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斌案成典型 最高法頻頻發文防範冤假錯案

2020-11-29 搜狐網
  念斌投毒案歷經8次審理10次開庭,被告人念斌先後4次被法院判處死刑立即執行,3次被撤銷判決,最高法6次批准案件延期審理,以至該案成為新刑訴法實施以來最受關注的懸案之一。南都記者 郭現中 攝
  8年前,警方宣布念斌是投毒嫌疑人後,憤怒的受害者家屬就打砸了念斌的家,念家人連夜離開平潭。如今,這裡仍然保持著被打砸後的樣子。南都記者 郭現中 攝

  南都記者 曹晶晶 實習生 謝妮

  在經歷了四次死刑判決之後,念斌終於迎來了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無罪判決。

  這也讓念斌案成為繼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趙作海案、浙江叔侄案之後,又一起成功平反的冤假錯案。

  作為一個「疑罪從無」的典型案例,念斌案裡,既沒有佘祥林、趙作海案中的「亡者歸來」,也沒有浙江叔侄案中用D N A比對找到真兇。因此,念斌的無罪釋放更像是中國法律運行的試金石。

  著名刑法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刑訴法教授洪道德指出,念斌案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以下簡稱《四五綱要》)的最好體現。《四五綱要》中要求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有這樣才不會給公安機關、檢察院『打下手』。」

  但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副院長顧永忠對念斌案的標本意義持保留態度。他認為念斌案福建中院如果是「疑罪從輕」,判決了死緩,案件送不到最高法。「最後能不能疑罪從無,還不好說。想要複製念斌的疑罪從無,最關鍵的就是要徹底的法院獨立審判。」

  這些制度幫了他

  命運緊隨國家司法環境變化,「就像上天安排的一樣」

  2008年2月的一天,張燕生接到念斌的姐姐念建蘭打來的電話。「那是一個焦急的姐姐的求助電話,那時念斌第一次被宣判死刑。」張燕生說。

  拿到判決書,張燕生發現了疑點。「當時是在水壺裡投毒,卻沒有水壺的檢驗報告,而只有水的檢驗報告。」直覺告訴張燕生,水壺裡可能沒有查出有毒物質。

  於是,張燕生決定接這個案子。2月中下旬,她第一次在看守所見到了念斌。

  「他堅決否認投毒,說自己是被打了。」

  隨著對案情了解更加深入,張燕生越來越堅信,念斌沒有投毒。「因為發現了很多證據都有問題。」

  張燕生說,念斌的命運,就像上天安排的一樣,一直在隨著國家大的司法環境變化。念斌2006年被抓,當年確定了自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死刑案件的覆核權全部收回最高法院,念斌正好趕上,否則念斌的死刑就直接在省高院覆核過了。2010年4月,念斌被福建省高院第二次二審裁定維持死刑判決,該案提交到最高法進行死刑覆核時,恰逢最高法院於同年發布相關規定,對排除非法證據等作了要求;在發回重審後,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了新刑訴法,所以2013年開庭時,申請警察、專家證人等全部出庭。

  「這些制度都幫了念斌。」張燕生說。

  非法證據排除

  得益於法院獨立的司法改革,具體實施經過了很長的過程

  張燕生重點提到了非法證據排除對念斌的作用。

  念斌在法庭上堅稱自己被刑訊逼供。「他們(偵查人員)用小竹片戳我,墊著書用釘錘錘我。」偵查人員出庭極力否認,法院最終沒有採信念斌口供。

  此外,偵查機關提供的證據疑點重重。比如,檢材與標樣的質譜圖相同、死者心血、嘔吐物的兩份質譜圖也相同。檢材提取送檢時間與檢驗鑑定委託書記載的時間矛盾。這些證據法院都沒有採信。

  「之所以法院沒有直接使用『排除使用』的字眼,是給偵查機關留面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作假。所以也是非法證據。」張燕生稱。

  「非法證據排除從無到有,從一個概念到具體實施,經過了很長的過程。」洪道德告訴南都記者,刑事訴訟法在1996年還沒有非法證據排除這個概念。到了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聯合發布了《關於辦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和《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洪道德指出,真正要落實這個規則,就有賴於《四五綱要》裡最重要的一點—「要保持法院和法官的獨立性。」

  經過了長達一年多的審理,福建高院終審判決從是否氟乙酸鹽中毒、氟乙酸鹽來源、現場勘驗、念斌的口供等多個方面否定了一審。

  判決書寫道:被害人系中毒死亡。但原判認定致死原因為氟乙酸鹽鼠藥中毒依據不足,認定的投毒方式依據不確實,毒物來源依據不充分,與上訴人的有罪供述不能相互印證,相關證據矛盾和疑點無法合理解釋、排除,全案證據達不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不能得出系上訴人念斌作案的唯一結論。因此,原判認定上訴人念斌犯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所犯罪名不能成立。

