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太陽也會下雨,而且溫度竟然高達幾百萬度!

2020-12-03 中國科學技術館

Photo by M N on Unsplash

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在太陽表面上方探測到「等離子雨」,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太陽的外層大氣比太陽表面要熱得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份聲明稱,最近的觀測結果顯示,在一種以前被忽視的較小磁環中會出現日冕雨的現象。這種雨由巨大的熱等離子體液滴組成,這些熱等離子體液滴隨後將會從太陽的外層大氣(日冕)下降到太陽表面

通過安裝在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站上的高解析度望遠鏡收集的新數據顯示,日冕雨與地球上的雨比較相似——但還是有一些不同。

與地球上的雨相比,太陽上的等離子雨要熱幾百萬華氏度,此外,等離子體是一種帶電的氣體,它不像地球上的水那樣會聚集在一起,相反,根據聲明,這些等離子體會沿著太陽表面出現的磁力線或磁環運動。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附著在太陽表面磁環的等離子體溫度非常高,高達到了180多萬華氏度(100萬攝氏度)。這種超熱等離子體會使磁環膨脹,並在磁環結構的頂峰處聚集。根據該聲明,當這些等離子體冷卻時,它會凝結,隨後重力會將其沿著磁環往下拉,形成日冕雨。

此前,研究人員一直在更大的閉合磁環中尋找日冕雨的跡象,這些「更大的閉合磁環」被稱為「Helmet Streamers」,它可以從太陽表面延伸到宇宙數百萬英裡之外。研究人員之所以盯上了這些Helmet Streamers,是因為它被認為是緩慢太陽風(來自太陽的等離子體和粒子流)的一個潛在來源。

斯皮羅·安提奧喬斯(Spiro Antiochos)是這項新研究的合作者之一,也是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太陽物理學家,他在聲明中說:「這些磁環比我們想像的要小得多,所以這說明日冕的加熱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局部化一些。」

因此,研究人員在4月5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發現,為緩慢太陽風的來源,以及日冕的加熱過程提供了一些靈感。

「如果一個磁環上有日冕雨,那就意味著它底部的10%(或者比10%更少)就是日冕加熱過程發生的地方,」該研究的合著者、華盛頓特區美國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的研究生艾米麗·梅森(Emily Mason)說在聲明中說。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指出,這些等離子雨磁環的高度約為3萬英裡(4.8萬公裡),僅為研究小組最初尋找的一些Helmet Streamers高度的2%。

梅森說:「我們仍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在加熱日冕,但我們知道它一定是在這一層發生的。」

新發現還確定了較小的磁環和緩慢太陽風之間的一個可能存在的聯繫。具體來說,研究小組的觀察表明,日冕雨也可以在開放的磁力線上形成,而不是像研究人員先前認為的那樣只有在閉合的磁環上才會出現。根據聲明,這些開放磁場線的另一端通向太空,在那裡等離子體可以逃逸到太陽風中。

