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日是好日》《漫長的告別》《小偷家族》《千與千尋》等多部日本電影以引進或參加國際電影節方式亮相中國大銀幕,電影另一種照見生活和人生的方式引發關注
《小偷家族》打破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傳統家庭認知,探討「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日日是好日》借日本茶道,用極致的美學理念,開啟生命的細膩體驗。
距離日本首映18年後,電影《千與千尋》日前登陸中國院線,連續六天成為票房榜冠軍。
記者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多部日本電影通過引進、影展等方式亮相我國銀幕。它們淡而有味,慢而生動,以獨特韻致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除了《千與千尋》之外,《漫長的告別》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最快被影迷「秒殺」的作品;北京電影節首場片《日日是好日》引得不少影迷在開場前一小時就趕到現場;從坎城載譽而歸的《小偷家族》中國票房喜人。
這些日本電影用舉重若輕的方式打開生活、衰老、離別甚至是死亡話題,面對人生中不可迴避的種種沉重,體現出一種詩意的超脫——坦然接受生命的給予,用平淡而又不乏儀式感的日常體驗消解痛苦與未知。就像《日日是好日》中說的那樣:「雨天聽雨,雪天賞雪,夏日感受暑熱,冬天則體悟刺骨的寒冷」,它們引導觀眾慢下來,停下來,學習欣賞當下的美好,並由此開啟內心豐沛的人生。
用細膩的情感捕捉時光流淌的靜謐之音
握不住,又不斷在為生命塑形的歲月,最無情也最有情。在時光流淌中打撈治癒感,是日式美學的重要特點。前幾年,講述鄉村少女平淡日常的電影《小森林》,用四季輪迴中的山間美味,治癒了觀眾的胃與心,傳遞出「此刻即永恆,認真過好每一天,才是抵禦時光匆匆的最佳方式」這一命題。今年大熱的《日日是好日》無疑是對這一命題的又一次精彩論證。
《日日是好日》改編自森下典子所著的《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一書。電影以女主角典子跟著武田老師學習茶道為主線,研習茶道的過程,亦是感悟藝術之美,參悟人生真諦的修行。一年四季的風物之美被影片一一呈現,武田老師那間掛著「日日是好日」橫幅的日式茶室,則如同日式侘寂美學的縮影。在授課過程中,武田老師會時不時中途停下,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梅雨之聲,日式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精神以最感性的方式走進人心;在一年一度的新春茶會上,武田老師道出了茶道中「一期一會」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相會、團聚都是「僅此一次」的體驗,因為那一刻的場景與心境不會重現。人生匆匆,時間不回頭,每一次相聚都值得珍惜。
除了對日式美學的極致呈現,《日日是好日》受到的巨大關注,也與主演樹木希林有關。這位影視作品諸多的國寶級日本女演員,去年9月去世,享年75歲,《日日是好日》正是她留給觀眾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影片中武田老師對生活的透徹認知與豁達心態正是樹木希林本人的寫照。在癌症擴散後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中,樹木希林依舊堅持自己開車趕赴片場工作。在一部記錄樹木希林人生最後時光的紀錄片中,老人曾對著鏡中的自己喃喃自語:「嗯,像模像樣,不錯。這個皺紋,我是挺喜歡的。但大家好像不喜歡。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不顯出來可惜了。」或許,《日日是好日》中的種種感悟,正是這位日本「國民奶奶」,留給後輩的贈言。
用最淡最真的儀式感詮釋「家」的意義
「家」的溫暖足以叩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門。在親人間平淡瑣碎的日常互動裡,提煉真摯細膩的感動,是日本電影的一大賣點。近年不少日影佳作,紛紛用各具特色的親情敘事,豐滿著「家」的意義。
亮相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漫長的告別》著實讓影迷拼了把手速。「他們管阿茲海默症,叫漫長的告別。他們漸漸失去記憶,一點點離開」,影片講述的正是一位老父親從失憶至離世,七年間發生的故事。因為家人的陪伴,這場本該沉重的「告別」,展現出溫暖的底色。老父親從最初愛忘事,到慢慢不認識家人與回家的路,最後連吞咽與呼吸都變得吃力的過程,真實得讓人心酸。即便如此,他心中依舊保留著關於家人的美好回憶:他會緊張地問妻子,願不願意和自己回家見父母;會在下雨天想到過去為女兒們送傘的經歷,帶著三把傘出門……就像導演中野量太說的那樣:「老年失智症可能會失去記憶,但不會失去自己的心。」
與《漫長的告別》中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情感不同,《小偷家族》探討了血緣之外的親情可能。影片中,被家人遺棄的老人、在社會底層掙扎的中年夫婦、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女、被母親的冷漠虐待的小女孩,以及被拐帶的小男孩,組成了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沒有血緣之情的一群人,卻展現出一種比家人更親密的羈絆。電影通過這段被「偷」來的家族親情,打破了「家」的傳統定義,藉此探討「家」的真正內涵。
可以說,這些包含了豐富東方文化的日本電影就像一束光,照見尋常生活和漫長人生。
那些耐人尋味的臺詞
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要重重放下。我們往往因為用力過度而造成自己與他人的負擔,所以「舉重若輕」才是用心而不過度用力的智慧表現。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後即瞭然於心。無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需要多次交會,才能點點滴滴領會,進而蛻變成嶄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體悟後,才會發覺自己所見的,不過是整體的片段而已。
——《日日是好日》
子女是沒法選擇父母的,所以自己選擇的羈絆反而更強。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
——《小偷家族》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千與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