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2019年高考作文專題
2019年高考試題專題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長送考瞬間】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場瞬間】
【翹首以盼 首考結束--2019高考首場考試散場瞬間】
2019高考首日現場 這些畫面很暖心
組圖:記者探訪北京高考考點 考前準備工作井然有序
作為北京市文理分科高考的最後一年,2019年高考化學試題保持近幾年的一貫風格,依據《2019年北京市高考理綜(化學學科)考試說明》,力求體現《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相關要求;在試卷結構、考查內容和難度等方面基本穩定,為明年的學業水平考試作好過渡;強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彰顯化學學科特色和價值,注重科學探究過程及方法,重視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查,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社會責任;堅持立德樹人、素養導向和服務教學的宗旨。
一、試題分析
(一)選擇題重在考查在實際情境中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應用
北京市高考化學試題共有7道選擇題,考查內容和難度與往年相似,重在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應用。選擇題的素材豐富,多涉及化學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的最新應用成果,引導學生在應用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問題時,突出實驗研究的作用,感受到化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第6題,取材於我國重大科研成果,體現科研創新可促進科技進步,材料的進步給人類帶來福祉的理念;考查科研成果與無機非金屬材料的關係,物質組成和元素的關係,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關係等的理解和認識,體現化學基本觀念。引導學生以化學的視角關注身邊的事物,感受祖國科技的發展。
第7題,以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微觀圖示為素材,將微觀圖示與化學用語表述聯繫起來,建立微觀與符號間的聯繫。考查強電解質NaCl和弱電解質CH3COOH的電離、電解CuCl2溶液、從化學鍵的角度研究H2和Cl2反應能量變化等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建立宏觀微觀符號間的聯繫,體現「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
第8題,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發表150周年,本題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應用。以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在元素周期表發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為背景,增強民族自豪感,體現「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核心素養。
第9題,以交聯聚合物為素材,考查有機高分子形成過程和拆分過程及性質的分析。試題表達方式與往年不同,以簡單形象的示意圖形式給出交聯聚合物的結構片段,幫助學生理解其結構關係。考查有機物結構與性質關係的本質理解,考查考生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類比的推理能力。
第10題,以幾種基本核心物質的除雜反應為素材,重點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考查學生主幹元素化合物知識、理解應用化學反應規律的能力。體現「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
第11題,以探究草酸性質實驗為素材,考查多角度認識草酸的性質,並用化學用語表達,體現了化學符號在化學學科中的獨特價值。考查學生理解運用所學知識,深入思維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第12題,以醋酸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和水的pH隨溫度升高變化的情況為研究對象,用圖示的方式展現,考查水的電離變化和pH變化的邏輯關係,以及兩種鹽溶液pH變化與酸鹼性變化關係。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能力。體現「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
(二)有機推斷試題綜合考查有機化學的知識和思想
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和推斷題是高考化學中的傳統和經典,是應用有機化合物結構、性質和反應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題。有機合成和推斷題體現了化學在創造新物質方面的獨特貢獻和價值。
第25題,以抗癌藥託瑞米芬的合成路線為載體,分別從兩部分呈現了該藥物前體及進一步合成該藥物的合成路線,綜合考查有機化學基礎知識、核心能力及學科思想方法,體現出有機化學的實際應用價值。試題將物質組成、結構等信息融合在設問中,引導考生從有機物的組成、官能團和碳骨架變化的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有機反應以及化學試劑的作用,以正向與逆向思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邏輯推理和合成分析。
(三)工業實際情境試題考查化學學科思想和推理分析能力
工業實際為情境的試題是近年來北京市高考關注度很高的情境素材,展現了化學工業生產的主要過程,是綜合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綜合試題。這類題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推理能力,體現了化學學科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思想。
第27題,以高純氫製備方法的真實情景為素材,以傳統工藝和最新研究兩條線索為背景,並在兩條線索中集中考查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原理等,使考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科知識應用價值。傳統工藝中高純氫的製備是化石能源的催化重整,將蓋斯定律、化學平衡、定量分析等進行綜合考查;利用最新研究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電解水製備高純氫,拓展考生科學視野。此方法中,利用電極的循環再生可以實現氫氣的不斷獲得,綜合考查了電化學原理。
