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不再被視為異類,還要在電影中強調身份嗎

2020-12-05 中華網文化頻道

我們時常會聽到人們稱讚一部同志電影時,說出如「這並不是一部同志電影,而是一部愛情片」或是「雖然電影的確講的是兩個男人的愛情故事,是『同志故事』,但當電影完全抽離了所謂的『同志元素』,沒有身份認同沒有社會歧視,讓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和異性戀沒啥區別甚至可以完全性別替換。」

在這些讚美背後預設的標準便是:一部「同志元素」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故事甚至可以和異性戀直接互換或是沒有區別的電影,就不應該被局限在「同志電影」這一頗為有限的標籤中,而應該被廣義的稱作愛情片或是其他什麼片。並且其後的這一類標籤因為其所具有的某種普適性,而成為更加值得讚美的東西。於是,人們對《斷背山》所強調的是其中愛情的濃烈和它在漫長時間中的毫不褪色;對《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下簡稱《名字》)的讚美也大同小異。

很多人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比較,因此出現這樣相似的「稱讚」也就可想而知。並且在某一程度上,這兩部電影也有些相似之處,如它們都與一般我們所見的同志電影不同,即它所專注的並非身份認同或是社會歧視這些常見的所謂「同志元素」(如《天佑鮑比》,《驕傲》,美劇《當我們崛起時》等)。

《斷背山》劇照

在《斷背山》中,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隔絕於外界社會的,因此「斷背山」本身就是一個烏託邦般的意象,而愛情便發生於其中;在《名字》中,由於這個故事重點同樣在於六周之內的summer love,而使得許多觀眾以為它便完全未涉及那些「同志元素」。因此,這兩部電影都因為主打愛情而削弱了其他方面,但細心的觀眾依舊會從許多蛛絲馬跡,甚至是故事中的直接事件看到,整個「同志元素」始終籠罩著這兩個故事。而不僅僅只是這兩部電影,而是之前與當下的所有同志電影。

因此似乎首先需要先界定什麼是「同志電影」。很顯然,它首先是一個十分晚近的電影故事類型。紀錄片《賽璐璐壁櫃》指出,雖然好萊塢電影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已經涉及同志角色,但大都是其中的一些邊角笑料,用以打趣和嘲諷。這樣的狀況持續很久,直到隨著西方同志運動的興起,有關同志的電影才開始漸漸出現,且始終在獨立電影中積極發展,主流電影圈對此的接受卻依舊有漫長的路。(當李安導演的《斷背山》在2005年於美國公映時,不是依舊受到許多反對群體的抵制嗎?)因此,同志電影大約興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1961年,當好萊塢對同志題材依舊遮遮掩掩時,英國導演巴茲爾.迪爾登拍攝了電影《受害者》(Victim)率先打破這一「公開秘密」。而這部電影不只是第一部直接道出「同性戀」字眼的英語片,更勇敢地揭露在那個年代性取向成為被抹黑、勒索和恐懼的社會現實。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它似乎聚集了許多我們如今所謂的「同志元素」,既有主人公對於自身性取向的糾結痛苦以及緩慢的認同過程,又有社會現實對其的歧視與迫害。因此,當它成為現代同志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時,也就為「同志電影」這一類型建構了一個模式。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劇照。

所以我們可以說,當人們以這樣一個模式來看《斷背山》和《名字》這樣的電影時,就發現是如此的不相符合,因而便生出其上我們所指出的那一幕,即對於「同志電影」這一類型是否還有繼續存在價值的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同志電影發展至今的一個必然過程(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曾經被汙名群體逐漸走出陰影這一正常化過程的產物),即從曾經的遮遮掩掩,嘲弄揶揄到其後對於這些汙名的反抗。因此我們也會發現,誕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同志電影大都在討論同志群體在遭到漫長的壓迫與病理化之後所產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精神等諸方面的狀況,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其中頗為典型的一部是威廉.弗萊德金於1970年根據同名戲劇所改編的《樂隊男孩》(The Boys in the Band)。導演通過對幾位年輕同志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在當時社會中他們所面臨的種種壓制和內化進他們身體與思想中的諸多主流對於同志汙名的厭惡觀念。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清楚地看到,身份認同和整個社會環境以及主流意識形態是難以切割的。雖然這些年輕同志都有著很好的自我認同,但由於這些心理模式直接來源於外在的社會結構,因此就出現了內化現象,即社會主流觀念成為他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由此使得這一認同根基不穩,而隨時可能產生崩壞結果。和《受害者》一樣,《樂隊男孩》這一模式我們在其後的同志電影中也將反覆看到。那麼在《斷背山》與《名字》中,是否有這些典型的「同志元素」呢?在我看來,顯然是有的。