  從疑罪從輕到疑罪從無

  最高法的新一輪司法改革已經觸及到了法院獨立審判的問題

  在洪道德看來,早在1996年就已經確定了疑罪從無的原則,如今能夠執行,得益於司法改革中的法院獨立審判的目標。

  「法院長期實行的都是疑罪從輕。如,死刑案件,法院覺得被告人有嫌疑,但證據不充分,本來應該放的,就改成死緩。」洪道德認為出現這個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長期的重打擊、輕人權的觀念,也有擔心得罪公安、檢察院的心理。過去,法院的實際地位與檢察院、公安很難平等。

  不過,情況正在改變。「這次福建高院腰杆子能硬起來,也就是最高法院的新一輪司法改革已經觸及到了法院獨立的問題了。」洪道德指出,根據《四五綱要》中級法院要把人權、財權收到高級法院去。將來高級法院的人事權可能要收到最高法院。「法院做到獨立了,不受別的幹擾,冤假錯案就能少很多。」

  梳理此前著名的冤案佘祥林案、趙作海案、張高平叔侄案不難發現,三件案子的判決都有意無意地使用疑罪從輕。佘祥林犯殺人罪判決15年。趙作海犯殺人罪判決死緩。張輝死緩、張高平15年。

  而三案平反的原因也都與念斌案大相逕庭。佘祥林案、趙作海案平反都源於被警方認定死亡的被害人歸來。「這種冤案,可以說是鐵板定釘,只要被害人歸來,翻案的時間都非常短。大概一個月左右。可是,被害人歸來,是個小概率事件,這就導致了佘祥林和趙作海在獄中的時間很長。」洪道德說。

  而張高平叔侄的翻案得益於一位名叫張飈的檢察官。在複查過程中,遇害女孩指甲中的男性DN A也找到了主人— 杭州另一起強姦殺人案的罪犯勾海峰。此人早在2005年就已被執行槍決。在找到真兇的情況下,張高平叔侄被判無罪。

  這兩種情況都是被告人已經排除了犯罪嫌疑。

  而念斌案的最大特點就是疑罪從無。「這是司法理念的轉變,從重打擊、輕保護的情況,向重視程序正義、重視保護人權的方向發展。」洪道德說。

  頻頻發文防範冤假錯案

  與《四五綱要》的司法改革相輔相成,從各方面來強化預防和糾錯

  據洪道德介紹,在防範冤假錯案方面,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四五綱要》要求,進一步明確排除非法證據的程序和標準;建立對被告人、罪犯的辯解、申訴和控告認真審查、及時處理的機制;健全司法過錯追究機制,統一司法過錯責任認定標準。

  據南都記者梳理,在最高法發布的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五年改革綱要裡都沒有專門提到以上三點。

  洪道德分析:「之所以專門提出來,是因為《四五綱要》裡強調法院要獨立,法院有能力來修正錯案了。此外,近10年來,法院發現現實當中存在著不少的冤假錯案。這些冤假錯案必須升格到最高法院的統一部署。」

  除了《四五綱要》的發布,從去年開始,一個個專門針對預防冤假錯案的法律和文件相繼出臺。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法治中國」部分明確指出要「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說明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切實貫徹是當前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去年年底,最高法還有針對性地專門出臺了《關於建立健全防範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

  「這些法律和文件的出臺,都與《四五綱要》的司法改革相輔相成,從各個方面來強化預防和糾正冤假錯案。」

  是個案還是可複製?

  「最終取決於法院審判獨立的司法制度建設」

  不過,顧永忠對念斌案的標本意義持保留態度。顧永忠梳理了念斌的審判過程,福州中院一審判處念斌死刑後,福建高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重審,福州中院仍然判處念斌死刑,之後,福建高院沒有再堅持原先的意見,維持了中院的判決。他指出,事情的轉機是在案件提交最高法院覆核之後,最高法院將此案發回重審。最終,念斌才有機會無罪釋放。

  「如果當初福州中院判處念斌死緩或者無期徒刑,那麼,他的案件就沒有機會提交最高法院覆核,也就在福建高院維持原判了。即便他的家屬千辛萬苦上訪獲得再審機會,那也是在福建高院再審,能否無罪釋放,那就很難說。」

  被問到念斌無罪案能否複製時,顧永忠表示,最終取決於法院審判獨立的司法制度建設。只有法院實現了審判獨立,不受公安、檢察院的影響,才會真正從證據出發,做到疑罪從無。

news.sohu.com true 南方都市報 http://news.sohu.com/20140827/n403806615.shtml report 5020 念斌投毒案歷經8次審理10次開庭,被告人念斌先後4次被法院判處死刑立即執行,3次被撤銷判決,最高法6次批准案件延期審理,以至該案成為新刑訴法實施以來最受關注的懸