該試題綜合考查圖形、圖表等信息的接受、吸收和整合分析的能力,滲透「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定性與定量」等化學學科思想方法。體現出所學知識的價值,體現出試題的教育功能。試題考查中又有創新,在蓋斯定律的考查中,改變了以往計算焓變的考查方式,而是讓考生自我尋找化學方程式的角度考查蓋斯定律,對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化學實驗題考查基於化學原理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表達能力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化學實驗為主要形式的科學探究是發展化學學科的基本途徑。在2018年的基礎上,2019年北京高考進一步加大了化學實驗的考查力度,不僅集中體現在28題的實驗探究上,還通過26題等試題綜合考查考生以實驗為核心解決問題的能力,凸顯化學學科特色。
第26題,以廢水中苯酚含量的定量測定為背景,緊密聯繫生產情境,考查真實和有用的化學,以氧化還原滴定的原理為考查點,突出對學生現場學習能力的考查。
試題將滷素及其化合物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原理以及定量關係融合在一個考生相對陌生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現場學習能力,符合高考面向所有考生公平的原則。試題多數設問為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具體實驗情境中的應用,有利於考生作答。
試題突破近幾年26題的考查內容和形式,通過呈現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考查考生思維的完整性;打破傳統的考查視角,突出對定量思維和元素守恆觀的考查,積極營造促進思維發展的實驗意境,起點高、落點適中,突出對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創新能力以及定量測定的相關考查。
第28題,以二氧化硫的實驗室製備和二氧化硫與硝酸銀溶液間反應產物探究為線索,在物質製備的基礎上進行性質探究,延續了2018年實驗探究題的考查方式。
試題多層次考查了考生應具備的實驗知識:既有二氧化硫製備等陳述性知識,又有以物質製備、除雜、檢驗等為核心的程序性知識,更有在新情境中對實驗目的的分析和認識、對方法的選擇和對實驗過程的調控等策略性知識。
試題關注考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運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解決實驗問題,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做出解釋,突出考查了「物質變化是有條件的,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化學學科思想方法。尤其通過(2)(3)小題,可充分展現出學生的分析推理過程,並通過對比實驗引導考生對反應原理進行分析和判斷,考查思維的有序性。
試題融合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實驗中以探究二氧化硫與硝酸銀反應的產物探究為線索展開,以實驗的方式展現考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應具備的證據推理意識,考查考生在面對具體情境及與化學相關事實時,能夠通過觀察與辨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開展探究並得出結論;能夠根據物質的性質預測其可能的變化,應用對立統一、聯繫發展和動態平衡的思想觀點考查、分析化學反應,運用依據多種方法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並揭示其本質屬性;能夠結合具體情境,調用已有知識與方法分析解決問題,以此充分展現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
(二)特色分析
1.試題素材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愛國情懷,凸顯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
化學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試題選取大量聯繫實際的素材,滲透了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的考查。例如,第6題展示了我國科研成果中的新材料;第8題以元素周期表150周年為情境,重點介紹我國科學家張青蓮教授的相關成就;第25題有機化合物合成與推斷是抗癌藥託瑞米芬,說明化學在醫藥和健康領域的獨特貢獻;第27題以氫能源為背景,強調化學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2.試題難度適中,基於教學和教材,重視化學基本概念理解和應用
試題考查內容強調化學基礎知識,涉及化學各領域和各學習年級,充分體現了對平時教學和教材的重視,重點考查化學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其在綜合、複雜問題中的應用。例如,第7題的圖示源於教材,從微觀角度分析,用化學符號表達;第8題張青蓮教授的介紹源於初中化學教材。此外,有機化合物推斷題、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等適當改變呈現方式和設問角度,便於學生理解和作答。
3.試題內容增加化學實驗情境,關注科學探究過程,強調科學思維和方法
試題中適當增加了化學實驗方面的內容,突出了科學實驗在化學中的重要作用。例,第10、11和12題都是實驗背景,涉及除雜、探究物質性質和實驗數據曲線圖等。第26和 28題都是綜合實驗,展現化學實驗的完整過程。這些實驗背景試題,綜合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分析方法的應用。
總之,2019年的北京高考化學試題,在注重基礎的同時加強綜合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查;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選用鮮活的情境素材、變化命題形式和角度; 在貼近教學和學生實際的同時突出化學的育人價值。2019年的試題為實現高考改革的平穩過渡,為指導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提供了參考。
點評人:左京平 高級教師 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
張 旌 高級教師 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
郭玉林 高級教師 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
李向紅 高級教師 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
黃冬芳 高級教師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嘎油!近百所高校學長飈方言應援千萬高考生
(責編:郝孟佳、熊旭)