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人文宇宙觀

2020-12-08 騰訊網

周敦頤巧妙地連接了字宙大化與個人道德養成之間的關係,在他的宇宙論中,人性,得自上天最優異的特質,本身就是「人文字宙"的創造中心。

他站在蘊含在《周易》之中的儒家形上學立場,對道教的太極圖進行了極具思想啟發的詮釋,並以此提出這種包羅萬象的人本主義: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天馗成男,坤(地)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這種宇宙觀嘗試去建立起一種獨特的天地人之三才觀。在這樣的觀念下,人是衛道之士,因為需要贊育天地之化的價值就內蘊於人的本性之中。

因此,人類被定義為靈性的存在。人之為人的精神特質就在聖人的理念中被生動地描述出來。周敦頤說,聖人生動體現「人文字宙的"三大特徵:誠、神、幾。誠意味著真誠,也可以理解為真實和實在,因為聖人像天、地一樣,是完全忠於人性的。人性被賦予宇宙創生力量的最佳特質,而宇宙創生力量是靜寂的,無需絲臺的自我表現。山於誠被定義為「寂然不動"(「寂然不動,誠也")〕體現「誠"的聖人也無需動作或行動便可展現真實的、實在的、真誠的人性。然而,聖人特質又是五德的基礎和一切行動的源泉。

這些說法奠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儘管聖人總是處於靜寂的狀態,但是他們和精神一樣,「一旦行動,就立即貫通萬物"(「感而遂通者,神也")。[ l ]具有感通性的聖人特質必須以精神的語詞來重新定義,它不僅是誠,也是感通萬物的絕妙能力,這展現了聖人行事方法。儒家的聖人具有仁、義、禮、智、信的美德,不同於道家的神人。神人常居無為之境,但那只是個人的微妙境界,而不是生機勃勃的道德創造之域。甚至不區分對與錯,而聖人卻必定要遊刃於錯綜複雜的人間事務之中。而要在人世密集的關係網絡中開拓出自我實現的儒家的聖人必須具備洞察「幾"的能力:「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

「誠、神、幾,曰聖人',聖顯然展示了一首德飠糙的特質,這寺質就其精妙而不是崇高而言,足以與天地的化育相比擬。

確實,被天賦美德所充盈的人世是一個充滿神聖特質的道德共同體:

德:愛曰仁,宜臼義,理日禮,通曰智,守曰信。

性焉安焉之謂聖。

復焉執焉之謂躚。

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

值得注意的是,周敦頤的觀點絕不是視社會為應當如何但實際從未如此的烏託邦觀點,他對《周易》的沉思,目的在於指導行動。而它又絕不只是適當行為的指南,而是一種思想,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對他的儒學同伴,包括那些任職於政府者,提出切實可行的勸告。

應當注意的是,儒家的所有大思想家實際上都是擔任官職的學者,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周敦頤所設想的對話者,都是那些必須處理日常官府事務的學官同僚。因此,人性天授的高超觀念與日常生活中實際履行的現實關懷彼此結合,使得儒學具有獨特外貌,並越過了自我與社會、神聖與世俗、人世與天道、政治事務與宗教關懷之間的界限。

人類植根於事物秩序之中,這種意識涵義深遠。我們基於一個理由得知此事,這個理由就是:如果我們充分實現我們的人性,我們履行的不僅是讓我們的社群、我們的種族興盛的「人類"責任,而且還是作為天道護衛者的「字宙"責任。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可以透過自已的努力弘道,而道卻不能弘人。張載在《西銘》傳達的信念,是儒家的信仰 宣言,清楚表達人之為人的深刻宗教性:

乾稱父,坤稱母,予藐焉,乃混然中處。

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凡天下疲癃殘疾憚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

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

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把人當做天地孝子的動人描述,即意味著把人類的家園與宇宙疊合在一起,有了共同的界域。但是這一想像的共同體雖然闊遠無比,卻瀰漫著親密無間的氣息,沒有現代存在主義所特有的疏離感。這種人與天地同宗的宣告似乎天真浪漫,卻以經驗的理解為基礎:人確實可能與字宙建立全面的聯繫,而宇宙作為大化流行,為人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源泉。

在張載的宇宙思想中,「氣」無處不在。氣不僅為我們提供「物質的"聯繫,也為我們提供「精神的"聯繫,把我們與天地萬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能夠在字宙中找到內在的位置,是因為構成我們的材料與構成動植土石的材料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我們的家園感而不是疏離感因此反映出我們的真實感受:我們就在這裡,我們就屬於這裡:

