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動物溝通是偽科學?關於動物溝通的各種理論和迷思解惑

2021-01-08 騰訊網

歡迎來到白娜科普,本文由【萌寵有嘉】獨家原創,禁止抄襲、洗稿和搬運等行為

隨著動物溝通發展普及,越來越多的鏟屎官通過動物溝通的方式與自己家的寵物進行溝通和交流。然而,同時也迎來動物溝通是種偽科學的質疑。就目前科學研究的成果看,暫時沒有強而有力的研究來佐證動物溝通是門偽科學

今天白娜將從動物溝通的理論集合以及動物溝通中的科學觀點進行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關於動物溝通的各種理論解析

理論一:腦電波理論

動物溝通是種腦電波傳遞信息的現象,可裝載接受或發散信息。

科學解釋:

腦電波僅能以儀器測量記錄,現今尚沒有無線傳輸或相連電波而得以互相溝通的案例。因此,動物溝通暫時不能歸類為腦電波傳遞過程。

理論二:量子科學原理

動物溝通是:一串微小粒子遠距影響另一端的粒子或與其纏結連接。

科學解釋:

量子科學主要在描述自然界物質---電子。在觀測上具有詭異的隨機性狀態,現今研究以開發量子計算機為主,而非動物溝通。

理論三:大腦松果體能力

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成分似迷幻劑)可能是人類運用心靈成像關鍵。

科學解釋:

松果體為腦中央的腺體器官,功能為調節生理時鐘。但因歷史典故與神話故事,常被塑造為人體第三隻眼、具有心靈感應能力

理論四:潛意識、超感知覺

人的潛意識中的超感知覺,可使人產生超自然感受並運用在動物溝通。

科學解釋 :

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具有能動作用,爾後有人用以解釋動物溝通。但實際上,腦與心智科學對潛意識仍在研究、了解階段,暫時並沒有明確答案。

動物溝通中的科學觀點

科學觀點01:為什麼科學無法支持動物溝通呢?

科學有沒有辦法解釋動物溝通?可能沒有辦法。

某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觀點:

現今眾多的動物溝通原理雖引用了科學理論,但有些科學的原意並非用以解釋動物溝通。就算將科學概念延伸至動物溝通,也缺乏科學方法來證實可行性。

科學是為了提供理性客觀、可供檢證的解釋或具體結果。要驗證人與動物之間是否可以彼此傳訊,至少溝通的狀態要是可以被觀察出來或是能使用儀器測量。不是感受到即可,要有辦法探測,我們才能說它存在。

教授觀點:

這並非否定超自然現象或動物溝通的言論,只是作為科學家,當面臨難以解釋的經驗現象時,應謹慎探究事實,否則只能保有存疑。

科學觀點02:人腦潛意識能力無限,與動物溝通試金石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太多事情,必須將意識放在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人們所收到的感官資料眾多,聽到、看到、有感覺的意識皆是大腦已整理過的綱要。然而,那些已接收到但大腦暫時無法處理的原始數據,即為潛意識。這些仍然可能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這並非與動物靈魂交流。

爆米花實驗:

在影片逐格中,刻意抽換一格為爆米花圖片。多數人並不會意識到圖片出現,卻可無意間提高大眾購買爆米花的意願。說明視覺上以為沒看見的畫面,卻仍可能因潛意識而影響大腦與行為。

許多具有所謂心靈感應,甚至「通靈能力」的人,可能是因為對大腦無意識下接收到的訊息、內外在刺激較為敏感。在腦內形成不同訊號與意識間有不同程度的連結,產生像是氣味、圖像或聲音等。

當周圍環境沒有變化或較為安靜的情況下,大腦便有更多空間來接收內外在對這些訊息的反應,這可能也是動物溝通多強調要靜心的原因。人們看很多東西是沒有意識的,一旦要解釋時,人們便會受到過去接收到的訊息影響,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

教授觀點:

很多時候人感覺到現象或畫面,能有正確解釋時,從科學角度來看可能是這些人多具有強烈的觀察天分。潛移默化之下接收到許多動物舉動、無意識的細節,進而讓大腦產生聯想。加上人類神經細胞當中有所謂的鏡像神經元,能幫助人同理他人、他物,轉為形成理解動物的一部分,於是能有適當的詮釋。

科學觀點03:從動物的角度來看,你的溝通可能不是真的溝通。

與動物溝通的方式眾多,選擇時下流行的「動物溝通」並非不可行。但必須要理解這是一個跨物種的交流,不能夠直接將雙方所認知的世界視為一致的。要與動物進行溝通前,更應先了解它們所理解的世界是什麼?而非過於擬人化,視同與人一樣,反可能會產生不客觀的情感投射。

