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典型案例回應爭議:依法獨立判案 排除輿論壓力

2020-12-08 網易新聞

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

題:最高法典型案例回應爭議:依法獨立判案 排除輿論壓力

「進而言之,法官審理案件,應當依據證據、依據法律做出自己的判斷,排除社會輿論的壓力。」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24日答記者問時作如上表述。

24日下午,最高法公布四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許雲鶴案和吳俊東案。這兩起案件曾被輿論冠以「天津版彭宇案」和金華「彭宇案」,一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法官審案應依據判斷 排除社會輿論壓力

在此次公布的四起典型案例中,除廣受爭議的許雲鶴案和吳俊東案外,曾明清案也一度引發關注,一些媒體將該案簡化為「三車碾壓老人致死,前兩車逃逸第三車擔責」的標題式報導。

「這些案件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在案件審理期間乃至判決作出後,社會輿論都給予了較大的關注,不同媒體給出了不同的評價,有的甚至是較具負面性的評價,案件的審理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並未得到輿論的理解和支持。」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最高法民一庭負責人表示,一方面,這些案件要麼認定事實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及責任認定無監控錄像等直接證據,需要結合全案其他證據綜合判斷、推理,像這次公布的天津的許雲鶴案件、浙江金華的吳俊東案等;要麼法律適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例如成都的曾明清案,在多輛機動車共同造成同一侵權損害後果的情況下,各個機動車應當承擔何種責任?這種責任基礎是什麼?都不無疑難之處。

另一方面,在這些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有的被告宣稱自己是做好事反被誣陷,並且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關注。例如南京彭宇案、天津許雲鶴案、浙江金華的吳俊東案等。有的被告或者社會輿論則認為法院判決認定責任不公平,例如曾明清案。

「但根據現有的證據和法律看,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所以,這一些案件以及它們造成的影響和後果,對我們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借鑑意義是,無論社會輿論如何評價,只有詳細審閱雙方當事人證據、認真聽取雙方辯論的法官才最有可能做出公正的判決。」

這名負責人說,「進而言之,法官審理案件,應當依據證據、依據法律做出自己的判斷,排除社會輿論的壓力。」

談媒體與司法關係:需應有職業倫理支撐

這名負責人指出,媒體與司法的關係,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涉及到新聞倫理、職業操守,涉及到司法程序的特殊性,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保護,等等;當然,也涉及到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要妥善處理好,不僅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持,也需要應有的職業倫理支撐,更需要一定的文化鋪墊。」

這名負責人指出,在現階段,就人民法院的工作而言,要從自身做起,確保獨立公正審判的底線。以下幾點值得重視:

首先,要堅定不移貫徹司法公開的各項措施,「我們知道,信息公開越是充分,社會獲得信息量越大,偏頗之詞、一面之辭的影響就會越小,混淆視聽的信息大行其道的機會就越小,這在網際網路時代、自媒體時代更是如此。」

其次,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動省以下地方人民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推行主審法官辦案責任制、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其目的就是要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當前改革試點工作正在紮實穩步向前推進。我們相信,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司法的獨立性、公正性、權威性一定會進一步增強。」

這名負責人強調,同樣也要看到,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也是抵禦一些不當輿論的影響、確保公正獨立審判的重要資源。

「進一步提升法官在事實認定、法律適用、文書寫作等各個方面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也是確保公正審判、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題中應有之義。」這名負責人說。

談彭宇案:一審判決沒正確理解和運用生活經驗推理

在24日的答記者問中,該名負責人數次談到彭宇案。值得一提的是,該案件不僅轟動一時,還引發國人關於「敢不敢扶老人」的全民大討論,影響至今,爭議猶存。

「前幾年的彭宇案,從一審的證據看,彭宇確實與原告發生了碰撞,一審判決在證據評價和事實認定上並無錯誤,在審理結果上也並無不當,但為何會引起爭論?」

這名負責人自問自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審判決沒有正確理解和運用生活經驗推理。」

據介紹,本次公布的案例,同樣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生活經驗,比較好地把握了日常生活經驗、司法推理和公序良俗之間的關係,在正確認定事實的同時,在價值倡導上、在教育引導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這名負責人看來,日常生活經驗確實是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不可或缺也不能迴避的一種手段。換句話說,無論法律或者司法解釋如何規定,日常生活經驗也難免會在司法裁判中發揮作用。

「原因在於,法官與社會不可能相脫離,人情與法理也不可能截然排斥,司法裁判說到底是一種人性良知的判斷。」

這名負責人指出,但是,運用日常生活經驗進行推理、作出判斷,要注意兩點:一是一定要結合既有證據全面綜合考量,不宜先入為主;二是在裁判過程中要注意與社會的善良風俗結合起來,要鼓勵、引導、發揚社會主義道德,要弘揚公序良俗。因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不僅僅具有定分止爭的作用,更有教育、引導的功能。

