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地球更適合生存的行星嗎?

2020-10-10 星空天文

天文學家「發現」24個「超宜居」行星。

ESO

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唯一一個有生命繁衍的星球,但是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並不一定是宇宙中最適合生命繁衍的星球。

以華盛頓州立大學Dirk Schulze-Makuch為首的一批科學家近日在《天體生物學》上刊文列舉了所謂「超宜居」行星的一些必備特點。他們認為有些行星可能擁有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繁衍的條件,而有些恆星可能比我們的太陽更適合為生命提供能量。

文章認為「超宜居」行星的年齡最好比地球略大,體積和質量最好比地球略大,表面溫度最好比地球略高,含水量最好也要比地球略多。假如這顆行星所圍繞運行的恆星壽命也比太陽略長,且比太陽略溫和,那就更好了。

Dirk Schulze-Makuch在4500多個已知的系外行星中挑選了24個他認為具備部分「超宜居」特點的系外行星。這些行星距離我們都在100光年以上,或許可以成為未來新型空間望遠鏡的研究目標。「宜居」並不意味著那裡一定有生命,只是說那裡的環境可能會有助於生命的出現和繁衍。

太陽的預期壽命大約只有100億年,而直至太陽誕生40億年後,複雜的生命形態才在地球上出現。宇宙中有許多恆星的壽命沒有這麼長,因此在它們身邊的行星上,複雜生命可能根本來不及演化出來。

研究人員認為,比太陽溫度和亮度更低、質量更小的K級矮星壽命可以長達200億至700億年,且較溫和。這些恆星周邊的行星有足夠多的時間來演化出生命,並發展出堪與地球生命相媲美的複雜生命形態。

但是如果是這樣,那麼行星就有可能因為太老而失去熱量,失去能夠為生命提供保護的磁場。

地球當前的年齡大約是45億年,研究人員認為,「超宜居」行星上生命誕生的最佳時期大概是在這顆行星誕生後50億至80億年間。而對於這些行星來說,體積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假如行星比球大10%,那麼它可能會擁有更多適合生命繁衍的陸地,但重點並不僅在於此。假如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5倍,那麼它就能將內部放射性元素衰減產生的熱量保留得更久一點,這樣磁場就能夠更長久地保留。同時更大的質量也意味著更強的引力,更強的引力意味著它的大氣層也能夠更長久地維持。

水是我們所知生命繁衍的關鍵,或許多多益善。更多的水,或許更適合以水汽和雲等形態存在。熱一點或許更好。行星表面溫度比地球稍微高個大約5攝氏度,配之以潮溼的氣候,對生命而言簡直完美。

「超宜居」行星並非「第二個地球」,而是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繁衍的世界。可惜的是,在這24個候選行星中,沒有一個能夠同時滿足所有「超宜居」條件。但是研究人員認為,「超宜居」的概念能夠讓我們反思我們對地球的認識。能夠擁有地球是我們的幸運,但地球就一定是最好的嗎?

參考
In Search for a Planet Better than Earth: Top Contenders for a Superhabitable World
https://doi.org/10.1089/ast.2019.2161

