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堂「龍船仔」萬桂成:小龍舟闖出新天地

2021-01-09 東莞日報i東莞

萬桂成的工作室位於家中樓頂的一個露天陽臺上,工作室中擺放著各種製作工具和未成品的小龍舟工藝品,老舊的風扇在沙沙的旋轉,午後的陽光照耀在萬桂成專注的眼神上。「終於雕刻完最後一個龍頭!」看著活靈活現的小龍舟如同整裝待發的士兵,萬桂成長舒一口氣。今年至今,他已經完成了70多隻的小龍舟訂單。

27歲的萬桂成製作小龍舟已有8年的時間,是目前中堂最年輕的一名小龍舟製作達人。8年時間,萬桂成已經累計製作了近800條小龍舟工藝品,這些小龍舟遠銷海外,將東莞龍舟文化推廣到世界,他也在一刨一削的過程中,用小龍舟闖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至今製作近800隻小龍舟

萬桂成是中堂鎮馬瀝村人,村裡人都叫他「龍船仔」,年紀輕輕已有8年的小龍舟製作經驗。

說起與小龍舟製作的經歷,他感慨又感激。

2012年,萬桂成數控專業畢業,一開始找工作屢屢碰壁,加上家庭條件又一般,內心很迷茫。有次在朋友家中,他見到擺放著一隻小龍舟模型生動別致,精美絕倫,聽說是本地一位老師傅製作的。

當時,他心裡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平時自己也有划龍船,熱愛龍舟事業,為何不嘗試學做小龍舟?

說幹就幹,於是萬桂成買來製作工具,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鑽研起來。雖然小龍舟製作與學校時學的數控專業有點沾邊,但真正做起來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一隻小小的龍舟,由選底骨、打水平、做大旁、安龍腸、拋光、打漆等10多道工序組成,製作時間長,過程繁雜。

「一開始,我連個底骨都刨不好,總是不夠平整。」萬桂成說,當時,中堂做小龍舟工藝品的人還不多,他就跑到大船廠去學習,上網查找資料研究,慢慢摸索,不斷鑽研技藝。

幾十米長的大龍舟,按比例縮小成一米的小龍舟模型,講究耐心與細緻,稍微有點偏差,就前功盡棄。在萬桂成不斷改進位作技術,攻克疑點難點後,2014年,他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小龍舟工藝成品。

看著線條流暢,造型優美,龍頭高高翹起,船身安裝著龍旗和戰鼓的小龍舟,他成就感滿滿。萬桂成指著自己布滿老繭的手說:「每個環節都是一錘一刀雕刻出來的。」

小龍舟從2014年開始進入市場,從開始的幾隻,到2015年的150隻,萬桂成每年售出的小龍舟都在穩步提升。

據介紹,2016年後,他每年都能售出上百隻小龍舟,至今已經出售近800隻。

成立小龍舟製作工作室

「別看它們尺寸小,但五臟俱全,與大龍舟製作的繁瑣工序相比,也相差無幾。」萬桂成說,相比傳統大龍舟製作,這些小龍舟模型的製作更難,製作一隻往往需要六七天時間,工序一道不少,選材更考究,更需要專注和耐力,特別是龍頭,講究精雕細琢,更傷神。即便如此,萬桂成也是樂此不疲。

近年來,小龍舟作為禮品和收藏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小龍舟市場的逐漸興起,萬桂成邊做邊賣,因為長期的鑽研,技藝不斷精進,小龍舟從選材到成品,他都用心打磨,精雕細琢,由此名聲在外,客戶也越來越多。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並通過微信、抖音等社交平臺推廣。

翻開萬桂成的朋友圈和抖音,只見多是他工作和鍛鍊的場景,還有他製作的產品,萬桂成的抖音號有近3000粉絲,1.7萬人點讚。他告訴記者,社交媒介推廣效果還不錯,今年獲得佛山一家船廠50隻小龍舟的訂單。

中堂鎮是中國龍舟之鄉,龍舟寓意」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人文精神。受父輩的影響,萬桂成對龍舟有著深深的情懷,他不僅是一名小龍舟製作師傅,還是眾志龍舟俱樂部的一名隊員。除參賽外,他還平日還要幫助其他隊員訓練。萬桂成說,之所以製作小龍舟,也是因為對賽龍舟這項運動的喜愛,讓他一直堅持到現在。

不懈努力闖出新天地

在中堂,製作小龍舟的師傅至少有10多名。他們當中,很多是老一輩的木工、船工,因為熱衷傳統手工技藝,寄情於小龍舟的製作中。

萬桂成說,每個地方的龍舟文化有所差異,龍舟形態不一,中堂的龍舟技藝主要特點是「大頭龍」,所以,他根據市場需求而改變,甚至加入一些創新元素,因此他製作的小龍舟頗受歡迎。

