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學——激情!避免帕金森定律

2021-01-08 模糊的小屋

英國若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亨,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腐朽的機構,往往人員浮腫,每個人都在混日子,眼神呆滯,沒有激情!

古往今來的成功之士,無不與他們的積極激情投入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可以說,激情與人生成功有著不解之緣。微軟公司招聘員工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被錄用的人首先應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一位人力資源主管一語道出了內中的真相:「我們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幾張鈔票的事,它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尊嚴和責任,只有對工作擁有激情的人才會明白其中的意義。」

激情是一種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正如西點軍校將軍戴維格立森所說,「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獎賞,你必須擁有過去最偉大的開拓者所擁有的將夢想轉化為全部有價值的獻身熱情,以此來發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考察某人能否將事情做好,除了考慮才幹和能力,還要看一個人是否有激情。因為如果你有激情,幾乎就所向無敵了。要是一個人沒有能力,卻有激情,他還是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他身邊來。假如他沒有資金或設備,若他有激情說服別人,還是有人會回應他的夢想的。激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源泉。人的意志力、追求成功的激情愈強烈,成功的機率就愈大。

激情是一個人事業發展中的原動力,是一種洋溢著強大生命力的內驅力,對於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激情能夠讓人專注,使其對目標會有永無休止的追求。激情是一種執著,是對工作、對事業的鍥而不捨,始終如一。威爾斯對「費馬大定理」就有著異乎尋常的激情。那種感覺就是非常喜歡,非常激動。因為有了激情,才足以讓他堅持這麼多年而不放棄。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也有這種感覺,他認為激情是一種意識狀態,能夠鼓舞和激勵一個人,使其對自己手中的工作採取行動。所以,有了激情就有了一種奮力前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

激情是工作當中一種最為難能可貴的品質,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如同生命一樣重要。有了激情,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釋放出巨大的潛在能量,補充身體的潛質,並發展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有了激情,可以把枯燥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使自己充滿對工作的渴望,使自己產生一種對事業的狂熱追求;有了激情,我們可以獲得老闆的提拔和賞識,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做事要有激情,才不會疲倦。許多成功人士都表示,當他們對工作充滿激情時,絲毫感覺不到疲勞。一般人可能認為,成功只需要一個聰明的腦袋,但事實上,一個心理雜誌經過調査認為,對於大多數成功人士來說,聰明不是第一位的,激情和堅守才是最重要的。可見,一個人或者一個單位,只要有了激情就會有使不完的力量, 即使身處逆境,也會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激情,就是一個人保持高度的自覺,就是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激活起來,完成心中渴望的事情。激情是一種強勁的情緒,一種對人、事、 物和信仰的強烈情感。激情甚至可以改變歷史,多少偉大的愛情故事、多少歷史的巨大變革,莫不與激情息息相關。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常能調動身心的巨大潛力。它是我們面對機遇,敢於爭先,敢於探索,面對落後,敢於奮起,面對競爭,敢於創新的勇氣。它又是讓我們懷著一顆火紅熾熱的心,認真負責地去對待工作,對待事業,把心思用在工作中,把精力投向事業中的責任感。激情是活力的源泉,是生命價值的體現,更是發展自我、展現自我的催化劑。理性的激情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心血來潮,興之所至,而是來自對生活的熱愛、工作的執著、事業的忠誠。

自強不息是激情不斷迸發的動力,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加速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時代,因此,保持高昂的激情尤為重要。一個有激情的人,必然是精神煥發、積極進取的人。工作中的激情可有效激勵你達到每日的工作目標,並能重燃成功的希望,推動我們不斷前進,更上一層樓。

有了激情就有了一種信心百倍、率眾而為的人格魅力。教師若能充滿激情地備課、講課,知識便會像陽光、雨露一樣驅散學子們心裡的陰霾,滋潤其求知慾望,從而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領導若是對工作充滿激情,則有助於事業興旺發達。領導的激情是員工們積極行為的巨大動力源。它會激勵人們挖掘潛能,克服艱險、攻克難關。激情是一種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的意志力量,激情是一種燃燒生命、幹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

那麼,從現在開始,每天早上,讓我們整理好自己的心情,用更加飽滿的情緒,迎接更好的每一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每天一個心理學小知識。我是模糊。

