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評「2017十大案件」:推出典型案例,推動良法之治

2020-12-05 新京報

漫畫/劉俊

  金語良言

  指導性案例可以使封閉的法典具有相對的開放性,使法律具備了成長的機能,亦使司法標準統一、裁量一致。

  經過近一個月的評選,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於歡故意傷害案,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被宣告無罪案,簡陽市政府被訴公告違法案,王老吉加多寶紅罐裝潢糾紛案,全國首例「毒跑道」公益訴訟案,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奢侈「包包女」拒不執行判決被搜查案,以及「百名紅通」1號楊秀珠回國受審案和盧榮新無罪釋放案等十個司法案例成功入選,成為「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對於此次評選,最高人民法院領導表示,這十大案件「是全國法院2017年審理的2500多萬起案件的典型代表。」

  典型案例令法典有開放性

  從淵源上看,我國屬成文法國家,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行為準則,既往案例在司法裁判中並不具有約束力。這與英美等判例法國家堅持遵循先例的原則,截然不同。

  但正如學者所言,指導性案例可以使封閉的法典具有相對的開放性,使法律具備了成長的機能,亦使司法標準統一、裁量一致。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國邁進新時代的背景下,典型案例越來越成為推動中國民主與法治進程的顯著力量。

  案件成長於時代的土壤,是社會形態的特別表現形式。此次入選的十大案件,涉及民商事領域的共計3例,它們是王老吉加多寶紅罐裝潢糾紛案、首例「毒跑道」公益訴訟案和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涉及行政領域的共計1例,即簡陽市政府被訴公告違法案;涉及執行領域的共計1例,即奢侈「包包女」拒不執行判決被搜查案;涉及刑事領域的共計5例,包括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於歡故意傷害案、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被宣告無罪案、「百名紅通」1號楊秀珠回國受審案以及盧榮新無罪釋放案。可見,十大案例的分布涉及了主要司法領域。

  從案件具體分布看,刑事案件佔案件總數的一半。由於刑事案件事關重大的人身財產權益,無疑最受民眾矚目和關注,也是媒體報導的焦點,這也順應了自2015年以來推動法治進程年度案件評選結果分布的總體趨勢,也說明刑法在社會治理過程中依然扮演著突出而重要的角色。

  以「於歡案」為例,此案因「護母殺人」而備受媒體關注,圍繞如何處理情理法的關係、如何理解正當防衛的規定等,幾乎形成了全民討論的熱潮。

  該案經二審改判,承認了於歡「刺人」行為的防衛性質,但屬防衛過當,二審的判決還原清晰的案件事實,運用嚴密的法理論證,輔之以恰到好處的情理辨析,兼顧法律和人情,成為新時代我國刑事司法判決的典型代表,也進一步向社會公眾闡釋了刑法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的真正涵義。

  典型案例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案件與所處的時代密不可分,此次入選的三起民事案件分別涉及智慧財產權、網購和學校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在王老吉與加多寶關於紅罐裝潢糾紛一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

  這樣的判決看上去像是「和事佬」,但於情於理相符,對於兩個企業的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在上海奉賢區法院判決的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中,法院認定被告的售假行為對淘寶網商譽造成損害,判處被告向淘寶網賠償人民幣12萬元,這不僅處罰了售假者,維護了電商的聲譽,同時也是在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全國首例「毒跑道」公益訴訟案,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未就案辦案,通過調解一併解決了類似問題,實現了修復生態環境和承擔公益捐助責任相結合,最大程度地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

  典型案例是最好的法治宣傳

  典型案例無疑也是最好的法治宣傳。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案件如果和「網際網路」相結合,更能夠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在奢侈「包包女」拒不執行判決被搜查案中,法院對案件執行進行了全媒體直播,共計1200萬網友圍觀執行全程。

  大多數網友通過直播零距離了解法院「執行難」的困境,這對於老賴們也是最好的震懾。通過該案的報導,形成了嚴懲失信,守護誠信的良好輿論態勢,實現了「以一案面貌見全局,以一案懲戒樹權威」的良好效果。事實上,每一起典型、鮮活的案例,都將是一場意義重大的普法宣傳,案例的價值若被民眾認同就是實現良法之治。

  與此同時,還要關注典型案例的警示意義和延伸價值。此次入選的「簡陽市政府被訴公告違法」一案,自1999年到2017年曆時將近20年,直至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判決最終認定簡陽市政府作出的行政行為屬於明顯不當,確認被訴行政行為違法。該案的判決在法律上的意義不難理解,而更為重要的是,人們顯然更期待此次歷時久遠的訴訟,對於地方政府提高依法行政的法制觀念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中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司法公信力成為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案同判」既是司法機關的努力方向,也是廣大民眾的殷切期待。這就要求司法裁判者務必重視類似案件裁判結果的影響力,不僅立足現在,還要放眼未來,讓自己的裁判真正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金澤剛(同濟大學法學教授)

