺陷,這就意味著要成長,就不得不面對和完善之。

也難怪,建議裡首當其衝的就是發展Ti功能。

壹.

Ti是什麼呢?這個得問隔壁INTP。INTP的主導功能Ti,似乎是一種能夠迅速通過觀察記錄和信息整理,建立起一整套有關知識、概念、事物、技能間點對點的邏輯脈絡,從而形成對世界整體的、連貫的認知的功能。

簡言之,Ti就像是我們內部世界建立起來的「心智模型」。

所謂心智模型,是個體為了了解和解釋經驗,所建構的知識結構。這一結構可以通過練習和知識聯結,在大腦中形成彼此相關的,能快速提取的,用於處理複雜問題的理論和技能模型,它們被牢牢記住並熟練應用。

例如,當側方停車和換擋時,需要觀察什麼,如何操作,就是一套與駕車相關的心智模型。

除技能模型外,知識結構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型也有很多。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有項目管理中的SWOT分析、企業管理中的SMART原則、市場營銷的4P/4C/4R/4V理論、企業目標的PEST模型、思維方式中的5W2H模型等等,數不勝數。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在使用模型分析和處理問題。對於決策時偏好理性的T型人來講,TA們的模型更加多。因為那是客觀的、可量化的、有數據支撐的。這些是理性偏好的人信賴的工具,帶來安全、可控、效率之感。

而對於主觀性較強的F情感型人呢?TA們理性的部分似乎被遺忘在了小角落,蒙上了一層灰。但凡事都有利弊,情感型的人做決策時最先考慮的是價值觀,因而常能感受到瞬時點亮的激情和熱血澎湃,在憧憬中行事,鬥志高揚,無畏碰壁。

貳.

碰壁無所謂,能在碰壁中反省和總結就是寶貴。這個寶貴之物,於我而言是八個字:發展Ti,刻不容緩。

而在使用工具發展Ti的過程中,有一個工具我很喜歡,這個工具是「曼陀羅思考法」。它可以讓我們針對自己的一個實際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和定義。

這個工具是這麼使用的:

1、在空白紙張或思維導圖界面中間寫下你要思考的問題(比如要不要全額買房)

2、左右兩邊儘可能詳細全面列出這樣做的好處和壞處

3、上方寫出興趣點,即羅列的好處中最重要的幾項

4、下方寫出期望結果,即願景,期望中的結果和收益

5、左下寫出其他結果,即未按預期發展會有哪些結果的可能的損失

6、右下寫出長期結果,即如果這樣做,幾年後來看會有什麼影響

7、左上寫出逆向影響,即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得到什麼,考慮機會成本

8、右上寫出替代方式,即如果不這樣做,可以用什麼方式代替得到相似的結果

比如這樣:

在曼陀羅思考法中,這8個問題,實際上是在強迫我們的思維進行4次轉變。其中,

1)優點&缺點是對「問題本身」的客觀思考

2)興趣點&期望結果是對「我和問題關係」的思考;在所有優點裡我最關注的是什麼?以及我想像中的美好圖景是什麼樣的。

3)其他結果&長期結果是對「認知盲點」的思考。除去期望結果,它還可能變成什麼樣?長期來看,它還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4)逆向影響&替代方式是把問題「反過來看」的思考。如果不這麼做會有什麼好處壞處?我為實現相同的興趣點,還可以採取什麼做法?

在這個思考過程中,我們的思維經歷了從事件本身考慮→從自身出發考慮→站在事件之外考慮→站在事件反面考慮這樣4次轉變,對自己困擾的問題能有一個更全面的審視和理解。

這其中有幾個格子特別有用:

興趣點:

這個格子的設置,是讓我們看清內心真實的想法:在這麼多好處裡,我真正關注的是什麼?

期望結果:

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把想要的興趣點具體化,把模糊的「夢想」變得明確清晰。

長期結果:

它可以幫我們把目光放遠,看到三五年、十年後的生活可能有什麼樣的改變。

替代方式:

這個格子的目的,是讓我們跳出「把手段當作目標」的思維陷阱,幫助我們站在問題的反面進行思考:這些方式是要達成什麼目的?排除這些方法,我還能如何實現想要的興趣點?

比如這樣:

叄.

