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最近有了一種新的詮釋:
香港的一個渣男跑到臺灣把自己的女朋友幹掉,結果到現在全國人民都看不了NBA,炒鞋一族虧慘了。
體育行業最近引起社會熱議的新聞比較多,無論是新版「蝴蝶效應」還是NBA高管的「莫言莫語」,兩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行業背後巨大的流量。
體育產業成新貴
事實上,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觀察,體育產業確實是一塊巨型奶油蛋糕,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艾媒諮詢研究數據指出,從全球體育產業增長率情況看,美洲和歐洲體育產業2019-2021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6.0%和7.1%;而2019-2021年亞洲地區平均增長率為7.9%。
具體到運動鞋服行業。無論從全球範圍來比較還是國內市場來比較,運動鞋服的市場規模和增速都已經超過了遊戲行業。詳細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2648億元,大於2018年國內遊戲規模;從增速來看,運動鞋服也要高於遊戲行業,而且兩者之間的行業規模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
同時兼備集中型、高增長、大規模等幾大優勢,體育產業迎來發展爆發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聚焦國內市場,不斷增長和參加鍛鍊的人群同時促使了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
多次遭遇做空,市值卻逆襲2000億港元
作為行業老大,安踏乘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
10月16日,安踏體育(2020.HK)周三早盤收市前逆勢躥升,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裡程碑時刻。
其實安踏最近一年過得並不順利,幾個月內接連遭遇了殺人鯨和渾水的做空,今年7月份更是收到渾水一連5份做空報告。
但安踏本身的底氣很足,足以讓渾水鎩羽而歸。
收到渾水的做空報告後,安踏終於首次公布了收購十年的的FILA核心數據。
8月26日,安踏用一份極其強勢的半年報正式回應做空報告,並首次披露了FILA的財務數據。雖然後續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否認了回擊說,但在旁人看來這次的打臉就是幹得漂亮!半年報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安踏營收148.1億元,同比增40.3%。其中,FILA實現營收65.38億,同比增長80%,毛利46.73億,毛利率71.5%。
半年報一出,市場譁然,沽空者也只好夾著尾巴灰溜溜地消失了。
倒是股價的反應比較平淡,時間點上並沒有出現急上急下的現象。
但縱觀安踏體育今年的股價走向,增長起伏還是很明顯的。年初,安踏的股價還徘徊在30元港幣,不到十個月就完成了正式翻番。港交所數據顯示,截止10月11日,安踏體育的收盤價為70.70港幣了,總市值成功漲到了1909億以上。
這樣的增長速度放在當下的市場行情裡絕對是驚人的!
回顧歷史,安踏的高增長也是歷來有之的,近期的高光時刻出現在去年。2018年是安踏總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的一年,增幅高達44%,而在此前的十年中,安踏的平均營收增速約為20%。
已經公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今年的總營收已經達到了148億元,下半年還有即將來到的雙十一大促。在全民購物狂歡節的加成下,安踏今年的總營收也是很穩了。
瘋狂買買買,開啟全球化併購之路
在上文提到的半年報裡,吸引筆者眼球的無疑是FILA。
它的營收,它的同比增長率以及它的毛利率,可以說是高的可怕。
特別是毛利率。高達70%以上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極其少見,對比行業其他品牌可知深淺:安踏主品牌同期的毛利率是42.5%,李寧同期的毛利率是49.7%。
FILA高毛利的拉升作用明顯,安踏集團期內的毛利率也上漲1至了56.1%。可以預見的是,FILA未來將成為安踏集團的營收增長引擎,擔當起增長主力的作用。
別看現在業績秀,十年前的FILA卻是個燙手山芋。
當是時,FILA情況十分糟糕,連年虧損不說,還失去了歐洲市場。在FILA被市場普遍看衰的情況下,安踏「接盤」了,用6.5億港元收購FILA在國內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事實證明,創始人的眼光還是很獨到的。在推出一系列整合措施之後,FILA逐漸成為安踏的高端產品線,為安踏業績作出巨大的貢獻。
買了FILA以後,安踏繼續瘋狂買買買,進軍全球市場的同時也開啟了全球化併購之路。
多元化的新策略下,安踏開始走多品牌的差異化經營道路:
2015年,安踏完成對戶外休閒、登山運動品牌英國斯潘迪(Sprandi)的收購;2016年,安踏成立合資公司,開始在中國經營日本迪桑特(Descente)業務;2017年,安踏收購韓國可隆(Kolon)業務,並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經營KOLON SPORT業務。這些買的都是國內經營銷售權,也就是說安踏成為了他們的國內代理商。
多品牌群的陣容開始露出真容,產品矩陣也在逐步完善。
目前,安踏已經形成多元化的發展路線,旗下品牌囊括了運動、戶外休閒和時尚運動等多種元素,挖掘更深層次的需求以期滿足不同的消費者。
深耕細分領域,未來可期
2019年,安踏還完成了對芬蘭運動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的收購,它的旗下有始祖鳥、威爾勝、頌拓等優質高端運動品牌。
需要特別注意,與之前不同的是,收購Amer Sports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版圖計劃。
之前是買銷售經營權,這次則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收購,這也同時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國際品牌。
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表示,「如果收購完成並整合成功,Amer將成為安踏「曲線」追趕阿迪達斯、耐克兩大巨頭的一大殺器。」
而且Amer旗下多為冬季運動品牌,如果收購成功有望增強安踏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的地位和變現能力,在戶外運動領域建立自身的品牌優勢。
9月18日,新出臺的《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冰雪產業。
這樣看來,冰雪產業大概率是下一個爆發點。
而安踏,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官方體育服裝合作夥伴,在手握Amer的前提下,冬奧會或將成為其業績爆發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