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述評:「特殊通道」折射中歐抗疫合作的速度與溫度

2020-11-24 中國網

日前,中國「戰」疫以來從武漢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這趟班列因其多重「特殊意義」而備受矚目。

首先是其搭載了可解歐洲多國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燃眉之急」的防疫物資。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介紹,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發運防疫物資44.8萬件、共計1440噸,主要到達義大利、德國、西班牙、捷克、波蘭、匈牙利、荷蘭、立陶宛等國家,並以這些國家為節點,分撥到更多的歐洲國家,有力促進了國際防疫合作。

3月28日,中歐班列(武漢)X8015/6次運載50隻貨櫃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始發。據悉,這趟班列裝載的近九成貨物為武漢本地企業生產,其中有支援歐洲多國總重166.4噸的疫情防護用品。 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更重要的是,隨著疫情「震中」武漢本月順利「解封」,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向外界傳遞了中國經濟社會重回常態的積極信號。正如德國北威州交通部長於斯特所言,儘管抗擊病毒的鬥爭尚未結束,但亞歐之間的鐵路運輸重歸暢通無阻是「恢復常態的一個好兆頭」。

目前,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個國家正在逐步「解封」,令生產生活重回正軌。截至4月23日,德國三大車企中的大眾和戴姆勒已經恢復生產。

隨之而來的則是對以口罩為代表的防疫物資需求量激增。據德國官方估算,如果要使德國所有人在工作、購物和乘車時佩戴口罩,每年需要80億至120億個口罩。

特殊時期需要特殊的通道。為此,在中歐班列馬不停蹄地恢復運營之外,中德之間還在本月初開通了「空中橋梁」,以包機直飛的方式運送急需的防疫物資。德國聯邦政府專門在官網發文,對這一進展表示歡迎。

「『一帶一路』合作恢復常態對德國政府而言意義非凡。」《南德意志報》寫道,德國聯邦交通部希望和德國鐵路公司共同打造一條每周可將20至40噸口罩等防疫物資從中國運送至德國的「陸上橋梁」,與「空中橋梁」一道發揮作用。

搶運物資的爭分奪秒之外,人們更能感受到中德、中歐之間合作抗疫「打滿全場」的濃濃暖意。作為友城,杜伊斯堡在中國國內暴發疫情之初即率先向武漢捐贈防疫物品,成為第一座向中國捐贈防疫物品的德國城市。

而當疫情在歐洲暴發後,來自中國的愛心捐助和物資供應源源不斷地抵達杜伊斯堡和德國各地,成為雙方守望相助的最佳實例。

在中歐攜手抗疫過程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而隨著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一帶一路」合作將有望扮演中歐雙方下一階段穩定供應鏈、攜手復甦經濟的重要助推器。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送貨物17.4萬標箱,分別增長15%和18%(同比)。其中,3月當月,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800列,而去程班列的數量更是突破500列,兩項指標均突破單月歷史紀錄。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疫情中,中國一家企業將這句德國諺語寫在抗疫物資包裝箱上,捐贈給德方醫療機構。從馬可·波羅到裡希特霍芬,傳承千載的絲綢之路必將在中歐攜手戰勝疫情後通向更廣闊的前方。