當我使用這個模型,在思考和書寫中有如下感受:

1)在寫好處、興趣點和期望結果時,我感到心情愉悅充滿希望;在寫壞處、其他結果和長期結果時,由於要面對實際和潛在的風險,我的心情是害怕擔憂的;而在寫逆向影響和替代方式時,我能儘量做到客觀審視,心情平靜。

2)在寫好處相關的內容時,更容易產生「過度樂觀」的情況,越寫越多;而在寫壞處相關的內容時,有覺察到不敢把可能的最壞的結果一一列盡,條目少於好處。

3)興趣點這一欄是把所有好處中最在意的點拎出來,匯成最終的期望願景。它使我清晰的看到自身核心信念和價值觀,也讓我聯想到,人的決策和行為大都來源於「核心信念」。

4)逆向影響和替代方式,幫助我權衡利弊,給出新的問題解決方向和可能性。

5)其他結果和長期結果的呈現,似乎並沒有特別大影響我對期望結果的渴望。這也許和我理想主義有關,但正因此,我更需要用理性工具來審視內心和客觀實際。

曼陀羅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提醒我三思而後行,多用理性思維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同時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核心信念和價值觀。但寫完之後我依然不能當機立斷做出決策。

沒錯,曼陀羅不會直接告訴我答案,它的用途是幫助我釐清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避免思維漏洞。而我也明白,沒有任何人、或是一個模型能給出我們人生中大大小小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為問題不是解決的,問題是消除的。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知道、但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或者它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而這就是曼陀羅的適用場景,它幫助我們「重構問題」。

當我們能重構問題,更好地提出問題時,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因為答案不是靠找的,答案是被塑造的。

這個答案或許一直在我們心中,無需苦苦尋覓。我們只是需要在合適的時機被磁鐵(calling)牢牢吸住。像那些個衝動的時刻裡,不必考慮過多而僅憑滿腔熱情的衝勁。

而一旦知道自己會捲入什麼困境,風險就遠大於困境本身。因為這個風險是把一切了解清楚之後,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而永遠不可能再著手去做了。

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悟,來源於和朋友的閒聊,感慨自己再也回不到從前,對於理想之物能一拍腦袋做決策時心花怒放的狀態了。對於今後任何一個新的決策,我也不會再體會到那種感覺了。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是會因一句話、一個想法,全身上下血液奔流、思維飛轉。好似迷濛的世界被點亮,憧憬的畫面一幕幕略過,激動亢奮的感覺。

是一種無知者無畏,不必考慮過多而一頭猛扎進去的感覺。

是一種被藍圖吸引,被目標激勵,全身心投入,噴發著激情的感覺。

這樣的美好體驗,我著實懷念,想必每一位情感型人也都體驗過。然而,我怕是再也不會有那種深刻的體驗了。

因為理性之後,再無激情。

我明白,這是一種喪失感。失去一部分感性,像體內的某一部分跟著消逝一般。

而人,並不喜歡這種失去的感覺,失去的東西無論好壞,它都曾陪伴過我們一段時間,也是鑄成我們的一部分。喪失、告別,都是痛苦的。但人,永遠在經歷著,這樣或短或長,失去又重塑,死去又重生的過程。

對我來講,一部分理想主義的激情褪去,一部分智識理性的快樂也在重塑。而這,也只是自我成長的一小步而已,發展T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途中也會採擷更多的曼陀羅。

