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越簡單,越能準確預測某些氣候風險

2020-10-04 科技工作者


2007年羅德島上洪水中的一棟房屋。

為獲取更多的地球系統細節,研究人員不斷將氣候學的計算模型優化,使其越來越複雜。

但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指出:較簡單的模型能夠更好地對不確定性事件進行採樣並評估其發生概率,可能是用於風險評估的更好選擇。這一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哲學》雜誌。

該大學地球與環境系統研究所助理研究教授Casey Helgeson說:「有時候,科學工具太過複雜反而限制了我們的了解範圍。制約因素不一定是輸入模型的知識,而是數據處理的過程。」

氣候風險對規劃者、建設者、政府官員和企業都很重要。潛在氣候事件的概率與嚴重性相結合,可以確定種種問題,比如在某一地點進行建造工程是否合適。

一般來說,複雜的地球系統模型需要耗費大量運行時間。然而,對於風險評估而言,不確定事件是一個重要因素,研究人員只有通過多次運行計算模型才能發現不確定性事件。但計算運行時間是十分寶貴的,通過複雜模型計算顯然不是最優選擇。

地球與環境系統研究所助理研究教授Vivek Srikrishnan說:「我們需要複雜的模型來模擬地球系統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但也需要簡單的模型來量化風險。」

根據地球科學教授 Klaus Keller 的說法,模型的多次運行十分重要,因為許多我們關注的事件(如洪水)與預測結果不一致。它們發生的概率較低,為獲取這一概率必須多次運行模型。簡單的模型雖然不能得到細節詳盡的信息,卻可以快速運行多次,便於對罕見事件的概率進行評估。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關注點之一是模型產生的預測結果能否為決策者提供相關指導,從而幫助他們進行重要決策。因此,確定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適當模型十分重要,而相對而言,較簡單的模型更能勝任這一工作,為決策者提供更實用的觀點。