氣之聚散於太虛,狁冰凝釋於水,知太虛即氣,則無無。故聖人語性與天道之極,盡於參伍之神變易而已。諸子淺妄,有有無之分,非窮理之學也。

文章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版權請留言告知。

相關焦點

  • 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老子與霍金的相遇,恰恰證明了霍金所發現的理論是正確的,正所謂殊途同歸,老子是直截了當,從人入手,及地、及天、及道,從而發現了宇宙、人文的真相。而物理學家則繞了個大圈子,從萬有引力、到相對論;從打破絕對空間宇宙觀,建立絕對時間宇宙觀,進而再打破絕對時間宇宙觀,建立絕對光速宇宙觀,發現了老子當年就發現了的宇宙的真相。
  • 宋朝時期的「金國」和明朝時期的「後金」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嗎?
    後金軍隊這個問題其實現代很多歷史學家曾經討論過,有一種說法基本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那就是宋朝時期的女真人和明朝時期的女真人的確不是同一個概念宋朝時期女真人建立「金國」在中原北方存在了一百多年,基本已經被漢人同化,而明朝時期的女真人則是遼東除了漢人與朝鮮人之外所有民族的統稱,有人認為宋朝時期的女真人南下後,其東北地區根據地被西伯利亞地區的通古斯人佔據,這些人後來被統稱為「女真人」,當然他們就是後來建立清朝的主力,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滿族」。
  •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導語:任何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發展趨勢都受到當時政治、文化和經濟背景的影響,在五代十國時期(907-979)繼承了西蜀南唐的畫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畫家。這種優秀的藝術文化被宋朝傳承汲取,宋朝皇帝以知識淵博而自豪,再加上當時南方財富迅速積累與相對和平的時代基礎,宋朝將藝術奉獻的文化發展到了極致。
  • 漢唐時期的祥瑞,宋朝的「害獸」,淺談大象在古代地位的變化
    大象在漢唐時期成為祥瑞之獸在我國現代社會中,大象分布於雲南的南部地區。根據歷史資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過去的幾千年中,大象最開始的活動範圍一直圍繞著黃河。早在遠古社會中,大象就已經存在於我國的土地之上了,而在商朝時,亞洲象也隨之出現。
  • 「宇宙觀」
    「宇宙觀」這兩天,我看完了一本講物質形態的書,本來是給孫闊買的,我跟著看了一下,這是一本編寫、編輯、印製得非常粗糙的書,可以說,也是我們文化落後的一個小小的樣本。有了信息之後才有宇宙觀,宇宙觀是一種信息。不能說沒有宇宙,或有了宇宙觀後才有了宇宙、或宇宙觀產生了宇宙。我們只能說,我們能感知的「擁有」的宇宙,必然只能是有宇宙觀的宇宙,或者說沒有宇宙觀的宇宙對我們來說就是不存在的、或沒有意義的。這就是我的粗陋的「宇宙觀」。
  • 「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宇宙觀西方認可
    中新社鄭州8月1日電 題:登封「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西方認可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李貴剛  北京時間8月1日,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傳來消息,中國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宋朝到底有多富裕?用地球1.9%的面積獨佔世界80%GDP
    以清朝國力最為鼎盛的康乾盛世為例,康熙雍正時期,清朝每年最高的財政收入是3000多萬兩白銀,到了乾隆朝巔峰時期,清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為4000多萬兩,而這個數字在宋朝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北宋巔峰時期歲入為1億6000萬兩白銀,是康熙朝的5倍有餘,是乾隆朝巔峰時期的4倍。南宋時期國土面積減半,但年收入仍達到1億兩白銀,遠超清朝鼎盛的康雍乾時期。但是再具體對比國土面積和人口,北宋國土面積280萬平方公裡,人口1億1000萬,清朝1380萬平方公裡,人口3億,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宋朝軍事力量那麼弱,為什麼還能存在幾百年?
    宋朝算是一個比較有特色,並且比較特別的朝代了。很多人在提到宋朝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宋朝的「重文輕武」,宋朝有錢,宋朝有「鈔能力」,那麼宋朝特別真的是因為有錢嗎?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宋朝特別在什麼地方呢?
  • 為什麼還在貶低文科,歐洲發展科學前幾百年都在奠基人文基礎
    人文精神在它面前太弱小了,地位不值一提,尤其是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對理科特別推崇,對文科卻嗤之以鼻。這就是現狀,社會普遍貶低文科,而對理科特別的讚揚。文科地位低,一是因為理科太強大了,二是因為文科自身就墮落了。科學技術有多重要就不必多說了吧,因為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切身感受到,體驗到。而文化方面呢?普通人根本無法感受到人文精神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說文科墮落呢?
  • 王安石嫁兒媳,理學形成的宋朝,其實並沒有那麼封建
