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淡的海洋,含鹽量不到海水平均值的20%,背後原因是什麼

2020-09-26 地理那些事

世界上最淡的海洋,含鹽量不到海水平均值的20%,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地球表面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二者分別佔地球總面積為29%和71%,由於地球表面絕大部分被海水覆蓋,故而人們形象地稱地球為「水球」。並且從太空俯瞰地球呈藍色,加之地球是人類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因此地球也被稱為「藍色星球」,是一顆孕育生命,充滿希望的星球。

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同樣充滿許許多多的神秘之處,其中一點就是人類的遠古祖先最早是誕生於海洋之中,經過億萬年的進化逐漸來到陸地。

但奇怪的是,從海洋進化而來的人類卻不能直接飲用海水,這是因為海水是名副其實的「液體礦產」,平均每立方米的海水中有0.0357噸的礦物質,其礦物質含量遠遠超過人體可承受值,如果大量飲用,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嚴重時還會引起中毒。

去過海邊遊玩的朋友都知道,海水的味道是苦澀的,如果不小心嗆上一口,這滋味肯定要比喝很鹹的鹽水要難受得多。但是並非所有的海域含鹽量都是一樣的,而是受不同氣候、降雨、蒸發、洋流、海域封閉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各個海域的含鹽量都不盡相同,例如紅海位於副熱帶海區,兩岸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區,不僅降雨少幾乎沒有淡水注入,而且氣溫和海水溫度高蒸發旺盛,再加之海域較為封閉,洋流方向表現為表層海水由其它海域流向紅海,水分蒸發將鹽留下,故而紅海是世界上含鹽度最高的海域,鹽度高達4.2%左右。

但是處在紅海西北直線距離約3300公裡處的波羅的海,其含鹽量卻截然相反,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一般情況下含鹽度僅僅只有0.7%~0.8%,有記錄的海面最高含鹽量也不過1%,如此算來波羅的海的含鹽度還不超過海水平均值約3.5%的1/5,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從波羅的海的地理位置、淡水匯入以及海域的封閉程度這三個方面來一探究竟!

地理位置‍‍‍‍

波羅的海位於北歐,整個海面幾乎被瑞典、芬蘭、俄羅斯(包括「飛地」加裡寧格勒)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德國、丹麥這9個國家包圍,海域面積達42萬平方公裡(比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38.64萬平方公裡的面積還要大)。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波羅的海幾乎呈三岔形被陸地環抱,僅通過西邊的厄勒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大貝爾特海峽等海峽和北海以及大西洋相通,既是歐洲北部的內海,同時也分屬大西洋的屬海和北冰洋的邊緣海。

從經緯度來看,波羅的海大致上介於東經15~23度、北緯55~65.5度之間,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區,主體部分處在西風帶的範圍內。

充足的淡水匯入

上文中講到,波羅的海大致上處在西風帶的控制範圍內,這裡不僅常年盛行西風,而且還有北大西洋暖流充足的水汽水汽供應,因此北歐地區的降水相對比較豐富,年平均降雨量在基本上在500毫米以上,局部地區降雨量可達1000毫米左右,豐富的地表徑流源源不斷注入波羅的海。

據統計,注入波羅的海的河流有250多條,年徑流量大約為4370億立方米,大約為我國長江年徑流量的一半和黃河徑流量的約8倍,大量淡水的匯入使得波羅的海裡的鹽分得到稀釋,因此海水變得很淡。

海域較為封閉‍

儘管波羅的海海域面積高達42萬平方公裡(其面積大小大致上介於我國雲南省和甘肅省之間),但其四周幾乎被陸地包圍,僅通過西邊幾個彎彎繞繞的海峽與外海相通,這種封閉的海域大大降低了波羅的海與外海間的水體交換。

而且波羅的海總貯水量達23萬億立方米(比貝加爾湖少約6000億立方米),即便是有來自於大西洋的少量含鹽度較高的海水進入波羅的海,也無法大幅提升這片海域的含鹽度。

與此同時,由于波羅的海所處的緯度較高,海水溫度較低,因此水分蒸發較少,這同樣為波羅的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鹹水水域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由於該海域含鹽度低,因此海水更容易結冰,每年11月份嚴冬到來時幾乎整個海區都會被冰所覆蓋。

此外,波羅的海是一個年輕的海,所形成時間較晚。據科學家考察發現,波羅的海大約形成於距今300萬年~1萬前的「第四紀冰期」,當覆蓋在這片區域的冰蓋融化退去之後,所形成的低洼谷底便成為波羅的海的原始海盆,在雨水的衝刷和地質作用下逐漸形成如今的波羅的海。由於形成時間較晚,故而海水含鹽度也較低。

總結

海水的含鹽度高低,實際上與這片海域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海域周邊環境等因素直接相關的,因此在分析此類問題從這些方面加以展開基本上就能得滿分。

科學視野,不同見解;關注點讚,腰纏萬貫,歡迎點評分享!

