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前言:金線蓮,近5年經歷了從大熱到平淡的過程。但隨著家種生產技術的日益成熟,這個「神草」正經歷著從神壇走向平民化的轉變。今年前七月廈門口岸出口中藥材貨值694.3萬美元,同比增漲171%,涵蓋了金線蓮、鐵皮石斛等116個品種。其中出口金線蓮500.3萬美元,佔出口總額72.1%。
金線蓮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中藥呢?未來會如何發展?帶著疑問,我們一探這味「神奇」的中藥材。
圖1:福建金線蓮
一、概況:金線蓮來源、分布和歷史
1.1 金線蓮來源分布 蘭科金線蓮屬草本植物,別稱烏人參、金線草。金線蓮屬中陰性植物,適應於陰涼潮溼的生態環境。其垂直分布幅度較廣,國內資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境外日本、泰國、寮國、越南、印度(阿薩姆至西姆拉)、不丹至尼泊爾、孟加拉國也有分布。
目前已經規模化人工組織培養的地區有江西、浙江、福建。尤其福建,已成為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產業項目。
圖2:福建某山區剛採挖的金線蓮(商家供圖)
1.2 植株形態鑑別 金線蓮植株高一般8-20釐米,根莖細軟;葉面有光澤、墨綠色,葉背淺紅或紫紅色;葉片中央主脈線條明顯,成金黃色或黃白色。因此,從葉上表面看葉面呈墨綠色而葉脈處為呈金黃色線條,極有觀賞價值,故而得名「金線蓮」。
1.3 多重價值早已發現 金線蓮在民間傳說具有治療百病之功效,素有「藥王」之美稱。而發揮其「神奇」療效的根本原因是內在的化學成分對人體所起的藥理作用。除藥用外,它也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室內觀葉珍品。
「在福建、廣西、廣東等城市民居的陽臺、生活超市、花鳥市場都有盆栽金線蓮出現,茶葉店也賣起了金線蓮,菸酒茶葉店當名貴補品出售。」一位華南藥材市場的商家告訴筆者。
圖3:百姓家自種的金線蓮(商家供圖)
的確,在2013年前後,喝金線蓮成了華南、華東地區的一種民間流行時尚,連路邊茶葉店也都賣起了金線蓮。
圖4:金線蓮茶曾是華南沿海一種養生時尚(商家供圖)
在福建部分大型超市裡,還能看到裝在培養器皿中的金線蓮盆栽,商場導購人員會告訴你這是真的金線蓮,買回去當盆栽養幾個月,可以拿來做藥膳或泡茶。
二、發展:金線蓮市場需求的上升帶動行情上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健意識也在逐漸增強,最終導致金線蓮市場需求擴大,價格逐年飆升。2013年,相關產業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當時以福建市場最為火熱,僅福建省工商註冊進行金線蓮生產和加工的公司就有30多家。隨著高檔茶飲消費和禮品市場需求增長,金線蓮一度供不應求,這導致了它的價格逐年上漲。
據一位福建金線蓮商家馮先生介紹,2013年福建產地野生鮮貨收購(公斤價,單位下同)達3200元(折幹3萬元以上,),家種1200-1400元(折幹1.2-1.4萬元左右),瓶苗400元(折幹4000元左右)。
近年,隨著鐵皮石斛、瑪卡的神化故事落幕,商家投資炒作的熱情褪去,市場消費逐漸恢復理性。金線蓮的行情也隨之恢復到平民價。目前,福建產地行情較2013年高峰時期整體下降幅度達50%。其中廣東、福建的野生鮮貨售價1600元,江西鮮貨1400元,雲南1200元。
圖5:某品牌金線蓮養生茶產品目錄(商家供圖)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金線蓮從神壇回歸到平民呢?可從它的市場流通消費情況去尋找答案。
三、現狀:金線蓮「神化」背後 市場暗雷重重
3.1 金線蓮市場需求的背後,產能已趨飽和
上世紀90年代以前金線蓮都是野生的,由於金線蓮野生資源稀少和藥用價值高,2006年人工培育成功後,現在90%以上的金線蓮都是人工種植的。福建、浙江、江西等省相繼開展金線蓮種源保護和產品開發工作。由於人們長期大量無節制的挖掘,導致現在國內野生金線蓮資源近乎枯絕。
圖6:組培中的金線蓮(商家供圖)
組織快繁技術進行金線蓮的種苗繁育適用於金線蓮的工廠化大量育苗,獲得健康優質種苗後,一般利用溫室大棚採用設施栽培進行人工種植。
2013年金線蓮產業發展高峰時期,種苗當年售價高達6-8元一株,1畝可種植金線蓮16.65萬株,即1畝產值保守可達到99.9-133.2萬元。當年在福建、浙江、江西等沿海產地,一夜之間催生出無數的千萬富翁。金線蓮的種植熱情空前高漲。當時,國內對金線蓮的消費需求力並未出現迅猛增長的態勢。自2015年以後,因高昂的售價和過剩的產能,最終導致金線蓮行情出現斷崖式下跌。
2015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金線蓮產業發展出現瓶頸期,更多生產基地和供貨商,開始把目光轉向東南亞及歐美出口市場。
3.2 金線蓮缺乏標準,報價參差不齊
筆者通過隨機市調多地藥店、茶葉店、超市,發現金線蓮因種類、品相、產地等不同,市價相去甚遠。中藥材天地網福建福鼎信息站負責人吳老闆反映:「目前市售的金線蓮九成以上是種植的。由於缺乏行業標準,金線蓮市場「水很深」,質量也參差不齊。」
3.3 金線蓮質量差異明顯,來源混亂
