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遭遇做空,市值卻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安踏靠的原來是它!

2020-12-09 金融大爆點

「蝴蝶效應」最近有了一種新的詮釋:

香港的一個渣男跑到臺灣把自己的女朋友幹掉,結果到現在全國人民都看不了NBA,炒鞋一族虧慘了。

體育行業最近引起社會熱議的新聞比較多,無論是新版「蝴蝶效應」還是NBA高管的「莫言莫語」,兩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行業背後巨大的流量。

體育產業成新貴

事實上,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觀察,體育產業確實是一塊巨型奶油蛋糕,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艾媒諮詢研究數據指出,從全球體育產業增長率情況看,美洲和歐洲體育產業2019-2021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6.0%和7.1%;而2019-2021年亞洲地區平均增長率為7.9%。

具體到運動鞋服行業。無論從全球範圍來比較還是國內市場來比較,運動鞋服的市場規模和增速都已經超過了遊戲行業。詳細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2648億元,大於2018年國內遊戲規模;從增速來看,運動鞋服也要高於遊戲行業,而且兩者之間的行業規模差距可能會越拉越大。

同時兼備集中型、高增長、大規模等幾大優勢,體育產業迎來發展爆發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聚焦國內市場,不斷增長和參加鍛鍊的人群同時促使了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體育消費市場將達到1.5萬億元。

多次遭遇做空,市值卻逆襲2000億港元

作為行業老大,安踏乘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

10月16日,安踏體育(2020.HK)周三早盤收市前逆勢躥升,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裡程碑時刻。

其實安踏最近一年過得並不順利,幾個月內接連遭遇了殺人鯨和渾水的做空,今年7月份更是收到渾水一連5份做空報告。

但安踏本身的底氣很足,足以讓渾水鎩羽而歸。

收到渾水的做空報告後,安踏終於首次公布了收購十年的的FILA核心數據。

8月26日,安踏用一份極其強勢的半年報正式回應做空報告,並首次披露了FILA的財務數據。雖然後續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否認了回擊說,但在旁人看來這次的打臉就是幹得漂亮!半年報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安踏營收148.1億元,同比增40.3%。其中,FILA實現營收65.38億,同比增長80%,毛利46.73億,毛利率71.5%。

半年報一出,市場譁然,沽空者也只好夾著尾巴灰溜溜地消失了。

△ 安踏體育,圖片來源:雪球

倒是股價的反應比較平淡,時間點上並沒有出現急上急下的現象。

但縱觀安踏體育今年的股價走向,增長起伏還是很明顯的。年初,安踏的股價還徘徊在30元港幣,不到十個月就完成了正式翻番。港交所數據顯示,截止10月11日,安踏體育的收盤價為70.70港幣了,總市值成功漲到了1909億以上。

這樣的增長速度放在當下的市場行情裡絕對是驚人的!

回顧歷史,安踏的高增長也是歷來有之的,近期的高光時刻出現在去年。2018年是安踏總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的一年,增幅高達44%,而在此前的十年中,安踏的平均營收增速約為20%。

已經公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今年的總營收已經達到了148億元,下半年還有即將來到的雙十一大促。在全民購物狂歡節的加成下,安踏今年的總營收也是很穩了。

瘋狂買買買,開啟全球化併購之路

在上文提到的半年報裡,吸引筆者眼球的無疑是FILA。

它的營收,它的同比增長率以及它的毛利率,可以說是高的可怕。

特別是毛利率。高達70%以上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極其少見,對比行業其他品牌可知深淺:安踏主品牌同期的毛利率是42.5%,李寧同期的毛利率是49.7%。

