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3日電 題:《趙魯濤等:2021年國際油價或上行 布油均價在44-54美元/桶》
作者 趙魯濤 鄭志益 邢悅悅(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
2020年國際油價上半年大漲大跌,下半年震蕩上行,均價大幅下降,波動也更為劇烈。Brent原油(Brent Crude Oil)年均價為41.96美元/桶,WTI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 Crude Oil)年均價為39.16美元/桶,同比下降了34.75%和31.28%。整體來看,雖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原油需求持續疲軟,但OPEC+減產協議有效執行、中印經濟快速復甦、疫苗利好消息等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價下跌。相較於2019年,2020年Brent與WTI原油平均價差較小,但震蕩幅度加大,全年價差波動呈現「擴大—震蕩—持平—擴大」態勢。
2020年下半年,伴隨各國封鎖逐步解除,全球經濟有所回暖,但各國受疫情衝擊不同導致經濟恢復狀況懸殊,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經濟「東升西降」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積極發揮火車頭作用;印度經濟逐漸恢復,拉動原油需求上升;美國經濟復甦艱難,仍面臨下行風險;歐元區經濟復甦在望,推動原油需求恢復。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回暖,總體保持增長。原油需求增量將依靠中國、印度等原油消費國經濟恢復性增長的帶動。待疫苗廣泛使用並取得良好效果後,世界經濟才有望全面步入正軌,拉動全球原油需求恢復。另外,預計2021年運輸燃料將反彈至增長區域,引領原油需求增長。
此外,受疫情影響的產油國將逐漸恢復生產,全球原油供應能力充足,但OPEC+將有效實施跟隨市場的減產協議導致基本面處於緊平衡狀態,油價有望回升企穩。
2020年12月,OPEC+就2021年前三月產量達成協議,在1月份將減產力度由770萬桶/日降至720萬桶/日,並首次提出每月一次商談減產力度和期限的方式,承諾每次增產幅度不超過50萬桶/日。同時,OPEC+會議決定將補償機制有效期確定為2021年3月底,屆時減產執行欠佳的國家將被追責,這也保證了減產幅度和實際實施的有效執行。當前減產方案平衡了多方利益,加強了對價格指標的關注,給予了市場充足的緩和期。因此,預計2021年OPEC+將逐步放鬆減產幅度,全球原油供應量受多重因素限制平緩增長,全年處於供需緊平衡狀態。
不過,原油庫存從高位緩慢回落,也會抑制國際油價上漲。2020年11月份起,原油生產逐步恢復,但疫情的二次暴發對原油消費產生衝擊,美國原油商業庫存再次拉升至4.99億桶。OECD原油庫存在2020年全年也處於高位,較五年均值高出約2億桶。高位庫存一方面反映了需求端較為疲軟,抑制油價上漲,另一方面能夠緩衝未來需求恢復性增長帶來的衝擊。
地緣政治因素方面,中東地緣衝突風險不減,原油供給不確定性增大。美元指數走強缺乏有力支撐,則會推動國際油價上漲。預計2021年為加快推動經濟復甦,美國還將延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新一輪的財政刺激政策,美元指數將繼續承壓,中樞進一步下移,是國際油價上漲的利好因素。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對國際油價開展模擬分析,結合預測模型客觀計算和主觀判斷,結果表明:2021年國際原油市場需求恢復、供給受控,供需呈現緊平衡態勢,油價有望提振回升,但需警惕各類突發事件對油價形成短期衝擊。預計Brent、WTI原油均價將在44-54美元/桶和41-51美元/桶範圍。(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