編譯:李華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哲學》

期刊編號:0031-824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simpler-climat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預測氣候風險,模型越簡單反而越準確?
    為獲取更多的地球系統細節,研究人員不斷將氣候學的計算模型優化,使其越來越複雜。但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指出:較簡單的模型能夠更好地對不確定性事件進行採樣並評估其發生概率,可能是用於風險評估的更好選擇。
  • 事情越鬧越大!全球各地出現了反常氣候,氣候變暖問題何時解決?
    而且現在事情越鬧越大了!在以前我們可能還沒有感受到全球氣候變暖是什麼樣的情況,無非也就是夏天的時候比較熱而已。但是今年我們終於感受到了全球氣候變暖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最直觀能夠感受到的就是不斷出現在全球各地的反常氣候。
  • 50年前「舊模型」準確預測全球變暖
    他們聲稱,幾十年前進行的計算機模擬並不能準確預測當前的氣候變暖,因此,公眾應該警惕新模型的預測能力。 近日,研究人員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報告稱,他們針對這些大約半世紀前的「老模型」進行了最全面的評估,結果表明,大多數氣候模型的預測是準確的。 該研究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Zeke Hausfather說:「今天氣候變暖程度與模型預測的基本一致。」
  • 30年前的全球變暖預測模型準確嗎?
    這個模型與如今的大氣環流模型相比,還是相對初級的,但仍然需要最先進的計算能力來支持運行。過去對氣候的觀測也同樣處於初級水平。衛星數據非常少,僅有氣象站收集到的信息,存在大量的數據空白,尤其是海洋上空的氣候數據。直到1986年,才第一次真正意義對全球平均氣溫變化(包括陸地和海洋區域)進行預測,我們才有可能(至少在原則上)將全球平均氣溫變化預測模型對與觀測到的數據變化進行對比。
  • 預測模型的偏倚風險考慮和PROBAST
    個人覺得可能存在以下因素:1)對象與場景:即在哪些人中和何種環境下進行健康相關預測;2)指標和測量:即使用哪些指標進行預測,如對其進行測量;3)結局的選擇:即結局的測量以及金標準的選擇是否準確;4)算法的好壞:即模型採用的算法是否精當。5)現有的工具:預測模型研究的偏倚風險和適用性評估工具PROBAST。
  • 時間跨度越長 天氣預報越不準的"魔咒"怎麼破?
    但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24小時之內的天氣狀況預報結果比較準,時間越往後,預報結果越容易出現偏差,而一個月之後的天氣狀況幾乎無法準確預測。12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牌。作為首個落戶江蘇的基礎科學中心,該項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會軍教授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共同實施。
  • 兩個預測模型比較,再教你一招IDI
    NRI主要用於在設定好的切點水平下,例如某個指標的診斷界值,或高、中、低風險劃分的界值等,來判斷和比較新、舊模型的預測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容易計算,也容易理解。因此小咖也建議大家,在進行2個疾病模型比較,或者2個指標診斷效能比較時,除了傳統的ROC曲線及其AUC,也可以同時給出NRI和IDI,更加全面多層次的展示模型的改善情況。IDI的計算其實也比較簡單,它反映的是兩個模型預測概率差距上的變化,因此是基於疾病模型對每個個體的預測概率計算所得。
  • 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構建實證分析
    【摘要】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可以從定量角度客觀準確判斷企業的財務危機程度,網絡的普及對此頗具影響。本文採用實證方法,選取了5個財務指標作為模型變量,構建了一個基於極值原理的Fisher線性判別模型,並對該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具有較好的對企業財務狀況和風險狀況進行評價預警的能力。
  • 為汛期氣候趨勢準確「把脈」――動力統計相結合季節氣候客觀預測...
    原標題:為汛期氣候趨勢準確「把脈」――動力統計相結合季節氣候客觀預測系統助力汛期氣象服務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張格苗報導8月中旬,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剛剛結束持續一個半月之久的高溫乾旱天氣,東北地區又迎來持續性降水,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告急。
  • 物理學家也在預測GDP,曾準確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
    在羅馬大學的 Luciano Pietronero 的帶領下,研究人員使用公開的出口數據預測世界各國五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他們的預測結果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準確程度平均高出 25%。經濟領域的複雜性要求在對其研究時利用來自複合體系的跨學科工具。
  • 教你用R畫列線圖(Nomogram),讓預測模型結果可視化!
    還沒來得及閱讀的小夥伴請點擊查看:    同樣是構建多因素回歸模型,往往我們另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對結局事件的發生風險進行預測,那麼是否也可以將預測模型的結果,像森林圖那樣可視化地展示出來呢?今天小咖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神奇的列線圖。
  • 利茲大學:過去是預測未來氣候的關鍵
    一種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氣候模型的開發中包括古氣候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預測未來氣候的情景並提出緩解策略。利茲大學的班傑明·米爾斯(Benjamin Mills)博士,建議,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數值模型應在評估和模型性能陳述中包括對過去氣候的模擬。
  • 利茲大學:過去是預測未來氣候的關鍵
    一種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氣候模型的開發中包括古氣候數據,可以幫助科學家預測未來氣候的情景並提出緩解策略。為了改進我們未來的氣候模型,重要的是通過重建過去的這些溫暖的氣候來測試這些模型。」 通常,氣候科學家會使用來自歷史氣象記錄的數據評估其模型,例如衛星測量值,海面溫度,風速,雲量和其他參數。然後對模型的算法進行調整和調整,直到其預測與觀測到的氣候記錄相吻合。
  • 我國氣候預測模式邁向世界先進
    每年汛期,超標洪水、水庫風險、山洪災害最易造成損失,根據雨情水情超前調配資源、部署應對,事關生命安全。農業乾旱、低溫冷害等威脅我國糧食安全,提前知悉雨溫趨勢針對性作業,關乎農民「錢袋子」。……這些工作往往要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季度部署,準確的氣候預測,是決策的重要參數。
  • 為什麼越大的動物壽命越長?能否用物理去預測壽命?
    什麼時候死亡能用物理公式表達嗎?可能現在沒有人知道,但我們可以看到廣義論中的論點。廣義論點講的是體型更大的動物壽命更長,而且運動更遠;更大的石頭能滾得更遠,而且運動更持久,海浪也是如此。就比如大象的壽命,不受外力幹擾的話,一般能活到180到200歲。
  • 樹木長得越快,壽命就越短——新研究提出全球森林碳匯或需重估
    圖片來源:《自然·通訊》在線版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8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科學家通過數據模擬,預測了森林在氣候變化條件下儲存多少碳,並意外發現樹木長得越快其壽命就越短。這一研究結果嚴重挑戰了對未來碳儲量的大部分預測,並為估算全球森林碳匯提供重要借鑑。目前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已經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
  • 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
    原標題: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這也是城市氣候不同於其他地域的最明顯特徵之一。通常認為由於城市植被覆蓋減少,使得蒸散耗熱減小是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人們也一直認為「熱島效應」的強度主要受城市結構控制,比如城市大小、建築物高度、人口密度等。
  • 婚姻中,越「小氣」的女人,越不簡單
    對此,陳樂說出了自己的秘訣:「想要抓住男人的心,讓他覺得你不簡單就行了,說白了,就是在某些事情上『小氣』一點,他就會很害怕失去你了。」陳樂說,平時和丈夫程楓相處的時候,她總是表現得很「小氣」,看到丈夫和其他異性走得很近就會吃醋,平時不會頻繁的聯繫丈夫,而且在金錢方面表現得更「小氣」,程楓常常會笑罵陳樂「摳搜搜」的。
  • 善用模型輔助決策——以準確預測疫情峰值時點舉例
    摘要: 1、核心內容:科學建模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但建模過程中勢必會遭遇參數估計等各種困難,本文通過對疫情峰值時點準確預測的案例,來詳細展示建模流程與分析思路,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絲啟示。
  • Science:預測耀斑的新物理模型
    Science:預測耀斑的新物理模型耀斑是太陽上最壯觀的爆發活動現象,可以導致劇烈的空間天氣擾動,對太空人和天基地基的技術系統帶來巨大危害。太陽耀斑會產生劇增的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而電磁輻射約8分鐘就可以到達地球,如此短的時間使得我們來不及做相應的防禦措施。因此更早的預測耀斑發生特別是大耀斑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