FILA高毛利的拉升作用明顯,安踏集團期內的毛利率也上漲1至了56.1%。可以預見的是,FILA未來將成為安踏集團的營收增長引擎,擔當起增長主力的作用。

別看現在業績秀,十年前的FILA卻是個燙手山芋。

當是時,FILA情況十分糟糕,連年虧損不說,還失去了歐洲市場。在FILA被市場普遍看衰的情況下,安踏「接盤」了,用6.5億港元收購FILA在國內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事實證明,創始人的眼光還是很獨到的。在推出一系列整合措施之後,FILA逐漸成為安踏的高端產品線,為安踏業績作出巨大的貢獻。

買了FILA以後,安踏繼續瘋狂買買買,進軍全球市場的同時也開啟了全球化併購之路。

多元化的新策略下,安踏開始走多品牌的差異化經營道路:

2015年,安踏完成對戶外休閒、登山運動品牌英國斯潘迪(Sprandi)的收購;2016年,安踏成立合資公司,開始在中國經營日本迪桑特(Descente)業務;2017年,安踏收購韓國可隆(Kolon)業務,並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經營KOLON SPORT業務。這些買的都是國內經營銷售權,也就是說安踏成為了他們的國內代理商。

△ 安踏產品矩陣,圖片來源:安踏體育財

多品牌群的陣容開始露出真容,產品矩陣也在逐步完善。

目前,安踏已經形成多元化的發展路線,旗下品牌囊括了運動、戶外休閒和時尚運動等多種元素,挖掘更深層次的需求以期滿足不同的消費者。

深耕細分領域,未來可期

2019年,安踏還完成了對芬蘭運動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的收購,它的旗下有始祖鳥、威爾勝、頌拓等優質高端運動品牌。

需要特別注意,與之前不同的是,收購Amer Sports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版圖計劃。

之前是買銷售經營權,這次則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收購,這也同時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國際品牌。

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表示,「如果收購完成並整合成功,Amer將成為安踏「曲線」追趕阿迪達斯、耐克兩大巨頭的一大殺器。」

而且Amer旗下多為冬季運動品牌,如果收購成功有望增強安踏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的地位和變現能力,在戶外運動領域建立自身的品牌優勢。

9月18日,新出臺的《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冰雪產業。

這樣看來,冰雪產業大概率是下一個爆發點。

而安踏,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官方體育服裝合作夥伴,在手握Amer的前提下,冬奧會或將成為其業績爆發的新增長點。