最後,這名負責人還特別談到「此次公布案例為何未公布南京彭宇案」,並指出,彭宇案一審判決關於彭宇與原告發生碰撞的事實認定,並無錯誤,在審理結果上亦無不當。但本案二審當事人以調解方式結案,一審判決最終未生效,因此,此次案例公布未包括此案。(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孫文斌故意殺人案被列入最高法典型案例
    5月11日,最高法發布8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2件死刑案例,即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另外6件案例是:柯金山尋釁滋事案(疫情期間案件),李蘇穎尋釁滋事案(疫情期間案件),李廣偉尋釁滋事案,曹會勇尋釁滋事案,李發才等故意傷害案,李紅軍等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孫文斌,男,漢族,1964年12月23日出生,無業。
  •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回應
    未來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謝青)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治理、大氣汙染防治、林業資源保護等領域,涵攝大氣、水、土壤、林草、湖泊、自然保護區等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今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環境資源審判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揭秘最高檢發布十批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背後的故事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明確將新冠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這一規範性文件使得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可以適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新形勢對疫情依法防控提出了新要求。
  • 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涉新冠肺炎疫情典型案例(第十批)
    這些要求,應該是檢察機關辦案和監督的目的,更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依法履職過程中要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去追求、體現的辦案宗旨。最高檢選取了各地通過辦案化解矛盾糾紛、取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效果的5個典型案例予以發布。一、履行行政非訴執行監督職能,疏通生產經營堵點【法律要旨】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是檢察機關行政檢察業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 最高法發布的這些典型案例發人深思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15日發布第三批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聚焦疫情期間因故意隱瞞出入境或疫情高發地區旅居史又拒不執行隔離規定,造成疫情擴散重大風險的刑事案件。
  • 最高法評「2017十大案件」:推出典型案例,推動良法之治
    對於此次評選,最高人民法院領導表示,這十大案件「是全國法院2017年審理的2500多萬起案件的典型代表。」  典型案例令法典有開放性  從淵源上看,我國屬成文法國家,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行為準則,既往案例在司法裁判中並不具有約束力。
  • 最高法發布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最高法網站消息,「6·26」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為充分昭示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場,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從全國法院範圍內收集、整理了10件2019年以來審結的毒品犯罪和吸毒誘發次生犯罪的典型案例。
  • 念斌案成典型 最高法頻頻發文防範冤假錯案
    作為一個「疑罪從無」的典型案例,念斌案裡,既沒有佘祥林、趙作海案中的「亡者歸來」,也沒有浙江叔侄案中用D N A比對找到真兇。因此,念斌的無罪釋放更像是中國法律運行的試金石。  著名刑法學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刑訴法教授洪道德指出,念斌案是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以下簡稱《四五綱要》)的最好體現。
  • 「9歲女孩成老賴」案:輿論爭議不等於問題全貌
    11月28日-12月28日「九歲女孩成老賴」事件的高頻詞(來源:人民眾雲)此案件引發了爭議,大部分輿論場信息都為敏感和中性,正面信息比例較低。11月28日-12月28日「九歲女孩成老賴」事件的信息情感傾向(來源:人民眾雲)輿論反饋該事件的媒體觀點主要包括:司法判決應考慮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和實際執行力。
  • 漣源公安一偵辦案例入選中央依法治國辦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為充分發揮執法司法的引導規範功能,中央依法治國辦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監局等部門,發布了15件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其中,漣源市公安局治安大隊辦理的李某等人生產銷售假藥案被列為食藥監管執法司法典型案例。
  • 最高法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年度典型案例 涵蓋生態保護等五大類
    今天,最高法公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對2019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介紹。2019年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類案件同比上升50.9%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對中國環境司法年度發展狀況的具體展示。
  • 與憲法有關的7個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檢發布了「弘揚憲法精神 落實憲法規定」典型案例,一起來看看!下面案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理由是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量刑畸輕,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說不_新聞中心...
    中新網11月25日電 最高法網站25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此次十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建審判案例資料庫 辦這幾類案件時要類案檢索
    本意見所稱類案,是指與待決案件在基本事實、爭議焦點、法律適用問題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且已經人民法院裁判生效的案件。承辦法官依託中國裁判文書網、審判案例資料庫等進行類案檢索,並對檢索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意見》對類案檢索範圍進行界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典型案例及裁判生效的案件;本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參考性案例及裁判生效的案件;上一級人民法院及本院裁判生效的案件。除指導性案例以外,優先檢索近三年的案例或者案件;已經在前一順位中檢索到類案的,可以不再進行檢索。
  • 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突出案例和典型案例發布
    首屆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年會是經中宣部批准,旨在探討、總結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引導能力建設經驗和做法,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向深度發展,不斷提高「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逐步建成面向基層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年會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傳媒研究所,中共新餘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共分宜縣委,分宜縣人民政府承辦。
  • 最高檢發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附案例全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以「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為主題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共7件,集中反映各地檢察機關在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健全內部制約監督制度機制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為有序推動改革、鼓勵創新,最高檢組織相關部門從2020年9月開始收集甄選相關案例,並決定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對地方檢察改革經驗分批推介。據介紹,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的主題為「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主要圍繞四方面內容:一是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全力服務保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 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最高檢網站消息,11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進一步明確正當防衛制度的法律適用,統一司法標準,準確理解把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今年9月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為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供有效指引。
  • 最高法發布8件涉醫犯罪典型案例 員明軍、孫文斌殺醫案入選
    【新民晚報·新民網】最高法今天發布8件2019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結的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入選。最高法指出,這些案例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人民法院對涉醫犯罪「零容忍」的態度和立場,體現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服務保障民生的責任和使命。據了解,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取得良好效果。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在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醫療糾紛數量總體下降,醫療秩序有所好轉,醫患雙方滿意度提升。
  • 最高法: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對於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案件,應當按照疑罪從無原則,依法作出無罪判決。人民法院要堅持依法獨立公正審判,對於審判活動受到不當幹擾等情形,應當依照中央有關規定作出嚴肅處理,不得因輿論炒作、上訪鬧訪等壓力作出違反法律的裁判。 量刑證據存疑的,應當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認定 戴長林介紹,完善庭前會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