今年上半年,萬桂成已經完成80多隻小龍舟訂單,產品暢銷珠三角地區,甚至北京都客人慕名訂購。

「既然做,就要用心做。」萬桂成說,小龍舟的每個細節要把控好,時間要趕得上,質量必須過關,「這是一種責任和態度,也是工匠精神。」

小小龍舟闖出一片天地,多年的埋頭苦幹得到了回報。去年,中堂鎮政府出臺龍舟發展三年規劃,對包括小龍舟製作技藝等項目進行扶持,這給萬桂成很大的鼓舞。未來,他想重新裝修工作室,希望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龍舟製作技藝,尤其是年輕人一代。

登上大龍舟是一名劃手,拿起刻刀是匠人。憑藉自身的不懈努力,萬桂成建起了新房,買上了小汽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住進寬敞明亮的房子不是終點,開上小轎車也不是終點,只有努力奮鬥才能實現夢想。」萬桂成用一雙手為人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見習記者 劉維佳 記者 袁健斌 通訊員 邱發平 文/圖

中堂宣/視頻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編者按: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2020年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開啟「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黑龍江佳木斯市富錦市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回憶40年來依靠種地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歷程時感慨萬千:「我們農民的小康生活夢想很簡單,種地容易,賣糧也容易,我們合作社的成員們基本實現了!」  通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 手機裡的小康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村裡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去城市打拼,期待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在「大哥大」亮相之後沒多久,從城裡回來幾個腰掛尋呼機的青年。各式尋呼機流行了一陣,就被翻蓋的、直板的各種非智慧型手機取代。後來,智慧型手機普及,人們的選擇更加多樣了。手機外觀變化的背後是移動通信的迭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10月12日,扎了20多年掃把的阿西木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訪金斯瑞 感受企業氛圍
    近日,南京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該系列發布會邀請中央駐寧媒體、省屬媒體、市屬媒體、網絡媒體和外宣媒體等參加,宣傳報導南京市不斷書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積極推動建設發展的濃厚輿論氛圍。
  • 2021寧夏省考申論熱點:弘揚「蒙古馬精神」,奮力「闖」出新天地!
    我們幹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這是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蒙古馬精神」。「蒙古馬精神」雖然誕生於內蒙古,但並不局限於內蒙古。全國上下都需要弘揚「蒙古馬精神」,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二、深度分析   (一)內涵   1.堅韌不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臨川多舉措發展燈芯草產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臨川多舉措發展燈芯草產業 2020-11-04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滿面愁容變成了一臉笑容
    開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全面反映我市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非凡歷程,展示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即日起,營口新聞微信公眾號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多維度、全方位、多視角展示我市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生動實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區桃花湖村:「小黃姜」迎來大豐收 姜農採收露笑顏 2020-11-24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態修復——  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  「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博湖:沙漠駱駝馱起牧民「增收致富夢」 2020-11-2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廁所雖小,展現的是鄉村振興的民生和文明;如廁事微,卻關乎農民生活的體面與尊嚴。開魯縣建華鎮大力推進全域「廁所革命」,為的就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菲老達村的蝶變 --西昌電力扶貧側記 2020年09月07日 18:33:46來源:四川新聞網涼山頻道 編輯:王飛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懌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梨樹縣:黑土地上綠色路
    7月22日下午,他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保護黑土的梨樹模式:「我們想了個辦法,把玉米秸稈還田,就像給黑土地蓋了一層被子,不僅可以防止風蝕水蝕,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稈腐爛後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土質鬆軟,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還能抗倒伏。」  「這個模式總結推廣了嗎?」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問。  「梨樹縣已經推廣了200萬畝,全省推廣了1800萬畝,計劃推廣到4000萬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徵文】磅礴的馬鹿河
    開欄的話: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幹部群眾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衝刺勝利的終點。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報告文學專欄,連續刊發我市30餘位作家從基層帶來的脫貧故事,展現人們身邊和眼中的變化。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爾山市:20年前砍樹掙錢 20年後看樹掙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爾山市:20年前砍樹掙錢 20年後看樹掙錢 2020-08-06 2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莞中堂眾鳥齊棲盡顯生態之美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王際娣 通訊員邱發平 近年來,東莞市中堂鎮全面推進水汙染治理攻堅戰、藍天保衛戰、淨土防禦戰等三大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引來白鷺、厚嘴葦鶯等眾多鳥類棲居於此,給美麗中堂增加了幾分「動態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寧夏養牛行家馬國財的小康路
    5年前,他響應政府號召回鄉創業,短短幾年間就摘掉貧困帽,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馬國財家住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這是個移民新村,由附近山區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幾個村莊合併組建。馬國財2014年遷移到這個村子,剛開始他跟村裡人學養羊,但不久就碰上瘟疫,由於缺乏應對經驗,死了100多隻羊,不但賠光了多年積蓄,還欠下不少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