《斷背山》原作者安妮.普魯曾經明確指出,她的這篇小說主要反映的便是恐同所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壞。在李安的電影中,斷背山這一看似烏託邦的兩人國度其實從未真正的獨立於世,而是隨時都被外界所限制與凝視(gaze)。首先是艾尼斯和傑克本身對於同志身份的拒絕,這一拒絕所反映的是他們所來源、成長與生活之社會和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另外就是僱傭他們的老闆的凝視(電影中有一幕老闆使用望遠鏡看到艾尼斯和傑克之間的親密)。這兩股力量彼此影響,甚至在最終交匯。《斷背山》中處處展現著這兩方面的壓迫,傑克責怪艾尼斯不願意聽從他當時的建議,兩人生活在一起(因為艾尼斯從小曾見過一個同志的慘烈下場,並且他的教育告訴他「兩個男人無法生活在一起」。這一觀念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心理學中大肆流行);聽到傑克意外死亡,艾尼斯立刻想到他可能是被恐同者打死……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情節,也是整個故事運作的原初動力。而這些情節所主要關涉的難道不是所謂的「同志元素」嗎?

在《名字》中,人們的目光只放在艾利奧和奧利弗的六周親密深刻的愛情中,而忽略了在這一過程之前與之中,甚至之後都反覆受到了「同志元素」的影響。為什麼艾利奧不能像追求女孩那樣大膽的追求奧利弗?答案十分明顯,因為那是1983年的義大利北部小鎮,它的封閉保守可想而知(從艾利奧父母的朋友在餐桌上討論政治以及他們求水喝的那家老太太房子上貼的墨索裡尼像,都在不斷地反映那個時代)。因此,當艾利奧最終十分小心地向奧利弗袒露自己的心意時,奧利弗對此依舊不安,並讓前者忘掉這些。原因依舊十分明顯,既因為他們同性,也是因為整個社會環境和意識形態對此的排斥和壓制。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劇照。