相關焦點

  • 全球最淡的海洋,含鹽量不到平均值的20%,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地球其實就是一個水球,大部分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著,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分別佔了地球表面積的29%和71%。很多太空飛行器在太空拍攝到地球的顏色呈現的是藍色的,因此地球也被稱為「藍色星球」,而且地球是截止目前的探索結果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 海水都是鹹的嗎?這可不一定,世界上最淡的海洋海水幾乎沒有鹹味
    海水是什麼味道的?相信我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海水當然是鹹的了。」即使我們從沒有喝過海水都知道海水的味道是鹹的,而且是又鹹又苦。那麼海水為什麼會又鹹又苦呢?這是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海洋的面積如此之大,那也就意味著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海洋海水中的含鹽量是不一樣的。
  • 海魚肉含鹽量高,不能用來餵食烏龜?海魚生於海水但並不鹹
    這裡面存在對海魚含鹽量的誤解,並不是所有海魚都不能餵食烏龜,要區分具體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一、海魚肉真的是含鹽的嗎?海魚是生活於海水中,以鰓呼吸、用鰭運動,大多數體表覆蓋鱗片,體內一般有鰾的海洋脊椎動物。
  • 基於海洋能的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具體而言,本文將著重討論一個有研究價值的海洋能、海水淡化、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新方案,即通過海洋能發電進行海水淡化,在獲得寶貴淡水資源的同時,進一步利用海洋能轉化的電力完成制淡副產品濃鹽水的電解制氫、制鹼工藝,從海水中直接獲取氫氣、氯氣、純鹼、燒鹼等化學製品,從而完成向大海要能源、向大海要淡水、向大海要資源的全過程
  • 世界之最——海洋之最
    海峽兩端寬中間窄,平均寬度為450千米,北端最寬處達到960千米,中部最窄處為386千米。峽內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與南端超過3000米,中部約2400米,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深度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峽內海水表面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炎熱多雨,夏季時有因氣流交匯而產生的颶風。由於水深海闊,巨型輪船可終年通航。海峽盛產龍蝦、對蝦和海參,並以其肉質鮮嫩肥美而享譽世界市場。
  • 談談為什麼要搞海水淡化
    不幸的是,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氣候變暖,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的需求量都將增加。在20世紀,人類對淡水的消耗增加了9倍,而以前由雨水自然灌溉的農作物則需要採用人工灌溉。中國有多缺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每畝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 海水會越來越鹹嗎 科學家卻在擔心海水會越來越淡
    有一首歌唱道:都說那海水又苦又鹹------。的確,孕育了地球生命的海水又苦又鹹,那是因為海水含有大量的鹽分,如果把海水中所有的鹽分都提取出來,鋪在陸地上,可得到厚153米的鹽層。那麼海水為什麼會是鹹的呢,會不會越來越鹹呢?
  • 世界八大海域之最,海洋最深11034米
    馬爾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東西長280公裡,南北寬80公裡,面積11350平方公裡,最深1355米。馬爾馬拉海雖然最小,卻是通往黑海的必經之道,在歷史上是有著重要的政治軍事戰略地位的海域。海洋最深——馬裡亞納海溝地處西北太平洋的海床,位於關島(美國海外屬地)和北馬裡亞納群島東部(美國海外屬地),有全球最深的斐查茲海淵(深度11034米)。
  • 地球上的海水是如何出現的,海水以後會越來越「鹹」嗎?
    根據照片還可以估計,每分鐘大約有20顆小彗星進入地球。如果它們的平均直徑為10米,每分鐘將有1000立方米的水進入地球,每年將達到約0.5立方米。在地球形成以來的46億年中,將有23億立方公裡的彗星水進入地球。這個數字顯然遠遠大於可用的海水總量。因此,上述觀點是否正確還有待驗證。地球上的海水為什麼是鹹的?
  • 全球最大的海底瀑布:位於海底深達3500米,一秒能流50億噸海水!
    全球最大的海底瀑布:位於海底深達3500米,一秒能流50億噸海水!世界上有著很多自然景觀,而瀑布因為它的氣勢恢宏,不僅可以讓人了解到大自然神奇的一面,也能夠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精神。科學家將測量數據的儀器沉入海底後,儀器接連遭到了破壞,經過仔細觀察這裡有大量的海水從海底的山脊的高處向海底深處傾瀉,形成了一個海底瀑布,其水流湍急程度讓人類目前還不能像觀賞其他瀑布一樣去觀賞它。從頂部航拍會發現海底突然深陷,無數的水流流入其中。深入調查之後發現這個瀑布還有著巨大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控制海洋的水溫,還可以控制鹽度,其原理也是十分的巧妙。
  • 引進海水衝灌疫區 高雄市欲打造孑孓大樂園?
    高雄市衛生局為有效控制疫情,10日引進大量海水衝灌疫情最嚴重的三民區附近溝渠,嘗試以海水來「鹹死」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斑蚊幼蟲,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結果發現埃及斑蚊幼蟲死亡率高達九成,因此宣布將擴大全市實施。此舉十分值得商榷,姑且不論已有學者指出,引進海水對環境生態造成的衝擊,我們更應該擔心的,其實是引進海水將擴大埃及斑蚊的滋生。