金線蓮品質好壞與是否道地生長、是否是野生、培植時間及品種有很大的關係。福建金線蓮,主要集散地在邵武、武夷山、三明、泰寧這一帶,一般以林下種植為主,售價最高。廣西、廣東產的野生金線蓮市場上有售,但產量也不大,售價基本與福建貨相當。來自雲南及越南、緬甸、寮國等鄰國的野生金線蓮品質一般,價格也相對更低。越南有一種植株高、葉面大的野生金線蓮,其實屬於觀賞性金線蓮,藥用價值並不高,價格很便宜。
福建金線蓮種植戶呂先生說:「金線蓮品種有二三十種,但真正有功效的只有幾種。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辨別或找有經驗的人指導遴選。」
圖7:金線蓮茶禮盒包(商家供圖)
在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也能看到金線蓮和蟲草、燕窩等名貴補品一起出售。
四、消費:釐清金線蓮來源和品質差別,方可買得放心
4.1 金線蓮內在品質各有差異
種植金線蓮要達到一定標準才能採摘,種植時間越長品質越好。金線蓮種植至少要6個月以上,長到15到18釐米,每株4克左右才能採摘。優質金線蓮要種植1年以上。
圖8:金線蓮林下仿野生種植(商家供圖)
目前主要有組培、林下仿野生種植、大棚種植等方法,不同的種植方法,金線蓮的品質和價格也相去甚遠。
圖9:金線蓮大棚種植(商家供圖)
「有相當一部分金線蓮是從培養皿中直接拔出來晾乾出售的。」福建種植戶呂老闆說,這種方法來錢快、風險小,但是因為金線蓮品質較低也最廉價。還有的在培養皿中組培,再移到林下種植3個月以上,種植時間越久品質越好。
圖10:金線蓮組培方式(商家供圖)
水洗淨度也會影響金線蓮的價格,洗得乾淨的售價也相對較高。此外,是否施用過農藥或化肥,也是決定金線蓮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
4.2 聞香辨「金」,摻假的會有苦味
據一位福建市場經營金線蓮的楊先生介紹,幹品金線蓮不易辨別,銀線蓮假冒金線蓮較常見。金線蓮有較強的地域性,不是大宗常用的藥用植物,相比其他植物,相關部門對金線蓮的研究還不多,缺乏具體的國家標準。由於被炒作哄抬價格,金線蓮市場「水很深」。普通消費者對這種植物了解有限,而製成幹品的金線蓮外觀更不易辨認,以次充好、售假摻假現象較為普遍。
「人工種植的金線蓮和野生金線蓮在外觀形態上,種植的看起來很整齊,而野生的往往參差不齊。」楊先生說,市面上用銀線蓮冒充金線蓮的較多見,常見的偽品還有斑葉蘭、公石松等。鮮品較易辨別,比如斑葉蘭紋理沒有金絲感,葉面斑點狀花紋較多。
4.3 取下「神化」面紗,正確認知金線蓮功效和價位
金線蓮的主要功效就是清肝利溼,但近年來其功效被拓展了很多,除保肝護肝外,甚至還聲稱有抗衰、補腎、消炎、鎮痛等功效。它功效並非不可替代,白茅根等都有與其相似的保肝利溼功效。
此外,金線蓮最大的優點有兩個:一是清熱,其實清熱的藥材並不少見,像菊花茶等同樣可清熱;二是不苦,多數清熱的藥都味苦,但金線蓮味道比較容易接受。
有商家稱金線蓮可以改善亞健康,醫學上其實沒有亞健康的說法。「金線蓮雖好,但賣到上萬元純粹是炒作。即使是野生金線蓮,據研究機構檢測成分,實際功效也與普通中草藥沒什麼區別。」福鼎信息站負責人吳老闆說。一般大醫院不會賣金線蓮,因為大醫院要保證藥材品質並控制合理價格,而高品質的金線蓮價格太高。」
五、出路:金線蓮產業亂像,非標準不破
其實關於金線蓮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已有學者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但筆者認為,金線蓮無論是種植還是流通,非標準不破。
5.1 標準化進程緩慢
目前金線蓮企業雖然呈現出一定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趨勢,但多數還是粗放型經營,產業發展層次較低。其原因主要是標準化戰略進程緩慢,企業的標準化意識、標準化水平相對較低,至今未出臺統一的種植質量行業標準,未對金線蓮種植時間進行規範,導致一些不良商家直接將組培苗當商品出售,影響了區域品牌的打造與提升。
5.2 科技投入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金線蓮的規模化生產存在幾點技術問題:其一,組培苗生產培養時間較長,有效成分含量待提高等;其二,人工種植和培養的金線蓮重金屬、農殘問題依然存在超標現象。今後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研發力度,才能解決影響產業提升的技術瓶頸。
5.3 溯源體系的引入有助於金線蓮市場發展
中藥材產業發展要順應時代發展,重心仍以質量為本。如何做到?從源頭入手,即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讓企業自身可以從選種、育種、育苗、種植到採收全過程進行監管,堅守全程透明、溯源質控的原則,對產地和倉庫進行實時監控;每一批次的藥材均標記專屬身份編碼,掃碼可進行信息查詢、來源追溯、去向追蹤,從而達到責任可追究。這樣的監管體系無疑有助於金線蓮市場規範化發展。
作為「中藥材商品市場信息採集與分析、中藥材信息資訊與諮詢、中藥材商品網上交易和線下撮合」為一體的專業行業信息諮詢服務平臺——中藥材天地網,依託自身積累而來的強大信息資料庫和獨家的產地資源,目前正在積極構建可服務於全行業的溯源質控體系。
(聲明:本文觀點和立場僅代表作者個人,僅供業內交流和參考。文稿最終發布版權歸中藥材天地網所有。)
往期回顧:《重磅》第45期 李誠:從四大囤積案例,看藥市潛在危機!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