研究人員計劃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進一步研究小型磁環結構,帕克太陽探測器於2018年發射,目前它離太陽的距離已經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要近。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相關焦點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最外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帶電粒子輻射的能量,整體上太陽外表面輻射能量卻並沒有那麼強烈,使溫度在6000℃左右
  • 為什麼大氣層溫度高達1000多度,科學家卻說人類在這裡會被凍死?
    為什麼大氣層溫度高達1000多度,科學家卻說人類在這裡會被凍死?我們都知道海拔越高溫度就會越低,而且氧氣也會越來越稀薄,但是在高度達到了80千米後,大氣層中存在一個熱層。在這個熱層中,高度越往上升溫度就會越高,最高的地方,甚至能達到1200攝氏度以上。這樣的溫度對人體來說是致命的,但是科學家說如果人類暴露在這個熱層裡不是熱死而是會凍死,這是怎麼回事呢?快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在這個熱層中,溫度有大幅度變化的主要是在300到500千米這部分。
  • 太陽溫度高達上千度,可與普朗克溫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而太陽提供光和熱的方式,則是通過太陽自身內部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從太陽裡面逸散出來,而這些逸散出來的能量傳達到我們的地球上面。我們地球經過層層篩選之後,吸收了這些有利於我們地球的能量。也正是因為這些能量我們的地球開始煥發蓬勃的生機,首先因為這些能量中蘊含著大量的光和熱,我們的地球原本存在的冰山,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漸漸的融化,形成了水。
  • 太陽日冕為什麼溫度高達100多萬度?而太陽表面只有五千多度?
    太陽日冕高溫成因和高能粒子動量不守恆作者:韓統義眾所周知,太陽的直徑1,390,000km,太陽中心溫度約1,500萬K,太陽光球層溫度約5,800K,色球層的溫度約4,500K,從色球層到日冕層的中間還有一個過渡區,溫度約8,000K。太陽黑子的最低溫度3,500K。
  • 太陽表面會有太陽黑子,溫度高達4500度,為何仍呈現出黑色?
    在幾千年前的上古時期,就有太陽表面偶爾會「長出」黑斑的記載,現在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太陽黑子。太陽有很高的表面溫度,為何太陽黑子呈現黑色呢?這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其實,可以被人們看到的太陽光球恰恰是太陽溫度最低的部分。由於輻射與溫度緊密相連,天文學家們展開了對輻射的探索。1984年,德國物理學家維恩所做的相關實驗的結論表明:物體本身的化學構造不影響物體的輻射,在每個溫度區間的理想情況下,物體發出的輻射博的波長範圍都是確定的。物體輻射的最大波長長度與溫度成反相關。
  • 中國「人造太陽」即將面世,溫度高達2億度,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而隨著中國「人造太陽」即將面世的消息傳出,這一次全世界都被徹底震驚到了。尤其「人造太陽」那高達2億度的超高溫度,更是給全世界敲響警鐘,那就是人類的新時代在緩緩拉開序幕。 中國的「人造太陽」其實是一種模擬太陽在發光發熱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反應而製造出來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不過與太陽比起來,它所產生的能量更加龐大。
  • NASA洩密太陽的溫度只有27度?
    任何其他的化學反應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就算達到這個程度也不能持續幾十億年,據此,科學家們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太陽正在進行核聚變。---太陽真的在核聚變嗎?但是認為太陽在核聚變也有很多疑點,主流說法認為太陽的表面溫度只有6000度,對於核聚變而言6000度的溫度是個相當低的溫度了。在地球上如果要引爆一個氫彈(核聚變),需要原子彈(核裂變)瞬間產生幾百萬度的高溫來激發。
  •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太陽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整個太陽系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而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放在整個銀河系乃至於整個宇宙都是一顆很普通的恆星,但是在太陽系中,它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太陽是一顆很理想的恆星。我們都知道太陽很熱,地球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太陽散發出的光和熱,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五千多度,散發出的能量龐大,但是為什麼饒是太陽如此熱,宇宙還依舊是冰冷的呢?
  • 地球內核溫度超過太陽,高達6800度,為何我們卻毫無感覺?