藉由溝通理解動物,鏟屎官與寵物能有更多互動、產生良性循環。是因人與動物在互動過程中會分泌催產素(荷爾蒙的一種),幫助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動物更是藉由實際互動時了解人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進而給予不同的反應或調整行為模式、才達到所謂的溝通交流。

動物溝通其實是一種互相演化。動物以它們的邏輯來理解人類,用它們的方式給與反饋。而人從動物行為、互動的表現中得到反饋,進而更加尊重、理解它們。其實,作為鏟屎官並不一定要苛求在某時某地必須進行一種刻板的動物溝通,只要鏟屎官願意長時間觀察並與動物互動,鏟屎官們都可以與動物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我是白娜,關注【萌寵有嘉】獲得十六年資深鏟屎官的養寵經驗、萌寵故事和營養知識。

相關焦點

  • 動物溝通
    在我的個人意識中,動物總比人要單純,簡單我們能做的就是敞開心扉,傾聽它們的心聲。 1、什麼是動物溝通?動物溝通又叫動物傳心術,是採用心靈感應的方式來與動物們交流。心靈感應是一種直覺感知能力,與動物溝通依靠的是正我們人類原本就擁有的「直覺感知」的本能。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人與人需要溝通,這是每位父母的共識,而且良好的溝通還是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發展的基礎。但是,親子間的溝通難題依舊困擾著不少家庭,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與父母溝通起來如此困難呢?從心理學角度看,"PAC理論"能夠專業地解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思維,如果父母發現自己與孩子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那麼就需要警惕"PAC理論"所描述的心態失衡的現象,用科學的知識搭建與孩子溝通的橋梁。PAC理論:和孩子溝通困難的源頭在何處?
  • 【網絡闢謠】外媒:拆穿貌似可信實則危險的8個偽科學論點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新媒體專電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3日發表記者安赫爾·迪亞斯的一篇文章,題為《拆穿關於新冠疫情貌似可信實則危險的偽科學論點》,文章列舉了數個有關新冠病毒的偽科學論點,並做出了更正,文章摘編如下:  拆穿陰謀理論、偽科學思想和騙局絕非易事。在我們尚且了解較少的大流行病中,這樣做的難度更大。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第四,尊重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 直銷人如何運用溝通分析理論
    溝通分析理論以極大的創新精神發揚了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不是一篇小小的文章所能探討的,在這裡主要針對該理論中的PAC分析理論與大家交流分享。PAC分析理論,主要是研討了高人際交往能力和促進信息溝通的方法。
  • 大眾心理學專著《夠得著的幸福》首發,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夠得著的幸福》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知名心理專家石卉女士歷經三十年個人學習、成長、實戰、諮詢、授課的傾情之作。石老師介紹說:這套書可用於普通人的自我探索成長,也是一本教師、家長等專業助人者理論學習和實戰演練、管理者進行上下級溝通的指導手冊。上冊《探索成長路,尋覓幸福密碼》從心理學角度幫助人們認識自我、了解「冰山下」不自知的優勢、資源及影響幸福的障礙與桎梏,利用所介紹的工具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性格成因,從而改變內在環境,釋放負面情緒,療愈傷痛,實現內外和諧。
  • 隱性問題才是溝通的核心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能夠與家長開展日常溝通已屬不易,更深層次的問題,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其次,一些教師雖然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情緒態度、學習品質等有意義的行為和需要,但他們自身的專業能力還不足以分析並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有家長反映說給孩子準備了各種玩具材料,希望能發展他的各種能力,但孩子只愛玩一種玩具,家長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
  • 積極主義刑法觀下理論與實踐的溝通
    付立慶在其專著《積極主義刑法觀及其展開》的後記中特別強調了「四個自覺」,即自覺做好理論研究的創造者,自覺做好理論與實務之間的溝通者,自覺做好刑法立法的塑造者,自覺做好學術交流的對話者。應該說,付立慶的《刑法總論》在形式和內容上很明顯地體現了其一貫奉行的自覺性。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專家,他曾經提出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並根據該理論成立了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幫助人們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衝突,甚至包括國際層面的爭端。在50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他對非暴力溝通理論做了一次總結,並將其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 【最精油】費洛蒙:氣味溝通橋梁