相關焦點

  • 最高檢:"冤假錯案"的發生教訓深刻且慘痛
    中國網9月21日訊 9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姜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謙、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進展及成效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 最高法: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實施意見》,有助於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效果。 一是推動確立審判在刑事訴訟中的中心地位和決定性作用。確立「訴訟以審判為中心」,「審判以庭審為中心」,是審判權作為最終的判斷權和裁決權的性質所決定的。審判是刑事訴訟中決定被告人罪責刑問題的決定性環節,是防範冤假錯案的關鍵性防線。
  • 盤點典型冤錯案:聶樹斌案複查多年無結論
    法院系統也從上至下展開反思,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親撰《我們應當如何防範冤假錯案》,傳播甚廣。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常林鋒案、河南李懷亮案、福清紀委爆炸案等案的無罪判決,被認為破除了「中國式冤獄」平反的兩個密碼:「真兇再現」或「亡者歸來」,貫徹了刑訴法早已明確的「疑罪從無」的司法理念。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聶樹斌案代理律師李樹亭接受記者回訪時表示,2017年8月,他陪張煥枝到北京,分別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寄送了由馬雲龍(率先報導聶案的媒體人)起草的追責申請書。「但迄今為止,整整3年時間了,一直沒有回音。」 李樹亭稱,至今為止,他所知道的追責情況,只有李久明案的相關辦案人員,被河北省河間市人民法院判處了有期徒刑。
  • 兇宅出售 三姐妹碎屍案成賣點亡魂無法安寧
    兇宅出售 三姐妹碎屍案成賣點亡魂無法安寧 字號:小大 2013-02-25 12:04 來源:新華網 我要評論() 核心提示:最近有一條房產中介信息在網上傳開了
  • 浙江"兩院"報告反思冤假錯案 建議全面整頓獄偵耳目
    題:浙江「兩院」報告反思「冤假錯案」 建議全面整頓「獄偵耳目」    新華網浙江頻道1月19日電(記者 嶽德亮)出席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19日審議《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兩份報告不約而同地對「冤假錯案」進行了反思,並建議偵押分離、公安機關全面整頓「獄偵耳目」。
  • 孫文斌故意殺人案被列入最高法典型案例
    5月11日,最高法發布8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2件死刑案例,即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最高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了死刑覆核。法院認為,被告人孫文斌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孫文斌因母親就醫期間病情未見好轉,歸咎並遷怒於首診醫生楊某,事先準備尖刀,預謀報復殺人,並在醫院急診科當眾持刀行兇,致楊某死亡,犯罪動機卑劣,手段特別殘忍,性質極其惡劣,社會危害性極大,罪行極其嚴重,應依法懲處。孫文斌雖具有自首情節,但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回應
    未來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謝青)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治理、大氣汙染防治、林業資源保護等領域,涵攝大氣、水、土壤、林草、湖泊、自然保護區等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今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環境資源審判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 最高法發布8件涉醫犯罪典型案例 員明軍、孫文斌殺醫案入選
    【新民晚報·新民網】最高法今天發布8件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入選。最高法指出,這些案例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人民法院對涉醫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和立場,體現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服務保障民生的責任和使命。據了解,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效果。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醫療糾紛數量總體下降,醫療秩序有所好轉,醫患雙方滿意度提升。
  • 最高法發布的這些典型案例發人深思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5日發布第三批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聚焦疫情期間因故意隱瞞出入境或疫情高發地區旅居史又拒不執行隔離規定,造成疫情擴散重大風險的刑事案件。
  • 最高法典型案例回應爭議:依法獨立判案 排除輿論壓力
    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題:最高法典型案例回應爭議:依法獨立判案 排除輿論壓力「進而言之,法官審理案件,應當依據證據、依據法律做出自己的判斷,排除社會輿論的壓力。」
  • 最高法介入「百香果女童案」,母親悲痛發文,律師悲觀發聲
    2020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消息稱,對「百香果女童案」的二審判決調卷審查。5月8日有媒體報導,3月25日法院對此案曾作出二審判決,判決中撤銷一審對罪犯楊某毅的死刑,改判為死緩兩年,限制減刑。5月9日晚,被害人楊曉燕的母親在網絡上的發文證明了這一消息,同時也表示她將繼續上訴。
  • 最高法發布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最高法網站消息,「6·26」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為充分昭示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場,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從全國法院範圍內收集、整理了10件2019年以來審結的毒品犯罪和吸毒誘發次生犯罪的典型案例。
  • 最高法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年度典型案例 涵蓋生態保護等五大類
    今天,最高法公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對2019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介紹。2019年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類案件同比上升50.9%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對中國環境司法年度發展狀況的具體展示。
  • 最高法證監會發文全面推進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發布消息稱,最高法和證監會在總結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全國聯合開展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工作,建立、健全有機銜接、協調聯動、高效便民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的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