相關焦點

  • 《分歧者異類覺醒》,反烏託邦電影的異化
    反烏託邦電影是西方幻想電影的重要分支,相比其同門——災難片,反烏託邦電影更為深邃,內容也更加駁雜。新世紀以來,反烏託邦電影呈現出一種消解反烏託邦精神的趨勢,《飢餓遊戲》和《分歧者》莫不如此。  反烏託邦電影是基於反烏託邦思想的,而反烏託邦的前身則是烏託邦。
  • 如何在一段關係中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15種強有力的方式
    以下是如何在一段關係中不再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有時候,我們必須忽略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感覺,把伴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這是妥協的一部分。但是一旦你意識到你才是給予的那個人,學會如何在一段關係中不再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就會起很大作用。我敢肯定,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覺得戀愛是理所當然的。也許我們的伴侶並不感謝我們在家裡所做的一切,也不感謝我們對他們的支持。
  • 關於《分歧者異類覺醒》這部電影,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樣的看法?
    對於《分歧者異類覺醒》這部電影,小編也是在無意中看到的,小編作為一名科幻迷,經常會找一些科幻電影來看,最近恰巧看到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覺得還不錯,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感受和想法。整部電影把人類分為五類,分別為無畏派、博學派、無私派、友好派和誠實派五類。
  • 人類迫切需要不同的思維——異類智能
    實際上,我們可能還要發明中間水平的智能,來幫助我們設計那些我們無法獨自設計出來的更精密的智能。我們亟需不同的思維。到那時,我們不會那麼容易接受異類智能提供的答案,這將把我們帶到文化的邊緣地帶。當我們在認可計算機做出的數學證明後感到不舒服時,這種情形已經出現了。與異類智能打交道是一項新技能,也是對我們自身的開拓。人工智慧的植入會改變我們的科研方式。
  • 我不再向世界隱藏我的真實身份,我值得美好的愛情
    片中男主西蒙在糾結於自己是否要出櫃時,問題不在於他對同志身份的認可度,而是他覺得這樣不公平:「為什麼只有同志需要出櫃,為什麼異性戀就是默認的?」 在現實生活中,同性群體一旦出櫃,就馬上有一堵隱形的牆,永遠地橫在他們和社會之間,甚至和家人朋友之間,和這個世界之間。
  • 歷史:女真人對遼,不再被視為是「山林野人」發動的叛亂
    歡迎來到坎坷伴紅塵,今天講述女真人對遼的戰爭,不再被視為是「山林野人」發動的叛亂。不要小瞧任何一個民族,即使是最不看好的,有時候真的是出乎意料,一盤散沙聚起來也是威力巨大的沙塵暴,一粒露水聚在一起也能變成利器冰雹,一片散雲合起來也是一片風雨。所以不能小瞧任何事物,每個全有翻牌的能力和機會。
  • 庫布裡克,導演中的天才異類
    一些導演和他的作品很偉大,你非常敬仰,但你發現通過在自己的人生中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經歷,觀念,視野,以及某種水平上的職業素養,這些導演的成就看起來並非後人望塵莫及,至少從我們這些年輕人看來是這樣。但庫布裡克不屬於這一類,他看似剝離了正常的人類共情,或者說不屬於人類。他的電影不乏情感,但與其他電影的兒女情長都不一樣,他的情感怪異至極,總是能讓人看完倒吸一口涼氣,並綿綿不絕地迴蕩在頭腦中。
  • 機器昆蟲三蟲眾——《變形金剛》中的異類
    在地球上出現了霸天虎和汽車人之外的機械生命體,這件事情引發了威震天的好奇,雖然不清楚他們具體身份是什麼,也不清楚他們究竟是敵是友,但是威震天要求一定要搶在汽車人之前接觸到這些機器昆蟲,如果可以就爭取將他們收為己用,如果不能就要在汽車人接觸他們之前將他們毀掉!威震天帶領手下火速前往情報中提供的地點,並最終如願搶在了汽車人的前面找到了這些機械生命體的巢穴。
  • 動畫電影中的"反派翻身做主"
    但《沉睡魔咒》絕不是第一部對經典反派做另類解讀的電影,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大眾對善惡的理解不再遵循一刀切原則,「好反派」類型的電影也開始日漸流行,而在善惡分明、界定標準狹隘的電影界,這一類作品對於重新定義英雄和反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鼓勵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敞開心靈,擺脫給角色隨便貼標籤的思維定勢。
  • 科普: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了,反而被降級?
    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地理,可能仍然記得九大行星的口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最後是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如今這句口訣可能不再適用了。大家知道為什麼冥王星不再是行星?他們發現這些天體之間的共同特點,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因此又被稱為小行星帶中的小星星。七大行星又被科學家們重新了解,海王星經過確認被排在第八位,而冥王星在1930年也加入了九大行星的行列,最初測量冥王星的大小跟天王星或海王星相似,但到了第二年卻被修改成和地球一樣大。1948年冥王星再度縮水。