這一朵,在此處,分享於你。

歡迎關注百家號作者ID:Ting_view

相關焦點

  • 作家型INFJ的寫作|INFJ自我成長
    文圖來源網絡「人們常常認為"天賦"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澆灌這些天賦的,是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尋。」同時應用於現實而舉一反三,不斷在寫作中學習和成長。總而言之,這四個字母代表的特質聯繫在一起,就使得INFJ喜歡和擅長創作性寫作,並且將其作為表達思想價值觀、完善理論研究、創建學術成果、激勵人們成長和發展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NF理想主義者角度1、NF理想主義者,天性喜歡關注人性、性格、靈修、精神、心靈等與人相關的資訊,而且至始至終都會關注。
  • INFJ自我成長|尋找可能性,接受不確定
    這種混沌感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看的展——徐鑫樺《混沌生光》中的一段介紹:人們熱衷於建立的秩序化、理性是荒誕不實的。混沌世界的無「理」才是真正世界的存在之道。有為、機心、認知,都是美的破壞者,而渾全、質樸、至淳、無為的境界,才是大全的境界,至美的境界。知性的世界清晰而死板,混沌的世界幽暗而鮮活。世人所認為的清晰世界,是真正的混亂無序。
  • 信念崩塌後的重建|INFJ自我成長(下)
    ——路易斯·塞爾努達《漫遊者》通常我們在說轉變想法,改變信念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我催眠」式洗腦——對著鏡子微笑,為自己打氣「我很好」「我很優秀」「我是最棒的」。但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呢?直接越過我們的腦意識,越過我們經年累月的習慣養成,在那些關鍵時刻,彌散掩蓋掉所有的理性想法。讓我們走在十字路口處,明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路,但偏偏不會去選擇。因為too damn hard。這大概就是道理都懂,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本源了吧。所以,有效轉換信念的步驟,第一步必須是不斷練習自我覺察的能力。
  • 淺讀榮格八維【人格篇】——INFJ型人格解讀
    Te會幫助INFJ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自我的缺點——過於重視倫理導向而忽略了切實可行的策略,幫助她們更好地貫徹並實現自我的信念與倫理,提升她們的效率與倫理戰術的可行性,幫助她們使用更宏觀理性的認知判斷功能去制定方案。
  • 感性思考掌控理性大局--記憶自我與經驗自我
    我們會記起這段回憶的閃光點(可能好或不好),然後再想起最後結束的感覺。據此就可以給出判斷了。你會選擇怎樣的站軍姿如果經歷過軍訓,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在太陽底下站立軍姿被暴曬的感覺。經驗自我與記憶自我在一次痛苦的體驗過程中,經驗自我回答的是「現在痛苦嗎」之類的問題,而記憶自我則回答的是「總體如何」之類的問題。我們只有通過記憶才能保存生活體驗,因此我們在思考生命的時候,唯一能採取的觀點來自於記憶自我。
  • 自我提升的秘密:你的認知體系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
    《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在36歲的時候突然發現到他自己幾乎什麼都不會,焦慮油然而生,他強烈地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他必須改變,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從腦科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學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他慢慢改變自己的方法和路徑,最終實現自我改變,寫下《認知覺醒》,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此書找出自我改變的方法和路徑。
  • 最實戰、全面、專業的INFJ自我修煉、INFJ興趣愛好賺錢完全指南
    42.常規障礙:為什麼INFJ的過分理想化會導致其過分感性,造成自我消耗?43.INFJ如何緩解壓力、疲憊,消除消極情緒——8個方法途徑解析;44.為什麼說安靜和獨處能帶給INFJ三種不同方式的自我充電?45.INFJ制定計劃方案時容易犯的錯誤,以及如何制定出更加完美的計劃?46.為什麼INFJ通常不喜歡S型的運動,以及S型運動如何幫助INFJ有效放鬆?
  • (一位INFJ關於文學與寫作修煉自我的思考)
    回到文學史中,我們也可發現很多詩人和作家的創作本身就是出於自我療愈的需求:從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到春上春樹、川端康成,再到榮格提出的「受傷的醫療者」命題,都值得我們從人格理論的視角去探索文學的最初功能。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也可以藉此回答「為何而寫」及針對INFJ的強項短板探討「如何來寫」。
  • 成功心理學——激情!避免帕金森定律
    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亨,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腐朽的機構,往往人員浮腫,每個人都在混日子,眼神呆滯,沒有激情!古往今來的成功之士,無不與他們的積極激情投入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可以說,激情與人生成功有著不解之緣。
  • 智慧樹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