相關焦點

  • ...列,有效助力各國抗疫和復工復產 中歐班列跑出互利共贏「加速度」
    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逆勢高質量、常態化穩定開行,有效助力沿線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有力支撐,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動力。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共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6萬多噸。
  • 中歐班列跑出互利共贏「加速度」
    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逆勢高質量、常態化穩定開行,有效助力沿線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有力支撐,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動力。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共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6萬多噸。
  • 國際述評: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抗擊新冠肺炎)國際述評: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題:從改變習慣到習慣改變——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千萬例之際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6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又遇關鍵節點。
  • 中國為全世界抗疫貢獻力量 已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實施援助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已分4批組織實施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現正在制訂第
  • 歐洲頭條丨讓「新冷戰」落空 「後疫情時代」中歐關係再出發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對義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等五國展開訪問,中歐「線下」外交正在逐步恢復正常。  此行釋放出的信號十分明確——「後疫情時代」中歐關係再出發。  患難見真情這才是真朋友  新冠疫情下,中歐之間相互幫助,成為國際抗疫合作的典範,中意關係更是經受住了疫情的檢驗。
  • 首趟中歐班列(成都至波蘭弗羅茨瓦夫)班列發出
    首趟中歐班列(成都至波蘭弗羅茨瓦夫)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成都國際鐵路港供圖首趟中歐班列(成都至波蘭弗羅茨瓦夫)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中新網成都9月6日電(陳軍德 張浪)首趟中歐班列(成都至波蘭弗羅茨瓦夫)(Schavemaker)班列滿載著顯示器、發光顯示管、電極等產品6日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出。這標誌著成都國際鐵路港發揮國際供應鏈綜合解決中心的網絡優勢,將中歐班列(成都)境外站點城市擴增至26個。
  • 江蘇在抗疫國際合作中展現道義擔當贏得讚譽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特殊形式告誡世人,人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重大危機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在9個多月的抗疫鬥爭中,江蘇廣泛深入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牢牢守住涉外疫情防控陣地,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交出了一份寫滿勇氣、力量與溫情的戰疫答卷。
  • 歷時七年35輪談判,中歐投資協定談妥了!
    在此次視頻會晤上,習近平強調,中歐投資協定將有力拉動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甦,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中歐兩大市場的重要貢獻。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詠箑30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介紹說,中歐投資協定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是一項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協定。
  • 王毅:「一帶一路」合作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暖流
    但「一帶一路」合作不僅沒有止步,反而逆勢前行,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展現出強勁韌性。2020年6月,習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發表重要致辭,提出要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甦之路、增長之路,反映了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也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指明了方向。2020年,「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疫情中相互支持,締結起團結抗疫、共同發展的「命運紐帶」。
  • 中歐間運輸全程使用卡車?它憑什麼叫板中歐班列
    在疫情強壓下,除了開行量逆勢增長的中歐班列,中歐「卡車航班」(簡稱中歐卡航)也異軍突起,成為了繼航空、海洋、鐵路之後的第四物流通道,為跨境貨運提供了有效的運力補充。一輛輛卡車在中國和歐洲的公路上日夜兼程地行駛,運送抗疫物資,助力跨境貿易復甦。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68天的難忘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廣大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
  • 外交部就中方參與疫苗國際合作進展等答問
    趙立堅:我們感謝普京總統對中國抗疫成就的積極評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在此過程中,中俄雙方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盡己所能提供幫助,相互分享抗疫經驗,合力抗擊「政治病毒」,樹立了國際抗疫合作典範。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合作抗擊疫情進一步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 中歐合作製成地球同步氣象衛星毫米波探測樣機
    中歐合作製成地球同步氣象衛星毫米波探測樣機2018-01-12 08:53 來源: 科技日報 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與歐空局聯合研製的「中歐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11日通過了中歐雙方共同組織的驗收。
  • 助力「雙循環」,中歐班列跑出「湖南加速度」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沿邊、不沿海的內陸省份湖南,中歐班列何以跑出全國領先速度?請聽觀潮君為你細細解說。化危為機,跑出「湖南加速度」▲長沙發往白俄羅斯明斯克的中歐班列。
  • 中歐歷史性聯手 籤署歷時8年協定 做出3項重大決定
    ,打造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疫情在歐洲迅速蔓延後,中國也籌集大量物資馳援歐洲各國,毫無保留地分享抗疫經驗,先後派遣多批醫療專家組深入義大利疫情最嚴重地區協助抗疫。
  • 如何應對中歐強強合作?川普歇斯底裡,留給拜登的時間也不多了
    隨著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2020年最後3天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和歐洲量大經濟體的強強合作引發了美國國內的政治辯論。川普政府貿易顧問納瓦羅也激烈反對中歐強化經貿合作關係,納瓦羅認為協議會對美國構成「地緣政治挑戰」。在納瓦羅眼中歐洲不僅是美國的傳統盟友,還是在產業創新領域對美國競爭威脅不低於中國的強勁對手。納瓦羅的期待的「聯毆抗中」的理想場景沒有出現,現在的美國反而面臨「中歐聯手向美國發起競爭」的窘境。
  • 五年開闢「五條通道」 輻射效應持續釋放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成為國際...
    5年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創新合作模式,成功開闢陸海新通道、跨境融資通道、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渝新「空中通道」、渝新人才交流通道「五條通道」,推動我國西部地區與東南亞的高水平互聯互通,成為國際合作「新範本」。
  • 中歐攜手引領全球經濟邁向更加美好未來
    受到新冠肺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合作步伐放緩。在此背景之下,中國與歐盟的合作卻愈發緊密,一系列數據充分顯示中歐經貿關係的韌性和潛力。中歐不斷深化經貿合作,有力促進了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民眾福祉,也將有力拉動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甦。  從共識到共建,中歐班列點亮前行未來。
  • 第六屆中歐生命科學論壇在天津舉行
    人民網天津11月20日電 19日,由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全歐華人專業協會聯合會、天津市科協、中歐生命科學聯盟、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共同主辦的以「交流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第六屆中歐生命科學論壇在天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