    正是理學,加固了王權統治,可也是理學,對人進行多方面的禁錮,特別是對婦女,更是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宋朝以前,婦女的社會地位,並沒有那麼低。先秦時期,雖然男尊女卑的現象已經形成,但是婦女婚姻自由,並不完全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兩漢時期,婦女也有一定的地位,漢高祖劉邦稱帝後,都是先封其母,後面才封其父親為太上皇,說明當時確實存在著尊母不尊父的說法大唐自不必說,國富民強,政治開明,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婦女的地位自然也有所提高武則天
  • 戰亂時期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鬥爭中鑄造的「人文武器」
    公元前2371年—2191年 阿卡德王國 (閃米特人結束了蘇美爾人的城邦制,建立君主制集權國家) 公元前2111年—2003年 烏爾第三王朝 (新蘇美爾時期
  • 「太空人」莊子的瑰麗宇宙觀
    先秦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這一時期湧現了大批的思想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個流派的出現,為中國文化的燦爛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學說當中以儒家和道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與後來漢代傳入中國的佛教並稱為「儒釋道」三教,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幹。
  • 易學「天人合一」與現代宇宙觀
    易學思維與科學思維互補   當代人類面臨著三大挑戰:生存環境的惡化、高技術評估的困難和科學與人文發展的不平衡,這是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科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呢?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學者董光璧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科學有可能不再完全沿著17世紀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
  • 宋朝的貨幣制度——金瓶梅裡的經濟學
    宋朝的貨幣制度——金瓶梅裡的經濟學作者//黃立雲《金瓶梅》寫的是大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靖康二年(1127年)年間,清河縣一個商人經商、做官、嫖妓、姦淫故事。其實,宋朝的貨幣制度並不是書中所描寫的狀況。那麼宋朝真實的貨幣制度狀況如何?讓我們打開宋朝的史冊,探其究竟。一、宋代貨幣形態百花齊放宋朝是一個經濟非常繁榮的朝代,商品流通活躍,手工業發達,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經濟的繁榮,造就了貨幣的繁榮。
  • 中國式宇宙觀的社會效果
    2.對制度的影響我們對上古時期中國百姓的宗教信仰的了解,遠不如對存留在中國聖賢傳統文獻中的宗教記述確鑿。中國進入帝國時期前的幾個世紀,開放的社會和伴生的中國聖賢傳統的宇宙論逐漸形成,這勢必弱化宗教的形式化和制度化。這不是說上古中國是非宗教的,而只是說制度化的傾向在宗教領域之內沒什麼成果,中國人的宗教依舊是個人的事情,在家庭生活中也不是中心,至多也就是地方性的組織。
  • 揭開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外族入侵在其次,主要還是因為這些
    宋朝面積那麼小,不但養活了當時世界上50%多的人口,還是人均GDP最高的一個帝國。如果僅僅按領土面積來說,宋朝的疆域才260萬平方公裡,遠沒有自己的對手遼國大。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宋朝是對外稱臣的。這樣說,宋朝能不能屬於華夏正統還是一個問題。但無論是西方學者還是東方學者都將宋的地位排在了元明清之上,這又是為什麼呢?
  • 西遊世界神奇的宇宙觀:由無數個由生到滅,由滅轉生的輪迴組成
    生滅滅生的循環宇宙觀。《西遊記》開篇在講花果山孫悟空出世之前,說了一大堆有關宇宙起源的文字。這些文字看似枯燥乏味,其實內涵豐富。為何西遊開篇要從宇宙起源說起?西遊世界的宇宙觀、世界觀與傳統神話在又有何不同呢?卷首詩云: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 宋朝的天文學成就輝煌,為什麼沒有誕生傑出的天文學家?
    導語我國古代天文學長期以來領先全球,並在宋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宋朝在天文儀器製造、天象觀測記錄、恆星測量與星圖繪製上都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天文學資料。遺憾的是,儘管宋朝天文學成就斐然,卻沒有誕生一位真正杰出的天文學家,也沒有促進天文學的深入發展。
  • 宋朝官帽兩邊的長翅有啥用?誰研究發明的?連皇帝也必須戴
    宋朝皇帝為了維護朝堂秩序,突發奇想,發明了兩根帶著嘗試的官帽。對此大家都很好奇,這兩根長翅有啥作用?到底是哪個宋朝皇帝發明的?同樣皇帝本人為啥也得戴?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作用是啥?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一個朝代,當時當官的人穿的很不錯,但就是官帽讓人覺得非常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