    知到網課知到app戀愛心理與自我成長單元測試答案緒論 單元測試1、單選題: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18-25歲要解決的核心任務是A:自卑對勤奮B:同一性角色混亂C:親密對孤獨的衝突D:自我整合對失望答案: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2、判斷題: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
  • 刀郎之後再無西海,雲朵之後再無樓蘭
    9、刀郎之後再無西海
  • 新浪網:熊培雲: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礎
    之後我要去英國牛津做訪問,都特別捨不得走。因為找到了一種非常好的生活方式:每天在圖書館裡讀書、寫東西,盡情遊弋在知識的海洋裡,這種感覺真的是美妙極了。「熊培雲認為書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書的靈魂。對於一本書來說,最關鍵的是它到底在傳遞怎樣的價值觀?它有怎樣的判斷,不管是美的還是其他的力量,它總是要非常清晰。在他的廟宇他的烏託邦裡連續讀書寫作一段時間後,靈感忽至。
  • 優秀的人如何成長:從自我迭代到認知升級
    在《蘇菲的世界》之後,又繼續啃了所羅門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讀本(哲學部分),再到梯利的《西方哲學史》 —— 這本書相當艱澀難懂,因為裡面大量引用了哲學家的原文。我從初中讀到高中,花了三四年才勉勉強強把它翻了幾遍。從此,才知道,西方哲學並不像政治書裡說的那樣。隨便翻開一位哲學家,他的思想都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寶庫。這段經歷對我的幫助是巨大的。
  • 思維理性:語文教師專業成長關鍵
    3.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是語文教師成長的路徑。語文教學的實際不是由理想中的標準設定的,也不完全是有確定的選文確定的、而是由層級不同、品位不一、能力迥異的廣大語文教師的不同解讀決定的。因此,思維方式改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1.對語文課程的價值、本質作出深度思維、哲學思考。
  • 《認知覺醒》用7個切實科學的方法,重啟自我原動力,助力成長
    想勤奮,卻總是心生惰性,自我消耗?我想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擾,我也位列其中。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能得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幫助自己成長。讀完發現,確實有幫助,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覺醒,改變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周嶺,身份是作家,自媒體人,心智探索者。她之前是在平凡庸碌中迷茫的生活,卻在36歲開始覺醒,主動學習精進,戒除不良習慣,重新出發。
  • 傳統、理性及意識形態的多重變奏——傳統觀問題再探
    傳統、理性及意識形態的多重變奏——傳統觀問題再探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26日10:53 不同韋伯所看到的理性化在社會多層面拓展的早期景象,哈貝馬斯進一步的察覺到高度理性化了的系統世界對日常生活世界的侵蝕與殖民,從中也洞悉了理性消解傳統的重要機理所在。因為在哈貝馬斯看來,這個日常生活世界作為「信念的儲存庫」正是傳統寓居其中的最終的大本營。實際上,這種系統世界對生活世界的殖民與侵蝕又何嘗不是理性化的深入拓展,是繼系統世界理性化之後在日常生活世界展開的理性化進程。
  • 正直有才華的INFJ
    他們內向,很難被人了解,但是願意同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內在的自我。他們往往有一個交往深厚、持久的小規模的朋友圈,在合適的氛圍中能產生充分的個人熱情和激情。 可能存在的盲點 由於往往注意「思想」,INFJ型的人有時不切實際,會忽視需要注意的常規細節。
  • 幸福存在於思考中,需要智慧與理性,取決於感知能力而非外在條件
    幸福雖然不受掌控,但是卻源於我們的體驗感,通過理性的思考能夠獲得幸福感。幸福與的激情、情感、欲望、信仰息息相關,與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息息相關。能夠意識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動物當然也能夠感受到所謂的至樂,但是它們意識不到自己有幸擁有這樣的至樂。幸福是一種與自我意識密切相關的人類情感。
  • 日本新電影中的愛情:低欲望時代,激情與倦怠的二元對立
    不安的背後是當代人慾望的匱乏,對所居住的空間無所期待。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趨向於同質化,這些電影在東京、大阪、京都等不同城市拍攝,卻很難分辨其中的差別,即便是拍攝《你的鳥兒會唱歌》的北海道小城市函館,高速發展的經濟也將它與大城市的區別消除。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人們原本充滿著嚮往,卻陡然發現日本的各個角落都一樣,無處可逃。只能在無法獲取存在感的角落裡遊蕩,激情消耗,疲憊不堪。
  • 詳解INFJ由幼稚到成熟的性格動態發展過程
    誠然,個體的性格類型會隨著年齡呈現動態發展的趨勢,並由不平衡狀態中自我矛盾的幼稚走向充分全面發展的成熟。但INFJ之複雜之深刻,可能大多數有著INFJ傾向的人窮其一生也難達成熟巔峰。也或許,這個類型本身並無巔峰之說。01 人格類型動態發展的原理MBTI將人的思維分為四類:感覺、直覺、思維、情感,又由於內外世界之分,進一步分為八種思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