  • 廣東湛江村莊因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海水入侵(圖)
    世喬村許信華家水井出現輕度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和地下水過量開採,是造成濱海地區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由於局部地區海水入侵加重,導致土壤含鹽量升高,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鹽漬化。」內因地下水超採陷惡性循環一方面,海水入侵造成飲用水井越打越深,另一方面,地下水超採造成了海水入侵加劇,難解的循環已在當地成為死結到底是什麼造成海水入侵?除自然因素外,2007年湛江剛開始監測海水入侵時,就分析原因主要是「超採地下水和海岸上修建蝦池」。
  • 海水這麼鹹,海洋動物怎么喝到淡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海水可能不是。 我們知道,人類在海上航行的時候,需要供應大量的淡水,海水中的含鹽量過高,不適合飲用。那就有了一個疑問,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是怎麼讓自己補充到淡水的?海洋中的動物也需要淡水維持生命,但它們卻一生生活在鹹水中,這實在讓人有些想不通。
  • 為什麼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水不相融?
    地球上的海洋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地方,科學研究顯示,一切生命的孕育都源自大海。即使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也有許多關於海洋的未解之謎。這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還有人則認為這是由於海水中鹽分含量不同所導致的,顏色渾濁的那一側海水含鹽量高,清澈湛藍的那側含鹽量較低,而根據日本東京大學山形俊男教授的研究發現,在巴拿馬運河太平洋那側的水位要比大西洋一側的高出將近50釐米。這是由於海水的密度膨脹不一致,再加上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側處於熱帶輻合區,這裡的降雨量非常充沛,因此海水的鹽分會受到稀釋,顏色自然也就比較淡了。
  • 超級閃電為什麼會多發於海洋上?新研究表明,閃電強弱與鹽分有關
    關於閃電,一直有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超過90%的閃電發生在大陸的上空,但是發生在海洋的閃電通常會更加強烈。例如罕見的「超級閃電」,它比普通閃電的亮度要高出100或1,000倍,並且更加強大。為什麼閃電發生在海洋要比陸地更亮更強呢?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是一直爭論不休。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互不相融,形成奇景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互不相融,形成奇景大家好,很高興您能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希望小編今天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驚喜和歡樂。如果文章您還滿意,請您關注小編多多轉發文章分享一下吧!小編祝願各位看官今天有個好心情呦!!
  • 地球上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它們會越來越「鹹」嗎?
    浩瀚的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四分之三,海水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可見,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那麼,水從哪裡來?海水為什麼含鹽?未來海水會越來越多嗎?這些問題引起了廣泛的興趣。根據照片還可以估計,每分鐘大約有20顆小彗星進入地球。如果它們的平均直徑為10米,每分鐘將有1000立方米的水進入地球,每年將達到約0.5立方米。在地球形成以來的46億年中,將有23億立方公裡的彗星水進入地球。這個數字顯然遠遠大於可用的海水總量。因此,上述觀點是否正確還有待驗證。 地球上的海水為什麼是鹹的?
  • 三大湖佔了全球淡水56%,世界那麼大,其它地方才一半不到?
    先不說這種喪氣的事情,還是來了解下貝加爾湖:貝加爾湖長約為:636千米,平均寬度:48千米,面積約為:31500平方千米,總儲水量約23600立方千米,佔全球淡水資源約20%。米,是全球最深的淡水湖。三大湖泊佔了20%+20%+16%=56%的水資源,還有尼羅河,亞馬遜河,以及全球大大小小的湖泊去分剩下不到一半的淡水資源,可想而知大家都有多少比例。為什麼海水是鹹的?文末來個小貼士,海水是鹹的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是鹹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主要有氯化鈉以及少量的氯化鎂、硫酸鉀、碳酸鈣等,從哪裡來?
  • 全世界最大的內海:海水如墨汁,雙層海水,堪稱海洋的奇觀
    之所以說到這個內陸海,是這位這個海洋有特別之處。今天講的這個內陸海,就是中東地區的黑海,海水顏色較深,如同墨汁而得名。黑海的平均深度大概是一千二百七十米左右。兩千五百萬年前,黑海和地中海相連,因為板塊運動,如今,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僅僅只有一條狹長的土耳其海峽溝通著。因此,這裡的戰略地位非常高,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沿岸的眾多國家對外的重要海上航線,其中有重大的利益牽扯。
  • 為什麼湖水有的鹹有的淡
    我們都知道海水是鹹的,我們的日常飲用水是淡的,為什麼水有的鹹有的淡呢?原來各種水中都含有鹽分(礦物質),我們把含鹽量在2.47%以上的水稱為鹹水,在0.3%以下的水稱為淡水,在0.3%~2.47%之間的稱為半鹹水羊湖鹹水湖是指湖水含鹽量超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