  • 卻折射了人類身份認同的困境
    在影片中,這裡的環境粗糙骯髒,被奈及利亞黑人組成的黑幫勢力長期控制,幾乎是無政府地帶。電影裡面藉由一位社會學家之口說:「有貧民區的地方就有犯罪,第九區也不例外。那裡的奈及利亞人詭計多端,......他們把貓糧以極高的價格出賣給外星人。更別提種族間賣淫了,而且他們也給外星人出賣武器。」在導演的鏡頭下,第九區就是一個人類社會黑暗面的縮影。
  • 香港戰全運,被排擠的異類(三)
    可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全運會上,香港代表團成為了「異類」,隊內金髮碧眼的「老外」頻頻出現,全隊以未經訓練的業餘選手為主要班底,香港政府不用納稅人的錢給他們發放獎金,選手所獲報酬絕大部分都來自贊助商贊助。如此不符合「中國國情」的一支代表隊,也難怪會在全運會開始至今,不斷爆出被排擠,甚至被直接黑掉的悽慘遭遇。
  • 華晨宇,做一個「異類」,做一個孤僻的音樂天才
    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一批批的人能夠走上他們的舞臺,但當年紅極一時的歌手,你現在又記得幾個人。有的回歸家庭,當起了奶爸奶媽,有的被現實的殘酷所打敗,放棄了當初的音樂夢,還有的直接跨界當起了演員。他的歌就像他一樣,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像是「異類」一樣,甚至在演唱的過程中就被叫停,幸好當時在場的尚雯婕給了他機會,尚雯婕告訴旁邊的蔡國慶:「他是個天才,他天生會用音樂去表達情緒。」華晨宇也最終登上了冠軍的領獎臺。可能這就是「異類」,無法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接受,但內心中的情感確實最真切的。
  •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這種「二革」的創作方法,在強調革命理想、強調鼓舞作用這兩點上是一致的,幾乎這一時期所有的影片都是明朗、健康、樂觀,與當時「社會主義理想」「英雄時代」是相一致的,即便是悲劇性的結尾,也是崇高而悲壯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野火春風鬥古城》中的楊曉冬等,作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身的他們,他們身上的書卷氣只是作為一種知識分子性格特徵被展現,總體的思想意識已經與工農兵沒有太大的差別,這類革命知識分子形象通過政治性的模式來表現,這樣就把作為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進行了英雄化的處理。這些人物形象在歷史的洪流中鍛鍊成長,既有知識分子特有的形象性格,又具備了戰士的堅韌品格。
  • 這部《厲鬼將映》,是在強調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嗎?
    隨著近些年來恐怖電影愛好者越來越多,該片也被傳得神乎其神。在一些榜單中,它甚至超越經典的《鬼影》成為了「泰國十大鬼片之首」。但在小麥看來,其實這部電影相比《鬼影》來說差距還是很大的。沒想到竟然在電影中看到了死去的黑道大哥,不禁大驚失色。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數學家給出證明結果,卻被當成了「異類」
    在歐幾裡得去世後,他的著作《幾何原本》流傳於世,其中「平行線不會相交」的理論就是出自該書中的平面幾何五大公設。歐幾裡得的幾何學思想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但在19世紀,他的「平行線不會相交」理論卻被證明是存在漏洞的。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數學家給出證明結果,卻被當成了異類
    在歐幾裡得去世後,他的著作《幾何原本》流傳於世,其中「平行線不會相交」的理論就是出自該書中的平面幾何五大公設。歐幾裡得的幾何學思想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但在19世紀,他的「平行線不會相交」理論卻被證明是存在漏洞的。都知道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是相當禁錮的,誰最先得出了什麼證明,便會成為真理一直傳於後世,沒有人會去質疑他的正確性,就像「地球是方的」這句話,愚弄了人類多少年?
  • 韓瑞亞:《異類——狐狸與中華帝國晚期的敘事》
    在總人口中所佔較小的一個群體 ——文人、精英,並且似乎都是男性———記錄下來有關狐狸的故事,而在會讀寫的人中,更大的一部分則是這些故事的讀者。然而,這些講述者、聽眾、作者或讀者中鮮少有人將狐狸描述成他們生活的核心(巫除外),更確切地說,狐狸處於邊緣地位:閣樓上的奇怪聲響,對疾病迫切的治療,晚飯後的奇談,一點輕鬆的閱讀,或是遊戲之作。
  • 陸正蘭 趙勇 | 數字時代的身體意義——科幻電影中的三種虛擬人身體範式探析
    電影《鋼鐵俠》中,主人公儘管已經安裝上核能心臟這個人造器官,但心臟處於身體內部,隱藏了其作為賽博人的事實,斯塔克也依然把自己視為人類,只有在其核能心臟受損的那一刻,他和身邊的助理兼情人維吉尼亞波茨才不得不正視其身體的特殊性。賽博人不僅身體結構多元化,身體變化也關聯著與其有關的身體意識形態。
  • 注重血緣身份,強調親緣關係的中國人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重視每個人的血緣身份,這一點從中國人親緣稱謂的無比發達上就可以看出來。母家長輩:姥爺、姥姥、舅舅、舅媽、姨媽、姨夫 中有: 兄弟、姐妹、嫂子、弟妹、姐夫、妹夫等 堂兄弟、堂姐妹、堂嫂子、堂弟妹、堂姐夫、堂妹夫等 表兄弟、表姐妹、表嫂子、表弟妹、表姐夫、表妹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