相關焦點

  • 漢能薄膜發電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
    在香港上市的全球光伏龍頭股—漢能薄膜發電(00566)的股價大幅上漲,帶動市值穩穩站立於2000億港元的新臺階,成為全球首家市值超過2000億港元的光伏企業,相當於排名第二的美國First Solar市值的4.5倍。  截至昨日收盤時,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報5.25港元,創下52周以來新高。
  • 上市7天就遭GMT「空襲」,超500億市值的中國飛鶴股價臨停!公司最新...
    來源:e公司此次做空中國飛鶴GMT Research,因常年大力做空一些中概股而成名。曾經沽空的公司有58同城、京東、中國交建、中國中藥、國藥控股、安踏、特步、361度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剛上市7個交易日的中國飛鶴(6186.HK)就被沽空機構GMT Research 出具做空報告。
  • 安踏,又遭做空,「渾水」連發兩份沽空報告 (附報告連結)
    安踏再被沽空機構做空7月8日,沽空機構渾水發布了針對安踏體育的第一篇沽空報告,稱做空安踏是因為對其財務報告以及與分銷商關係的擔憂。該報告一度引發安踏股價在當日盤中跌逾8%,午間收跌7.32%至51.25港元。午後安踏宣布下午停牌。
  • 電子菸企業思摩爾港交所上市不到一周:市值超2000億港元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樂天 7月15日報導電子菸製造商思摩爾國際(股票代碼:6969)今日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這距離其上市不到一周的時間。思摩爾是上周五在港交所上市,當時發行價為12.4港元,募資68.6億港元,若超額配股權行使,可再募資10.36億港元。包括華能信託、Prime Capital Funds在內的10位基石投資者已認購合共2.13億股發售股份,約佔全球發售股份數目的37.06%。
  • 這個中國運動品牌,市值破千億僅次於阿迪、耐克,逆襲成全球第三
    根據上市公司「安踏體育」公布的2018年財報:2018年全年,安踏實現營收241億元,同比增長44.3%,其中,歸母淨利潤達到了41.03億元,同比增長了32.8%。而伴隨著安踏業績的增長,「安踏體育」市值也在近三個月裡實現了重大突破。在2019年1月初,「安踏體育」股價約為34港元/股,市值約為930億港元。
  • 靠「買買買」撐起半邊天,安踏為何這麼牛?
    靠「買買買」撐起半邊天,安踏為何這麼牛?推薦語: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長到了21988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7.5%,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為24.6%。總規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遠遠高於同期我國GDP的增速。
  • 貴人鳥與安踏,「買」出來的反面人生
    如今,這樣的場景正在安踏、貴人鳥身上真實上演。同是「中國鞋都」晉江跑出來的運動品牌,安踏和貴人鳥先後登陸資本市場,並都曾大力進行資本運作,通過頻繁收購來尋求新的發展空間。但如今,貴人鳥深陷債務危機,賣資產求生;而安踏仍在不斷收購,謀求進一步擴張。
  • 市值破2500億美元!特斯拉做空者遭馬斯克無情調侃
    在二季度交付業績出爐後,特斯拉股價近一周快速拉升,6日收盤大漲13%,總市值突破2500億美元,穩坐全球市值最大車企的寶座。華爾街機構紛紛上調目標價,看好其二季度公司財報表現,而做空投資者損失慘重,今年以來累計損失超過150億美元。
  • 安踏為何執意收購始祖鳥?原來始祖鳥蘊藏著這樣的「黑科技」!
    謝謝◆ ◆ ◆ ◆ ◆早在2017年,安踏體育的市值就已突破千億港元,在世界範圍內成為了第三大運動品牌(僅次於耐克與阿迪達斯)。這也是國內企業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象徵,安踏如今在國際上也有著重要地位。在2018年12月,安踏以約36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戶外第一運動品牌——始祖鳥。
  • 從福建小鎮殺出來的安踏,如何做到世界第三?
    直到這時,人們才發現,一度被冠以「草根」名頭的安踏,早已脫胎換骨。上市十年,安踏營收、利潤均增長5倍以上。目前市值超950多億港元,比李寧、特步、361°市值之和的3倍還多,成為阿迪達斯、耐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體育用品公司。而在剛過去的天貓雙11,安踏電商流水首次突破10億。
  • 安井食品、紫金礦業、福耀玻璃、寧德時代、三棵樹、安踏、敏華...
    200億,7月20日,總市值突破300億元,8月3日,總市值突破400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月中旬,安踏股價跌至每股41.64港元的低點,較2019年11月歷史最高點跌去40%。此後,安踏股價波動性回歸,過去5個月總體保持上漲,如今已超過疫情前最好的水準。 截至8月17日,安踏體育股票連續5日上升,累計升幅16.12%。17日收盤,安踏體育報85港元/股,創上市新高,總市值達2258.37億港元,已超越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位列全球運動品牌市值第二位。