相關焦點

  • 可能已經發現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太陽系之外,至少有二十多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  研究人員在9月18日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寫道,這些行星比地球稍微古老一些、溼潤一些、溫暖一些以及稍微大一點點。所有這些因素可能意味著,其中的一些行星將成為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
  • 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太陽系之外,至少有二十多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研究人員在9月18日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寫道,這些行星比地球稍微古老一些、溼潤一些、溫暖一些以及稍微大一點點。所有這些因素可能意味著,其中的一些行星將成為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
  • 地球生命只是湊合著活,科學家確定24顆超宜居行星,更適合生存
    現在地球物種的多樣性讓人嘆為觀止,複雜的生命適應了各種地球環境。當我們提到要殖民或改造火星這樣的話題時,我們常常會想到在宇宙中還有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星球嗎?因為,這意味著其繞軌道運行的行星可能更古老,換句話說,這可以為生命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該研究團隊認為,年齡在50億到80億的行星可以很好地孕育生命。另外,比地球大10%左右的行星也更有機會存在生命,因為這意味著可能擁有更多適宜居住的土地。
  • 地球不再唯一?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大家都在想,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人類需要找一顆備用的星球,它的溫度體積質量等如果能供應人類生存是再好不過的。然而因為難度過大,一直以來都沒找到合適的星球。而美國和德國科研人員一直不懈地堅持,終於有所發現。難道地球不再唯一了?這些科學家發現了24顆宜居星球,似乎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這是怎麼回事呢?
  • 發現了距離地球6光年的新超級行星,是否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適合生命體的生存與繁殖?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的科學家。為了滿足我們的生存需要,我們一直在不停歇地向地球開採資源。在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所以我們對地球的開採似乎有點過度,導致地球環境受到各種各樣的破壞。
  • 地球並不完美?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相比地球更適合人類居住
    想必大家都聽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語,的確,生物的存活都與自然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旦環境有所變遷,許多生物也需要改變自身機制,只是為了存活下去,而存活本就是各種生命體的本能,對於人類,在探尋其他行星時,也只是為了更適合生存下去。
  • 比地球更適合生存?科學家發現24個超宜居星球
    據報導,這份研究5日發表於天體生物學期刊(Astrobiology),其第一作者、華盛頓州立大學天體生物學及星球宜居性教授馬庫奇(Dirk Schulze-Makuch)表示,「我們太聚焦在尋找與地球相似的星球,但我們可能忽略更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水是宇宙中生命的基礎,因此適於居住的星球中必須有可以維持生命的液態水。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條件需要滿足。該星球必須處於恆星適居帶中,以至於適居帶中星球表面的溫度和大氣壓力,將適合簡單生命形式的進化。距離離恆星稍近一點,水將蒸發掉,海洋將無法形成,金星便是這樣。
  • 一些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的存在
    研究人員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二十幾顆行星,其中一些行星的軌道可能比我們的太陽系都要好,它們的條件可能比我們自己的行星更適合生命。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德克·舒爾茨·馬庫奇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詳細介紹了潛在的超級宜居行星的特徵,這些行星包括那些比地球更老、更大一點、略微溫暖、可能更溼潤的行星。
  • 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必須是行星嗎?衛星和恆星可以嗎?長知識了
    隨著地球環境不斷地被破壞,很多人將眼光投在了其他行星上。那麼人類只能生存在行星上嗎?衛星和恆星難道就不可以生存嗎?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得先知道人類生存的條件是什麼。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可以說就是:液體水、氧氣還有適宜的溫度。
  • 宇宙五大奇異現象宇宙中是否有完全適合地球物種生存的行星
    而我們也更應該加快步伐去探索那可以解開我們諸多米謎題的宇宙世界,這樣做的目的也不僅只是為了更好的詮釋我的意義與造福我們的社會,而更應該是為了我們可以更有效地保留下來我們生存下去的權利。我們知道所有的都不會永存我們的地球終有一日將會在歷史長河的衝刷中不足以支持我們人類的存在。而我們更應該高瞻遠矚的為了可以保留生存的權利永遠邁動我們堅實的步伐。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借用已故的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一句名言「我們應該儘早的奔向宇宙,在地球上人類不會擁有長遠的未來。」這句話的意識也是代表了地球不會永遠都為人類提供安全的居住場所的意識。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發現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地球,是目前唯一一顆被確認存在生命的天體,在我們的常識中,只有地球適合生命居住,因為地球環境穩定,擁有四季變化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但是有科學家提出,地球可能並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進行對比篩選後發現,在銀河系中存在24顆比地球還要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地球不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了嗎?
  • 地球或不再完美?科學家發現24顆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地球生命的誕生絕非偶然,而人類要想一直延續下去,就不能把賭注全都放在一個星球上。但可惜的是,近百年的時間內,科學家一直沒能找到宜居星球。不過,人類從來沒有放棄尋找和地球相似的星球。最近,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在宇宙中發現了24個「超宜居」星球,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地球附近有24個宜居行星,其中一個比地球更適合生命
    地球可能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支持生命的行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最適合生命的行星。發表在科學雜誌《天體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24個潛在的「超宜居」行星,它們的條件可能更適合宿主生活。它們可能比地球(45億年歷史)稍大,「稍大一些,稍溫暖甚至可能更溼」。
  • 離開地球也能生活?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居住
    據人民日報報導,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廣袤無邊的宇宙中發現了24個,比地球更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這就意味著若是航天技術真的可以成熟的話,那麼人類在未來,離開地球也是能繼續生活的。其實自從人類發現太空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好奇一件事情,那就是人類究竟是不是這個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地球是不是宇宙中唯一一個特殊的行星。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不過第二個問題濤濤倒是可以非常乾脆的回答,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類地球的星球絕對有無數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子,就會形成行星。一個恆星系統就這樣生成了,可以說所有的恆星幾乎都會有行星相伴。
  • 比地球還完美的星球?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
  • 比地球還適合人類居住?這些行星真的存在嗎?
    導讀:地球作為人類的發源地,無疑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然而隨著近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對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著人類的發展甚至生存!人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 地球不再完美?有人找到20多個行星,比地球還適合人類生存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星球內的氣候和環境都比較適合人類生存,地球也是宇宙中人類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上百萬中生物生存的家。雖然宇宙是龐大的,光是銀河系就有400億顆星球左右,有部分星球的組成元素和地球類似,但是生命的存在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我們知道現在也沒有發現智慧生命,或者是被智慧生命發現和擺放。這也就是說即使組成元素和地球類似,但是環境不同也很難出現生命,地球出現生命的原因技術溫度適宜,有充足的的水分,大氣壓和空氣成分都適合人生存。
  • 比地球還完美的星球?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