相關焦點

  • 以「良法善治」推動創新體系建設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亟須構建一個「良法與善治」的創新型法治環境,以「良法與善治」推動和保障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五是政府的權力應當受到制約,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如授權必須為,官員要從權力導向向服務導向轉變。
  • 楊建順:以良法求善治
    《決定》內容包含七個大的方面,貫穿起來是一條非常清晰的主線,即以良法求善治。良法和善治,離不開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國家作用相互間的良性互動,離不開一系列機制制度和觀念認識的支撐。「以良法求善治」,起碼應當確保良法存在,確保法律實施的實效性,並確保司法的公平正義性。
  • 以良法之治打造城市 治理現代化骨幹工程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的「善治六策」,其中「良法之治」可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骨幹工程,必須抓實抓好,讓杭州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實現「良法之治」首先要立良法。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習近平時代》:中國從以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法律成為信仰
    習近平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依法治國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化,從以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早在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就提出「法治浙江」的理念,先後深入基層40多個鄉村、社區和單位開展專題調研,2006年浙江省委頒布《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建設「法治浙江」的決定》。
  • 訴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例之二——多方聯手聚合力 化解群案於訴前
    訴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例之二——多方聯手聚合力 化解群案於訴前 2020-08-14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的年均重刑率為22.37%
    中國最高法:近五年毒品犯罪案件的年均重刑率為22.37%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毒品犯罪案件中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年均重刑率為22.37%,各年度的重刑率均明顯高於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
  • 最高法發布典型案例回應
    未來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謝青)水汙染防治、土壤汙染治理、大氣汙染防治、林業資源保護等領域,涵攝大氣、水、土壤、林草、湖泊、自然保護區等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今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環境資源審判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 最高法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 向家庭暴力說不_新聞中心...
    中新網11月25日電 最高法網站25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此次十大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
  • 孫文斌故意殺人案被列入最高法典型案例
    5月11日,最高法發布8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涉醫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2件死刑案例,即員明軍故意殺人案(甘肅蘭州殺醫案),孫文斌故意殺人案(北京民航總醫院殺醫案)。另外6件案例是:柯金山尋釁滋事案(疫情期間案件),李蘇穎尋釁滋事案(疫情期間案件),李廣偉尋釁滋事案,曹會勇尋釁滋事案,李發才等故意傷害案,李紅軍等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孫文斌,男,漢族,1964年12月23日出生,無業。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善治是良法生命力之體現。8月底召開的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進會上明確,在全省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總體形成的進程中,「堅持制定良法與善政善治相結合」是重要經驗之一。
  • 最高法典型案例回應爭議:依法獨立判案 排除輿論壓力
    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題:最高法典型案例回應爭議:依法獨立判案 排除輿論壓力「進而言之,法官審理案件,應當依據證據、依據法律做出自己的判斷,排除社會輿論的壓力。」
  • 2017年平涼市法院十大案件發布
    每日甘肅網平涼訊(記者 蘭天)2月9日,平涼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度全市法院十大案件」。據了解,本次發布的十大案件是從平涼市全市法院2017年審執結的26691件案件中推選,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各類案件類型,其中刑事類5個案件,民事類1個案件,行政類2個案件,執行類2個案件。
  • ...分公司四大理賠案例入選「2017年度重慶保險業人身保險十大典型...
    華龍網3月15日16時訊 近期,重慶市保險行業協會組織開展的「2017年度重慶保險業人身保險十大典型理賠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平安人壽重慶分公司最終入選「最具社會影響力賠案」、「最具社會責任感賠案」、「最具創新力賠案」、「理賠服務最便捷賠案」四大典型案例。
  • 最高法發布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最高法網站消息,「6·26」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為充分昭示人民法院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的政策立場,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從全國法院範圍內收集、整理了10件2019年以來審結的毒品犯罪和吸毒誘發次生犯罪的典型案例。
  • 浙江保險業發布「2017年度十大反欺詐典型案例」
    以下是浙江保險業2017年度十大反欺詐典型案例:  一、系列特大跨省碰瓷詐騙案例  承保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等  涉案金額:500萬元  案件概述: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瞿某等人在溫州、台州等地駕駛寶馬、奔馳等高檔二手車,尋找行駛中的廂式貨車,在變道過程中故意與之發生碰撞,造成轎車側面受損的交通事故
  •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以下為2019年全國各地法院智慧財產權熱門案例01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中國法院10大智慧財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智慧財產權案例02廣東高院2019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審判十大案件03深圳中院2019年度深圳市智慧財產權十大案例04上海高院2019年上海法院知產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及加強知產保護力度典型案件05北京高院2019年度北京市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10個人身安全保護令典型案例(附全文)
    11月2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與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聯合發布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劉敏,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高莎薇,中國女法官協會秘書長、政治部一級巡視員唐虎梅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 「案-件比」:讓隱形法律變良法之治
    世人謂現代法治國家所追求者,不外乎「規則之治」。實則不然,蓋因「規則之治」,僅為法治之外觀,現代法治之內涵與精神,實為「良法之治」。亦即,「惡法非法」,作為準器之規則,本身首先必須具備合理性,才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方可導向真正的法治。不得不說,上述法治原理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大到國家治理,小到單位管理,盡皆如是。
  • 從有法可依邁向良法之治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表明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素有「小憲法」之稱的這部基本法律有望完成修改的法定程序。立法法在實施15年後的首次修改,無疑將為共和國從有法可依邁向良法之治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   「立法是國家的重要政治活動,立法法是關於國家立法制度的一部重要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