關注我,和我一起見證心理學的神奇!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帕金森定律」?
    這裡說的「帕金森」不是帕金森疾病,而是「大企業病」、「官場病」、「組織麻痺症」的別稱。「帕金森定律」,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在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們用來解釋組織或者官場內,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以及結果。
  • SUAC交易所平臺:管理學中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1755—1824年),英國歷史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1957年,他在馬來西亞一個海濱度假時,悟出了一個定律,後來他將自己思考的結果發表在倫敦的《經濟學家》期刊上,一舉成名。歷史學界一向有史學、史才、史識之道,但作為歷史學家的帕金森先生,與自己的同行相比,更具有面對真實的勇氣和對歷史、社會的責任感。
  • 經濟學中的哲學之帕金森定律
    別著急,我們可以用帕金森定律來分析解決。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諾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書。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帕金森舉例說:當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時,一定要找比他級別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當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兩份分給C和D,自己掌握全面。C和D還要互相制約,不能和自己競爭。當C工作也累也忙時,A就要考慮給C配二名助手;為了平衡,也要給D配兩名助手,於是一個人的工作就變成七個人幹,A君的地位也隨之抬高。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墨菲定律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八篇——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內容並不複雜,道理也不深奧,用一句中國俗語解釋就是「怕什麼,來什麼」。這個定律告訴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不能忽略小概率事件發生的道理。容易犯錯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性,墨菲定律不是一個概率學問題,也不是說既然會發生就自暴自棄任由不好的事情發展。它只是提醒我們,如果一件事情還有失敗的可能性,我們一定要用盡一切方法儘可能避免其發生。
  • 帕金森定律,幫你克服拖延症
    如果你的人生沒有色彩如果你的事業屢戰屢敗如果你的身邊缺少朋友如果你的囊中一窮二白歡迎你閱讀本條之: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也可稱之為"官場病"。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現在,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已成為家庭頭等大事,而良好習慣的形成,更是家長費盡腦子在做的功課。孫阿姨家的小孫子早上起床要喊三遍,總是最後一個吃完飯。
  • 墨菲定律害了很多人?其實正確理解和應用定律,能避免問題發生!
    這是很出名的「墨菲定律」的一個現實例子。「墨菲定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和「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的墨菲定律那麼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 心理學: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定律
    知識很多,但是關於人生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才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根本,要想生活得更好,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心理學定律,它是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也是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律,了解這幾大定律,你對世界的運行也會更加明白:概率論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第二大生存定律。
  • 知道越早越好的心理學定律!
    2.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即所謂的「從眾」。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勇敢地面對自己。
  • 西方三大哲學發現之帕金森定律——自欺欺人的外部繁華及自我設限
    企業要上升更需要小心帕金森陷阱如果說墨菲定律適用於個人或者某個工作環節,那麼這期我們講的帕金森定律是公司管理層頂部無法適應自身當前崗位而造成的管理混亂。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痺病"或者"大企業病",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們轉載傳誦。
  • 懂這些心理學定律你的人生就成功一半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難以抉擇,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能讓我少犯錯誤呢,其實很多的心理學家經過了大量的實驗,總結出一些心理學的定律,這些定律不一定在每時每刻都正確,但是一定會輔助你作出正確的判斷。因為大多數是某個故事或人而記住的,所以大多數定律是以人名命名的。
  • 《人際關係心理學》:讓你人緣好到爆的五大心理學定律
    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差異,當我們懂得運用心理學定律,去掌控談話的藝術,人際交往就能遊刃有餘。《人際關係心理學》一本教我們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應用心理學讀物,本書梳理了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的言行特徵,深入分析了各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針對許多人際交往中的難題提出了簡單易學的解決方法。
  • 讀書會推薦《墨菲定律》之經營定律,帶你走進本書!
    《墨菲定律》是一本揭示人類潛在種種心理效應的心理學通俗讀物,其中最有代表的即「墨菲定律」,該書從萬千變化的生活中提煉總結了200多個經典定律,包括了管理、經濟、心理、人生、教育、事業、家庭等多個領域的經典定律、法則和效應,全方位地掃描人生全過程。下面是從該書中提煉總結了本書中經營定律的18條定律,進行一一解讀。
  • 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帕金森定律
    醫學界有一種病叫做帕金森,發病的症狀為四肢顫抖、肌肉僵直喝身體行動遲緩。那它比喻到一個組織機構,領導不善,從而導致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互相扯皮。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的一種別稱,還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
  • 成功三大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蟬定律
    關於成功,有很多定律,比較有名的就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蟬定律。這三個定律各有不同,但是卻有共同的意義: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耐住寂寞,忍住煎熬,才能厚積薄發。01荷花定律荷花,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 公務員面試中的50個原理,帕金森定律、海潮效應,開拓思維多得分
    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痺病」或者「大企業病」,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們轉載傳誦,用來解釋官場的形形色色。
  • 心理學小知識23條定律小結
    每天五篇,每篇一條心理學定律(效應)。今天我們來複習一下。沒看過前面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翻一下前面的文章。第一條,吸引力法則。由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在《The Secret秘密》一書中提出。憑藉此書於2018年被選中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創造者和巨擎人物」。第二條,首因效應。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讀研期間,她努力進入一線電視媒體實習,雖然實習期很艱辛,工作和未來都不確定,但她依然堅持。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如何巧妙戰勝拖延症:打破帕金森定律!
    這就是所謂的帕金森定律。我們人類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就是只要給我的時間越多,我就能更完美滴完成我的任務。但真相是,通常給我們的時間越充足,我們就越容易拖延。就好像我給你一天的時間去打掃房子,你肯定能夠在一天裡打掃乾淨。但是如果我給你一周的時間,你可能就不會馬上去打掃,而是留到第二天,第三天甚至是最後一天才會去做。
  • 心理學之暗示定律
    心理學上有個暗示定律:是一個人越是堅信自己假想出來的事情,就越是容易成為事實。猜忌是感情裡最傷害人的剔骨鋼刀,它在刺穿別人的同時,也刺穿猜忌者自己。王小波在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裡說,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