    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5700度,它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溫度最高的星球,而據悉,如果將地球在一秒鐘內受到的太陽輻射進行完全轉換的話,那麼這些能量至少足夠人類使用27萬年。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太陽溫度和地球的內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地球的內核最高溫度在6800度左右,那麼,地球內核的溫度那麼高,為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毫無感覺呢?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內核的物質有關。
  • 太陽表面也下雨?真的會下,但下的是等離子體
    太陽上面也」下雨「?真的會下!但被稱為日冕雨的太陽「雨」,不同於地球雨,下的是等離子體。且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動圖中就是人類天文望遠鏡,最新拍攝的接近3個小時的太陽雨活動畫面。這些等離子體被磁場和引力主導,以大約20萬公裡的時速從太陽的外大氣層——日冕,灑向太陽。其中,一些等離子體,在日冕雨降落的過程中,會逃離太陽,成為太陽風的一部分。隨後可能會來到地球。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
    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12月27日,外媒「Phys.org」發布評論性文章稱,韓國的「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12月26日的實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已經是目前全球同類試驗中最長時間的記錄。
  • 離開了太陽,地球的溫度會變成多少度?
    眾所周知地球上雖然能夠產生能量的東西有很多,比如煤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但它們最終來源都是太陽,可以說太陽是我們地球的唯一能量來源。也是因為太陽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很多人都曾經擔心過,如果太陽能量枯竭了,地球會面臨什麼樣的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果沒有太陽,地球會怎麼樣?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6500度,為何外太空還是冷的?
    大家在看一些關於太空探索的紀錄片或者其它影像資料時,對於太空的廣袤和微重力環境肯定印象十分深刻,同時也應該會對太空中的溫度差異感到些許疑惑,比如太空飛船面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達到100多攝氏度,而背向陽光的一面又低至零下100多度。
  • 臺北體感溫度高達41度 臺灣「熱」點帶你連連看
    時已立秋,但臺北卻熱出了38.5℃的今夏最高溫,體感溫度高達41度。氣象專家稱,這種「上蒸下煮」的模式還要持續幾天。熱浪之中,全臺電力吃緊,臺當局明令公務機關每天下午1時至3時禁用空調,拉閘限電的恐慌瀰漫全臺,有人形容在受「烤刑」。如果是天災大家還能共體時艱,但回望民進黨封存剛建好的「核四」電廠、保證「臺灣不缺電」的「反核」政策,令人驚覺這就是人禍,難免怨聲載道。
  • 宇宙中的高溫行星,只比太陽表面溫度低1000多攝氏度
    可能很多人會感覺恆星肯定是溫度高,而行星溫度都會比較低,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宇宙之中就存在著一個特別的星球,而這顆星球的溫度堪比恆星,表面溫度好幾千度,這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溫度最高的一顆行星。而這顆奇怪的星球,科學家將其命名為KELT-9b,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差不多是在650光年左右,屬於天鵝座的一顆看起來非常普通的行星,但是不可思議之處就在於它的表面溫度非常的高,高達4300多攝氏度。那麼為什麼它表面的溫度會如此之高呢?
  • 磁鐵在450度時就消磁了,地核溫度高達6千度,為何還有磁場?
    雖然磁鐵只能吸引少部分的金屬,但是它的這種「隔空取物」的神奇本領也足夠令人著迷,相信大家都沒少玩過。假如你是一個磁鐵的「資深玩家」,你就會發現如果把磁鐵放上火上,那麼磁鐵被火烤一會就消磁了,在這種情況下,磁鐵就吸引不了任何的金屬,這是怎麼回事呢?
  • 全球唯一年均氣溫30度的城市:全年幾乎不下雨,冬天也有25度
    根據數據顯示,這裡平均的年均氣溫高達30度,是目前全球所有炎熱城市中唯一年均溫度能達到30度的存在,而更加驚人的是,這裡的年均最高氣溫還在35度以上,年均最低氣溫也有25度,這裡的理論上最冷的時候也有25度左右的年均氣溫,歷史最低也不過11.5度,所以這裡天氣有多熱可想而知。平常這裡的氣溫還經常達到40度以上,每年6~9月幾乎都會維持很長時間的40度氣溫。
  • 太陽表面才數千度,為啥太陽大氣反而達100萬度?
    【編者按】作為常識 ,我們都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是 6 0 0 0K ,但在太陽表面附近的大氣層 ,也就是一層薄薄的過渡層內
  • 人類能登陸太陽嗎?
    人類能登陸太陽嗎?人類登陸太陽,這讓我想到了「飛蛾撲火」。我認為人類是無法登陸太陽的。對於人類來講太陽最為致命的武器就是高溫,無法讓人靠近的高溫。圖示:太陽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表面溫度非常的高。太陽上的物質不是固體,液體或者是氣體的。它是熱等離子體的。由於太陽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太陽上的物質原子核無法束縛住周圍的電子,形成了等離子體。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是5500攝氏度。太陽內部的溫度更高,可達到1500萬℃。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