  • 港股沽空全揭秘:曾把首富拉下寶座、也讓投行被罰數億
    雖然其在次月的9日復牌,但復牌當天股價大跌39.83%,市值巨額蒸發。隨後,天合化工再次停牌至今,加之目前港交所對長期停牌公司的重點「關照」,其上市地位岌岌可危。而今年初,香港監管機構在調查後對天合化工當年IPO時的三家保薦人作出了巨額的罰款。首當其衝的就是瑞銀,該行因為三家公司(其中包括了天合化工)的上市保薦問題遭到3.75億港元的巨額罰單,還被吊銷牌照一年。
  • 港股沽空報告全揭秘:曾把首富拉下馬 也讓投行罰數億
    雖然其在次月9日復牌,但復牌當天股價大跌39.83%,市值巨額蒸發。隨後,天合化工再次停牌至今,加之目前港交所對長期停牌公司的重點「關照」,其上市地位岌岌可危。今年初,香港監管機構在調查後對天合化工當年IPO時的3家保薦人作出了巨額罰款。首當其衝的就是瑞銀,由於3家公司(包括天合化工)的上市保薦問題收到3.75億港元的巨額罰單,還被吊銷牌照1年。
  • 被做空12次,大牛股股價創新高后下跌30%,市值蒸發超400...
    周五,做空機構香櫞資本宣布建立了跟誰學的空頭倉位,稱跟誰學進行了「證券欺詐」,跟誰學股價隨即跳水,股價自最高點一度下跌30%,收盤跌18.82%,公司股價一日蒸發59億美元,也就是411億元人民幣。Wirecard是一家德國金融服務公司,在2018年公司市值最高達240億歐元,6月18日,Wirecard的審計安永表示無法在Wirecard的資產負債表上找到一筆19億歐元的現金,不能確認這筆款項存在,並拒絕籤核2019年財務報表,2020年6月26日,Wirecard申請破產,股價較最高位累積大跌97%。
  • 多家機構看好安踏(02020)收購始祖鳥 國際大發展可期
    港元,稱本次交易對雙方均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相信本次交易完成後安踏體育及 Amer Sports 將共同書寫新篇章,有利於雙方業績、市值及市場地位的進一步提升。國盛服飾:安踏叩響全球體育市場之門國盛給予安踏(02020)「買入」評級,目標價54.47港幣。
  • 高瓴資本重倉的百濟神州闖A股,6年虧損124億,曾遭機構做空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9月,百濟神州曾遭做空機構狙擊。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曾質疑公司造假,一度引發股價暴跌。時隔一年後,如今百濟神州向A股IPO發起衝刺。按照以往規律,若上市大概率會被市場炒作。但沒有基本面支撐,估值也難以被「故事」支撐。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阿里巴巴市值突破6萬億港元,海底撈上半年淨虧損...
    6萬億港元,內部開始隱藏「P」序列職級今日上午,香港恒生指數開盤漲0.13%,阿里巴巴高開近4%,報279.80港元,創歷史新高,港股市值突破6萬億港元,達60050.07億港元。達芙妮宣布徹底退出實體零售,五年虧損近40億港元昨天(8月25日)晚間達芙妮國際發布2020年中期財報,並表示將會徹底退出包括中國內地及臺灣市場的中高檔品牌實體零售業務。根據資料,達芙妮從2015年開始就一直在虧損,五年間共計虧損近40億港元。
  • 做空機構捲土重來:千億醫藥巨頭財務遭質疑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經歷了一場做空風暴,渾水等公司頻繁出手,包括輝山乳業、中國宏橋、瑞聲科技等在內,遭到猛烈狙擊。做空炮火震撼香江,但大多集中在內資民企,罕有國企背景的上市公司遭到做空。但是,國慶節前,有國企背景的醫藥流通巨頭——國藥控股最近卻遭到了做空機構GMT的質疑。
  • 網易港交所掛牌上市 總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
    網易此次全球發售1.71億新股,開盤價133港元,較發行價123港元上漲逾8%。截至收盤,網易上漲5.69%,收報130港元,最新總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  網易本次港股上市募集資金淨額超過200億港元,是2020年迄今為止港交所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其也成為了阿里巴巴之後第二家選擇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概股。  受疫情影響,網易的上市儀式放在了線上。
  • 大股東13億港元增持提振股價 恆大汽車市值騰飛
    12月3日,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恆大汽車獲中國恆大(3333.HK)增持2233萬股,合計6.38億港元。加上12月2日增持的2542.7萬股,恆大汽車兩日獲大股東斥資13億增持合計4775.7萬股。  受大股東增持利好,恆大汽車股價兩日累計漲幅達14%,3日收盤報價28.4港元,市值突破25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