    科學家應用分子生物學和電生理學的理論,證實即使在人類的精子中也存在由環磷酸腺苷(某種化學物質)啟動的通道和嗅覺受體,精子擁有所有辨認氣味需要的分子結構,功能如同嗅覺細胞。這個發現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是相當具有功能性的意義。在陰暗的輸卵管中,精子只能循著卵子散發的「吸引氣味」才能找到正確的路徑。
  • 大腦「情緒」演化史:從自我適應到與孩子內心溝通
    相關動物研究指出,人類不是唯一有感受的生物,動物面對危險會產生戰或逃或僵的行為和心理反應。這些反應看來非常「情緒化」。然而,在動物王國裡,哺乳類動物演化出一套複雜的溝通方式,跟同類進行內在狀態的交流,這使牠們成為一個獨特的群體。
  • 八歲大的孩子希望自己的超能力是跟動物溝通?陪孩子需要專注力
    她說她想要可以跟動物溝通,問她為什麼,那孩子說:「這樣的話,你跟媽媽忙著用電腦沒空的時候,就有人可以陪我說話了。」我很愛吃甜食,也很愛社群和短視頻。但是,無論我有多愛這些東西,它們也不會在感情上給我任何回饋。餐後過度沉浸在甜蜜的放縱裡、浪費太多時間看手機、毫無節制地沉迷手機直到凌晨兩點:這些都是我曾經做過的事,且是出於習慣、幾乎是毫無意識的行為。
  • 成年大猩猩會「嬰兒語」 與猩猩寶寶溝通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大猩猩使用「嬰兒式口吻」與小猩猩交流,這是在除了人類之外的靈長類動物中觀察到的罕見現象,這個發現有助於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早期人類是如何進行溝通和進化的。
  • 溝通不順暢的背後,父母要掌握視窗理論
    和孩子的交流會被孩子以各種方式懟回來,即使是出於好心的話也會被孩子會錯了意。這讓許多父母感覺鬱悶:為什麼自己的當初乖巧聽話的寶寶不願意去了解我的真正意思呢?其實,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老是不懂我的想法呢?不難發現,當溝通的雙方並未就溝通的內容達成一致時,雙方對於溝通都是失望的。溝通這件事也是理所應當的失敗的。
  • 揭秘海豚之間是如何溝通交流的,它們的語言竟然與人類的類似
    海豚相信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歡的一種海洋動物,尤其是現在在各個海洋館裡面會看到海豚的表演,智商比較高的海洋生物,在世界很多不同的地方都有分布,其實海豚跟鯨魚有著密切的關係。海豚絕對是一種本領非常超群,而且又特別聰明的一種海洋動物,尤其是現在通過人類的訓練之後,海豚甚至能夠做很多的高難度動作,比如說打桌球或者是跳火圈,配合訓練員做各種不同的動作,所以海豚被稱之為動物之中最聰明的動物之一。但是海豚在海洋之中跟自己的同伴究竟是如何進行溝通對話的呢?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運用「溝通視窗」:讓娃主動放大「公開象限」
    這對原本親密關係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卻在這樣子的大社會下變得越來越緊張,變得越來越疏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似乎是變得越來越淡薄。可以說現在社會上父母孩子的關係是對比較緊張的關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存在著很多矛盾以及爭端,感情也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以及爭端慢慢變得疏遠,甚至感情破裂。
  • 高情商溝通,必看5本書!
    這期小樂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好好說話」的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一本非常適合當做學習好好說話的入門書。沒有太多艱深的道理,沒有讓人看著就頭大的理論。《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你有沒遇到過這樣的事:跟上司匯報精心準備的策劃案,還沒講完,就被叫停,劈頭蓋臉說一頓。想和配偶好好溝通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對方卻不當回事。
  • 能和動物交流的人,可以與各種動物近距離交流,工作就是陪狗聊天
    許多人可能有過這樣一個夢想,那就是可以和動物交流,但現在看來不過是天方夜譚罷了,畢竟動物又不會說話怎麼可能和人們交流呢?但其實這並不是天方夜譚,現實中確實有著這樣的人,他們可以說是自帶親動物體質的人,動物緣好到爆,他們被稱為動物耳語者。
  • 5個溝通原則,3個溝通細節,讓職場溝通更高效
    第二種結果:對方礙於面子,或者同樣出於好奇,和你交換了各自的薪資信息。你們互相暴露了各自的薪資,很容易引起爭議。工資低的一方,心裡不平衡,即使確實因為自己工作量少,也依然會不平衡。畢竟,人人都有「患寡而不患均「的心理。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也許很多的家長也會這樣有的時候明明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卻對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傷害了孩子,於是孩子也漸漸的遠離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好好說話變得很難。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有研究表明:家長如果可以讀懂"冰山理論"的話,可以實現高質量的"親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